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秋思》课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秋思》课件(共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04 12:27: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天净沙·秋思
马 致 远
走进作者
马致远(1250?一1321?),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他的散曲描写景物意境优美,语言凝炼,流畅自然。后人把他和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并提,称为“元曲四大家”。元末明初的贾仲更称他是“战文场,曲状元,姓名香贯满梨园”([凌波仙 吊词])。
元曲:
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体式,如唐诗、宋词、元曲。《天净沙 秋思》就是元曲中的一首佳作。元曲是继唐诗宋词后兴起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一种新的诗体,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散曲又分小令和套数。小令在元代又名“叶儿”,每首能独立,相当于一首诗或一阕词;由于它是能歌唱的文字,所以就有不同的曲调;每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曲牌,表示不同的谱式,规定着不同的字数、句数、平仄、韵脚。曲牌表示曲调,另有题目。小令的曲牌常是一个,即一首小令一个曲牌,但也有例外的。《天净沙 秋思》属于散曲中的小令。
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天净沙秋思
写作背景
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 未能得志。 他几乎一生都过着 漂泊无定 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得志, 困窘潦倒一生 。于是在羁旅途中,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
学习目标
能朗读、背诵、默写《天净沙·秋思》
掌握有关作者马致远的文学常识,了解元散曲的文体知识
能理解全曲所描写的意象,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思想感情
初步具有鉴赏能力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
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
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
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曲中描写了哪几种景物?其中与“秋”“夕阳”相照应的景物分别是哪几种景物?
曲中间接指出主人公漂泊他乡的是哪一句呢?直接写羁旅之思的又是哪句话?你认为羁旅之思是怎样一种感情?哪句话是画龙点睛之笔?
  ——整体把握诗意:
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蹒跚前行。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悲伤断肠的人还漂泊在天涯。
枯藤老树昏鸦
枯,枯萎。
枯、老,象征迟暮。
老,僵老。
乌鸦,凄凉、哀怨、不祥之象征,往往与生离死别结下不解之缘。

点明时间
表明状态
诗人选择了“枯藤”“老树”“昏鸦”这三个各自独立的意象,把它们糅合在一起,着力渲染,突出它们的“枯”“老”和“昏”,烘托出一个完整的萧瑟荒凉的意境。
首句写到了哪些景物?用你的语言描述一下。
烘托出了一种怎样的意境?(创设出了一种怎样的氛围?)
首句写旅人眼中所见。苍老干枯的树上,缠绕着苍老干枯的藤。黄昏时的乌鸦哀鸣着,寻找着自己的窝巢。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旅途所见之 实在景象
内心向往之 精神家园
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小桥流水人家”
动静结合,反衬(以乐景衬哀情)
动态的“流水”与静态的“小桥”“人家”相映衬;“人家”的温馨画面,以乐景衬哀情,反衬游子的孤寂以及思乡之情。
古道西风瘦马
西风,指秋风。
道,象征人生之路。
古,破旧之意。
瘦,实际上写人,表现了旅途生活的艰辛。
古道西风瘦马:
“古道西风瘦马”,与前二句相呼应。萧瑟西风,吹打着孤独的旅人,掀起他单薄的衣襟。孤独的旅人骑着孤独的瘦马,蹒跚走在羊肠古道上。
“瘦”:
表面写马困顿,
实际写人因长途跋涉而累瘦,表现出游子的孤寂愁苦和思乡之情。
“古道西风瘦马”中的“瘦”字内涵丰富,请做简要赏析 。
古道西风瘦马
概括第三句诗中所描写的景致。(可以加入合理的想象)
萧瑟凛冽的秋风,吹打着孤独的旅人,掀起他单薄的衣襟。孤独的旅人骑着孤独的瘦马,蹒跚走在羊肠古道上。
小桥流水人家
(“我”的境况)
(别人的生活)
对比
通过对比,更能衬托出游子在客途中的孤苦寂寞的心情。
侧面描写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夕阳已经朝西方落下了, 漂泊未归的断肠人还远在天涯。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两句画龙点睛之妙,不仅写景,而且写人。写了在暮色苍茫中烘托出一
个骑着瘦马、远离家乡、羁
旅漂泊的人来,道出天涯游
子之悲。前面一系列景物渲
染,为末句”断肠人“作了
铺垫,断肠”二字为诗眼。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最后一句还是在描写景致么?
抒情
抒发了旅人怎样的情感?
思乡——面对昏鸦归巢,小桥人家,孤独的旅人愈加孤独,思乡之情也愈加强烈。多么希望前面就是自己的家啊!可自己却远离亲人,浪迹天涯,漂泊在荒远的他乡。
写作手法
正面:
侧面:
枯藤老树昏鸦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小桥流水人家
对比手法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烘托
写 景
抒 情
对比
反衬
荒凉
恬静
凄凉
思乡
断肠
学习思考
曲中前三句共描写了几种景物?情调氛围有何异同?在文中有何作用?
景物: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
异同:第一句的3种景物写出一片萧杀秋景,造成一种黯然凄凉的气氛,衬托旅人内心的悲哀。
第二句的三景则是安谧,明净,就连那户人家的欢心笑语也仿佛听见,对比自己的奔波不定,更感羁旅之苦。
第三句三景古老,凄凉,羸弱,衬托出天涯游子的内心孤独凄苦之情。
作用:第一、三句色彩情调一样,都是哀景,正面衬托游子的哀愁;第二句则为乐景,反衬游子的羁旅之苦。
板书设计
天净沙·秋思
白描勾勒
景物烘托
枯藤 老树 昏鸦
小桥 流水 人家
古道 西风 瘦马
抒情:断肠人在天涯——游子之悲
写景
作者运用白描手法,描绘了一幅萧瑟荒凉的深秋晚景图,寓情于景,真切地抒发了天涯游子的羁旅之愁和肝肠寸断的念家思亲之情。
文章主旨
1.《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 。天净沙是 秋思是散曲的 。
当堂检测
2.《天净沙·秋思》作者 ,是元代著名 、 。他与 被称为“元曲四大家”。他的《天净沙·秋思》被称为“ ”。
3.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 , 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 。 体现“思”字的一句是: 。
小令
曲牌名
题目
马致远
杂剧作家
散曲家
关汉卿、郑光祖、白朴
秋思之祖
枯藤、老树、西风
人家
断肠人在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