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学案】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单元过关检测卷: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金版学案】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单元过关检测卷: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9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2-18 09:08: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历史·必修2(人教版)
单元过关检测卷(二)
(考查范围:第二、三单元)
(测试时间:40分钟 评价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有一本名为《归来没有统帅》的传记记述了欧洲航海家的事迹,这名“统帅”的航海活动也证实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他是(  )
A.迪亚士 B.麦哲伦 C.达·伽马 D.哥伦布
答案:B
2.荷兰诗人冯德尔曾写道:“我们阿姆斯特丹人扬帆远航……利润指引我们跨海越洋。为了爱财之心,我们走遍世界上所有的海港。”上述情形最可能出现在(  )
A.15世纪 B.16世纪C.17世纪 D.19世纪
答案:C
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是(  )
①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 ②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使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
③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④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4.世博会被称为“经济奥林匹克盛会”,是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的集中展示地。世博会的历史,就是人类生产力发展的编年史。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
举办时间
举办城市
主要展品
1851年
英国伦敦

1878年
法国巴黎

1904年
美国圣路易斯

A.①火车机车、留声机 ②电话、汽车 ③蒸汽引擎、飞机模型
B.①火车机车、蒸汽引擎 ②电话、留声机 ③汽车、飞机模型
C.①蒸汽引擎、汽车 ②留声机、电话 ③火车机车、飞机模型
D.①蒸汽引擎、飞机模型 ②火车机车、电话 ③留声机、汽车
答案:B
5.《西方文明史》中写道:“经过长时期的分离,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终于携手并进了”。这一趋势开始于(  )
A.17世纪后半期 B.18世纪60年代
C.19世纪后半期 D.20世纪中叶
答案:C
6.“嫂嫂织布,哥哥卖布……土布贵,洋布便宜;土布没人要,饿倒了哥哥嫂嫂”,近代中国的这首民谣反映了当时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这一社会经济现象是(  )
A.自然经济的解体 B.民族工业的产生
C.贸易中心的转移 D.传统丝织业的发展
答案:A
7.为“使西人擅长之技,中国皆能谙悉,然后可以渐图自强”,洋务派采取的最为有效的措施是(  )
A.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B.高薪聘请洋匠
C.派遣留学生 D.建成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答案:A
8.“1866年商人方举赞在上海虹口创办了发昌机器厂,雇佣工人加工、制造船舶零件。”上述史实表明(  )
A.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B.西方列强在中国投资设厂
C.洋务运动兴起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答案:D
9.(原创题)“今天的上海是真的‘美化’了。美国货充斥了市场的每一个角落,难怪有人说:中国人民从吃到用,要全部‘美式装备’了”。这篇评论最有可能发表在(  )
A.1905《民报》 B.1916年《新青年》
C.1939年《申报》 D.1948年《解放日报》
答案:D
10.(2014·厦门质检)“大地主通常把土地长期出租,租约是长期的,因此他们也感到,同样的土地收入,购买力却下降了。这些土地贵族自然满腹牢骚。”这主要反映当时西欧(  )
A.商业革命促进了经济发展 B.价格革命打击了封建势力
C.殖民扩张增加了土地供应 D.工业革命加速了社会分化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题干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后物价上涨的现象,说明的是价格革命促进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瓦解,故B项正确。
答案:B
11.(原创题)比较下列两幅贸易示意图,可以得出的信息有(  )
①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 ②世界贸易活动范围扩大
③世界贸易路线由陆路发展到海路 ④从公平的商贸活动到掠夺性贸易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图一中已有海上贸易,不能说明贸易路线由陆路发展到海路,③错误,采用排除法,选A项。
答案:A
12.(2014·广雅中学三模)下列对工业革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它开始于英国,18世纪末向外扩展
B.一些国家的工业革命主要是靠从英国引进技术进行的
C.它使各国迅速实现工业化
D.英国由此成为世界工厂
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后各国工业化速度快慢不同,比如中国就没有实现工业化,故C项错误。
答案:C
13.(2014·北京东城区联考)1873—1910年,我国农产品出口总值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促成这种趋势的因素不包括(  )
A.列强对华经济掠夺加强 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C.自然经济进一步发展 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答案:C
14.(2014·四川联测)定量分析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图中的民族企业最有可能是(  )
A.航运业 B.面粉业
C.机器制造业 D.矿山开采业
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和图表解读能力。从时间“1912年”和“1921年”可知当时处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短暂的春天”。此时发展比较迅速的是面粉业和纺织业等轻工业,故B项正确。
答案:B
15.民国初年到1920年,中国工业增长速度达到年均12.8%;1927-1936年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另—个黄金十年。这两个时期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是(  )
A.政府扶持国民经济的发展 B.国内政治局面很稳定
C.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D.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
解析:本题考查比较分析能力。民国初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1927—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提出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故A项正确。
答案: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大题,第16题22分,第17题18分,共40分)
16.(2014·浙江六校联考)(2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7世纪美洲白银产量与流向
——(德)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二 19世纪中外贸易货值表
年份
进口
出口
出入超
1871—1874
66 105 041
71 484 090
(出)4 379 049
1887—1889
112 643 649
91 736 369
(入) 20 907 280
1892—1894
149 522 309
115 773 453
(入) 33 748 856
  ——赵矢元《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西方经济最初在亚洲经济列车上买了一个三等厢座位,然后包租了整整一个车厢,只是到了19世纪才设法取代了亚洲在火车头的位置,名副其实贫穷可怜的欧洲人怎么买得起亚洲经济列车上哪怕是三等车厢的车票呢?欧洲人想法找到了钱,或者是偷窃,或者是勒索,或者是挣到了钱。
——(德)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问题: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材料一中①②两个环节贵金属和商品的流动状况,分析环节①对欧洲社会的主要影响。(6分)
(2)概括材料二中国贸易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阶段中国和欧洲之间贵金属和商品的流动情况。(10分)
(3)指出材料三对亚欧经济地位变化的认识。(6分)
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从图片直接可看出贵金属和商品流动情况;第二小问结合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的作用进行分析即可;第三小问从图片中大量白银输入亚洲,可以得出中国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再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时期的外贸政策和特点进行分析。第(2)问的第一小问从表格中进出口数据的变化趋势概括。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时期我国沦为西方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进行分析归纳。第(3)问认识可以从“是什么”“为什么”等角度分析,先从材料概括亚欧经济地位变化的情况,再分析欧洲的崛起是殖民扩张的结果。
答案:(1)状况:欧洲殖民主义者大量掠夺美洲白银;欧洲又把大量白银运往亚洲换回茶叶、香料等亚洲商品。(2分)
影响:引发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推动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加速了西欧封建贵族的没落和资产阶级的崛起,加速了社会的分化。(4分)
特点:大量白银输入,大量商品(丝绸、瓷器等物品)输出(即对外贸易呈现贸易出超或贸易顺差);海禁政策下的官方垄断性质的贸易。(4分)
(2)变化:中国的贸易总额不断增加,进口和出口迅速增长;中国对外贸易由出超变为入超,并且入超额逐年增加。(4分)
情况:西方工业产品大量输入中国;中国大量输出原材料(丝、茶、棉花等农产品);中国大量白银外流。(6分)
(3)认识:亚洲在19世纪前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19世纪后欧洲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殖民扩张是欧洲崛起的重要条件。(6分)
17.(18分)山东枣庄诞生的中兴公司是中国近代以来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初创与转型
1878年(清光绪四年),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奏准清廷,开办峄县中兴矿局。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更名为“商办山东峄县中兴煤矿股份有限公司”。
材料二 辉煌与停滞
1931年,《中国矿业报告》记载:“能与外煤相竞争者,唯山东枣庄中兴煤矿公司。”至1936年底,中兴公司已拥有3座近代化的大型矿井和台枣铁路,还拥有3个大公司、5个厂、29个分销厂以及码头等设施。
1938年,日军侵占枣庄。中兴煤矿公司被日本三井株式会社攫取,八年间有4000多名矿工死于日本侵略者“以人换煤”的法西斯血腥政策之下。
材料三 新生与跨越
1952年,中兴公司实行公私合营,中兴公司转变成枣庄煤矿,生产得以恢复。
1999年,枣庄煤矿由于资源枯竭,关井破产重组为新中兴公司。如今,企业已在美国、拉丁美洲、非洲及欧洲积极拓展业务,一个现代化跨国公司正在形成。
——梁志旺《“一个活着的民族工业发展史”——枣庄“百年中兴”》
问题:
(1)依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兴公司实现转型的原因。(8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影响中兴公司发展的主要因素。(5分)
(3)依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哪里?(5分)
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从“李鸿章”,以及“商办山东峄县中兴煤矿股份有限公司”可以概括出答案;第二小问结合题干时间“1908年”从洋务运动的结局和甲午战后晚清政府政策归纳回答。 (2)从题干时间“1936年”结合国民政府统一中国及采取发展经济措施以及“1938年日军侵占枣庄”的信息,可以概括出答案。(3)第一小问“变化”从材料三中“1952年,中兴公司实行公私合营”并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史实来回答,从“1999年,重组为新中兴公司,跨国公司正在形成”等信息并结合国有企业改革有关史实来归结答案;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政策变化,从国有企业改制,经济全球化推动以及加入世贸组织后变化等角度思考作答。
答案:(1)变化:近代洋务企业兴起;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出现。(6分,如只答近代企业出现,得2分)
原因:洋务运动破产;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6分)
(2)因素:南京国民政府实行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日本全面侵华,进行经济掠夺。(4分,)
(3)出路: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推翻三座大山;真正实现民族独立。(2分,任答一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