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蚊子和狮子》《穿井得一人》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2课《蚊子和狮子》《穿井得一人》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04 13:51: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蚊子与狮子
《伊索寓言》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诵课文,复述寓言,理解寓言的寓意。(重点)
2.体会拟人手法的作用,揣摩寓言故事中巧妙、合理的想象。(难点)
3.理解骄兵必败的道理,做到在任何时候都谨慎行事,不得意忘形。(重点)
想一想什么是寓言故事呢?
知识回顾
寓言故事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寓言的故事情节设置的好坏关系到寓言的未来。
点拨知识
听读课文
概述寓言的故事情节:
蚊子和狮子战斗,蚊子战胜了狮子;但是蚊子得意忘形,被蜘蛛网粘住。
1.品析蚊子挑战狮子的动作描写,分析弱小的蚊子能战胜强大的狮子的原因。
冲咬
吹唱


分析胜因
1.蚊子能知己知彼。它的挑战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它看出对方的力量在于“用爪子抓、牙齿咬”,但它会飞,能避开。于是狮子无法发挥自己的长处,用爪子抓,不但没有抓住蚊子反而抓破了自己的脸。
2. 蚊子善于审时度势、扬长避短。对方“鼻子周围没有毛”,这是蚊子最合适、最安全的攻击点。于是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正是以己之长攻敌之短,才使蚊子得以战胜狮子。
分析败因
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起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先:充满自信
分析自我条件后信心百倍,吹起了进军前的号角,充满自信。
后:得意洋洋
炫耀自己的胜利,骄傲了,得意洋洋,忘乎所以。
2.归纳总结蚊子两次战斗胜败原因。
对比胜败


善于审时度势,扬长避短,以己之长,攻敌之短。
在战胜狮子后,得意忘形、骄傲自满、自投罗网。
骄兵必败
蚊子内心怎么想?
要是我刚才谨慎一点儿就不会撞上去了!我刚刚打败了最强大的狮子,现在却要被小小的蜘蛛吃掉,真是太倒霉了!
4.蚊子在蛛网上叹息,是否明白了自己失败的原因?从文中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不料”。蚊子把失败归于不小心落入蛛网,说明它至死不悟。
1.结尾有什么作用?
点明寓意,收束全文,告诫人们在任何时候都要谨慎行事,不可得意忘形。
2.本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这故事适用于那些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的人(骄傲自大)。
主旨归纳
通过写写蚊子战胜了强大的狮子,却被小小的蜘蛛逮住并消灭的故事,讽刺了那些取得一点成绩就得意忘形、忽视自己短处的人。揭示了即使取得大的胜利,也不能骄傲,要始终谨慎行事,否则可能会在小处受到挫折的道理。
你有什么启示?
1.世上万事万物,各有所长与所短,强者有短处,弱者也有长
处。弱者如果能扬长避短,就可能以小胜大,以弱胜强。要
战胜对方必须知己知彼,要善于以己之长攻敌所短;
2.面对强手和困难,应毫不退缩,勇往直前。
3.强者或胜利者,如果骄傲自满,失去清醒的头脑,就会走向
成功的反面。取得一点成绩决不能骄傲自满。人不应被暂时
的胜利冲昏头脑,任何时候都要谦虚谨慎,只有保持清醒的
头脑,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穿井得一人
《吕氏春秋》
作品简介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先秦杂家代表著作。全书共二十六卷,注重博采众家学说,以道家黄老思想为主,兼收儒、墨、法、兵、农、纵横和阴阳各先秦诸子百家言论。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称之为《吕氏春秋》。
吕不韦,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
吕不韦主持编纂《吕氏春秋》,书成之日,悬于国门,声称能改动一字者赏千金。此为“一字千金”。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穿井得一人
gài jí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得通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gài汲jí,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穿井得一人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注意节奏,并在课本上划出节奏。
原文: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疏通文义

因此
打水浇田
居于外,省略句
等到
挖掘,开凿
译文:宋国的一户丁姓人家,家里没有水井,因此(需要派家里的一个人)出门打水浇田,常常有一个人停留在外面。等到他家开凿水井的时候,丁氏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了一个人。”
原文: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听见
……的人
居住在国都的人
谈论
于丁氏问之
于:对、向
回答
劳力
非于井中得一人也
译文:有听见的人就去传播:“丁氏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居住在国都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听到这件事。宋国国君派人向丁氏问明情况,丁氏回答道:“是得到一个空闲的人的劳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一个活人。”
原文: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消息
像这样
如,比得上
听说
译文:寻求到的消息像这样,还不如没有听说
概括课文内容
1.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讲述了丁家挖井引发流言,最终破除流言的故事。
2、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1)丁氏为什么要挖井?
(2)让故事产生分歧的是哪一句话?
家无井而出溉汲
吾穿井得一人
3、你认为谁应该对这起谣言负责 为什么
(1)丁氏:对此表述不够清楚;
(2)“有闻而传之者”:未经调查分析就传播开来;
(3)“国人”:乐于接受这种离奇的传闻,越传越广。
4、“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的做法说明了什么?
通过调查研究才能获取真相
5、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不要轻易相信传闻,也不要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
6、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情况? 如有,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
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都应采取调查研究的审慎的态度、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不要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说说本文带给你的启示
1、说话要防止歧义。
2、不轻信不盲从,不以讹传讹,不传播未经证实的话。
3、对待传闻应采取审慎的态度,调查研究,去伪存真。
4.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轻信,重实践。
布置作业
抄写《穿井得一人》六个课下注解两遍;
预习《杞人忧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