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登高》课件(共26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8.2《登高》课件(共26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04 12:08: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登高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青少年时因家庭环境优越,因此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他自小好学,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杜甫简介(一)
作品:
《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诗风沉郁顿挫,炼字精当,格律对仗工整。
评价:
1.杜甫天才颇绝伦,每寻诗卷似情亲。怜渠直道当时语,不着心源傍古人。——元稹
2.古今诗人众矣,而杜子美为首,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 ——苏轼
3.文章垂世自一事,忠义凛凛令人思。——陆游
4.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郭沫若
沉郁:思想内容。
“沉”即“深”——深刻、深广、深厚
“郁”即“积”——真实、凝重、含蓄
顿挫:艺术形式。
遣词用句的停顿转折
情感的千回百折、节奏的徐疾相间、
音调的抑扬顿挫、旋律的跌宕起落
沉郁顿挫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杜甫本入严武幕府,但严武不久病逝,使他失去了依靠,只好离开成都,南下夔州。这时的杜甫,生活困窘,病魔缠身。这首诗通过诗人登高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大江边的深秋景象,抒发了诗人对艰难身世的感慨。意境深沉,含蓄不尽;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写作背景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自由读,读出节奏、感情。
语气缓慢、沉重,
读出“悲”的感情。
秋风劲急,蓝天高远,猿猴啼叫声显得十分悲哀,水中小洲水清沙白,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叶萧萧地飘落,没有尽头的长江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远离故乡,长期羁旅于万里之外,晚年疾病缠身今日独自登临高台。  
生活多难,国家多难,苦恨双鬓苍苍,衰颓困顿,刚刚停了消愁的酒杯。
诗歌大意
文有文眼,诗有诗眼,你认为选择哪个词,最能体现诗意?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进入这首诗,看看诗人是如何抒写“悲”情的?
思考
鉴赏首联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1.这首诗首联写登高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了哪六个特写镜头 渲染了秋江景物的什么特点 “哀”字在首联及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答案:(1)迅疾的秋风、高远的天空、哀鸣的猿猴、孤零冷落的小岛、水落而出的白沙、低飞盘旋的水鸟。
(2)这些都是具有夔州三峡秋季特征的典型景物,捕捉入诗,不但形象鲜明,使人读了如临其境,而且所展示的境
界,既雄浑高远,又肃杀凄凉。
(3)“哀”字让诗句中的天、风、沙、猿啸、鸟飞顿时带上了伤感色彩,为首联营造的画面增加了不尽的悲怆意味。同时,这个“哀”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不仅写出了自然之悲象(秋),而且写出了人生之艰难(霜鬓)。
想象一下,飞鸟,应该是一只怎样的飞鸟?
孤独 无助
鹰击长空
鸟鸣山更幽
悠闲自在
鸟飞回
苍劲有力
飞鸟 —— 在空中盘旋,说明它无处停息,比喻孤独无依。
01
这些都是具有夔州三峡秋季特征的典型景物,不但形象鲜明,使人读了如临其境,展示了既雄浑高远,又肃杀凄凉的境界。
首联六个特写镜头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杜甫看到落叶飘零,想到自己像树一样,已是晚年,已经走到了生命的晚秋,抒生命短暂之感。
落木——
比喻时间的流逝,历史长河永不停息。
长江——
(1)运用对偶,对仗工整。(2)“萧萧”“滚滚”,突出了树叶飘零和江水奔流不息的情形,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3)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诗人韶华已逝却壮志未酬的无尽愁苦。(4)境界壮阔、雄浑,生动形象,富有韵律。
鉴赏颔联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融情入景,景中已自有情。
以上四句写登高所见之景,这极其萧瑟的景象中充满着一种雄浑奔放的气势,为下文悲秋抒情作了铺垫。——既具客观事物的具体特征,也饱含着诗人特殊的感彩,表现了诗人特定的心情——主观化了的客观景物。 
万里,地之远也;
秋,时之凄惨也;
作客,羁旅(客居他乡)之愁也;
常作客,久旅(长期漂泊)也;
百年,暮齿(晚年)也;
多病,衰疾(体弱多病)也;
登台,台,高迥(高远)处也;登高望远
独登台,无亲朋也 。



南宋学者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评析此联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即八可悲。
羁旅之愁与孤独之感
从颈联中你能领悟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艰难:指自己生活多艰,又指国家多难
苦恨:杜甫此时年事已高,疾病缠身,虽忧国忧民,却无能为力。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鉴赏尾联
颈联字字含悲,尾联点明缘由:
悲的根源何在?
常年做客他乡的羁旅之愁;
晚年多病缠身的孤独之感;
战争带来的国难家愁;
白发日渐增多而壮志未酬。
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具有忧国伤时伟大情操的诗人形象。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分析这首诗的结构 在抒发情感时采用了什么手法?
诗的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是借景抒情的写法。


首联
仰望
云天秋风
俯视
江水渚洲
颔联
无边落叶
不尽江水


颈联
悲秋作客
多病登台
尾联
苦恨霜鬓
新停酒杯

状悲之广
言悲之多
哀婉孤独
沉郁高昂
愁苦沉痛
忧愤无奈
意境特点常用术语
1.豪放型。雄浑开阔,雄奇瑰丽,恢宏高远,浩瀚辽阔,博大新奇,深邃奇崛,高旷壮阔,雄浑苍茫,辽阔深远。
2.清幽型。优美迷人,清新明丽,清静幽远,宁静恬淡,安谧美好,清净悠闲,淡雅闲适,奇伟诡谲,含蓄深幽,空灵高远。
2.清幽型。优美迷人,清新明丽,清静幽远,宁静恬淡,安谧美好,清净悠闲,淡雅闲适,奇伟诡谲,含蓄深幽,空灵高远。
3.伤感型。空蒙迷茫,冷落萧疏,孤寂冷清,迷离恍惚,冷森幽僻,凄清冷落,萧疏凄寂,肃杀凄凉。
4.欢快型。淳朴自然,生机勃勃,明净绚丽,清新明快,恬淡闲适。
知识点拨
登 高
1.沉郁顿挫,含蓄深沉
“沉郁”主要指情感的深厚、浓郁、忧愤、蕴藉。这首诗将诗人万里漂泊、身体多病、客居异乡、孤独无依的悲伤之情一起倾泻出来。“顿挫”则包括语言的刚健遒劲,音调的铿锵有力,章法的曲折变化等。这首诗不仅语言雄健有力,而且做到前后相对,句中自对,更显得节奏铿锵,富有音乐美感。
2.情景交融,气象宏伟
情景交融是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是一种含蓄而间接的抒情方式。
《登高》前半部分写登高所见之景,苍凉阔大;后半部分写登高感触之情,沉郁悲伤。诗人通过登高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大江边深远空旷的秋景,抒发了潦倒一生、年老多病、流落异乡的身世之感。前四句写景,紧扣秋之特色,后四句抒情,事事感慨,充分体现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
技法总结
通过登高所见的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常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情感,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伤时叹己的情怀。
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