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陈胜吴广诛暴秦
一、课程目标
(一)内容标准
知道陈胜、吴广起义。
(二)教学内容
1.知识与技能
学生应掌握的知识:秦的暴政表现;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张楚政权的建立;项羽、刘邦起义与秦朝的灭亡;楚汉战争;汉朝建立。 -
结合秦末农民战争形势图和楚汉战争形势图,培养掌握历史地图的技能。
2.方法与能力
通过对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的学习,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一定的综合、分析和归纳能力;通过分析曾经一统天下、强大的秦王朝仅存在了15年就走向了灭亡的原因,使同学们能够在开展讨论的同时表达自己的看法,学会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解决问题,从而培养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陈胜、吴广起义的学习,认识到这次起 ( http: / / www.21cnjy.com )义的伟大的历史意义:它推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显示了人民群众的力量,而它的首创精神,激励了后世人们对残暴统治的反抗斗争:
二、教学要点
重点:陈胜、吴广领导的秦末农民战争。
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领导的农民战争性质的变化。
教学过程
师:经过前面的学习,我们 ( http: / / www.21cnjy.com )知道在战国七雄中,秦是笑在最后的国家,但秦是不是笑得最好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 课 陈胜吴广诛暴秦”(板书)
师: 秦统一后,秦王嬴政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自称“始皇帝”。妄想从他开始能千秋万代地传下去。他能千秋万代地传下去吗?
生: 不能,因为他的暴政,使秦王朝只存在短短的 15 年就灭亡了。
一、秦的暴政——灭亡的根本原因 (板书)
师(问) :秦的暴政体现在哪些方面?哪位同学能通过阅读教材,把它概括出来?
生(归纳): ①兵役、徭役繁重 ②赋税沉重 ③刑法严酷 ④秦二世的黑暗统治
说一说: 你对秦朝的残暴统治有何感想?
(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教材,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培养其分析、表达能力)
(总结)秦的暴政激发了阶级 ( http: / / www.21cnjy.com )矛盾,人民的生存受到极大的威胁,甚至根本无法生存下去,在这种情况下爆发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陈胜吴广起义。可见,秦的暴政是秦末农民战争爆发及其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二、揭竿而起——秦末农民起义(板书)
师(设问):那么中国历史上第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爆发的直接原因又是什么?领导人是谁?他们是怎样号召大家起来推翻秦朝统治的?(展示《大泽乡起义》图片)
教师点拨: 刚才同学看到的就是起义爆发的直接原因。
(展示《秦末农民战争形势图》,并指图分析。课件闪烁起义地点“大泽乡”和“张楚政权”)
教师点拨,并板出 :起义——政权——发展
(问)陈胜吴广起义得到各地农民的响应,说明了什么问题?
秦因其残暴的统治失 ( http: / / www.21cnjy.com )去了民心,而陈胜吴广起义符合农民反抗暴秦统治的迫切愿望,他们发动的起义是一场“伐无道,诛暴秦”的正义斗争。因此他们的起义得到了各地农民的响应。
师:很好!(问)陈胜吴广起义结果如何?
生:由于秦军的强大,不到半年,起义军就被镇压下去,吴广、陈胜相继被害。
师:(设问)陈胜吴广起义虽失败了,但它的爆发起到了什么历史作用呢?
他们大无畏的革命首 ( http: / / www.21cnjy.com )创精神却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陈胜吴广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为后来的起义军 推翻秦朝统治打下重要基础。
师:陈胜吴广牺牲之后,农民起义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烈火并没有中断,各地起义军还在继续进行斗争,其中项羽、刘邦两支起义军逐渐壮大起来并领导秦末农民战争,最终推翻秦的统治。
三、秦亡汉兴(板书)
师: 大家知道秦朝灭亡的关键战役是哪一场吗?
1 、巨鹿之战(板书)
师点拨 :根据刚才同学所讲,大家知道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项羽是怎样做的吗?
生:砸破锅,凿沉船,烧掉军营。
师:这就是我国著名的成语故事——破釜沉舟。
师(问):你认为项羽这么做高明吗?(有人认为项羽是不懂兵法;也有人认为项羽这么做实在是高。)
生(最终分析):当时项羽在兵力上处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绝对劣势,按常规战法,很难取得胜利。项羽采取这种做法,破釜沉舟,激发了将士们的斗志,要么胜利前进,要么战死疆场,没有任何退路。破釜沉舟并不违背兵法,兵书上就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说法。项羽在特殊情况下,运用这种特殊做法,应该说是高明的。
师(问):这场战争结果怎样?
生:最终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奠定了反秦斗争胜利的基础。巨鹿之战成为决定秦朝灭亡的关键。
师:与此同时,刘邦率兵直逼咸阳。秦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显赫一时的秦朝只存在了短短的15年,就被农民起义推翻了。
师:下面,根据我们对秦朝兴亡的了解,请同学们对秦始皇做一番是非功过的评价。
人物评价:有人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有人说秦始皇是暴君,你认为呢?
生 A: 秦始皇是暴君!他滥施民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欺压百姓,贪图权贵;还制定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也正是因为他的暴政才导致了他的灭亡。
生 B: 不对!他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千古一帝。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还修长城抵御匈奴,开凿灵渠开发南疆。这些功业都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所以他不愧千古一帝的称号。
生 C: 但是他的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生 D: 所以我觉得他既是千古一帝,又是一位暴君,总体来讲是功大于过。
师总结:大家说的都有道 ( http: / / www.21cnjy.com )理。但要注意,评价历史人物要采取一分为二的辩证方法,当然,更主要的是看他是否推动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所以秦始皇的功绩是主要的。
师: 秦朝灭亡后,战争并没有平息,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民渴望和平的愿望并没有实现。项羽、刘邦为了争夺帝位,又把中国社会推入了长达四年的战争,史称“楚汉之争”。
2 、楚汉战争(板书)(问)这时的楚汉之争,性质还是不是农民起义呢?
生:不是,因为项羽、刘邦已不是农民起义的领袖,他们的身份分别是“西楚霸王”和“汉王”,这是一场统治者争夺帝位的战争了。
师: 后来形势发生变化,刘邦反败为胜,其关键战役是“垓下之围”。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西汉 建立时间:公元前 202 年 建 立 者:刘邦(汉高祖) (板书) 都 城:长安
(问)楚汉之争中,开始时,楚强汉弱,项羽常胜,刘邦常败;后来刘邦却能反败为胜,为什么?
生(分析):在战争过程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项羽刚愎自用,不尊重人才,最终失败;而刘邦注意招贤纳士,取信于民,入关之后,即颁布“约法三章”,赢得了百姓的支持,为了夺取天下奠定了基础。
师:西汉建立起来后,汉初的统治者吸 ( http: / / www.21cnjy.com )取秦亡的教训,采取休生养息政策,使西汉出现了经济恢复发展、社会秩序相对稳定的局面。但是,西汉后期,政治开始腐朽,最终走向灭亡,25 年刘秀建立东汉,定都洛阳。
东汉 建立时间:公元 25 年 建 立 者:刘秀 (板书) 都 城:洛阳
复习巩固: 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生(总结):从秦因暴政而灭亡和刘邦在楚汉战争中能反败为胜,我明白了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
板书设计
第 2 课 陈胜吴广诛暴秦
一、秦的暴政——灭亡的根本原因
①兵役、徭役繁重
②赋税沉重
③刑法严酷
④秦二世的黑暗统治
二、揭竿而起——秦末农民起义
三、秦亡汉兴
西汉 建立时间:公元前 202 年
建 立 者:刘邦(汉高祖) (板书)
都 城:长安
东汉 建立时间:公元 25 年
建 立 者:刘秀 (板书)
都 城:洛阳-、课程标准
(一)内容标准
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有:秦灭六国及其意义;秦巩固统一的措施:中央集权统治的确立,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焚书坑儒,万里长城,灵渠;秦朝疆域。
2、过程方法与能力
要求对本课教材内容整体把握,培养综合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秦朝的政策措施中,哪些对后世有深远影响”问题的思考,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就所学秦始皇的主要史实,培养初步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秦灭六国是战国由诸侯割据向统一的封建国家发展的必然趋势,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具有进步的意义。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创了我国历史的新局面。秦的统一以及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以及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教学要点
重点:秦统一和巩固统一的措施。
难点:专制集权统治的概念和作用。
教学过程:第3课 汉武帝巩固统一国家
一、课程目标
(一)内容标准
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运用图示法、归纳法列举出汉武帝加强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央集权的措施,并理解这些措施的作“西汉与匈奴战争示意图”,了解卫青、霍去病抗击匈奴的史实,及对巩固和扩大边疆:掌握使用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了解中国古代纪年的方法,初步掌握识读历史年表的基本技能。
2.过程方法与能力
通过评价汉武帝,提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通过对汉武帝和秦始皇的历史贡献的比较,提高历史比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汉武帝的大一统使西汉达到强 ( http: / / www.21cnjy.com )盛的顶点,认识国家统一是国家强盛的重要原因。巩固统一的国家,任务是艰巨的,也是光荣的。学习汉武帝坚定信念、果断处事、不断创新的精神。从思想上认识到国家统一的重要性。
二、教学要点
重点:汉武帝为巩固统一国家所采取的措施。评价汉武帝。
难点:比较汉武帝和秦始皇的历史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沁园春·雪》引入课文。
教师:在我国古代史上,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们常将秦皇、汉武相提并论。这是因为我国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始于秦始皇,至汉武帝时期得到巩固。在汉武帝统治的50余年中,西汉王朝达到鼎盛,这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蓬勃发展时期。
展示汉武帝像,介绍:
汉武帝名字叫刘彻,他当皇 ( http: / / www.21cnjy.com )帝时,西汉建立已经60多年。经过前面几代皇帝的励精图治,国家出现繁荣昌盛的景象,粮仓装得满满的,新粮压着旧粮,一直堆到仓外,有的已经霉烂;钱库里的钱多年不用,穿钱的绳子都烂了,散钱多的数不过来。可是,当时国家还存在着不稳定因素,有许多问题需要他来解决。在经济繁荣,府库充盈的基础上,汉武帝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改革了一些制度,巩固了国家统一。
(二)讲授新课
教师: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请同学们看课本,找出答案,可以讨论。(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教师归纳总结。)
1、削弱王国势力
教师提问:削弱王国势力又采用了怎样的方式? (学生回答。)
教师对课本上提出的几种方式的名称做一个简单的介绍,指出这些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即削弱王国势力。
2、设立州部刺史和司隶校尉,强化监察制度
结合课本内容,教师指出:(1)刺史级别较低,但可以代表中央监察地方官员;(2)刺史监察地方官员,司隶校尉监察中央和都城地区的官员。
3、削弱相权
学生阅读课文小字部分,教师指出,相权和皇权间已存在尖锐矛盾。
4、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教师:汉初诸子百家的活跃,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阅读“读史明理”部分,指导学生弄清此主张的含义。
教师提问:董仲舒的主张在当时有什么进步意义?又有什么弊端,造成了怎样的后果?(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请学生回答“说一说”,说出汉武帝是怎样加强中央集权的。(学生回答。)
教师:汉武帝采取这些有效的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可是,在边疆地区,国家也面临着从汉朝建立以来就存在的一个危机,是什么?(学生回答。)
教师:匈奴在秦代已成为一个强大的种族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抵御匈奴,秦政府曾修长城,派蒙恬率兵北击,汉初匈奴一跃成为强大的征服者。面对这样一个危险的敌人,汉武帝又采取了怎样的措施呢?(学生回答。)
教师:为什么能够采取这样的措施?和汉初采取的措施一样吗?为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弄清汉初和汉武帝时对待匈奴采用的不同政策及其原因。
利用地图讲述汉武帝时反击匈奴的战争,尤其是第三次。指出此战的影响。
同时强调反击匈奴的战争中两位著名的将领卫青和霍去病,适当补充相关事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教师:汉匈战争后,匈奴发生分裂,此时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了一件永载史册的佳话。(学生回答,看课本63页的《昭君出塞图》)从此以后,汉匈两族间保留了较长时间的和平。
教师小结:汉武帝的“文治”是加强中央集权 ( http: / / www.21cnjy.com ),“武治”是反击匈奴,巩固边疆,都是为巩固统一国家而采取的措施。汉武帝时出现了繁荣昌盛的局面,国家统一是重要因素。
(三)巩固练习
1、秦皇汉武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何异同?
相同点 不同点
政治 都加强了中央集权,对国家机构进行改革,设立负责监察的官员 汉武帝削弱诸侯国的势力
思想 都加强了对思想的控制 汉武帝则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儒家的态度相反。
军事 都发动了对匈奴的战争,保卫北方边境。
学生讨论,交流结果。
2、教师小结后,提问:在同学们的心目中,汉武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