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第一节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章第一节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9-04 06:37: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章第一节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课标摘录】
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某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说明自然条件对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认识因地制宜的重要性。
2.进行户外考察或运用相关资料,说明自然环境对地方文化景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能够说出东北地区地理位置的特征及重要性。
2.读图,说出东北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会描述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
3.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说出该区域的气温、降水分布概况,归纳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
4.说出东北地区的气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某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说明自然条件对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认识因地制宜的重要性。
【情景导入】
国家出台了《森林保护法》,明令禁止砍伐生态公益林。想为自己另寻出路。我们和他一起来对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做一下考察,寻找其他的致富之道吧。解析学习目标。齐读。老师指出要点。
【学习任务】
学习活动一:考察之旅----定位置
1.阅读课本 24-25页图文,说出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
2.完成后同桌交流,做简单的笔记,上台指图展示。(时间 2分钟,快速行动)
评价方式:展示大方流畅无误+3分标准无误+2分补充指出问题+1分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
(1)绝对位置(经纬度位置):
(2)相对位置(海陆位置):学生活动:生指图回答,师展示答案,所有同学自行阅读订正。
①绝对位置(经纬度位置):大致处于 120°E~135°E和 38°N~53°N。主要位于中纬度,地跨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
②相对位置(海陆位置):位于我国东北部,包括黑、吉、辽三省(写简称),南临渤海和黄海,东、北西三面邻陆。东南邻朝鲜,北邻俄罗斯,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南连河北省,与山东半岛隔渤海和黄海相望。
【规律总结】:师点拨:说明一个地区的位置应从绝对位置(经纬度位置)和相对位置(相对于其他地理事物的位置)来分析。
【思考】如何评价地理位置------东北地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快速行动,1条有效观点加 1分)生举手回答,师总结。
学习活动二:考察之旅—判地形
1.组长带领组员,对照课本 26页东北地区地形分布图和文字,找出并记忆下列地形区。(记住的举手,获得加分机会)
三个山脉: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三个平原: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五条河流: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
评价方式:指图说出。组内互查,老师指图抽查说对一个+1分
2.读剖面图,判断地势特征。(生直接读图观察,举手表达)
评价标准:说对一个有效观点+13.归纳总结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
(生思考总结,可小组互相交流观点)从地形类型、地势高低、地形分布格局三个方面来归纳。
评价标准:说对一个有效观点+1师展示特征,生巩固记忆。
【方法归纳】如何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1、写出地形类型(如东北—以平原、山地和丘陵为主)
2、写出地势高低(根据图中地形区名称或河流流向来判断)
3、写出地形的分布格局(如东北—大致呈半环状的三带)
过渡:接下来我们欣赏一下东北地区的自然景观:三江平原、长白山、黑龙江、大兴安岭、东北平原。东北地区美吧?你思考一下,可以靠什么致富?
生举手回答,师展示“山”致富,“水”致富,“山水”致富,“土”致富评价练习:举手回答。
学习活动 3:考察之旅--研气候
认真阅读东北地区的气温、降水、气候图,结合课本 28页,你能从气温、降水、气候这三方面提出什么问题?
(思考从图上可以获取的地理信息)
提醒同学们,认真聆听别人的陈述,及时记录要点。
评价标准:题有价值、题目严谨准确+3分题目严谨准确+2分能提出问题+1分鼓励生大胆设问。
展示老师预设的问题:
1.东北地区的气候类型是什么?
2.气候特征是什么?
3.东北地区 1月气温分布特点是?
4.东北地区 7月气温分布特点是?
5.东北地区降水分布特点是什么?
6.辽宁省东南部降水最多的原因?
7....
展示答案:快速行动:巩固记忆,做简单的笔记2.据上图思考,东北地区“冷湿”的原因?(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思考 1分钟)
评价标准:说对一个有效观点+1
过渡: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典型植被有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以及草甸草原等评价练习,快速抢答。
【实践应用】
观察东北地区传统民居,说说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这种特点呢?
(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思考 1分钟)生能回答出来评价标准:一个有效观点+1
【生活中的地理】
畅所欲言:冷湿的气候对东北地区居民生活的影响
评价标准:一个有效观点+1
①衣:冬季多穿毛皮衣服;
②食:喜吃辣椒,大碗喝酒;
③住:墙厚、双层窗,屋顶坡度大,室内有火炕;
④行:冬季出行多坐爬犁或狗拉雪橇;
⑤娱乐活动:滑雪、溜冰、打冰球、冰雕等。
⑥寒假长、暑假短,供暖时间长,寒假时间长是为了保护学生身体健康,节约能源。
⑦气温低,农作物一年一熟。
考察之旅--说总结 谈谈本节课的收获,你学到了什么?
展示思维导图,学生填充,点播学习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一般方法。总结:东北真是块风水宝地。人生美好,未来可期!加油努力吧!
小组得分统计:评出优秀的小组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优秀、合格、待改进,学生会潜移默化不断的以高标准要求自己
6.1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第 1课时(评测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0小题)
1.东北地区所包括的主要省份是()
A.吉、辽、冀B.黑、吉、京C.黑、吉、辽D.黑、吉、内蒙古
2.关于东北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A.山环水绕,沃野千里B.沙漠广布,绿洲众多
C.干旱宝地,林地稀少D.高原明珠,草原辽阔
读东北地图,完成 3-4题。
3 .图中①山脉东侧地形区的突出特征是()
A.雪山连绵,冰川广布B.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C.地势平坦,一望无际D.崎岖不平,多山间盆地
4.关于图中②省的说法,正确的是()
A.简称黑,行政中心是哈尔滨B.冬季温和干燥
C.与哈萨克斯坦隔江相望D.位于中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
5.东北三省发展边境贸易的主要对象应是()
A.俄罗斯、朝鲜B.朝鲜、韩国
C.哈萨克斯坦、蒙古D.日本、乌克兰
6.下列省区不属于东北三省的是()
7.以下称呼不属于东北三省的是()
A.“白山黑水”B.“林海雪原”C.“北大仓”D.“鱼米之乡”
8.关于东北地区的地表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外围是山地和丘陵B.地表结构呈半环状的三带
C.中间是河流的流域低地D.中间是广阔的平原
9.白山黑水是说明()
A.多雪,水是黑的B.指长白山,黑龙江
C.土壤肥沃D.森林破坏严重
10.东北地区平原广阔无垠,一首诗歌曾提到“...这里的土地肥到家,插根筷子会发芽,栽上柴火也开花...”足见其土壤肥沃。目前,东北地区的土壤及作物熟制是()
A.黑土地、两年三熟 B.黄土地、一年两熟
C.黑土地、一年一熟 D.红土地、一年一熟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 2小题)11.读东北地区图,完成下列各题。
(1)邻国:A _______,B________。
(2)山脉:①________,②_____,③______。
(3)临海:C_________。
(4)河流:D __________。
(5)东北地区大部分地处我国地势的第________阶梯,主要地形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东北地区地表结构大致呈__________状的三带。
12.读东北地区图,回答下面问题。
(1)写出字母代表事物的名称。
山脉:A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
河流:D___________,它是________和________两国的界河。
海域:E________,F________。、
(2)人们常用“_______、________”来形容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
课后反思
整节课围绕学生的地理素养来设计,培养了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学生兴趣浓厚,学有所获。通过创设启发性的情境和问题、使学生主动探究、亲身体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本节课的亮点在于能够创设平等的氛围、让学生敢于去发表个人的看法、锻炼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之处,学生讨论不是太充分。时间相对较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