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地理八上第四章第二节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
1.(2023八下·盐城期中)“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下列措施对实现“中国梦”不利的是( )
A.首都北京大规模开采地下水 B.内蒙古高原退耕还林还草
C.洞庭湖区退耕还湖 D.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
(2023·三门峡模拟) 2021年4月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书中指出,经过八年持续奋斗,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图中云南省和河北省脱贫农产品不同,体现的农业生产原则是( )
A.因地制宜 B.节约土地 C.省时高效 D.保护环境
3.湘西曾是贫困县集中的地区之一,“湘”代表的省区是( )
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B.河北省
C.湖南省 D.云南省
4.(2023八下·安达月考)以下不是经济作物--棉花主要产区的是( )
A.长江流域 B.黄河流域
C.青藏高原 D.新疆山麓地带
5.(2023八下·安达月考)下列农业生产活动符合因地制宜原则的是( )
A.在东北平原种植香蕉 B.在江南丘陵发展高寒牧业
C.在内蒙古高原种植青稞 D.在大连沿海发展海水养殖
6.(2023·杜尔伯特模拟)D地区的种植业类型( )
A.河谷农业 B.旱地农业 C.灌溉农业 D.水田农业
7.(2023·扶余模拟)吉林省的主要农作物有( )
A.小麦、甜菜、大豆 B.小麦、甘蔗、大豆
C.水稻、甘蔗、油菜 D.水稻、甜菜、花生
(2023八下·丰润期末)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区域经济发展方式各具特色,因地制宜,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永恒的主题。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8.有关四区域农业建设的方向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利用夏季高温优势大面积种植热带水果
B.乙地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畜牧业
C.丙地气温年较差不大,培育新品种,提高粮食单产
D.丁地年降水量丰富,大力发展淡水养殖
9.因地制宜,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需要( )
A.依靠科技力量,发展高效、优质农业
B.开发耕地资源,提高粮食产量
C.发展滴灌技术,大面积发展种植业
D.根据生活需要,大力发展畜牧业
(2023八下·亳州月考)下表为“华北某地某年气象数据表”,读表格完成下面小题。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平均降水量(mm) 93 372 166 63
平均风速(m/s) 3.4 1.5 2 2.8
10.该地春季应重点防范的灾害性天气是( )
A.洪涝 B.台风 C.沙尘暴 D.梅雨
11.下列对该地地理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A.盛产橡胶 B.主要粮食作物为冬小麦
C.冰川广布 D.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
12.(2023·黑龙江)下面不利于在山区发展的是( )
A.林业 B.耕作业 C.牧业 D.旅游业
13.(2023·黑龙江)根据因地制宜原则,我国西部适宜发展的是( )
A.种植业 B.畜牧业 C.林业 D.渔业
14.(2023·南充)由于地表形态和自然环境各异,人类利用和开发土地的方式不同。读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
A.①-水田②-林地③-草地④-旱地
B.①-林地②-旱地③-水田④草地
C.①-水田②-旱地③-林地④-草地
D.①-旱地②-水田③-林地④-草地
二、填空题
15.农业的劳动对象是 ,获得的劳动产品也是 。
16.农业的地位:
农业是我国 。
17.(2022七下·封开期中)我国农业分布地区差异大,东部季风区降水较多,土壤肥沃,是我国主要 区,西部非季风区降水少,是我国主要的 基地。
18.发展农业生产,需要考虑的社会经济条件: 、交通运输条件、农民的科技水平、国家政策等。
19.(2021八下·长白期中)我国农业具有西牧 、南稻 的分布特点。
20.(2021八上·临江期末)我国农业南北差异明显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以北耕地多为 ,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以南耕地多为 ,主要种植水稻等。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分析】
对实现中国梦的有利措施是保护自然环境,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因此在内蒙古高原退耕还林还草 , 洞庭湖区退耕还湖,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 。故答案为:A。
【点评】我国的农业分布特点是东耕西牧、南稻北麦。东部主要发展种植业,北方地区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小麦,油料作物是花生,糖料作物是甜菜;南方地区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水稻,油料作物是油菜,糖料作物是甘蔗。西部主要发展畜牧业,四大牧区分别是新疆牧区、内蒙古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
【答案】2.A
3.C
【知识点】中国的行政区划;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点评】我国的农业因地制宜,分布特点是东耕西牧、南稻北麦。34个省级行政区域的位置、简称、行政中心是八年级疆域一节的难点,也是给后面打基础,学生应重点理解记忆。
2.河北省位于北方地区,云南省位于南方地区,由于地区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农业发展业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故答案为:A。
3.“湘”是我国湖南省的简称。故答案为:C。
4.【答案】C
【知识点】农业及其生产部门;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三大棉花产区主要是新疆南部的山麓地带、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新疆棉区由于晴天多,光照充足,加之有高山冰雪融水作为稳定的灌溉水源,盛产优质的长绒棉。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气温低,热量条件差,不适合棉花生长,所以不是棉花的主要产区,故C正确,ABD错误。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C。
【点评】我国有三大棉花产地,分别是新疆棉区、黄河流域棉区、长江流域棉区。其中,新疆是我国棉花主要产地。国家统计局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数据显示,在1949年,新疆棉花产量只占全国的1%。2012年,新疆棉花产量占比超过50%,在此后几年的时间里该数据持续升高,到了2020年,新疆棉花产量已经占到全国棉花产量的87%。截至2020年棉花生产季结束,新疆棉花总产、单产、种植面积、商品调拨量连续26年位居全国第一。
5.【答案】D
【知识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区是因地制宜的重要内容之一。
A、东北平原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不适合种植热带作物—香蕉,A错误;
B、江南丘陵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不适合发展高寒牧业,B错误;
C、内蒙古高原草场广阔,畜牧业发达,不适合种植小麦,C错误;
D、大连位于临海地区,在大连沿海发展海水养殖是因地制宜的做法,D正确。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D。
【点评】中国地大物博,不同地区的区域特点、气候条件、土地性质等差异较大。因此,因地制宜是中国发展农业的重要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合理规划耕地:中国政府通过耕地保护、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合理规划土地资源,让每块土地充分利用。
2.发展特色农产品:在不同的气候条件、土地性质条件下,发展适宜该地区种植的特色农产品,如南方发展水稻、茶叶、水果等,北方则发展小麦、玉米、大豆等。
3.推广高科技农业:积极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的高科技农业,如保护地栽培、智能化养殖等,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食物质量和安全。
4.加强农村土地整治:加强农村土地的整治与保护,保证土地资源合理利用,防止土地退化、沙化等现象的发生。
5.发展农业现代化: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利用现代科技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完善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附加值和竞争力。
6.【答案】C
【知识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解析】【分析】西北地区气候干燥,降水较少,所以种植业以灌溉农业为主;
故答案为:C。
【点评】西北地区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阶梯,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突出的气候特征是干旱,因为其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加上高大的山脉阻隔,使得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无法到达此地,所以西北地区大多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典型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大部分地区的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河流稀少,多为内流河和季节性河流,其中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西北地区荒漠和草原广布,其中东部高原以草原为主,向西过渡为荒漠草原和荒漠,西部盆地有大面积的沙漠分布,只有盆地边缘呈现一点点的绿洲。
7.【答案】A
【知识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解析】【分析】吉林位于北方地区,耕地类型是旱地,主要的作物是小麦,甜菜和大豆;
故答案为:A。
【点评】导致我国南北方生产差异的主导因素是纬度位置引发的热量差异,而导致我国东西部农业生产差异的原因是海陆条件导致的水分差异,其中西部地区主要以畜牧业和灌溉种植业为主,东部地区的种植业分为半湿润区和湿润区,同时还有林业和渔业,北方地区以旱地为主,主要作物是小麦,玉米,大豆,甜菜等,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南方地区以水田为主,主要作物是水稻,棉花,油菜,甘蔗等,作物熟制为一年三熟。
【答案】8.D
9.A
【知识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点评】我国西部地区天然草场广布,农业中的畜牧业地位重要,那里有我国的四大牧区,因为降水稀少,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东部地区是种植业。林业、渔业主要分布区,其中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以种植业为主,林业集中分布在东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区以及东南部的人工林区。沿海地区是我国海洋渔业基地。南方地区淡水鱼业发达。
8.甲地位于西北地区,昼夜温差大种植西瓜、哈密瓜、葡萄等温带水果。A错误。
乙地为华北平原,主要发展种植业。B错误。
丙地为青藏地区,气候类型以高原山地气候为主,主要发展畜牧业。C错误。
丁地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年降水量丰富,适合发展淡水养殖。D正确。
故答案为:D。
9.因地制宜,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依靠科技的优势,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加快我国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的步伐。
故答案为:A。
【答案】10.C
11.B
【知识点】农业及其生产部门;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解析】【点评】学生应对中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和分布有一定的了解,在学习我国不同地理区域的人文地理时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去联系。
10.华北地区春季降水少,冬春多发沙尘天气,主要原因是华北地区临近沙源地,春季降水少,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植被覆盖少,利于沙尘天气的发生,因此应多加防范。故答案为C。
11.橡胶是热带经济作物,华北平原位于温带,A错误;
北方地区东北三省的粮食作物主要是春小麦,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主要为冬小麦,B正确;
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是青藏地区的特点,C错误;
华北地区位于秦岭—淮河线以北,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D错误。
故答案为B。
12.【答案】B
【知识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山区资源丰富,适合发展林业、牧业、旅游业,但由于地形崎岖,不适合种植业的发展,B正确,ACD错误。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B 。
【点评】中国地大物博,不同地区的区域特点、气候条件、土地性质等差异较大。因此,因地制宜是中国发展农业的重要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合理规划耕地:中国政府通过耕地保护、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合理规划土地资源,让每块土地充分利用。
2.发展特色农产品:在不同的气候条件、土地性质条件下,发展适宜该地区种植的特色农产品,如南方发展水稻、茶叶、水果等,北方则发展小麦、玉米、大豆等。
3.推广高科技农业:积极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的高科技农业,如保护地栽培、智能化养殖等,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食物质量和安全。
4.加强农村土地整治:加强农村土地的整治与保护,保证土地资源合理利用,防止土地退化、沙化等现象的发生。
5.发展农业现代化: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利用现代科技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完善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附加值和竞争力。
13.【答案】B
【知识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种植业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A错误;
B、我国西部适宜发展的是畜牧业,因为西部地区草场广布,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B正确;
C、林业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西南和东南山区,C错误;
D、西部地区居于内陆,不适合发展渔业,D错误。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B。
【点评】中国地大物博,不同地区的区域特点、气候条件、土地性质等差异较大。因此,因地制宜是中国发展农业的重要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合理规划耕地:中国政府通过耕地保护、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合理规划土地资源,让每块土地充分利用。
2.发展特色农产品:在不同的气候条件、土地性质条件下,发展适宜该地区种植的特色农产品,如南方发展水稻、茶叶、水果等,北方则发展小麦、玉米、大豆等。
3.推广高科技农业:积极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的高科技农业,如保护地栽培、智能化养殖等,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食物质量和安全。
4.加强农村土地整治:加强农村土地的整治与保护,保证土地资源合理利用,防止土地退化、沙化等现象的发生。
5.发展农业现代化: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利用现代科技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完善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附加值和竞争力。
14.【答案】C
【知识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解析】【分析】读图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表示的地区主要位于我国南方地区,为水田;②表示的地区主要位于我国的北方地区,为旱地;③表示的区域主要位于东北和西南的边远山区、东南部山区,为林地;④表示的区域主要位于我国北部、西部内陆地区,为草地。故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我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土地利用类型齐全,但由于人口众多,我国土地资源的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耕地少,而荒漠、石山、永久积雪等通常情况下难以利用的土地比较多,后备耕地不足。而且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土地资源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低缓丘陵地区,以秦岭一淮河为界,北方为旱地,南方为水田。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和东南部山区。草地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不足400室米的西部干旱、半干旱区,主要用于畜牧业。沙漠、戈壁、永久石山和冰川等难以利用土地通常分布在西部内陆,该地的土地利用率较低。
15.【答案】生物;生物本身
【知识点】农业及其生产部门
【解析】【分析】 农业的劳动对象是生物,获得的劳动产品也是生物本身。
故答案为:生物;生物本身。
【点评】农业是一种直接利用土地资源所从事的生产活动,一种让“土地奉献”的产业。农业是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产业。
16.【答案】国民经济的基础
【知识点】农业及其生产部门
【解析】【分析】农业是一种直接利用土地资源所从事的生产活动,一种让“土地奉献”的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故答案为: 国民经济的基础。
【点评】农业是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产业;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先行官。
17.【答案】种植;畜牧业
【知识点】农业及其生产部门;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解析】【分析】 我国农业分布地区差异大,东部季风区降水较多,土壤肥沃,是我国主要种植业区; 西部非季风区降水少,是我国主要的畜牧业基地。
故答案为:种植;畜牧业。
【点评】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可以在地形平坦,水源充足,气候温和湿润的地方,发展种植业;在地形陡峭的山区,发展林业;在半干旱地区的草原,牧草广布,发展畜牧业;在水资源丰富,地势低洼的地方挖鱼塘养鱼,发展渔业等。
18.【答案】市场需求
【知识点】中国农业的发展(科技强农)
【解析】【分析】发展农业生产,需要考虑的社会经济条件: 市场需求 、交通运输条件、农民的科技水平、国家政策等。
故答案为:市场需求。
【点评】 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1)气候:热量、光照、降水等;(2) 地形:影响农业的类型(平原与山区不同)、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农作物随海拔有所不同)。(3)土壤: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土壤适宜生长不同作物,如东南丘陵的红壤适宜种植茶树种等。(4) 市场: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5)交通运输:园艺业、乳畜业产品容易变质,要求有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6)政策:国家政策和政府干预手段影响。
19.【答案】东耕;北麦
【知识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解析】【分析】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粮食生产历史悠久,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布特征,南方属水稻集中产区,北方属小麦集中产区,玉米、豆类、薯类的种植则相对分散,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等地,是重要的粮食产区。在一些农业生产条件较好、粮食商品率较高的地区,国家建立了商品粮基地,所以我国农业具有西牧东耕,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
【点评】农业生产必须要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而进行,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宜渔则渔,宜农则农、宜牧则牧。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农业分布截然不同,主要就是因为两地的气候不一样,因此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类型合理安排农业生产。
20.【答案】旱地;水田
【知识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解析】【分析】在我国东部地区的湿润和半湿润地区以种植业为主,但由于降水和热量的差异,农业南北差异明显,以秦岭—淮河线为界,以北耕地主要为旱地,以南耕地主要为水田。
【点评】导致我国南北方生产差异的主导因素是纬度位置引发的热量差异,而导致我国东西部农业生产差异的原因是海陆条件导致的水分差异,其中西部地区主要以畜牧业和灌溉种植业为主,东部地区的种植业分为半湿润区和湿润区,同时还有林业和渔业,北方地区以旱地为主,主要作物是小麦,玉米,大豆,甜菜等,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南方地区以水田为主,主要作物是水稻,棉花,油菜,甘蔗等,作物熟制为一年三熟。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地理八上第四章第二节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
1.(2023八下·盐城期中)“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下列措施对实现“中国梦”不利的是( )
A.首都北京大规模开采地下水 B.内蒙古高原退耕还林还草
C.洞庭湖区退耕还湖 D.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
【答案】A
【知识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分析】
对实现中国梦的有利措施是保护自然环境,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因此在内蒙古高原退耕还林还草 , 洞庭湖区退耕还湖,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 。故答案为:A。
【点评】我国的农业分布特点是东耕西牧、南稻北麦。东部主要发展种植业,北方地区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小麦,油料作物是花生,糖料作物是甜菜;南方地区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水稻,油料作物是油菜,糖料作物是甘蔗。西部主要发展畜牧业,四大牧区分别是新疆牧区、内蒙古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
(2023·三门峡模拟) 2021年4月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书中指出,经过八年持续奋斗,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图中云南省和河北省脱贫农产品不同,体现的农业生产原则是( )
A.因地制宜 B.节约土地 C.省时高效 D.保护环境
3.湘西曾是贫困县集中的地区之一,“湘”代表的省区是( )
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B.河北省
C.湖南省 D.云南省
【答案】2.A
3.C
【知识点】中国的行政区划;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点评】我国的农业因地制宜,分布特点是东耕西牧、南稻北麦。34个省级行政区域的位置、简称、行政中心是八年级疆域一节的难点,也是给后面打基础,学生应重点理解记忆。
2.河北省位于北方地区,云南省位于南方地区,由于地区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农业发展业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故答案为:A。
3.“湘”是我国湖南省的简称。故答案为:C。
4.(2023八下·安达月考)以下不是经济作物--棉花主要产区的是( )
A.长江流域 B.黄河流域
C.青藏高原 D.新疆山麓地带
【答案】C
【知识点】农业及其生产部门;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三大棉花产区主要是新疆南部的山麓地带、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新疆棉区由于晴天多,光照充足,加之有高山冰雪融水作为稳定的灌溉水源,盛产优质的长绒棉。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气温低,热量条件差,不适合棉花生长,所以不是棉花的主要产区,故C正确,ABD错误。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C。
【点评】我国有三大棉花产地,分别是新疆棉区、黄河流域棉区、长江流域棉区。其中,新疆是我国棉花主要产地。国家统计局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数据显示,在1949年,新疆棉花产量只占全国的1%。2012年,新疆棉花产量占比超过50%,在此后几年的时间里该数据持续升高,到了2020年,新疆棉花产量已经占到全国棉花产量的87%。截至2020年棉花生产季结束,新疆棉花总产、单产、种植面积、商品调拨量连续26年位居全国第一。
5.(2023八下·安达月考)下列农业生产活动符合因地制宜原则的是( )
A.在东北平原种植香蕉 B.在江南丘陵发展高寒牧业
C.在内蒙古高原种植青稞 D.在大连沿海发展海水养殖
【答案】D
【知识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区是因地制宜的重要内容之一。
A、东北平原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不适合种植热带作物—香蕉,A错误;
B、江南丘陵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不适合发展高寒牧业,B错误;
C、内蒙古高原草场广阔,畜牧业发达,不适合种植小麦,C错误;
D、大连位于临海地区,在大连沿海发展海水养殖是因地制宜的做法,D正确。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D。
【点评】中国地大物博,不同地区的区域特点、气候条件、土地性质等差异较大。因此,因地制宜是中国发展农业的重要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合理规划耕地:中国政府通过耕地保护、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合理规划土地资源,让每块土地充分利用。
2.发展特色农产品:在不同的气候条件、土地性质条件下,发展适宜该地区种植的特色农产品,如南方发展水稻、茶叶、水果等,北方则发展小麦、玉米、大豆等。
3.推广高科技农业:积极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的高科技农业,如保护地栽培、智能化养殖等,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食物质量和安全。
4.加强农村土地整治:加强农村土地的整治与保护,保证土地资源合理利用,防止土地退化、沙化等现象的发生。
5.发展农业现代化: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利用现代科技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完善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附加值和竞争力。
6.(2023·杜尔伯特模拟)D地区的种植业类型( )
A.河谷农业 B.旱地农业 C.灌溉农业 D.水田农业
【答案】C
【知识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解析】【分析】西北地区气候干燥,降水较少,所以种植业以灌溉农业为主;
故答案为:C。
【点评】西北地区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阶梯,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突出的气候特征是干旱,因为其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加上高大的山脉阻隔,使得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无法到达此地,所以西北地区大多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典型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大部分地区的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河流稀少,多为内流河和季节性河流,其中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西北地区荒漠和草原广布,其中东部高原以草原为主,向西过渡为荒漠草原和荒漠,西部盆地有大面积的沙漠分布,只有盆地边缘呈现一点点的绿洲。
7.(2023·扶余模拟)吉林省的主要农作物有( )
A.小麦、甜菜、大豆 B.小麦、甘蔗、大豆
C.水稻、甘蔗、油菜 D.水稻、甜菜、花生
【答案】A
【知识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解析】【分析】吉林位于北方地区,耕地类型是旱地,主要的作物是小麦,甜菜和大豆;
故答案为:A。
【点评】导致我国南北方生产差异的主导因素是纬度位置引发的热量差异,而导致我国东西部农业生产差异的原因是海陆条件导致的水分差异,其中西部地区主要以畜牧业和灌溉种植业为主,东部地区的种植业分为半湿润区和湿润区,同时还有林业和渔业,北方地区以旱地为主,主要作物是小麦,玉米,大豆,甜菜等,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南方地区以水田为主,主要作物是水稻,棉花,油菜,甘蔗等,作物熟制为一年三熟。
(2023八下·丰润期末)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区域经济发展方式各具特色,因地制宜,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永恒的主题。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8.有关四区域农业建设的方向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利用夏季高温优势大面积种植热带水果
B.乙地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畜牧业
C.丙地气温年较差不大,培育新品种,提高粮食单产
D.丁地年降水量丰富,大力发展淡水养殖
9.因地制宜,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需要( )
A.依靠科技力量,发展高效、优质农业
B.开发耕地资源,提高粮食产量
C.发展滴灌技术,大面积发展种植业
D.根据生活需要,大力发展畜牧业
【答案】8.D
9.A
【知识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点评】我国西部地区天然草场广布,农业中的畜牧业地位重要,那里有我国的四大牧区,因为降水稀少,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东部地区是种植业。林业、渔业主要分布区,其中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以种植业为主,林业集中分布在东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区以及东南部的人工林区。沿海地区是我国海洋渔业基地。南方地区淡水鱼业发达。
8.甲地位于西北地区,昼夜温差大种植西瓜、哈密瓜、葡萄等温带水果。A错误。
乙地为华北平原,主要发展种植业。B错误。
丙地为青藏地区,气候类型以高原山地气候为主,主要发展畜牧业。C错误。
丁地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年降水量丰富,适合发展淡水养殖。D正确。
故答案为:D。
9.因地制宜,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依靠科技的优势,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加快我国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的步伐。
故答案为:A。
(2023八下·亳州月考)下表为“华北某地某年气象数据表”,读表格完成下面小题。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平均降水量(mm) 93 372 166 63
平均风速(m/s) 3.4 1.5 2 2.8
10.该地春季应重点防范的灾害性天气是( )
A.洪涝 B.台风 C.沙尘暴 D.梅雨
11.下列对该地地理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A.盛产橡胶 B.主要粮食作物为冬小麦
C.冰川广布 D.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
【答案】10.C
11.B
【知识点】农业及其生产部门;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解析】【点评】学生应对中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和分布有一定的了解,在学习我国不同地理区域的人文地理时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去联系。
10.华北地区春季降水少,冬春多发沙尘天气,主要原因是华北地区临近沙源地,春季降水少,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植被覆盖少,利于沙尘天气的发生,因此应多加防范。故答案为C。
11.橡胶是热带经济作物,华北平原位于温带,A错误;
北方地区东北三省的粮食作物主要是春小麦,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主要为冬小麦,B正确;
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是青藏地区的特点,C错误;
华北地区位于秦岭—淮河线以北,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D错误。
故答案为B。
12.(2023·黑龙江)下面不利于在山区发展的是( )
A.林业 B.耕作业 C.牧业 D.旅游业
【答案】B
【知识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山区资源丰富,适合发展林业、牧业、旅游业,但由于地形崎岖,不适合种植业的发展,B正确,ACD错误。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B 。
【点评】中国地大物博,不同地区的区域特点、气候条件、土地性质等差异较大。因此,因地制宜是中国发展农业的重要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合理规划耕地:中国政府通过耕地保护、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合理规划土地资源,让每块土地充分利用。
2.发展特色农产品:在不同的气候条件、土地性质条件下,发展适宜该地区种植的特色农产品,如南方发展水稻、茶叶、水果等,北方则发展小麦、玉米、大豆等。
3.推广高科技农业:积极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的高科技农业,如保护地栽培、智能化养殖等,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食物质量和安全。
4.加强农村土地整治:加强农村土地的整治与保护,保证土地资源合理利用,防止土地退化、沙化等现象的发生。
5.发展农业现代化: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利用现代科技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完善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附加值和竞争力。
13.(2023·黑龙江)根据因地制宜原则,我国西部适宜发展的是( )
A.种植业 B.畜牧业 C.林业 D.渔业
【答案】B
【知识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种植业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A错误;
B、我国西部适宜发展的是畜牧业,因为西部地区草场广布,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B正确;
C、林业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西南和东南山区,C错误;
D、西部地区居于内陆,不适合发展渔业,D错误。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B。
【点评】中国地大物博,不同地区的区域特点、气候条件、土地性质等差异较大。因此,因地制宜是中国发展农业的重要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合理规划耕地:中国政府通过耕地保护、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合理规划土地资源,让每块土地充分利用。
2.发展特色农产品:在不同的气候条件、土地性质条件下,发展适宜该地区种植的特色农产品,如南方发展水稻、茶叶、水果等,北方则发展小麦、玉米、大豆等。
3.推广高科技农业:积极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的高科技农业,如保护地栽培、智能化养殖等,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食物质量和安全。
4.加强农村土地整治:加强农村土地的整治与保护,保证土地资源合理利用,防止土地退化、沙化等现象的发生。
5.发展农业现代化: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利用现代科技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完善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附加值和竞争力。
14.(2023·南充)由于地表形态和自然环境各异,人类利用和开发土地的方式不同。读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
A.①-水田②-林地③-草地④-旱地
B.①-林地②-旱地③-水田④草地
C.①-水田②-旱地③-林地④-草地
D.①-旱地②-水田③-林地④-草地
【答案】C
【知识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解析】【分析】读图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表示的地区主要位于我国南方地区,为水田;②表示的地区主要位于我国的北方地区,为旱地;③表示的区域主要位于东北和西南的边远山区、东南部山区,为林地;④表示的区域主要位于我国北部、西部内陆地区,为草地。故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我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土地利用类型齐全,但由于人口众多,我国土地资源的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耕地少,而荒漠、石山、永久积雪等通常情况下难以利用的土地比较多,后备耕地不足。而且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土地资源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低缓丘陵地区,以秦岭一淮河为界,北方为旱地,南方为水田。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和东南部山区。草地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不足400室米的西部干旱、半干旱区,主要用于畜牧业。沙漠、戈壁、永久石山和冰川等难以利用土地通常分布在西部内陆,该地的土地利用率较低。
二、填空题
15.农业的劳动对象是 ,获得的劳动产品也是 。
【答案】生物;生物本身
【知识点】农业及其生产部门
【解析】【分析】 农业的劳动对象是生物,获得的劳动产品也是生物本身。
故答案为:生物;生物本身。
【点评】农业是一种直接利用土地资源所从事的生产活动,一种让“土地奉献”的产业。农业是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产业。
16.农业的地位:
农业是我国 。
【答案】国民经济的基础
【知识点】农业及其生产部门
【解析】【分析】农业是一种直接利用土地资源所从事的生产活动,一种让“土地奉献”的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故答案为: 国民经济的基础。
【点评】农业是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产业;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先行官。
17.(2022七下·封开期中)我国农业分布地区差异大,东部季风区降水较多,土壤肥沃,是我国主要 区,西部非季风区降水少,是我国主要的 基地。
【答案】种植;畜牧业
【知识点】农业及其生产部门;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解析】【分析】 我国农业分布地区差异大,东部季风区降水较多,土壤肥沃,是我国主要种植业区; 西部非季风区降水少,是我国主要的畜牧业基地。
故答案为:种植;畜牧业。
【点评】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可以在地形平坦,水源充足,气候温和湿润的地方,发展种植业;在地形陡峭的山区,发展林业;在半干旱地区的草原,牧草广布,发展畜牧业;在水资源丰富,地势低洼的地方挖鱼塘养鱼,发展渔业等。
18.发展农业生产,需要考虑的社会经济条件: 、交通运输条件、农民的科技水平、国家政策等。
【答案】市场需求
【知识点】中国农业的发展(科技强农)
【解析】【分析】发展农业生产,需要考虑的社会经济条件: 市场需求 、交通运输条件、农民的科技水平、国家政策等。
故答案为:市场需求。
【点评】 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1)气候:热量、光照、降水等;(2) 地形:影响农业的类型(平原与山区不同)、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农作物随海拔有所不同)。(3)土壤: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土壤适宜生长不同作物,如东南丘陵的红壤适宜种植茶树种等。(4) 市场: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5)交通运输:园艺业、乳畜业产品容易变质,要求有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6)政策:国家政策和政府干预手段影响。
19.(2021八下·长白期中)我国农业具有西牧 、南稻 的分布特点。
【答案】东耕;北麦
【知识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解析】【分析】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粮食生产历史悠久,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布特征,南方属水稻集中产区,北方属小麦集中产区,玉米、豆类、薯类的种植则相对分散,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等地,是重要的粮食产区。在一些农业生产条件较好、粮食商品率较高的地区,国家建立了商品粮基地,所以我国农业具有西牧东耕,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
【点评】农业生产必须要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而进行,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宜渔则渔,宜农则农、宜牧则牧。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农业分布截然不同,主要就是因为两地的气候不一样,因此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类型合理安排农业生产。
20.(2021八上·临江期末)我国农业南北差异明显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以北耕地多为 ,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以南耕地多为 ,主要种植水稻等。
【答案】旱地;水田
【知识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解析】【分析】在我国东部地区的湿润和半湿润地区以种植业为主,但由于降水和热量的差异,农业南北差异明显,以秦岭—淮河线为界,以北耕地主要为旱地,以南耕地主要为水田。
【点评】导致我国南北方生产差异的主导因素是纬度位置引发的热量差异,而导致我国东西部农业生产差异的原因是海陆条件导致的水分差异,其中西部地区主要以畜牧业和灌溉种植业为主,东部地区的种植业分为半湿润区和湿润区,同时还有林业和渔业,北方地区以旱地为主,主要作物是小麦,玉米,大豆,甜菜等,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南方地区以水田为主,主要作物是水稻,棉花,油菜,甘蔗等,作物熟制为一年三熟。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