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4.3神奇的微生物教案(共2课时)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5.14.3神奇的微生物教案(共2课时)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9-04 09:33: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节 神奇的微生物
第1课时 细菌和真菌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描述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出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细菌、真菌的结构和动植物细胞结构图并进行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严谨求实、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以及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描述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
2. 教学难点:区分细菌和真菌。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常温下存放3天的剩牛奶,常温下死亡3天的小鱼,常温下存放3天的猪肉,细菌、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的形态结构图片或挂图,培养好的霉菌,常见食用蘑菇,发霉物品,真菌和蘑菇及其生长环境和过程的图片、视频,显微镜,放大镜,载玻片,盖玻片,少许新鲜食品,透明塑料袋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常温下装在矿泉水瓶里存放3天的剩牛奶、常温下死亡3天的小鱼、常温下存放3天的猪肉。提问:这些食物都存放了3天,如果打开瓶盖,你会闻到什么气味?这些食物为什么会发臭?这些食物上的微生物是如何产生的?
(二)互动授课
1.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27~29页的内容,观察扫描电镜下的三类细菌的形态图,小组讨论自行解决问题。
(1)微生物有什么特点?
学生:微生物一般结构简单,形体很小,其中许多无法用肉眼观察到。
(2)细菌生活在什么环境中?
学生:细菌分布极其广泛,几乎遍布地球的各个角落。在空气、水或土壤中,在生物体的体内或体表,一般都有细菌存在。
(3)观察不同形态的细菌,说出细菌包括哪些种类?它们是群居生活的吗?
学生:根据细菌的不同形态,可分为球菌、杆菌、螺旋菌。细菌是独立生活的。
(4)观察细菌结构模式图,说出细菌有哪些结构?
学生:荚膜、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鞭毛。
(5)细菌与动物细胞结构上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学生: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6)细菌和植物细胞有什么不同?
学生:细菌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7)根据细菌和植物细胞的不同推测,它们的营养方式是否相同?
学生:不同。植物的营养方式是自养,细菌的营养方式是异养,多数细菌依靠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补充讲解:
①细菌具有细胞的一般结构,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核区,核质裸露,没有核膜包被。像细菌这样只有核区的细胞称为原核细胞。由原核细胞组成的生物称为原核生物。
②荚膜和鞭毛属于细菌的特殊结构,有的细菌有荚膜,有的细菌有鞭毛,有的细菌二者都有,有的细菌二者都没有。荚膜位于细胞壁外,具有保护作用。鞭毛有助于细菌的运动。
③生物学上,把从活的生物体内吸取营养物质的营养方式,称为寄生;把依靠分解植物、动物等的遗体来获取营养物质的营养方式,称为腐生。细菌中的痢疾杆菌、结核杆菌营寄生生活,枯草杆菌营腐生生活。
(8)质疑过渡:我们熟悉的植物是怎样繁殖的?细菌又是怎样繁殖的?视频展示细菌的生殖过程以及芽孢的形成,引导学生小组讨论自行解决问题。
①细菌的生殖方式是什么?
学生:分裂生殖。
②细菌无处不在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细菌个体微小,易扩散;分裂生殖速度快、数量多;有些会形成芽孢,抵抗力强等。
教师补充说明:芽孢只是细菌的休眠体,不是生殖细胞。
(9)再次向学生展示存放了3天的食物,让学生回答课前的三个问题,并且拓展应用,让学生根据已学知识,归纳食物保鲜的方法。
2.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28页的“调查”,引导学生小组讨论自行解决问题。
(1)细菌对环境有什么影响?
学生:腐生细菌可以将植物、动物的遗体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无机盐,而二氧化碳和无机盐又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的原料。
(2)细菌与人类生活有什么关系?
学生:①有些细菌对人类有利。如利用黄色短杆菌制造味精,利用乳酸菌生产酸奶,利用甲烷菌生产沼气。②一些细菌对人类有害。如肺结核、肺炎分别由结核杆菌、肺炎双球菌引起。
(3)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如勤洗手。
3.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29~30页的内容,观察酵母菌、细菌细胞、植物细胞的结构图,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自行解决问题。
(1)常见的真菌有哪些?
学生:常见的真菌有酵母菌、根霉、蘑菇、青霉和曲霉等。
(2)观察酵母菌细胞结构示意图,说出真菌有哪些结构?
学生: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液泡、线粒体、贮藏颗粒。
(3)酵母菌与细菌细胞有什么不同?
学生:与细菌相比,酵母菌有成形的细胞核。
(4)酵母菌与植物细胞又有什么不同?
学生:与植物细胞相比,酵母菌没有叶绿体,需依靠现成的有机物,营寄生生活或腐生生活。
(5)教师播放视频:酵母菌、霉菌、木耳、蘑菇的生活。对比植物细胞和真菌细胞的结构图,引导学生推测:真菌的营养方式是怎样的?
学生:真菌需依靠现成的有机物,营寄生或腐生生活。
教师补充讲解:
①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青霉、曲霉是多细胞真菌。
②真菌细胞的核质由核膜包被,属于真核细胞。由真核细胞组成的生物称为真核生物。
③青霉是由许多细胞连接起来的菌丝构成的。组成青霉的菌丝有两种:直立菌丝和营养菌丝。营养菌丝能够从营养物质内吸收有机物,供霉菌利用。直立菌丝的顶端着生孢子。
4. 指导学生4人一组,将若干份等量的新鲜食品分别放置于不同的环境中,定期观察,记录其变化。
5. 播放培养真菌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真菌的菌落图片或已经培养好的真菌菌落实物,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自行解决问题。
(1)真菌生活在什么环境中?
学生:几乎所有有机物上都能发现真菌的存在,但它们在潮湿、营养丰富的环境里生长得最好。
(2)日常生活中,在什么条件下食物容易霉变?
学生: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富含有机物的物品容易霉变。
(3)如何防止家中食品或衣物霉变?
学生:将食品或衣物在低温干燥处密封保存,不接触真菌的孢子,能有效避免发霉。
6.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1页的内容,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真菌和人类生活的关系。
学生:①真菌可作为食物;②在制药和环保方面发挥重要作用;③有些真菌会引起植物、动物或人患病。
五、板书设计
六、布置作业与教学反思
第2课时 病毒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描述病毒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出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
运用多种方式收集资料,并进行小组交流,提高学生收集和分析资料、语言表达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病毒发现的科学史,认同技术进步对于科学研究的促进作用。
(2)关注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病毒的主要特征;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教学难点:病毒的主要特征。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有关病毒及病毒引起的疾病的资料,病毒自我复制的动画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学生小组展示课前收集的关于新冠感染的调查报告。提问:引起新冠感染的“元凶”是什么?
展示更多资料,说明很多疾病都是由病毒引起的。提问:除新冠感染外,你还知道哪些由病毒引起的疾病?
(二)互动授课
1. 请学生小组展示课前收集的病毒的发现过程的调查报告,结合教材上的内容,给其他同学讲述病毒的发现过程。现场接受其他同学的质疑和提问。
教师补充讲解帮助学生明确:在20世纪初,科学家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到了烟草花叶病毒。
2.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2页的内容,观察图14-38。提问:
(1)病毒和真核细胞、大肠杆菌在形态大小方面有什么不同?
学生:病毒比真核细胞、大肠杆菌小得多。
(2)根据病毒与细胞在形态大小上的差异,你能推测出病毒的结构与细胞有什么不同吗?(提示:细胞内具有细胞器、细胞核等结构,病毒的大小能够容纳得下这些细胞结构吗?)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说出病毒可能没有细胞结构。
3. 呈现教材中几种病毒的形态和结构图,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自行解决问题。
(1)病毒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学生: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一般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构成。
(2)病毒没有细胞结构,那它为什么还属于生物呢?
学生:病毒能够生活和繁殖,所以病毒属于生物。
4. 教师播放病毒自我复制的动画,展示病毒的生活和繁殖过程,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自行解决问题。
(1)病毒是如何生活的?
学生: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有通过水、空气、食物等途径侵入其他生物的细胞,才能进行生命活动。
(2)根据感染生物的不同,可将病毒分为哪些类型?
学生:根据感染生物的不同,病毒可以分为细菌病毒(又叫噬菌体,如T4噬菌体),植物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和动物病毒(如腺病毒)。
(3)病毒是如何繁殖新个体的?
学生:病毒依靠自身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其他生物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
(4)病毒离开活细胞,是不是会立即死亡呢?
学生:不会,病毒离开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当外界条件适宜时,病毒便侵入活细胞,生命活动就会重新开始。
5.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3页的内容,了解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展示病毒的危害性和人类对病毒的利用)。
师生共同总结:
(1)有害:一些病毒是引起人类疾病的病原体,可导致人类、动物和植物患病。
(2)有利:①医药方面:人类对病毒的研究为防治人类、植物和动物的疾病开辟了道路;②农业生产方面:科学家已经成功地利用昆虫病毒研制出生物杀虫剂;③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6.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5页的“消毒与灭菌”,了解相关内容。
五、板书设计
六、布置作业与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