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气温和降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本 71、72页,找出气温的定义和测定方法,并能熟练说出气温的定义和测定方法。
2、通过分析给出的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能总结出某地气温变化的特点。
3、通过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规律。
重点:归纳世界气温分布规律
难点:绘制气温曲线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学生自测体温,两个小组展示。教师引导人有不同的体温,空气也有空气的温度,空气的温度如何测量?带着这个问题导入新课 4.2气温和降水(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 PPT上的学习目标
三、自主学习,组内交流
教师:出示要求,要求学生通过自学课本气温部分,完成气温的概念、单位、测定方法等内容。
教师板书。
(巡回、检查学习效果并指导、释疑。)
学生:(自主完成)汇报展示自主学习检测 ppt。
教师:小组之间纠正错误。引入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的算法。
出示举一反三,读潍坊市气温曲线图,完成 1-3题。
学生:回答问题,小组展示。
教师:利用第三题得出气温年较差的概念,学生理解记忆。
四、动手又动脑绘制气温曲线图,掌握气温的变化特点。
教师:板书,出示学法指导,指导学生根据给出的气温统计表,绘制气温曲线图。
学生:利用导学案绘制气温曲线图。小组内同学互相帮助完成。
教师:深入小组指导。完成较好的同学给出表扬。提出注意事项。通过表格中的数据计算出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得出气温年较差的概念。
出示三地气温曲线图,引导学生用适当的词语描述一个地区的气温。教师出示大比拼,让学生抢答,检测学习的内容,教师给出评价。
五、合作探究:世界气温分布规律
1、探究热身教
师:出示探究热身 1和 2ppt,由等高线定义引出等温线定义,指导学生如何正确阅读等温线图,读 P72-P73图 4-9、4-10、4-11,回答下列问题:在图 4-9描出南、北半球 20°C、10°C、0°C等温线;找出年平均气温大于 20°C的地区,以及最寒冷的大陆、最炎热的大陆;比较南、北半球中纬度等温线的疏密状况和弯曲程度。学生:汇报,其他组补充。教师:进行评价,适当多媒体辅助做出指导讲解。
2、探究世界气温分布规律师生共同探究,师生共同学习,结合小组讨论,完成任务。
教师:板书,引导学生读导学案中的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总结规律一。
教师出示探究二,
学生:读图中 A、B两点的气温,并比较两地的气温高低。
教师:出示 A、B两点地形剖面图,引导学生得出世界气温分布规律二。
出示探究三,学生:判读 C、D两点的气温,比较陆地与海洋气温的高低。
教师:出示海陆热力差异视频,引导学生大胆猜想这种差异在一年中的变化,得出海洋最热月和最冷月滞后一个月,总结南北半球最热月最冷月出现的时间,得出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学生:得出世界气温分布规律三学生展示总结世界气温分布 3条规律
教师:出示典例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应用所学找到答案。
六、总结提升:谈收获根据老师的思维导图,让学生谈谈本节的收获。
七、提升反馈读“某地日气温变化曲线图”图 2,完成下列各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
A.日出前后 B.约 12时 C.约 14时 D.午夜 0时
2.该日的气温日较差是()
A.10.5°C B.9°C C.11.5°C D.66.5°C
读图 3回答 3-5题。
3.该图 3表示哪个半球?(北或南半球)
4.AB两点处于同纬度,但两地温度不同,其中温度较高的是()
5.如果此时为 1月,仅从海陆分布考虑, ()为陆地。小组展示,教师评价。
教师:对照气温和降水评价参考表,表扬达标的同学,对没有达标的少部分同学提出要求,鼓励课后再与其他同学交流,争取达标。总结表扬本节学习优胜小组。
八、课后作业
根据我们所学知识,用温度计测量本周六我们家乡的气温,并求出日平均气温。
九、板书设计:
4.2气温和降水
一、气温的定义和测定
二、绘制气温曲线图
三、世界气温分布规律
评测练习基础知识巩固
1、和对生活和生产影响深刻,是我们最为关注的气候要素。
2、气温是指,常用表示。
3、气温的测定:
(1)测定气温的工具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测定的时间:一般在北京时间时、__时、__时、时观测。
(3)测量场所:_______
4、日平均气温的求法?
课后反思
本节课内容比较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安排中,对于只需要了解的知识点(气温的定义和测定),应当让学生自学;绘制气温曲线图是本节的难点,让学生动手又动脑,在教师学法的指导下进行;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是本节的重点,教学开展过程中,应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气温分布图,发挥小组优势,讨论分布规律,最后予以简练准确的补充和概括。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气温和降水第一课时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能接触到,但是世界气温分布比较抽象,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立体空间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学习难度较大。所以本节课没有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是针对学生感性思维起主导作用的特点,用体温计自测体温导入,同时借助多媒体计算机演示一些相关生动、直观的课件,降低学生学习的困难,调动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效果较好。本节课设计了多个学生探究的活动,如:动手动脑绘制气温曲线图;还设置了两个探究热身,三个探究任务,不仅锻炼了学生动手动口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小组成员之间协调合作、有效合作的能力。给了学生多个动手动口培养实践能力的机会,让学生手、脑、眼、口齐上阵,将学习过程进入认知与情意和谐统一的轨道,让地理学习更具生机与活力。但教学中也发现一些问题,如还不能完全的把课堂教给学生,教师讲得有些多,课件没有完备的交互功能,部分学生不能参与到课件的操作演示当中去,对学生动手实践缺乏的有效指导;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把握等。今后要加强课件制作知识的学习,加强对教学评一致性教学模式的学习,努力优化课堂结构,争取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