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10 《精神的三间小屋》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10 《精神的三间小屋》说课稿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04 12:05: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0* 精神的三间小屋
一、教材分析
《精神的三间小屋》是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10课。这是一篇富有哲理性的议论性散文。通过对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描写、议论、抒情,表现了关注个性、关注自我、关注人的精神生活的思想。文章在阐明事理时,既有哲理的思辨色彩,又包含感情,文章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将情和理融会一起,是一篇难得一见的美文。
二、教学目标
1.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内涵及关系。
2.体味文章多方设喻,综合运用修辞手法的行文特点。
3.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灵,提升精神境界。
4.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给予我们的生活启示。
这四个教学目标的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既由知识的感知到迁移。根据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和重点,结合学生实际,我把目标1确定为课堂教学重点,把目标3和4确定为本课难点。
三、说教法
为打开“精神的三间小屋”,带领学生追寻自己的精神小屋,我准备了三把钥匙:
1.第一把钥匙——目标教学法:向学生出示本课学习后需掌握的内容,既教学目标。以此为核心和主线实施课堂教学,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激励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努力学习。在课堂时间内使学生享受到自己学习成功的喜悦感和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
2.第二把钥匙——点拨教学法: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知识障碍与思路障碍,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感情,引导学生主动探素。把学生引入到课文中去,去接受感染,关注自身心灵,陶冶性情,提升学生精神境界。
3.第三把钥匙——对话教学法:通过问答、谈话、讨论等方式,最大限度激励学生参与,发动学生就课文内容,结合自身进行讨论,找到建立自己精神小屋的有效途径,从而突破教学的难点。
四、说学法
《老子》里面有这样一句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特别注意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变学生“学会”为“会学”,并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把课文里面所涉及的情感德育元素内化为学生自身素养。在本文教学中,我主要指导学生采取以下方法:
1.自主探究。学生根据预习情况,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研究与探索,从而获得结论。以此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
2.总结反思。通过自主探究,得出结论,与老师所讲形成映照,总结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从课文所讲,反思自身对自己心灵的关注。
3.讨论、合作交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解决文章所涉及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以此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实现知识的迁移。
五、说教学过程
本文属选读课文,我设计一个课时完成。具体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一)导入。
(二)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初步感知课文,学生通过探究、合作、讨论,分析文章结构,理清文章思路,教师做必要点拨。
(三)再次感知课文。通过教师提问,学生讨论,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突破教学目标重难点。
(四)学生讨论,反省自身。
(五)拓展:学生畅谈:“如何去构建自己的精神小屋,直至矗立精神的大厦?”
(六)课堂小结。
(七)作业布置。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就是教师的微型教案,它集中体现了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等。板书要力求让学生抓住文章的内容主线,表现作者的思路,简单明了。
总之,在整堂教学设计中,我旨在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全程参与,愉快学习,做到“润物细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