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阅读理解拓展卷-语文五年级上册统编版(含答案)
阅读《白鹭》选段,回答问题。
(1)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2)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3)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4)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5)那雪白的衰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6)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工的在玻璃框里的画。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7)晴天的清展,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乌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酒次
(8)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
(9)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
(10)——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11)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1.第(2)段说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第(5)段分别描述了( )身型、( )、( )四方面,来体现这两方面的特点。
2.第(3)段写白鹤、朱鹭、苍鹭,与白鹭形成( ),突出白鹭( )的玲珑精致。
3.(6)(7)(8)段描写了白鹭在不同场景中的美,请用四字为(6)(8)段描绘的图画起一个名字。
(6)段:( )(7)段:枝头独立 (8)段:( )
4.(9)段的“美中不足”指( )
5.结尾用“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收束全文,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 )和( )之情。
课内阅读。
桂花雨 (节选)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6.文中有两句是对“我”的语言描写,第一句应读出( )的语气,第二句应读出( )的语气。
A.亲切 B.兴奋 C.期待 D.赞
7.下列对第一自然段的概括,最合适的是( )
A.盼望摇花 B.母亲摇花 C.摇花之乐 D.花雨之大
8.文中哪些地方让“我”感受到了摇花的快乐?
9.人们都说“八月桂花香”,为什么作者却说“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呢?
课内阅读。
落花生(节选)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10.《落花生》以 为线索,借花生的特点阐述了做人的道理。
11.作者从哪些方面将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得出花生最可贵的特点是什么?
①这些方面分别是
②花生最可贵的特点是
12.联系社会现实,谈谈你是怎样理解父亲的话的。
阅读。
爷爷的竹伞
爷爷是一名老木匠,不过那是以前的事了。现在,爷爷在老街上经营一家竹伞店。
店面不大,十几平方米,散发着淡淡的竹香。门口总是撑着一把细骨绢布竹伞,不管晴雨。隔几天,伞面就换个颜色花样,但总脱不了水墨画的影子。店里虽请了伙计帮忙,但爷爷制伞却总是亲力亲为。每次我前去拜访,总见他不是在劈竹破篾,就是在烘熏裱糊,抑或是坐在窗前,细细地扎着伞架。
去的次数多了,虽不曾刻意了解,但也渐渐熟知了竹伞制作的烦琐过程。竹料的选取要考虑长度、部位、年岁等;竹料是否柔韧,有无虫害;还要考虑品种,甚至气味、颜色。选材后,要把竹子劈成一定大小,随后晾晒、烘烤,有些还要熏香,更不要提打磨上蜡这类必要步骤以及后续伞架的编排、雕刻、联结等。
我曾对此吃惊过,既担忧爷爷过于辛苦操劳,又感到些许不解:明明挺简单的竹伞,为何制作过程如此复杂?爷爷笑着告诉我,要做成一把好伞,这些麻烦都是必不可少的。好的选材是制作好伞的基础。不晾晒烘干水分,伞容易发霉腐坏,不易保存;打磨上蜡能保证手感的舒适和使用的顺利……虽然省去这些复杂步骤,制伞过程会简单不少,制出的伞表面上也没什么不同,但这样的竹伞是瑕疵品,称不上好伞。爷爷一边笑一边摇头:“所以啊,省不得,省不得。”
让我感到奇妙的是,伞架的制作过程如此烦琐,做出来的竹伞却充满简约之美。伞柄即一枝竹,没有修饰的金属或塑料;伞面亦是简洁的布绢,画着几笔或淡或浓的水墨,充满素雅韵味。收起来放在角落,那么平淡无奇,一点儿也看不出制作它时耗费的心血。我曾建议爷爷在伞上加点受欢迎的现代元素,什么蕾丝啦,绸带啦,小挂件啦,却被爷爷笑着拒绝。他说:“竹伞,简单才有味道。”
我曾似懂非懂,仍向往市面上有着镂空花饰的塑胶伞、挂着蝴蝶结挂坠的精致小伞。但当我打开伞,感到它的阻力和不顺,发现伞架脆弱、容易翻转折断时,看到装饰累赘、容易掉落时,视线扫过角落里的爷爷的竹伞,不由得悟到:不同于这些金属塑料伞外表的华美,爷爷的竹伞更注重内在的品质和素雅的气韵。
在爷爷的竹伞上,我既看到了一种精益求精的品质,又看到了一种删繁就简的智慧。
13.制作好伞的基础是什么( )
A.好的选材 B.晾晒烘烤
C.编扎伞架 D.打磨上蜡
14.“竹伞,简单才有味道。”这句话中的“味道”指什么( )
A.竹子的香味 B.上的蜡的味道
C.伞发霉的味道 D.竹伞素雅的气韵
15.下面对竹伞制作的过程排序正确的是哪一项( )
①劈竹破篾 ②选取材料 ③打磨上蜡
④编扎伞架 ⑤晾晒烘烤
A.⑤②①③④ B.②①⑤③④
C.①②⑤③④ D.①②③④⑤
16.下面对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爷爷的竹伞是品质与智慧的结合。
B.删繁就简,是因为爷爷想省力气。
C.精益求精,让爷爷的竹伞具有较好的质量。
D.借爷爷的竹伞表达对爷爷的品质和智慧的赞扬。
17.制伞过程如此复杂,为什么不能省去一些复杂步骤?
18.“伞架的制作过程如此烦琐,做出来的竹伞却充满简约之美。”有人说,这句话中的“烦琐”和“简约”矛盾,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请结合本文内容说明理由。
现代文阅读。
爱如茉莉
那是一个漂浮着橘红色黄色光影的美丽黄昏,我从一本缠绵悱恻、荡气回肠的爱情小说中抬起酸胀的眼睛,不禁对着一旁修剪茉莉花枝的母亲冲口说:“妈妈,你爱爸爸吗?”
妈妈先是一愣,继而微红了脸,嗔怪道:“死丫头,问些什么莫名其妙的问题! ”我见从妈妈口中诱不出什么秘密,便改变了问话的方式:“妈,那你说真爱像什么?”妈妈寻思了一会儿,随手指着那株平淡无奇的茉莉花,说:“就像茉莉吧。”
我差点笑出声来,但一看到妈妈一本正经的眼睛,赶忙把很是轻视的一句话“这也叫爱”咽了回去。
此后不久,在爸爸出差回来的前一个晚上,妈妈得急病住进了医院。第二天早晨,妈妈用虚弱的声音对我说:“映儿,本来我答应你爸爸今天包饺子给他吃,现在看来不行了。你呆会儿就买点现成的饺子煮给你爸吃。记住,要等他吃完了再告诉他我进了医院,不然他会吃不下肚的。”
然而,爸爸没有吃我买的饺子,也没有听我花尽心思编的谎话,他直奔医院。此后,他每天都去医院。
一个清新的早晨,我按照爸爸特别的叮嘱,剪了一大把茉莉花带到医院去。当我推开病房的门,不禁被跳入眼帘的情景惊住了:妈妈睡在床上,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
似乎是我惊醒了爸爸。他睡眼朦胧地抬起头,轻轻放下妈妈的手,然后蹑手蹑脚地走到门边,把我拉了出去。
望着爸爸憔悴的脸和布满血丝的眼睛,我不禁心疼地问:“爸,你怎么不在陪床上睡。”爸爸边打哈欠边说:“我夜里睡得沉,你妈妈有事又不肯叫醒我,这样睡,她一动我就惊醒了。”
爸爸去买早点,我悄悄溜进病房,把一大束茉莉花插进空罐头瓶里,一股清香顿时弥漫开来。我开心地想:妈妈在这花香中欣欣然睁开双眼该多又诗意啊,转念又笑自己简直已是不可救药地“耍”浪漫。笑着回头,却触到妈妈一双清醒含笑的眸子:“映儿,来帮我揉揉胳膊和腿。”
“妈,你怎么啦?”我好生奇怪。
“你爸爸伏在床边睡着了,我怕惊动他不敢动。不知不觉,手脚都麻木了。”这么简简单单、平平淡淡的一句话,却使我静静地流下泪来。泪眼朦胧中,那丛丛簇簇的茉莉更加洁白纯净。它送来缕缕幽香,袅袅娜娜地钻到我们的心中,而且萦绕不去。
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
19.文章主要讲了那几件事,请你试着用简短的语言概括出来。
20.文章标题的含义是什么?请你说说你对“爱如茉莉”的理解。
21.文章中哪个画面最让你感动?结合文章说说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父母之间的爱的?
22.文章说爱如茉莉,你认为爱还像什么?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写你对真爱的理解。
按要求做题。
①我有一个精致而漂亮的文具盒,是我九岁生日时爸爸送给我的礼物。
。
②文具盒是长方体的,正面有美丽的图案,图案的主要颜色是蓝色,是大海的那种蓝。画面上有一簇青葱的竹子,有几丛盛开的鲜花,还有几只翩翩飞舞的蝴蝶。
③我的文具盒像 ,“兄弟姐妹们”团结和睦,从不吵闹。打开文具盒,你会发现它有两层:第一层住着 “大哥” 圆珠笔, “二哥”水芯笔,“三哥”铅笔;第二层住着尺子“姐姐”和橡皮“妹妹”,还有卷笔刀“小弟”。
⑥只要我打开文具盒,我的这些“兄弟姐妹们”就一个个精神抖擞,随时随地准备为我做无私的奉献。数学课时,需要画直线, ;当我写错字时,我可爱的橡皮“妹妹”就急忙跑过来,在我写错的字上轻盈地跳个舞,错字就消失了;有时候,我写字劲用大了,笔芯“咔嚓”一声断了,这时卷笔刀“小弟”就在笔尖轻轻一转,笔头就变尖了……我每天的功课都少不了它们,它们是我最忠实的朋友。
⑦每当我考试成绩不理想时,文具盒仿佛都会安慰我,说:“小主人,别灰心,下次努力!失败是成功之母!”每当我取得好成绩,文具盒仿佛又在说:“ ”,让我不要骄傲。
⑧ 。
要求:
23.根据文章内容,给这篇文章拟一个标题。
24.在第①段的横线上写一句表达情感的话。
25.联系上下文,在文中第③段的横线处写一句合适的话。
26.联系上下文,在第⑥段横线处补充合适的语句,运用拟人手法。
27.在第⑦段处补充一句劝人要虚心,不要骄傲的名言警句。
28.在第⑧段处写一句表达作者对文具盒喜爱之情的语句。开头提到了对文具盒的喜爱之情,结尾也提到了对文具盒的喜爱之情,这样的结尾起到怎样的作用呢?
课外阅读。
西风胡杨
①胡杨,秋天最美的树,是一亿三千万年前留下的最古老的树种,只生在沙漠。
②胡杨,是最坚韧的树。胡杨的根茎很长,能深达二十米,穿透虚浮漂移的流沙,去寻找地下的泥土,并深深植根于大地。它能在零上四十摄氏度的炙热中耸立,能在零下四十摄氏度的严寒中挺拔,不怕侵入骨髓的斑斑盐碱,不怕铺天盖地的层层黄沙。
③胡杨,是最无私的树。胡杨是挡在沙漠前的屏障,身后是城市,是村庄,是青山绿水,是并不了解它们的芸芸众生,可它们不在乎。它们将一切浮华虚名让给了牡丹,让给了桃花,让给了所有稍纵即逝的奇花异草,而将这摧肝裂胆的风沙留给了自己。
④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悲壮的树。胡杨生下来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去千年不朽。在塔里木和内蒙古的额济纳旗,我都看见了大片壮阔无边的胡杨林,它们生前为保卫所挚爱的热土战斗到最后一刻,死后枝丫奇屈的身躯仍坚定地挺立着。
⑤胡杨曾孕育了整个西域文明。两千年前,西域被大片葱郁的胡杨覆盖,塔里木、罗布泊等水域得以长流不息,水草丰美,滋润出楼兰、龟兹等西域文明。可是,拓荒与征战,使水和文明一同消失在干涸的河床上。
⑥胡杨也有哭的时候,每逢烈日蒸熬,胡杨树身都会流出咸咸的泪。它们想求人类,将上苍原本赐给它们的那一点点水留下。上苍每一滴怜悯的泪,只要洒在胡杨林的沙土上,即便是入地即干,也会让这批战士继续屹立在那里奋勇杀敌。我看到塔里木与额济纳旗的河水在骤减,我听见上游的人们要拦水造坝围垦开发,我怕他们忘记曾经呵护他们爷爷和爷爷的爷爷的胡杨,我担心他们的子孙会重温那荒漠残城的噩梦。
⑦我站在这孑然凄立的胡杨林中,祈求上苍的泪,哪怕仅仅一滴;我祈求胡杨,请它们再坚持一会儿,哪怕几十年;我祈求所有饱食终日的人们背着行囊在大漠中静静地走走,哪怕就三天。我看着胡杨林中坚持拼搏着的“战士”,看着那些倒下去的伤者,无比心痛。然而我坚信:胡杨还在,胡杨的精神还在,生命还在,苍天还在,苍天的眼睛还在。那些伤者将被治疗,那些死者将被祭奠,那些来者将被激励。
⑧直到某日,被感动的上苍猛然看到这一大片美丽忠直、遍体鳞伤的树种,问:你们是谁?猎猎西风中会有无数声音回答:我们是胡杨! (有改动)
29.读了这篇文章,你对胡杨的了解是 。(至少写出四点)
30.第②段的三个数字说明了胡杨 的特点,流露出作者 之情。
31.对第⑦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作者用三个“祈求”深切地表达了希望胡杨存活下去的强烈感情。
B.第三个“祈求”是希望人们能关注胡杨,关注大自然的命运。
C.“哪怕几十年”的意思是希望胡杨给人们一些改变这里的环境,改善胡杨生存现状的时间。
D.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迷信的人。
32.第⑦段中提到的“那些来者”指的是 。
33.胡杨这一形象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
参考答案:
1. 颜色 喙 脚 2. 对比 身段 3. 水田钓鱼 空中低飞 4.白鹭不会唱歌 5. 喜爱 赞美
【解析】1.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雪白的衰毛”可知,写的是白鹭的“颜色”;结合“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可知,写的是白鹭的“喙”和“脚”。
2.本题考查描写的手法。
结合“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可知,作者将白鹭和白鹤、朱鹭、苍鹭进行了对比,突出了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的特点。
3.本题考查对段落的概括。
解答时,要先通读短文,理解第一段话的大意,抓住要点,进行概括。结合第六自然段的内容可知,这段主要描写了白鹭在黄昏的空中低飞;第八自然段描写了白鹭在黄昏的空中低飞。根据这些内容来拟写标题即可。
如:清田独钓图、黄昏低飞图。
4.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可知,“美中不足”指:白鹭不会唱歌。
5.本题考查短文的主旨。
结合“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中的“散文诗”说明白鹭美的内涵丰富,其美反而容易被人忘却,相对而言,散文诗不如诗那么容易被人发现,韵在骨子里就说明白鹭的美自然而成,平凡而不易被人发现,文中“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就说明了这一点。“实在是一首诗”,“实在”一词,突出了作者对白鹭的认识和感觉,表现了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6. C D 7.C 8.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满头满身都是桂花,就像下着香香的桂花雨。 9.因为人们把桂花晒干保存起来,用桂花泡茶、做糕饼,四季都可以闻到桂花的香味,也表达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之情。
【解析】6.本题考查对句子的朗读。
结合“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可知,我是缠着母亲,想去摇桂花,故读出期待的语气;故选:C。
结合“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可知,此时“我”在赞美桂花好香呀,故选:D。
7.本题考查对段落的概括。
结合“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可知,本段主要写了我觉得摇桂花时是多么快乐的。故选:C。
8.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可知,这是写“我”摇花的快乐。
9.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可知,家家户户都把桂花做成茶叶,做成糕饼,一年四季随处都可以闻到桂花的香味,故作者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10.落花生 11. 果实的样子及果实生长的位置。 朴实无华、不求虚名、默默奉献。 12.父亲希望我们具有不计名利朴实无华、默默无闻、造福他人的品格。在生活中,只有踏踏实实在自己的岗位上贡献自己的力量,才能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
【解析】10.本题考查在文章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落花生》是一篇咏物言志的叙事散文。全文以“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和论花生”,展开描写,都是围绕和花生有关的话题去展开叙述描写的,所以全篇以花生为线索,用花生的特点:“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可以知道花生特点是;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所以做人要做如花生一样的人。
11.本题考查在语段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从“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这句话中可以知道,花生果实的样子。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把花生果实的特点和桃子、石榴、苹果进行比较,可以知道花生果实的特点不惹人爱慕。
从“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这句话中可以知道花生果实生长的位置在土里,这也是和桃子、例子、苹果的果实最不同的地方,正是因为不同才使得花生显得尤为可贵,突出了花生的不求虚名,默默付出,默默奉献的可贵之处。
12.本题考查了学生语言的组织能力。
首先找到父亲说的话是什么?在本文段中父亲说了三句话:第一句父亲说:“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第二句:“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第三句:“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从这几句话中可以知道父亲对我们做人的标准和要求是,不要做华而不实的人,要做默默无闻对社会有用的人。那么联系我们现实生活,谁有这些特点,这样的品质呢 我们自然就会想到---清洁工人,医生、护士、农民等。结合实际生活解答即可。
13.A 14.D 15.B 16.B 17.因为每一步的作用都很大,好的选材是制作好伞的基础,晾晒烘干可以防止发霉腐坏,打磨上蜡能保证手感的舒适和使用的顺利。省去这些复杂步骤,竹伞就是瑕疵品,称不上好伞。 18.不同意。“烦琐”是指制伞过程复杂,能反映出爷爷精益求精的品质,让伞的质量更好;“简约”是形容竹伞的外形充满素雅的韵味,体现了爷爷删繁就简的智慧。
【解析】13.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第四自然段“好的选材是制作好伞的基础。”可得出答案。
14.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第六自然段“视线扫过角落里的爷爷的竹伞,不由得悟到:不同于这些金属塑料伞外表的华美,爷爷的竹伞更注重内在的品质和素雅的气韵。”可知这句话中的“味道”指竹伞素雅的气韵,
15.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第三自然段“竹料的选取要考虑长度、部位、年岁等;竹料是否柔韧,有无虫害;还要考虑品种,甚至气味、颜色。选材后,要把竹子劈成一定大小,随后晾晒、烘烤,有些还要熏香,更不要提打磨上蜡这类必要步骤以及后续伞架的编排、雕刻、联结等。”可知竹伞制作的过程首先是选材,其次是竹子劈成一定大小(劈竹破篾),随后晾晒、烘烤,接着打磨上蜡,然后是伞架的编排、雕刻、联结(编扎伞架),因此排序为②①⑤③④。
16.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B.错误,结合“我曾似懂非懂,仍向往市面上有着镂空花饰的塑胶伞、挂着蝴蝶结挂坠的精致小伞。但当我打开伞,感到它的阻力和不顺,发现伞架脆弱、容易翻转折断时,看到装饰累赘、容易掉落时”可知“删繁就简”是因为竹伞更注重内在的品质和素雅的气韵,而不是属塑料伞外表的华美,更不是因为爷爷想省力气。
17.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好的选材是制作好伞的基础。不晾晒烘干水分,伞容易发霉腐坏,不易保存;打磨上蜡能保证手感的舒适和使用的顺利……虽然省去这些复杂步骤,制伞过程会简单不少,制出的伞表面上也没什么不同,但这样的竹伞是瑕疵品,称不上好伞。”可得出答案。
18.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文章可知“繁琐”指的是竹伞的制作过程复杂、麻烦,能反映出爷爷精益求精的品质,让伞的质量更好;“简约”指的是竹伞没有修饰的金属或塑料;伞面亦是简洁的布绢,竹伞的外形充满素雅的韵味,体现了爷爷删繁就简的智慧。
19.文章主要讲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是妈妈告诉“我”真爱像茉莉。第二件事是妈妈得急病住了医院,爸爸一直照顾她。第三件事是妈妈为了让爸爸睡好,手脚麻木了也不愿惊醒爸爸。 20.爱是茉莉花香,你嗅不到清香,却芳香满怀。“爱如茉莉”意思是平淡无奇的茉莉花代表着简单平淡但纯白洁净的爱情。正如平淡的生活是爱情的载体,平平淡淡才是真。 21.文章最让我感动的画面是妈妈睡在床上,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父亲夜里睡得沉,怕妈妈有事又不肯叫醒他,所以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妈妈一动爸爸就惊醒了。而妈妈又怕惊动爸爸,手脚都麻木了也不敢动。父母都用实际行动为对方着想,是真正地将对方放在心上。 22.我认为爱还像暖阳,温暖心扉却又不觉灼热。真爱,不仅是一种付出,还是一种分享。帮助他人,我们会付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在付出的过程中,我们也收获了内心的安宁与快乐,在关爱他人的同时,我们也赢得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相互尊重,相互关爱,这是我们的幸福所在。比如母爱如滔滔江水,连绵不断,但有时你可能感受不到母爱给你的快乐,也许你嫌妈妈的唠叨,认为她的每一句话都是无聊的、烦人的,但是母亲还是会不厌其烦、不图回报地付出,而当我们开始明白了母亲的良苦用心,我们也就感受到了幸福,也会回报给母亲我们的爱。
【解析】19.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结合选文,开始就写到“我”和妈妈的对话,“我”询问妈妈什么是真爱,妈妈告诉“我”真爱像茉莉。接着此后不久,妈妈得急病住进了医院。却还一直挂念爸爸吃不上自己包的饺子了,让“我” 买点现成的饺子煮给爸爸吃。但是爸爸直奔医院。在医院父母互相为对方着想,做出了让“我”感动的事。将这些事件用较为简洁的语言回答即可。
20.本题考查对文章标题含义的理解。
标题“爱如茉莉”,将爱比作茉莉,因为他们有相似处,芳香满怀,平淡却纯白洁净。选文主要讲了父母之间的互相关心,双方都默默付出,不求回报,生活中的点滴都体现着他们的爱。真爰就要像茉莉一样结白,美丽,平凡。
21.本题是开放题。
文章中有很多感人的画面,如父亲为了第一时间回应母亲的需求,靠在床边睡觉。母亲为了不惊醒父亲,腿脚麻木了都不敢动。这些细节都是爱的体现,都是平淡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却能让人真切感受到爱。
22.本题是开放题。
主要谈谈自己对爱的感悟,“爱”是幸福,是纯净,是付出,是温暖,可以从这些方面去回答。生活中的亲情、友情、爱情都能让我们感受到爱,例如父母对孩子的爱,朋友之间的友情,异性之间之间的互相扶持,相互关心等,结合生活实际去回答对真爱的理解就可以。
23.我的文具盒 24.我非常喜爱它。 25.一个家 26.我可爱的尺子“姐姐”像我招手 27.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28.我喜爱我的文具盒
【解析】23.此题考查的是给文章添加标题。
我们通读全篇可知,该篇文章在介绍“我”的文具盒,都是围绕自己的文具盒在展开叙述,因此我们可以说:“我的文具盒”。
24.此题考查的是根据内容填空。
我们联系上下文可知:我有一个精致而漂亮的文具盒,是我九岁生日时爸爸送给我的礼物。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由于文具盒精致漂亮,又是“爸爸”送的生日礼物,因此“我”应该非常喜爱“它”。
25.此题考查的是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我们根据句子:““兄弟姐妹们”团结和睦,从不吵闹。打开文具盒,你会发现它有两层:第一层住着 “大哥” 圆珠笔, “二哥”水芯笔,“三哥”铅笔;第二层住着尺子“姐姐”和橡皮“妹妹”,还有卷笔刀“小弟”。”由此可见,文具盒像一个“家”,家里住着‘’兄弟姐妹们。
26.此题考查的是按课文内容填空。
我们根据句子:“数学课时,需要画直线, ;当我写错字时,我可爱的橡皮“妹妹”就急忙跑过来,在我写错的字上轻盈地跳个舞,错字就消失了;……”可知,“我”将文具盒里的成员比作“兄弟姐妹”们,“橡皮”是妹妹,“尺子”可以当姐姐,如我们可以填上:“数学课上,需要画直线,我可爱的尺子“姐姐”像我招手。
27.此题考查的是名言警句。
此题考查的是名言警句,有关“要虚心,不要骄傲”的名言警句如下: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句话出自毛主席,是毛主席将《尚书.大禹谟》中的“满招损,谦受益”古为今用。意思是: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就能够有所收获,有所进步。
1、越是成熟的稻穗,越懂得弯腰。2、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3、谦虚是学习的朋友,自满是学习的敌人。4、若要精,人前听。5、喜欢吹嘘的人犹如一面大鼓,响声大腹中空。
28.此题考查的是文章结构的作用。
文章开头提到了对文具盒的喜爱之情,结尾也提到了对文具盒的喜爱之情, 首尾呼应的作用: 可使结构更加紧密严谨,内容更加完整。强调主题,加深印象,引起共鸣。好处;结构严谨,自然明确,将全文精密地结合在一起。头和尾相互接应。原指作战时相互接应。又叫首尾照应。
29.美丽、坚韧、无私、悲壮 30. 坚韧 对胡杨的热爱与赞美 31.D 32.新栽下或新长出来的胡杨 33.示例:我想到了司马迁、李时珍、哥白尼、居里夫人……人生短暂,只有我们像他们那样无私地、顽强地为人类作贡献,才能在社会中做一棵顶天立地的“胡杨”。
【解析】29.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关键信息的定位、抓取能力。
首先需要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并抓住要点。根据第①段第一行“胡杨,秋天最美的树”、第②段第一行“胡杨,是最坚韧的树。”、第③段第一行“胡杨,是最无私的树。”和第④段第一行“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悲壮的树。”可知胡杨树是美丽、坚韧、无私、悲壮的。
30.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段落的理解、分析能力。
根据第②段整段“胡杨,是最坚韧的树……不怕铺天盖地的层层黄沙。”可知本段主要描写胡杨树的坚韧的特点,体现出作者对胡杨的热爱与赞美之情。因此第②段的三个数字说明了胡杨坚韧的特点,流露出作者对胡杨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31.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重点句子的理解、分析能力。
根据第⑦段画线句子“我站在这子然凄立的胡杨林中……哪怕就三天。”可知,三个“祈求”说明作者非常希望胡杨树能够活下去。第三个“祈求”是希望大家能够看到胡杨树,关注胡杨树,关注大自然。“哪怕几十年”是希望胡杨树给人们改变环境的时间。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作者是关心环境的人。因此A、B、C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故选D。
32.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关键信息的定位、抓取能力。
根据第⑦段最后一行“那些伤者将被治疗,那些死者将被祭奠,那些来者将被激励。”可知这句话是说胡杨树受伤会有人救治,死亡会有人祭奠,刚栽下或新长出的胡杨树会被激励成长。因此“那些来者”是指新栽下或新长出来的胡杨。
33.此题为思路拓展题。
要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答案不唯一,写出自己的思考即可,但要言之有据,不能偏离文章所表达的文章主旨中心。结合内容联系实际,例:人应当追求胡杨一样的优秀素质和高尚品格。读着“霜风击倒,挣扎爬起,沙尘掩盖,奋力撑出。它们为精神而从容赴义,它们为理念而慷慨就死。虽断臂折腰,仍坚挺着那一副铁铮铮的风骨;虽伤痕累累,仍凸显着那一腔硬朗朗的本色”,不禁反思自己,应在不断的磨炼中,在自然和生活、学习的洗礼中,克服脆弱、贪欲,提高素养,完善品格。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