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氧气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2氧气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9-04 09:18: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2 氧气
教学目标
1.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2.通过对已知反应共性的归纳总结,初步建立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概念,并能对已学的典型反应进行分类。
3.学会描述化学反应中的一些反应现象。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难点
依据实验结果,通过比较和分析,归纳氧气的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哪些事例证明氧气是客观存在的?
(呼吸,燃烧……)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氧气。
合作探究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教师展示:一瓶氧气,学生观察,并闻气味。
教师给出资料: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是1.429 g/L,空气的密度是1.293 g/L。
教师展示:1 L的饮料瓶,30 mL的小药瓶,1 L水只能溶30 mL的氧气。
教师给出资料:压强为101 kPa时,氧气在-183 ℃时变为淡蓝色液体,在-218 ℃时变成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学生归纳:氧气的物理性质
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有三态变化。(固态氧、液态氧都是淡蓝色的)
二、氧气的检验方法
教师演示:
学生归纳:如果要检验一瓶无色无味的气体是不是氧气,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来检验,若木条复燃,则证明该气体是氧气。
三、氧气的化学性质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试着描述,填写下表。
硫与氧气反应
实验现象 空气中
氧气中
表达式
木炭与氧气反应
实验现象 空气中
氧气中
表达式
丝与氧气反应
实验现象 空气中
氧气中
表达式
课堂讨论:
(1)上述实验物质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都是与氧气反应,为什么现象有很大的差异?
(2)硫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底部为什么都要放少量的水,其作用相同吗?
(3)铁丝为什么要做成螺旋状?铁丝的下端为什么要系一根火柴?为什么待火柴燃尽时,才将铁丝伸入氧气中?
结论:(1)说明燃烧的剧烈程度跟氧气的含量有关,氧气含量越高,燃烧越剧烈。纯氧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高,所以木炭和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要剧烈。
(2)不相同,硫燃烧放水是为了吸收有毒气体SO2,防止其污染空气;铁丝燃烧放水是防止生成的高温熔化物溅落下来使集气瓶底炸裂;
(3)为了增大受热面积;引燃铁丝,以免火柴梗燃烧消耗氧气。
教师点拨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一定条件下,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氧气具有氧化性和助燃性。氧气具有助燃性,但不能认为氧气可以燃烧。
四、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提出问题:上述几个反应中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交流讨论:分析上述几个实验,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
(1)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A+B+…→C“多变一”
(2)氧化反应: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反应。氧气在化学反应中提供氧,它是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3)缓慢氧化:在反应中进行得很慢,不容易被察觉的氧化。如食物腐烂、酿酒、酿醋、呼吸、钢铁生锈等。缓慢氧化的过程中一定放热,但不一定发光。
知识拓展
(1)化合反应属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之一,是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上来考虑的;而氧化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它是从物质得氧和失氧的角度来考虑的。
(2)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关系如图所示。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也不一定是化合反应,但有氧气参加的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生成物只有一种的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氧气的检验方法以及三个化学概念(化合反应、氧化反应和缓慢氧化),并了解了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板书设计
课题2 氧气
教学反思
教师通过演示实验,并组织学生观察、描述记录实验现象,采用边实验、边观察、边记忆的方法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通过对比四个化学变化,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概括归纳出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概念。
学生对燃烧现象的描述不够熟练;受知识的局限,对氧化反应定义的理解不够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