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乡愁》课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乡愁》课件(共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04 12:34: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 宋 】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宋】李清照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肠已愁断,酒无由入,未到愁肠,已先化泪。相思笼罩,无法排遣,蹙眉方舒,思绪又涌,绵绵愁苦,遣之不走。离别之伤,哪堪清秋,冷落去矣。
乡愁,中国诗歌里的永恒主题。乡愁是什么?乡愁是一种绵延在心底的苦,就像爱情的生离死别;乡愁是一种伟大的情愫,它占领了我们心灵中最深邃的部分,当夜雨在耳边响起,乡愁也就如约而来了。
乡 愁
【中国台湾】 余冠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任务一 析意象知乡愁
1、乡愁是一种抽象情感,诗人借助哪些意象来表达这种欲说还休、难以言尽的情感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2、诗人为什么要选取这四个意象来表达“乡愁”?
① 具体可感的事物
② 不同阶段最有代表性的事物
(抽象 具象)
物化
举例: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 武陵春》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李煜《相见欢》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的《虞美人》
余光中的一生是在频繁的奔波和迁徙之中,多次与亲人聚散离合。
小小年纪,做了流亡学生,逃到后方去读书求学。学校里有一个取信栏,每天去排队取信,比伙食团打牙祭还快活。信封上的邮票和盖着的邮戳是他与母亲之间的联结。
40年代末, 迁居香港,旋即去台湾,插入台大外文系三年级。1952年毕业后, 入伍服役。1954年的恋爱,有一首情诗《咪咪的眼睛》为证。1956年退伍,入东吴大学任教,同妻子咪咪结婚。1958年去美国留学进修。身在异国,心在家里,捻弄着那一张窄窄的来程船票,乡愁顿起。
1958年母亲去世,遗体火化。他把骨灰匣安放在窗台上的盆花丛里,写诗为母亲招魂,唤她的慈魂快快回来,回到这“火后的小城”里来,回到这“四方的空城”里来。
人到中年以后,阅历既多,五味尝遍,渐渐地看透了人世的诸般畸形怪相,于是不再好奇;渐渐地懂得了事业的艰难,于是雄心消泯。他的头脑里憧憬日少而回忆日多,愈来愈像反刍动物,常常咀嚼肚子里的旧闻往事,竟有回甜之感,于是"鸟倦飞而知还",有了落叶归根的愿望。但可恼的是那一湾海峡,二指宽罢了,浅浅的一层海水比纸更薄,就是涉不过去。
资料链接
四个形容词都以一种看似轻描淡写的方式,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情感,给人更广、更具体的思维空间,在脑海中形成一种具体的形象,倍觉真实和生动,充满生活气息。
邮票虽小、船票虽窄、坟墓虽矮、海峡虽浅却是诗人无法跨越无能为力的,这样更加加深了作者的愁苦。且这些重叠形容词本身就具有苦闷、压抑的效果。诗人故意将乡愁寄托在微小的事物上,也许是为了减少痛苦,却愁上加愁。
3、思考:作者用“小小”“窄窄”“矮矮”“浅浅”修饰“邮票”“船票”“坟墓”“海峡”,你觉得有什么精妙之处吗?
小 结
每一节诗对应着人生的某个阶段,表现出这四个阶段的共同特征,即空间上的阻隔(小时候的母子分离一长大后的夫妻分离一后来的母子死别一现在的游子与大陆的分离)。并为每个阶段的乡愁找了一个具体的对应物: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物化)。时空的隔离与变化,推进了诗情的层层深化。少小离家,乡愁寄托在小小的邮票上。成年后,为生活而奔波,船票成了寄托乡愁的媒介。到后来,一方矮矮的坟墓,将“我”与母亲阴阳分隔!那么世间还有什么样的离情比死别更令人断肠 那就是乡愁!一湾浅浅的海峡将“我”与祖国大陆隔开,至此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家国之思,全诗的主旨更加凸显和明确,这也集中体现诗人心灵深处一个执着的主导情感-----对大陆和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认同感。
任务二 补情境明乡愁
活动:小语同学在解读乡愁的意象过程中,对乡愁的丰富意蕴理解还是不够透彻,于是他和小组的其他同学通
过情境补白和朗读设计,体会乡愁的具体内涵。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多日未收见家信,余光中茫然走到取信栏前,扫视着那一长排信件,急切地寻找着熟悉的字迹,然而并未找到母亲来信。夜深人静,坐在书桌前他拿出上次母亲寄来的书信,看着信封上盖着邮截的邮票,想起母亲就住在邮戳的城市里,不禁泪如雨下。
许久未收到母亲来信,闷闷不乐的余光中拿出信纸,写下了一行行满含思念的文字,装进信封。他拿出一枚小小的邮票,小心翼翼地粘贴在信封上,希望它能将思念尽快传给母亲。
情境一
情境二
示例
小时候
乡愁 是一枚 小小的 邮票
我 在这头
母亲 在那头
|
|
|
|
|
朗读时,应带着回忆。语速稍慢,语调轻柔舒缓。 “乡愁”重读,声音略带沧桑和悲凉,情绪不是特别强烈。“小小的”体现了邮之小,反衬思念之深,重音轻读,声音拖长。“邮票”寄托着离家在外求学的思乡之情,重读。“我”和“母亲”是意象关联的对象,重读,有停顿。“这头”“那头”建议重读,现出距离感。
朗读设计
新婚离别,码头登船,凭栏凝视,妻子的身影逐渐消失,往日相知、相爱的情形再次浮现在脑海,无边的思念与伤感涌上心头。望着手中的船票,未走泪先流。
语速稍慢,语调轻柔舒缓。“乡愁” “船票”寄托了与爱人相隔两地的相思之苦,重读。“窄窄的”船票虽窄,相思情切,重音轻读。 “我”和“新娘”是意象关联的对象,重读略有停顿。“这头”“那头”建议重读,体现出距离感。
长大后
乡愁 是一张 窄窄的 船票
我 在这头
新娘 在那头
|
|
|
|
|
情境补白
朗读设计
后来啊
乡愁 是一方 矮矮的 坟墓
我 在外头
母亲 在里头
1958年,母亲去世,诗人把母亲的骨灰盒安放在窗台上的盆花丛中。看着那一方矮矮的方盒,母亲慈爱的面容又在脑海中浮现,但再也听不到母亲的殷殷嘱托,他悲从中来,失声痛哭!
此时的“乡愁”格外沉痛。朗读时用深沉的语调,舒缓的语速。“坟墓”将“我”和“母亲”永远隔开,应读出与亲人阴阳两隔的痛无奈,声音低沉。“矮矮的”坟墓深沉的悲痛,可以处理为颤音。“我”“母亲”“外头”“里头”重读,更要读出深沉的压抑和悲痛!
情境补白
朗读设计
|
|
|
|
|
1972年,余光中离开大陆已二十余年。44岁的他时常想起故乡种种,踟躇徘徊,乡愁难遣,于是摩挲中国地图,手掌拂过东北黑土、华北黄土和西南的红土,又凝聚太湖,溯江而上,直抵重庆,又沿江而下,看那“蒋山青,秦淮碧”的南京城,想起昔年那里有很多玩伴……可恼的是那一湾浅浅的消峡,二指宽罢了,就是涉不过去。他“长叹息以掩涕兮”,何时才能……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情境补白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乡愁”是与祖国分离的漂泊无依之痛,情感达到高潮。因此,应该比上一节更悲痛,语气更重。 “浅浅的海峡”强调在诗人眼里海岭的可逾越,需重读。“我” “大陆” “这头”重读。
朗读设计
新 感 悟
1、情境的创设要以诗人的人生经历为
基础,梳理诗人的生平是要义。
2、合理的想象,合乎情境的情节的创
造是关键。
3、添加动作、神态和心理是锦上添花。
小时候----母子分离
长大后----夫妻分离
后来啊----母子死别
而现在----游子与大陆分离
个人之思
家国之痛
前后顺承
空间阻隔
多重意蕴
——思乡之深
——相思之苦
——死别之痛
——漂泊之伤
一个读书人的乡愁是把空间加上去,乘上时间,乘上文化的记忆,乘上沧桑感,这种乡愁就是立体的。
----余光中
任务三 比形式悟乡愁
活动:小语同学认为这是太冗杂,他做了修改,请你对比原诗,点评一下他的修改稿
乡愁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母亲、新娘、母亲、大陆在那头
点评:
诗歌变成一小节,似乎意象更集中,句式更紧凑,关联更紧密,再把“这头”“那头”整合在一起,形成最后一句,好像没了重复之感。但情感的表达是急促的、混沌的、迟滞的,无法把诗人的绵长愁思酣畅地抒发出来,有一种未始即终的感觉。
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原诗上下节基本相同,少数地方稍有不同,重复的词语几经使用,这是沿用了中国古代的重章叠句的表现形式,体现上下节均衡对称,但整齐中又有参差,长短句变化错落,但基本样式保持一致的特征。
全诗分为四节,节奏舒缓,便于抒情,同时随着叠词的反复出现,乡愁的情绪也逐渐加浓、加重,弥漫,绵延开来,这就形成了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艺术效果,给全诗营造了一种低回怅惘的基调。
新 体 会
诗 歌
意象------内嵌
形式------外化
情感------蕴含
融合、统一
活动:请同学们根据所学,以“乡愁”为主题写一节诗(4句以上)
乡愁是村口的挡风树
栖息着聒噪的长尾鸟
他们以饱满的热情
歌唱清晨的晓光
和着袅袅的炊烟
氤氲在乡村的青石板上
悠悠的,柔柔的
任务四 学而习写乡愁
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作家、诗人,自称"江南人"。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先后任教台湾东吴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台湾大学、台湾政治大学。赴美国多家大学任客座教授。
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被誉为文坛的"璀璨五彩笔" 。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为当代诗坛健将。代表作有《白玉苦瓜》(诗集)、《记忆像铁轨一样长》(散文集)及《分水岭上:余光中评论文集》(评论集)等。
补 充
(他待生活不薄,他的余光\中皆是爱意)
从诗歌艺术上看,余光中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诗人"。他的作品风格极不统一,一般来说,他的诗风是因题材而异的。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一般都显得壮阔铿锵,而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一般都显得细腻而柔绵。
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且兼有中国古典文学与外国现代文学之精神,创作手法新颖灵活,比喻奇特,描写精雕细刻,抒情细腻缠绵,一唱三叹,含蓄隽永,意味深长,韵律优美,节奏感强。他因此被尊为台湾诗坛祭酒。他的诗论视野开阔,富有开拓探索的犀利朝气;他强调作家的民族感和责任感,善于从语言的角度把握诗的品格和价值,自成一家。
-------(人民网评)
乡愁不再苍茫
黄舟山
我预计今生的乡愁,不再苍茫
让果实丰硕起来
让温暖跳动起来
也让一阵又一阵回响的风铃飘逸起来
甚至微风,甚至溪流,甚至如帘的草色
将是一场多么浩大的芳菲纷纷降落
我把今生明媚而古典的乡情
对酒当歌。像临风的玉树
像花朵和古木一样,纷纷失眠
包括葡萄架下的枝叶繁茂
和丛林似的石板瓦房,不再被软埋
我用温暖的叙述,打开乡愁
常常拥着月亮似孤独的背面
乡音无改,折叠寂寥
让痛楚停顿。让莺飞草长
包括向晚的苍郁,这些已不重要
重要的是乡愁的开关——
经常被候鸟掌握
前面山高水长,后面繁花满目
那时候,我面对秦岭苍茫
我装满故乡的名词
那么多不朽的诗句
总像受伤的墨汁一样挥洒如雨……
【临江仙】悼余光中先生
惊悉先生含恨去,偏偏未解乡愁。
只将遗憾把心囚。不应怨海峡,岂可遏飞舟。
两岸本是同血脉,哪来旗帜城头。
当该早日泯恩仇。和谐情共处,永世止兵谋。
《祭余光中老》
轻轻的,您走了,
带着对老家浓厚的乡愁,
带着对江南水乡的眷恋,
带着对祖国统一的祈愿。
慢慢的,您去了,
带着对世界深沉的大爱,
带着正直高贵的品性,
带着字字珠玑的才情。
渐渐的,您远了,
带着生动的灵魂,
带着对人们善言善听的真懂。
您这高级且有趣的智者,
开始了新的诗人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