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有机物 章节检测 华东师大版科学九年级上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章有机物 章节检测 华东师大版科学九年级上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9-04 08:2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华东师大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第四章有机物 章节检测
一、单选题
1.棉花和麻类纤维的主要组成物质是(  )
A.蛋白质 B.脂肪 C.糖类 D.维生素
2.下列有关甲烷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
B.甲烷具有可燃性,可做燃料
C.甲烷燃烧可产生3000℃的高温,可进行金属的焊接和切割
D.甲烷的燃烧产物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淀粉溶液是一种常见的化学试剂,它遇到碘水呈蓝色,维生素C能使淀粉-碘溶液褪色.根据上述的信息,采用如图所示的仪器和药品进行实验,便可比较苹果汁和橙汁中维生素C含量的多少.实验时,除正确操作外还必须控制相关物质的量,方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你不妨动手试一试,你认为实验中不需要进行控制的条件是(  )
A.烧杯的大小必须相等
B.烧杯中的淀粉-碘溶液的质量必须相等
C.胶头滴管滴出的每滴果汁体积必须相等
D.胶头滴管滴出的果汁的滴数必须相等
4.酚酞(C20H14O4)是实验室常用的指示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酚酞是有机物
B.酚酞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酚酞的相对分子量为318
D.酚酞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0:14:4
5.检查糖尿病患者尿样的一组物质是(  )
A.钾盐溶液中加过量盐酸 B.铜盐溶液中加过量盐酸
C.钾盐溶液中加过量氢氧化钠 D.铜盐溶液中加过量氢氧化钠
6.一氯胺(NH2Cl)是国家新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新增的一种消毒剂,下列关于一氯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氯胺是化合物
B.一氯胺相对分子质量为51.5g
C.一氯胺由三种元素组成
D.一氯胺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
7.下列有关营养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葡萄糖、纤维素都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青菜、黄瓜中含的蛋白质最多
C.常温下油脂都呈固态
D.淀粉与碘作用呈蓝色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油脂会使人发胖,不要食用油脂
B.食物合理搭配,以保证各种营养素的均衡摄入
C.葡萄糖在人体内缓慢氧化,同时放出能量
D.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可以区分棉制品和羊毛制品
9.糖类、油脂、蛋白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三大营养物质.下列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①粉是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②油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甘油和肥皂
③蛋白质水解生成氨基酸
④用平行光照射蛋白质溶液,在垂直光线的方向可看到一条明亮的通路
⑤植物油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⑥淀粉、纤维素均属于多糖,二者的分子式均为(C6H10O5)n,互为同分异构体.
A.②③④ B.①③⑤ C.①③④ D.②⑤⑥
10.《易经》记载:“泽中有火”“上火下泽”。这是对甲烷气体在湖泊池沼水面上起火现象的描述。下列有关甲烷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烷的化学式为C2H4
B.甲烷属于有机物
C.甲烷燃烧只生成水
D.甲烷与空气的混合物遇火一定不会发生爆炸
11.诺贝尔化学奖研究理论有助于化学家合成开发出更多更复杂的有机物。生活中的下列物质不属于有机物是(  )
A.醋酸(CH3COOH) B.、食盐(NaCl)
C.酒精(C2H5OH) D.甲烷(CH4)
12.下列哪一项实验操作的目的与其他三项操作的目的不属于同一类(  )
A.点燃氢气、甲烷等可燃性气体前,先检验气体的纯度
B.做中和反应实验时,事先在碱溶液中滴入1-2滴酚酞试液
C.转动显微镜的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双眼从旁边看着物镜
D.闭合电路开关前,将滑片移到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最大处
二、填空题
13.2021年10月31日晚,上海迪士尼的烟花在夜空中绽放。医护人员和民警身穿防护服,戴着N95口罩逆行入园,投入紧张有序的隔离、酒精消毒及核酸检测等工作。感谢为我们保驾护航的默默付出的人们!请回答以下问题:
(1)生产N95口罩的主要原料是聚丙烯,它属于   (填“金属材料”或“合成材料”)。
(2)酒精(C2H5OH)是一种常见的有机溶剂,在喷洒过程中遇明火极易爆炸。请写出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14.有机物特点:易挥发、易   ,难溶于水、易溶于   等有机溶剂中。
15.过去人们用毛笔蘸米汤在纸上写字,晒干后纸上无字迹,所写的信件称为“密件”,你解密的方法是向“密件”上喷     ,米汤主要成分是    ,解密后所出现的字是   色.
16.糖的消化   从开始,脂肪的消化从   开始,蛋白质的消化从   开始.
17. 小丽同学建立了微型化学实验室,她收集的物质有:①镁条 ②氧化镁 ③氢氧化钠 ④小苏打 ⑤醋酸 ⑥葡萄糖等,其中属于碱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    (填序号),在食品工业中作为发酵粉主要成分的物质是    (填序号).不同类别物质间存在一定关系.镁、氧化镁和醋酸之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某种物质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回答下列问题:
(1)甲物质是   (填完整名称);
(2)写出“乙→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三、实验探究题
18.由碳、氢元素组成的物质种类繁多,烷烃就是其中一类重要的物质,表中列出了烷烃的一些信息.
名称 甲烷 乙烷 丙烷 丁烷 戊烷 十一烷 十六烷
化学式 CH4 C2H6 C3H8 ? C5H12 C11H24 C16H34
沸点(℃) -164 -88.6 -42.1 -0.5 36.1 194.5 287.5
相对密度 0.466 0.572 0.585 0.579 0.626 0.741 0.774
分析上表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烷烃的命名与分子中   原子个数有关.
(2)总结一条烷烃物理性质的递变规律   
19.某个同学在做“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的实验时,设计了以下两个实验装置:
(1)你认为这两个实验要检验的是: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受   影响.
(2)请你预测试验结果:10分钟后若分别在甲、乙两装置的试管中滴加碘液,出现蓝色的是   试管.
(3)请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20.由碳、氢元素组成的物质种类繁多,烷烃就是其中一类重要的物质,表中列出了烷烃的一些信息.
名称 甲烷 乙烷 丙烷 丁烷 戊烷 十一烷 十六烷
化学式 CH4 C2H6 C3H8 ? C5H12 C11H24 C16H34
沸点(℃) -164 -88.6 -42.1 -0.5 36.1 194.5 287.5
相对密度 0.466 0.572 0.585 0.579 0.626 0.741 0.774
分析上表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表中丁烷的化学式   
(2)烷烃的命名与分子中    原子个数有关.
(3)总结一条烷烃物理性质的递变规律    
四、解答题
21.经科学测定,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在体内分解所释放出的热量分别是:每克糖类平均为 17.2kJ,每克脂肪平均为 38.9kJ,每克蛋白质平均为 17.2kJ。多数中国人的膳食中,总热量大约 10%来自蛋白质,20%来自脂肪,70%来自糖类。健康生活的状态:一个人每天摄入的总热量早、中、晚的比例大约是 3∶4∶3。九年级学生小米正处于青春期,每天消耗的能量约为 12000kJ。小米平均每天中午摄入的糖类、脂肪、蛋白质的质量大约分别是多少(小米处在健康的生活状态)?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棉花和麻类纤维的注意成分解答。
【解答】棉花和麻类纤维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纤维素水解后生成糖,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2.【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甲烷成分、可燃性及燃烧的产物分析。
【解答】A、 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 ,不符合题意;
B、 甲烷具有可燃性,可用做燃料 ,不符合题意;
C、 甲烷燃烧温度低于3000℃,金属的焊接和切割一般不用甲烷燃烧,符合题意;
D、 甲烷的燃烧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答案】A
【解析】【解答】实验中,要比较苹果汁和橙汁中维生素C含量的多少,就要控制烧杯中的淀粉-碘溶液的质量、胶头滴管滴出的每滴果汁的体积、胶头滴管滴出的果汁的滴数量相等;而烧杯的大小不影响实验结果。
所以选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大家对控制变量法的理解
4.【答案】D
【解析】【分析】A.根据有机物的概念来分析;B.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C.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来分析;D.根据物质中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解:A.由酚酞(C20H14O4)的化学式可知,它是一种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正确;
B.由酚酞(C20H14O4)的化学式可知,它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正确;
C.由酚酞(C20H14O4)的化学式可知,酚酞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0+1×14+16×4=318,故正确;
D.据化学式知酚酞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40:14:64≠20:14:4,故错误.
故选D.
5.【答案】D
【解析】【解答】解答本题要了解葡萄糖的检验方法:葡萄糖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溶液反应会产生砖红色的沉淀。分析铜盐溶液中加过量氢氧化钠,可生成氢氧化铜悬浊液,葡萄糖能把氢氧化铜还原成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所以选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制备氢氧化铜的方法,以及葡萄糖的检验方法
6.【答案】C
【解析】【分析】A、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B、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常常省略不写;C、根据一氯胺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 ,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解:A、一氯胺(NH2Cl)不含碳元素,不属于有机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常常省略不写,故选项说法错误;
C、一氯胺是由氮、氢、氯三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D、一氯胺中N、H、Cl三种元素质量之比为(14×1):(1×2):(35.5×1)=28:4:71,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 可知,氯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7.【答案】D
【解析】【分析】A、根据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定义和相对分子质量判断.
B、根据青菜、黄瓜中含有的主要营养素种类判断.
C、根据油脂的分类和状态判断.
D、根据碘的化学性质判断.
【解答】解:A、有些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大,从几万到几十万,甚至高达几百万,或更高,通常称它们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纤维素符合定义,葡萄糖不符合定义,所以错误.
B、青菜、黄瓜中含有的主要营养素是维生素,所以错误.
C、油脂分为脂肪和植物油,常温下前者是固体,后者是液体,所以错误.
D、碘遇淀粉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所以正确.
故选:D
8.【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营养要均衡分析;根据羊毛与棉制品的鉴别方法分析。
【解答】A.油脂会使不发胖,要合理摄入,但不能不食用,符合题意;
B.食物合理搭配,以保证各种营养素的均衡摄入,不符合题意;
C.葡萄糖在人体内缓慢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能量,不符合题意;
D.羊毛成分为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而棉制品则没有,可以用灼烧法区分,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9.【答案】C
【解析】【分析】糖类是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的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日常食用的蔗糖、粮食中的淀粉、植物体中的纤维素、人体血液中的葡萄糖等均属糖类。脂类是油、脂肪、类脂的总称。食物中的油性物质主要是油和脂肪,一般把常温下是液体的称作油,而把常温下是固体的称作脂肪。脂肪由C、H、O三种元素组成。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是有机大分子,是构成细胞的基本有机物,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
【解答】 ① 人体主要的能量来自于糖类,淀粉是谷物类的主要糖类;故 ① 正确;
②油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甘油和脂肪酸;故②错误;
③蛋白质在人体内被分解成氨基酸才能被吸收;故 ③ 正确;
④ 蛋白质溶液是胶体,用平行光照射会形成光路;故 ④ 正确;
⑤植物油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 ⑤错误;
⑥ 淀粉、纤维素均属于多糖,二者的分子式均为(C6H10O5)n,但不是同分异构体;故 ⑥ 错误;
故答案为:C。
10.【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甲烷化学式为CH4 ,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易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易发生爆炸分析。
【解答】A、 甲烷的化学式为CH4 ,不符合题意;
B、 甲烷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 ,符合题意;
C、 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不符合题意;
D、 甲烷与空气的混合物遇火燃烧可能会发生爆炸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答案】B
【解析】【分析】机物是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碳酸氢盐、金属碳化物、氰化物、硫氰化物等氧化物除外)或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总称。
【解答】根据化学式可知,醋酸、酒精和甲烷,都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而氯化钠不含碳元素,属于无机物,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12.【答案】B
【解析】【分析】(1)可燃性气体的验纯主要是为了使用安全,防止爆炸;(2)酸碱指示剂来显示中各反应的程度;(3)防止物镜下降压碎玻片;(4)滑动变阻器有保护电路的作用。
【解答】A.点燃氢气、甲烷等可燃性气体前,先检验气体的纯度,检验气体的纯度为了防止可燃性气体不纯发生爆炸;
B.做中和反应实验时,事先在碱溶液中滴入1-2滴酚酞试液,酸碱中和时反应不可观察,滴入酚酞试液能使现象明显;
C.转动显微镜的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双眼从旁边看着物镜,防止下降的镜筒压碎玻片;
D.闭合电路开关前,将滑片移到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最大处,防止开关闭合时电流过大损坏电器。
综上可看出ACD是防止实验中出现危险,B的目的是使实验变得可观察,B不属于同一类,B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B
13.【答案】(1)合成材料
(2)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合成材料和金属材料的特点,以及有机物易在氧气中发生燃烧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解答】(1)聚丙烯中无金属,故属于合成材料;
(2)酒精与氧气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1)合成材料;
(2)
14.【答案】燃烧;酒精,汽油
【解析】【分析】有机物有许多特性,这些特性常被人们应用到日常生活和生产之中。 例如,当我们的衣服沾上了油渍时常用汽油来清洗、用高度白酒泡制各种药酒等,就是利用这些 有机物(汽油和酒精)是很好的溶剂这一特性。大部分有机物易挥发,易燃烧,保存时一定要密封,做实验时一定要远离明火,防止着火或爆炸。
【解答】有机物特点:易挥发、易 燃烧 ,难溶于水、易溶于 酒精,汽油 等有机溶剂中。
故答案为:燃烧;酒精,汽油。
15.【答案】碘酒或碘水;淀粉;蓝
【解析】【解答】米汤中含有淀粉,而碘遇淀粉变蓝色,所以喷上碘水,会出现蓝色的字迹.
所以答案为:碘酒或碘水;淀粉;蓝.
【分析】该题以生活中事件解密为背景,实是考查物质的鉴定,掌握碘遇淀粉变蓝的特性是解题的关键.
16.【答案】口腔;小肠;胃
【解析】【分析】食物中含有的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
【解答】解: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的酶,因此,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小肠内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脂肪的酶,同时,肝脏分泌的胆汁也进入小肠,胆汁虽然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脂肪在这些消化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可见淀粉、脂肪、蛋白质在消化道内开始消化的部位依次是口腔、小肠、胃.
故答案为:口腔;小肠;胃.
17.【答案】NaOH;⑤⑥;④;醋酸;2Mg+O22MgO
【解析】【解答】镁条属于单质,氧化镁属于化合物,氢氧化钠属于碱,小苏打属于盐且为发酵粉主要成分,醋酸、葡萄糖都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化合物;
(1)根据右图可知甲既能与乙反应又能与丙反应且乙能转化为丙,可知甲为醋酸(酸可以与活泼金属反应;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2)由乙能转化为丙可知乙为镁,丙为氧化镁;乙到丙的反应是镁在氧气中燃烧.
故填:NaOH;⑤⑥;④;(1)醋酸;(2)2Mg+O22MgO.
【分析】根据碱、有机化合物的概念以及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分析,酸能活泼金属反应,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18.【答案】(1)碳(或C)
(2)碳原子个数越多,烷烃的沸点越高,相对密度约大
【解析】【分析】(1)有一个C原子叫甲烷,有两个C原子叫乙烷,有三个C原子叫丙烷,因此烷烃的命名与分子中碳原子的个数有关;
(2)根据表格,分析碳原子的个数对烷烃的沸点和密度的影响即可。
【解答】(1)烷烃的命名与分子中碳原子个数有关;
(2)烷烃物理性质的递变规律:碳原子个数越多,烷烃的沸点越高,相对密度越大。
19.【答案】(1)温度
(2)甲
(3)由于甲装置温度远低于37℃,唾液淀粉酶活性降低,淀粉糊中的淀粉未被分解,淀粉遇碘变蓝
【解析】【解答】(1)根据两个对比性实验控制的变量条件:甲是冰水中,乙是37℃的水中,可知酶的催化效果与温度有关.(2)唾液淀粉酶是生物催化剂,体温时催化效率最好.所以应该是甲试管中有淀粉存在,而乙中的淀粉已经被唾液淀粉酶水解完了。(3)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在体温时催化效果最好,由于甲装置温度远低于37℃,唾液淀粉酶活性降低,淀粉糊中的淀粉未被分解,淀粉遇碘变蓝.
所以答案为:(1)温度;(2)甲;(3)由于甲装置温度远低于z7℃,唾液淀粉酶活性降低,淀粉糊x的淀粉未被分解,淀粉遇碘变蓝.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酶的催化效果与温度的影响关系。
20.【答案】(1)C4H10
(2)碳
(3)随着碳原子教目增加。沸点越来越高,相对密度越来越大
【解析】【分析】从表中所给物质中的碳原子与氢原子的关系找出关系,再看一下物质命名与碳原子个数的关系,然后推导出物质丁烷的化学式;由表中所列数据总结出烷烃的沸点及相对密度的递变规律。
【解答】(1)表中所给物质来看,氢原子数为碳原子个数的2倍再加上2,物质的命名以碳原子的数目而定,所以丁烷分子中有4个碳原子和10个氢原子,化学式为C4H10。
(2)由表可知,烷烃的命名是以碳原子数目而定的,故命名与分子中的碳原子个数有关。
(3)由表可以看出,随着碳原子数目增加,沸点越来越高,相对密度越来越大。
故答案为:(1)C4H10;(2)碳;(3)随着碳原子数目增加,沸点越来越高,相对密度越来越大;
21.【答案】糖类:195.3g;脂肪:24.7g;蛋白质:27.9g
【解析】【分析】首先用每天消耗的能量×中午需要的热量的比重计算出中午需要的热量,然后用中午需要的热量×各自的百分比计算出需要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放出的热量,最后再用各自的热量除以每类物质每克放出的热量即可。
【解答】小米中午需要的总热量为:12000kJ×=4800kJ;
糖类放出的热量为:4800×70%=3360kJ;
需要糖类的质量:3360kJ÷17.2kJ/g=195.3g;
脂肪放出的热量为:4800×20%=960kJ;
需要脂肪的质量为:960kJ÷38.9kJ/g=24.7g;
蛋白质放出的热量为:4800×10%=460kJ;
需要蛋白质的质量为:480kJ÷17.2kJ/g=24.9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