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共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共3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04 09:33: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
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在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能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
作者名句
本篇课文是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的开幕词,时间是一九四九年九月二十一日,是新中国成立的前夕。
开幕词是在重要会议或重大活动开始时,为会议主持人或主要领导人讲话所用的文稿。开幕词的主要特点是宣告性和引导性。不论召开什么重要会议,或开展什么重要活动,按照惯例,一般都要由主持人或主要领导人致开幕词,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程序,标志着会议或活动的正式开始。
开幕词通常要阐明会议或活动的性质、宗旨、任务、要求和议程安排等。
1、请问本篇开幕词的会议名称是什么?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开幕词
开幕词
构成
开幕词通常由首部、正文和结束语三部分组成。
1.首部包括标题、时间、称谓。
(1)标题通常有三种写法:一是用会议名称作标题;二是前边再加上领导人姓名;三是用提示内容中心或主旨的内容作标题,在后面通常加上副标题。
(2)时间位于标题之下,用括号注明会议开幕的年、月、日。
(3)称谓一般根据会议的性质及与会者的身份确定,称呼通常用“同志”“朋友”“各位代表”等。
开幕词的特点:
一是简明性,即简洁明了、要言不烦;
二是口语化,它的语言应该通俗、明快、上口;
三是宣告性,开幕词是会议或活动的序曲,所以开幕词具有宣告会议或活动正式开始的特性;
四是引导性,开幕词一般要阐述会议或活动的宗旨、目的、意义、任务等,这对整个会议或活动的成功举行起着引导作用;
五是鼓动性,开幕词带着对会议或活动的良好祝愿,通过介绍会议或活动激励与会者的参与意识,调动其积极性。
为什么是“站起来了”?百年前的中国是怎样的?
任人宰割
丧权辱国
民不聊生
满目疮痍
为什么帝国主义让中国人民站不起来,他们有哪些常用手段?
1.军事侵略
帝国主义经过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勒索赔款、抢掠财富对中国进行军事侵略。
1.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条约规定:五口通商、赔钱、割让香港岛、协定关税)
2.1857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增加天津为通商口岸,准许华工出国,割让九龙司,再赔一大笔钱。)
3.沙皇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1858年有何清廷签订《瑷珲条约》,攫取了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1860年,签订《中俄北京条约》,割让40万平方公里国土。1864年,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再次割让44万平方公里土地。1878年,签订《伊犁界约》,又从西北偷走7万多平方公里土地。几次算起来共151万平方公里!
4.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签订《马关条约》中国承认朝鲜“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实则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中国将辽东半岛、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包括钓鱼岛)、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中国“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两亿两;后增加三千万两“赎辽费”;
5.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辛丑条约》。(1)中国对各国赔款4.5亿两白银,价息合计超过9.8亿两白银,并以关税和盐税等作抵押;(2)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3)拆毁天津大沽口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4)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运动;(5)外国认为各个通商章程中应修之处或其他应办的通商事项,清政府概允商议;(6)惩办“首祸诸臣”;(7)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6.1931年抗日战争:中国军民牺牲人数3500万人
日军犯下的滔天罪行:
1. 三灶岛惨案1938年1月17日-1938年10月1日
2.慰安妇事件。3.南京大屠杀。4.重庆大轰炸。
5.日本731细菌部队。6.“三光”政策。7.济南惨案。
8.旅顺大屠杀。9.平顶山惨案。10.镇江惨案。
2.政治控制
为了统治中国,帝国主义列强经过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与扶植、收买代理人控制中国政府,操纵中国的内政、外交。
如:袁世凯(列强)蒋介石(英、美)、汪精卫(日本)
3.经济掠夺
帝国主义列强经过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等手段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使中国在经济上丧失了独立性,被纳入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体系,成了西方大国的经济附庸,导致了近代中国经济的落后和人民的贫困。
4.文化渗透
帝国主义列强在对中国实行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的同时,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其目的是宣扬殖民主义奴化思想,麻醉中国人民的精神,摧毁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并为其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追寻历史,感受“站”之不易
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
1840
鸦片战争
1900
八国联军侵华
1911
辛亥革命
1919
五四运动
1921
中共成立
1926
国共合作
1931
九一八事变
1937
日军全面侵华
1945
抗战胜利
1949
新中国成立
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
追寻历史,感受“站”之不易
中国人民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一百多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迎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
此开幕词被选入教科书后,本来可以“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作标题,但编者却选用“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一标题,请分析其用意。
答案 ①“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生动、形象、直观,语言豪迈激昂,充满民族自信心。
②“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在文中多次出现,有统领全文和贯穿全文的作用。
③“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表达了此次会议召开的最重要的意义,能体现会议的性质。
问题探究:
历史层面:中国人民从此结束被奴役、被压迫的历史,获得了独立、民主和自由的新生活。
情感层面:中国人民从屈辱的被压迫者成为有尊严的国家主人,更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坚毅与自尊,胜利与自豪。
现实层面:揭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这一伟大成就。
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为题目,有什么深刻内涵?
活动:请认真圈点勾画信息,特别是明显的结构标志词语,理清文章思路。
【1】第一段“现在开幕了”、第二段“我们的会议包括”。
【2】第三、四段“在三年多的时间内”“三年以前”。
【3】第五、六段“现在”“我们已经站起来了”,第七段的“我们的革命工作还没有完结”“我们还要继续努力”。
【4】第九、十、十一段“经济建设工作已摆在我们面前”“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我们的国防”。
【5】第12段的“让”、第13-16段的“永垂不朽”、“庆贺”。
梳理思路
开头
毛泽东宣布政治协商会议正式开幕,并介绍出席会议代表人员。
1-2段
主体
回顾中国一路走来的历史,肯定革命胜利具有历史必然性。
3-4段
主体
立足当下,指出当前面临的问题以及中国应作出的应对策略。
5-8段
主体
展望未来,勾勒中国未来发展在经济、文化、国防方面的光明前景。
9-11段
结尾
悼念人民英雄,庆祝伟大胜利。
12-16段
(1)与会的人员:
共产党、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和国外华侨。
(2)召开的背景:
取得了解放战争的基本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成立。
(3)会议的内容(任务):
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组织法,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组织法,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国徽;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所在地以及采取和世界大多数国家一样的年号。
初读课文,提取信息并填写,了解会议基本情况。
(4)会议的性质:
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
(5)描绘的蓝图:
经济建设获得胜利,文化建设出现高潮,国防建设得以巩固。
你认为伟人毛泽东站了怎样的视角来进行这场开幕词的演讲?这三者有何联系?
回顾过去
立足当下
展望未来
三者关联
回顾过去:论证了革命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立足当下:对国家的发展大计做出规划
展望未来:描绘了中华民族振兴的壮丽蓝图
因为有革命胜利,所以才有新中国的独立。
因果关系:
只有现在做好规划,未来才可能实现壮丽蓝图。
条件和结果关系:
梳理思路
阅读第三段,结合文本分析,为什么我们能顺利召开第一届政协会议?
①我们战胜了美国帝国主义所援助的国民党反动政府。
②战胜了美国援助的国民党反动政府所有的数百万军队的进攻,并使自己转入反攻和进攻。
③中国人民的大多数已经获得了解放
④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援助人民解放军,反对了自己的敌人,取得了基本的胜利。
反帝国主义的胜利
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
梳理思路
阅读第7-11段,结合文本分析,在建设新中国的进程中,毛主席认为新中国还可能会面临哪些迫切的时代任务?
①革命工作未结束,吾辈还需努力,提高警惕,反对帝国主义者和国内反动派的势力进行破坏和捣乱行动;
②从国际地位上,我们还需和一切爱好和平自由的国家和人民团结在一起,使我们不处于孤立地位;
③做好经济建设、做好文化建设、做好国防军事建设,推动新中国迅速发展;
活动:请从文中找出你觉得最有感染力的语句并与同桌交流,同时在书旁作批注。
那次会议的结果是被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破坏了,但是已在人民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不可磨灭”表示不会因时间的推移而消失。指事迹言论等将始终保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不会消去。这是对蒋介石及其帮凶破坏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愤慨。
愤恨、坚毅
和帝国主义的走狗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绝无妥协的余地,或者是推翻这些敌人,或者是被这些敌人所屠杀,二者必居其一,其他的道路是没有的。
“绝无”“必”等词语语气非常肯定,不容置辩。
“是……的”表示强调。这些词显示出说话者的自信和坚决,显得铿锵有力。
两个“或者”表示选择关系,是对所涉及问题的列举,在“绝对”的基础上又给人一种看问题非常全面的感觉,显得睿智,富有逻辑。
自信、 坚决
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共同”写出了我们齐心协力、团结一致,表明了我们共同的理想。中国有着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用自己的努力奋斗迎来了独立,“站起来了”写出了中国人骄傲、自豪的心情。
骄傲、自豪
在全国平定以后,他们也还会以各种方式从事破坏和捣乱,他们将每日每时企图在中国复辟。这是必然的,毫无疑义的,我们务必不要松懈自己的警惕性。
“每日每时”说明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他们不甘于自己的失败。
“必然的”“毫无疑义的”“务必”等词语的运用,提醒我们要保持警惕,不能放松警惕性,时时刻刻要提防他们破坏和捣乱,要巩固我们的胜利成果,绝不可以掉以轻心。
清醒、警惕
让那些内外的反动派在我们面前发抖罢,让他们去说我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罢,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的努力必将稳步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对敌人的极大蔑视和对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自信心。
“发抖”是一个细节刻画所在,在强大、团结、英勇的人民面前,国内外的反动派也只能够发抖而已。
“稳步”“不屈不挠”体现了人民的自信心。
蔑视、自信
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对英雄的礼赞与缅怀,也是对后继者的鼓励,我们必将在缅怀先烈的同时,更要坚定不移地完成他们未竟的事业。
缅怀、敬仰
示例一:胸有丘壑,自信豪迈。展望未来,毛主席从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巩固国防等方面出发,指明努力的方向,并向世界宣布,中国人民必定能“在经济战线上迅速地获得胜利”,并会“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而且“不允许任何帝国主义者再来侵略我们的国土”。这些话都表达了一个革命家胸有丘壑,家国天下的建设蓝图早已构好,显示了建设强大中国的宏伟气魄和坚定信念。
言为心声,从文中你读出来一个 的伟人毛泽东。
示例二:高瞻远瞩,目光长远。“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这一震撼历史的宣告,既表现了主席对中国历史发展必然结果的真知灼见,也道出了中国广大民众自1840年以来就郁积的心声、渴望,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但欣喜之余,毛主席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以沉缓的语调告诫大家“革命工作还没有完结”,中国人民站起来还要在国防、经济、文化等领域迎接新的挑战。
言为心声,从文中你读出来一个 的伟人毛泽东。
示例一:勤劳善良,历史悠远。“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以通用性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勤劳善良是这个民族内化的优秀品质,五千年的文明传承更增加了历史的厚重感。
文以载道,从文中你读出了一个 的中华民族。
示例二:朝气蓬勃,奋发向上。“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中国人被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更会富起来,强起来。
文以载道,从文中你读出了一个 的中华民族。
我们是经济强国,短短几十年里摆脱贫困并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也是科技强国,“两弹一星”、神舟飞船、“嫦娥”奔月、“蛟龙”入海、“和谐号”高速列车……无数“中国奇迹”让世人惊叹;我们还是军事强国,国产航母、隐身战机、远程洲际弹道导弹等相继服役,我们有实力对抗一切来犯之敌。
中国人民强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