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9-04 10:59: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
1. 一位同学在中国农业展览馆参加原始农耕体验活动,他使用的工具应是(  )
A. 打制石器 B. 骨耜
C. 铁锄 D. 曲辕犁
2. 中国是人类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看如图《中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局部)。可以说中华文明(  )
A. 产生于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 B. 在世界上最早人工栽培种植小麦
C. 最早诞生于长江流域余姚河姆渡 D. 早期先民均居住于半地穴式房屋
3. 下列关于我国原始农业的发展说法错误的是
A. 稻、粟和黍的栽培,最早发现于中国
B. 原始农业最初主要是“刀耕火种”
C. 打制石器的出现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
D. 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4. 下图是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出土的碳化稻粒(经专家鉴定,其中80%以上与现代栽培稻近似)、刻符龟甲和骨笛。据此,距今8000多年的贾湖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A. 原始群居 B. 游牧生活 C. 农耕定居 D. 铁犁牛耕
5. 《关于邵阳历史文化的调查研究》称:早在新石器时代,邵阳市境内就有人类居住。支持这一论点的最有力证据是(  )
A. 1849年刻印的《宝庆府志》 B. 1905年刊印的《邵阳县乡土志》
C. 邵阳市民间传说 D. 邵阳市隆回县小坳遗址考古发现
6. 著名史学家许倬云先生在《万古江河》中提到:现在常说的“新石器”与“旧石器”时代,以人类获取食物来维持生计的方式为分界线。从旧石器时代采集食物,到新石器时代生产食物,人类不必再通过四处寻觅来维持生存。许倬云划分新石器和旧石器时代的分界线是( )
A. 人工取火的运用 B. 原始农业的兴起 C. 群居生活的出现 D. 磨制石器的使用
7. 袁隆平在出席三亚国际海水稻论坛时,提出以海水稻一颗种子,带动中国农业全产业链走出国门,服务于一带一路国家。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是(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河姆渡居民 D. 半坡居民
8. 距今10000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目前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发现于中国的是(  )
A. 稻、粟 B. 小麦、核桃 C. 玉米、蚕豆 D. 马铃薯、芝麻
9. 下列各项能够反映河姆渡人生产生活的有(  )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0. 一张历史学习卡片上有“距今7000年前”“人工栽培水稻”“干栏式建筑”等字样。据此判断,与学习卡片相关的早期人类是()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河姆渡居民 D. 半坡居民
11. 如图所示,榫卯结构是中国木质古建筑常用的结构,其主要特点是利用榫卯而不是钉子来加固物件。河姆渡遗址就发现了成排榫卯相连的木桩、大量的木板和很多带榫卯结构的构件。这些发现有助于我们了解河姆渡人的(  )

A.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B. 干栏式建筑 C. 猪纹陶钵 D. 人面鱼纹彩陶盆
12. 在发掘处于原始农耕时期的某遗址时,考古人员发现一个存储粟和芥菜种子的罐子。这个罐子可能是( )
A. 彩陶 B. 白陶 C. 黑陶 D. 青铜器皿
13. 考古挖掘发现,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窖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据此推断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
A. 刀耕火种 B. 游牧渔猎 C. 农耕定居 D. 铁犁牛耕
14. 从北京人、山顶洞人的择洞而居到半坡、河姆渡人的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人类居住条件改变中起决定因素的是(  )
A. 自然环境的影响 B. 种植技术的发展
C. 生产力的发展促进建筑技术的进步 D. 饲养水平的提高
15. 绘制思维导图是学生需要培养的能力之一。以下是关于“原始农耕时代”的思维导图,图中“?”应该是(  )
①北京人 ②半坡人 ③山顶洞人 ④河姆渡人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类在没有文字记载的岁月,曾经生活了逾二三百万年,这一时期被称为史前时代。在漫长的历程中,远古先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下图展示了原始先民使用的生产、生活工具。
材料二:定居生活的实现,是人类史前时代的巨大进步。在约旦河谷,考古学家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农业聚落。10000多年前,中华大地进入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也开始了定居生活,开始种植农作物,后来家畜的饲养也开始出现。
(1) 材料一中,属于打制石器的是 ______ (填数字)。
(2) 材料一所示的文物中,曾为浙江余姚的河姆渡居民所使用的是 ______ (填数字)。他们所生活的区域在材料二图1中的 ______ (填“甲”“乙”“丙”或“丁”)。
(3) 材料二中的图2、图3分别是哪个早期先民的房屋?这些房屋构造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分别有什么关系?
(4) 综合材料一、二,新石器时代和旧石器时代先民相比,在生产和生活方面出现了哪些变化?
17. 某中学七年级(1)班的同学在举行“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的课堂探讨活动,请你参与。
【历史探源寻原因】
(1) 观察上面两幅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①半坡居民建筑复原图是 ______ ,河姆渡人建筑复原图是 ______ 。
②图1是 ______ 房屋,图2是 ______ 房屋。
③这两种房屋的构造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
A.生活习惯不同
B.种族差异
C.自然环境不同
D.生产力水平差异
(2) 从二者房屋结构样式的不同,你得到什么启示?
【穿越时空写见闻】
(3) 假设秋天收获农作物以后,河姆渡原始居民与半坡原始居民想进行互访,请锁定下面镜头,结合所学完成下列问题。
镜头一:锁定河姆渡原始居民
①他们的饭桌上会有什么食物?
②他们使用的农具中最典型的是什么?
③他们有什么手工制品呢?
镜头二:锁定半坡原始居民
①他们使用的是打制石器还是磨制石器?
②他们的食物都有哪些?你认为他们的食物是通过哪些途径获得的?
③他们制作的最有特色的手工制品是什么?
【情感升华谈感悟】
(4) 通过以上探究,你有什么感悟?
18. 阅读下列史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周易》
史料二(他们)已经创造了一种木构长屋。这种住宅十分别致,基础全系桩木构筑。铺设地板,地板上立柱、架梁、敷椽、盖顶……
--梅福根、吴礼贤主编《七千年前的奇迹》
(1) 写出两例“穴居而野处”的远古人类。史料一说明人类的居住情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 史料二中的“他们”应该属于哪一原始居民?这种房屋属于什么类型的房屋?
(3) 史料二中的房屋与半坡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在结构上存在差异,请说出这两种房屋各自的优点。导致这两种房屋的结构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答案】B
2.【答案】A
3.【答案】C
4.【答案】C
5.【答案】D
6.【答案】B
7.【答案】C
8.【答案】A
9.【答案】D
10.【答案】C
11.【答案】B
12.【答案】A
13.【答案】C
14.【答案】C
15.【答案】D
16.【答案】【小题1】①
【小题2】②和③
【小题3】丙
【小题4】
17.【答案】【小题1】图1,图2,半地穴式圆形,干栏式,地理位置不同或自然环境不同。
【小题2】略
【小题3】略
【小题4】略
18.【答案】【小题1】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人类由居住野外、洞穴到盖房定居。
【小题2】河姆渡人;干栏式房屋。
【小题3】河姆渡居民居住的干栏式房屋可通风防潮,防止野兽侵袭等.半坡聚落居住的半地穴式房屋适应北方冬天寒冷、夏日炎热的气候。自然环境不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