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织》课件1

文档属性

名称 《促织》课件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2-17 20:02: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8张PPT。促织蒲 松龄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今属淄博市)人。 从小热衷功名,19岁参加科举考试,连中县、府、道的第一,但此后却屡试不第,挤不进官场。他的大半生基本上在家乡过着清苦的塾师生活,因而和人民接触的机会较多,对统治阶级的种种罪恶有所不满。蒲 松龄《聊斋志异》介绍“聊斋”作者的书斋名
“志异”记述花妖狐鬼及荒诞不经的奇闻异事。
蒲松龄20岁左右开始创作《聊斋》,40岁左右基本完成,后不断增删,至死方止,萃一生心血而成。《聊斋》收集了大量的民间神话传说,多以狐仙鬼怪、鱼精花妖为题材,用以讽刺现实,寄托孤愤。正如该书自序所说:“集腋成裘,忘续明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是悲矣。”郭沫若题联???(话聊斋)写人写鬼,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
迂讷 裨益
爇香 翕辟
掭 不啻
抢呼欲绝 惙然
蹄躈 龁
觇视 俾入邑庠nèbìruòxītiànchìqiāngchuòqiàohéchānbǐ xiáng情节线索:促织(虫)第一段 征虫
第二段 觅虫第三段 求虫第四段 得虫第五段 失虫第六段 化虫第七段 斗虫第八段 献虫第九段 作者假异史氏之口,对成名的结局发表议论情节结构第一部分(第1段),故事的起因。宫中爱玩蟋蟀而流毒遍及民间。交代了故事背景。
第二部分(第2段),故事的开端:写成名被官府逼迫,为捕捉促织受尽种种苦难。
第三部分(第3/4段),故事的发展:写求卜得虫为成名一家带来解脱苦难的希望。
第四部分(第5/7段),故事的高潮:写成名得虫、失虫和再得异虫(成子化虫),小虫在搏斗中大获全胜,
第五部分(第8段),故事的结局:成名因祸得福。大小官员均受促织恩荫。
第六部分(第9段),作者的评语。 “异史氏曰”一段议论文字,这是蒲松龄对故事所作的评论,借此表明自己对所记之人和事的态度,使作品的主题更鲜明、突出。
作者在具体细致陈述了故事始末之后,作了深刻的思考,把这件事情放在整个社会现实背景上来分析它产生的根源和危害,指出,上自“天子”,下到贪虐的官吏,一整套封建官僚机构,是酿成民众悲剧的祸根。“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作者为民请命、借古讽今,应予肯定。可是作者用“善恶有报”的宿命观点来解释成名的一贫一富,明显属于宣扬封建迷信,客观上只能起麻痹被压迫群众的反抗斗争的消极作用,应予否定。篇末评论曲折离奇 跌宕起伏的情节 围绕主线,情节经历了几次波折?作者这样安排的妙处是什么? 第一次:岁征促织,成名破产受刑,无计可施,走投无路时得到巫婆指点,成名得虫.第二次:节外生枝,成子弄死促织,投井自杀,成家陷入绝境.第三次:成子起死为生,魂化促织,成家因祸得福. 《促织》是《聊斋志异》中一篇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小说。它通过描写主人公成名因被迫缴纳促织而备受摧残、几乎家破人亡的命运,反映了皇帝荒淫无道,巡抚县令胥吏横征暴敛的罪恶现实,寄托了对受尽迫害的下层群众的深切同情。主题思想 阅读课文第6、7小节,找出体现成名心理活动变化的单音词,依次填入空格处。 成名听说儿子误毙蟋蟀则( ),得子尸于井则转而为( ),见儿子气息惙然则转为( ),但顾蟋蟀笼虚则又转而为( )。忽闻门外虫鸣则既( )且( ),然见蟋蟀短小则认为它( );视之,意似良,则又转为( )。将献公堂,不知能否合官老爷意,心中又( )。怒悲喜愁惊喜劣喜恐细读课文,点击心理 可见一只小小的蟋蟀竟然搅动(或牵动)着主人公的心,主宰(或把持着)主人公的命运。这细致入微、曲折变化 的心理描写与动作描写熔于一炉,有力地揭示了皇帝荒淫 ,官贪 吏虐,致使百姓家败人亡的罪恶现实。  故事情节离奇曲折,
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心理刻画细腻逼真,
语言描写摇曳多姿。《促织》的艺术特点练习一:多音字(1)①强 jiàng 固执;强硬不屈 倔强
qiáng 强健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qiǎng 竭力 少年固强之
②塞 sāi 装进 塞满 瓶塞子
sài 可做屏障的险要地方 塞外 塞翁失马 边塞 要塞
sè 对自己应负的责任敷衍了事 敷衍塞责练习一:多音字(3)⑤辟 bì 排除,如“辟邪”。②帝王召见并授官职,如“辟举”
pī同“劈”,辟头
pì ①开辟,如“辟馆”;②透彻,如“精辟”;③驳斥,如“辟谣”
(6)累lèi“薄产累尽” 、“受累”、“亏累”。
lěi “堆叠”(“累土为山”)、重叠(“层楼累榭”)、屡次(“累战皆捷)时,读第三声练习二:通假字①昂其直,居为奇货(“直”通 “值”,价格)②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裁”通“才”,刚)③翼日进宰(“翼”通“翌”,次)④虫跃去尺有咫(“有”通“又”)⑤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被”通“披”)6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尔!(“而”通“尔”你)7 假此科敛丁口(“假”通“借” 凭借)8 两股间脓血流离(“流离”通“淋漓”)练习三:词类活用(1) (1)儿涕而去(名词活用作动词,流泪。)(2)一人飞升,仙及鸡犬(名词活用作动词,成仙。)(3)宰严限追比,旬余,杖至百(名词活用作动词,挨棍棒。)(4)上大嘉悦,诏赐抚臣名马衣缎(名词活用作动词,下诏。)(5)裘马扬扬(名词活用作动词,裘,穿着皮衣。马,骑着马。)练习三:词类活用(2) 形容词作名词 (1)成述其异,宰不信
(形容词用作名词,特殊的本领。)练习三:词类活用(3) 名词作状语(1)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
(2)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
(3)日将暮,取儿藁葬
(4)虫集冠上,力叮不释
(5)民日贴妇卖儿(名词用作状语,每年。)用笼子用草席用力一天天练习四:意动用法(1)成然之
(2)成以其小,劣之
(3)益奇之
(形容词用作动词,意动用法,认为……对。)(形容词用作动词,意动用法,认为……不好。)(形容词用作动词,意动用法,认为……奇特。)练习五:一词多义( 1 )①顾
成顾蟋蟀笼虚
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
顾念蓄劣物无所用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②靡
靡计不施,迄无济
试与他虫斗,虫尽靡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回头看,动词)(看,环视,动词)(转折连词,但是)(顾虑,动词)(探望,拜访,动词)(无,没有,动词)(败退,动词)(倒下,动词)练习五:一词多义( 2 )③责
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留待限期,以塞官责
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
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
④然
然睹促织
成然之
俨然类画
(动词,索取)(名词,责任,差使)(动词,责令)(动词,责罚,责打)(连词,然而,可是)(形容词用作动词,意动用法,认为……对。)(助词,做形容词尾,……的样子)练习五:一词多义( 3 )⑤发
窥父不在,窃发盆
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
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打开,动词)(挖,动词)(头发,名词)(射击,动词)(抒发,动词)(征发,派遣,动词)练习五:古汉语句式①遂为猾胥报充里正
②此物故非西产
③掭以尖草
④上于盆而养之,蟹白栗黄
(被动句式)(表否定的判断句式)(介词结构后置)(“蟹”前省“食以”的省略谓语句)1.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翕辟(xī) 惙然(chuò) 迂讷(nà) 不啻(chì)
B.裨益(bì) 万椽(chuán) 裘马(qiú) 跬步(kuǐ)
C.厚赍(lài) 蒿莱(hāo) 翘然(qiāo) 猾黠(xiá)
D.觇视(chān) 蹄躈(jiào) 墙隅(yǔ) 邑庠(xiáng)练习六:选择 ( 1 )B 练习六:选择( 2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成以其小,劣之
宰以卓异闻
B. 昂其直,居为奇货
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C. 儿涕而出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D. 成述其异,宰不信
试之,无出其右者D练习七: 常考名句
一人飞升,仙及鸡犬。
(典出: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