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2张PPT)
情景导入
他曾经叱咤风云,几经起落,他挟天子以令诸侯,无限风光。作为军事家,官渡之战的辉煌难掩火烧赤壁,华容道败走的凄凉。作为政治家,面对社会动乱、民生凋敝,他曾吟出“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的千古悲音;但一句“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也让人看到了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枭雄姿态。在三国鼎立的历史舞台上,他是一个个性极度张扬的英雄,酾酒临江,横槊赋诗。他就是—曹操。他多重性格,让我们难以给他的品行下一个准确的定论,到底曹公何人?
说曹操,曹操就到。
Seapk of the devil,and he appears.
豪情三国,英雄辈出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英雄?奸雄?奸贼?
谁能介绍一下曹操?
军事功绩
屯田;兴修水利;用人唯才
政治家
文学成就
讨董卓;灭袁绍;
统一北方
“建安风骨”
的领袖
军事家
文学家
政治措施
曹操的另一面
歌 指《短歌行》
赋 指《洛神赋》(曹植)
诗 指《七步诗》(曹植)
书 指《与吴质书》(曹丕)
建安风骨
一歌一赋一诗书
三国三曹三父子
文学常识——“三曹”、“建安七子”
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七子”——孔融、陈琳、王粲 càn、徐干、阮瑀ruǎn yǔ、应玚yáng、刘桢zhēn
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
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
知其人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渴望招纳贤才来建功立业的心情;
2、学习用典、比喻等表达感情的技巧;
3、体会诗人的雄心壮志,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
《短歌行》
题解:
歌行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分为“长歌行”和“短歌行”。
长歌、短歌是指曲调长短而言。
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建安十三年,曹操统一了北方。这年冬天,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与“孙刘联盟”战于赤壁之下,想一统天下,结果大败。当时曹操已经53岁,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任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并写下了这首诗《短歌行》。
创作背景
【初读诗歌,思考:】
1、课文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为何而歌?)
2、诗人“忧”什么呢?(根据课文内容)
短歌行(其一)
曹操
(1)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2)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 ,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pì
jīn
wèi
yōu
mò
duō
qì
zā
bǔ
【初读诗歌,思考:】
1、课文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为何而歌?)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忧
2、诗人“忧”什么呢?(根据课文内容)
忧
人生苦短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求贤不得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功业未就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志
一统天下
【再读诗歌,思考:】
诗中描写了哪些意象
曹操又是如何抒发这种“忧”的?(手法)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 ,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 ,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诗眼
诗眼:指作品中点睛传神之笔
①诗词句中最精炼传神的某个字;
②全篇最关键的词句,是一篇诗词的主旨所在。
写作内容
1、作者究竟 忧 什么?
写作手法
2、诗中曹操是如何抒发这种忧 ?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一“忧”人生苦短
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作者运用怎样的手法表达怎样的情感?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设问开头,先声夺人
朝露:生命短促易逝(比喻)
杜康:酒(借代)
不直接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这种辞格叫借代。
一
人生苦短
赏析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 ,心念旧恩。
二“忧”贤才难得
思慕情人
比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咏起所咏之词也。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那穿着青领(周代学士的服装)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
正是因为你们的缘故,我一直低唱着《子衿》歌。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在绿坡悠然自得地啃食。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诗经·郑风·子衿》
君 (贤才)
思慕贤才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四句选自《诗经 小雅 鹿鸣》。“雅”是宫廷乐曲歌辞,《小雅 鹿鸣》诗表现的是天子宴请群臣的盛况和宾主之间融洽的温情。这四句诗信手拈来,却与全诗融为一体,说明贤才若来投奔于已,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
赏析
二
求贤若渴
用典
所谓用"典",是指在诗词中通过各种手法,或引用、或化用、或改用前人的成句、故事。
作用:典雅耐读 富于文采
增加内涵容量
咏史以言志或抒情
有据可依,生动形象,含蓄简洁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郑风·子矜》,用来比喻渴慕贤才。本意是传达恋爱中的女子对情人的爱怨和期盼的心情,这里诗人化用诗意,比喻热烈的期待贤士的到来,古朴深沉,自然妥帖。
用典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作者运用怎样的手法表达怎样的情感?
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贤才比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而在这还没有实现的情况下,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这四句诗仍是写“忧”,从情感上照应第一节。“越陌度阡”四句句意呼应第二节,仍是想象贤才归已时的欢快场面。
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
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
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贤才屈驾前来探望我。
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
赏析
贤才难得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 ,心念旧恩。
二“忧”贤才难得
用典
比兴
比喻
比兴是古代诗歌的常用技巧。对此,宋代朱熹有比较准确的解释。他认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通俗地讲,“比”就是比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就是起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比”与“兴”常常连用。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三“忧”功业未就(霸业未成)
比喻
设问
用典
“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说的是周公在洗一次头发的过程中,不得不三次握着头发立即接见来访的人;有时在吃一顿饭的时间里,不得不三次吐掉口里的食物,立即接见来访的人。《史记》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明月升起 ,星星闪烁,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
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
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
我要像周公那样热切殷勤地见到贤才,使天下人才心悦诚服地归顺。
赏析
三
功业未成
品味诗情
——积极进取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李白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无名氏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毛泽东
岁月短暂
讨论:忧人生短暂,因而作者借酒浇愁。这样一来,全诗的基调是不是消极的、低沉的?
人生苦短(忧)
贤才难得(忧)
功业未成(忧)
一统天下(志)
忧愁
激昂
高昂激越、悲凉苍劲
忧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求贤难得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功业未就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志
广纳人才
建功立业
统一天下
英雄的慷慨悲歌
人生苦短
分析技巧型题(手法型)
提问:
(1)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请分析这首诗的艺术手法?
(3)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点出手法+结合诗句分析+情感
高考链接——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分析
练一练:
《短歌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情感+(手法)+结合诗句分析
(1)感叹光阴易逝。(1分)“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运用比喻手法,把人生比作容易消散的朝露,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易逝的感叹!(1分)
(2)感叹贤才难得。(1分)“青青子衿”和“呦呦鹿鸣”运用典故,写出了作者对贤才的思慕和礼待;“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把贤才比作明月,不知何时才能摘取,表现贤才难得。(1分)
(3)感叹功业未就,渴望一统天下。(1分)运用“周公吐哺”的典故,表现了作者对人才的渴望,对天下一统的渴望。(1分)
作业布置:
结合《龟虽寿》、《观沧海》及本诗内容,思考:生逢盛世的我们应该怀有怎样的人生理想?
正字音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pì
jīn
yōu
duō
qì
mò
zā
bǔ
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那穿着青领(周代学士的服装)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正是因为你们的缘故,我一直低唱着《子衿》歌。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在绿坡悠然自得地啃食。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
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 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 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贤才屈驾前来探望我。 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
明月升起 ,星星闪烁,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 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 我要像周公那样热切殷勤地见到贤才,使天下人才心悦诚服地归顺。
用典也叫用事,是中国诗歌创作的传统特色之一,分事典和语典两种。事典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表明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属于借古抒怀。语典是指引用或化用前人的诗文名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另外,根据用典的目的,可分为正用典表意与典故意一致和反用典表意与典故意相反;根据用典的形式,可分为明用典与暗用典多指语典。使用典故,可以使表情达意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充实内容,美化词句。
(2)比兴
比兴是中国诗歌中一种传统的表现手法,通俗地讲,“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地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有的诗歌是个别地方采用比,而有的则是整个形象都是比,就像后代的咏物诗。“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有的“兴”兼有发端与比喻的双重作用,所以后来“比兴”二字常连用,专用以指诗有寄托之意。
一、名篇名句默写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短歌行》中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借写姑娘思念情人来表达渴慕贤才之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歌行》中出自《管子·形势解》,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歌行》中借用典故,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山不厌高
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