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来慈云实验中学中图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5单元 古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6份)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惠来慈云实验中学中图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5单元 古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6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2-21 16:41:32

文档简介

第5课 流芳千古的书法与绘画

-、课程标准
(一)内容标准
列举古代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艺术成就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特点,列举其代表作品,并知道他被尊称为“书圣”的原因。了解东晋时期著名画家顾恺之人物画创作的特点,列举其代表作品。
2.过程方法与能力
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对王羲之、顾恺之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品的观察,感悟并说出这两位艺术家的创作风格。通过临摹王羲之书法作品或观摩书法家的书法表演,学会感受、欣赏书法艺术美。学习运用“文房四宝”。收集有关王羲之、顾恺之认真学书作画的故事,并能绘声绘色地讲述出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书法、绘画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都有着无穷的艺术魅力,都能给学生以美的熏陶,从而激起观赏者情感上的共鸣。
通过王羲之书法艺术的介绍,使学生认识: ( http: / / www.21cnjy.com )书法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字造型艺术,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王羲之博采众长,持之以恒,苦练书法,终有所成,使我国的书法升华为一种高级艺术形式,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进而使学生养成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良好习惯,并锻炼自己刻苦勤奋、不懈追求的意志。
通过对顾恺之绘画艺术的介绍及对其代表作品的欣赏,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其特点,体会绘画艺术所追求的境界及其生命力所在。
通过学习本课,培养学生的书画艺术修养和文物鉴赏能力,促进学生对艺术美的追求,进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增添爱国热情。
二、教学要点
重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书法、绘画艺术方面的成就。
难点:由于学生一般缺乏书画方面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知识,如他们分不清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字体,结本课学习带来难度。因此关于这一时期的书法绘画艺术特点较难掌握,这是本课的难点。鼓师可临摹同一汉字的不同字体,以利学生鉴别。
教学过程
导入:
1、让学生读东晋时期著名画家顾恺之21岁时,“百万捐款”的故事。
2、顾恺之为什 ( http: / / www.21cnjy.com )么敢说“大话”?他是怎样成为著名画家的?他有哪些成就?这一时期在中国传统的书法艺术领域又有哪些突出的成就?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5课《流芳千古的书法和绘画》。
新授:
一、王羲之与《兰亭序》
1、学生自学这一部分内容,思考:王羲之被誉为“书圣”的原因。
2、交流。
3、小结:王羲之“书圣”之名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由来,课本主要从两个方面说明:其一,王羲之博采众长,师法自然,自成一家,成为最有名的书法家;其二,王羲之各体皆精,留下《兰亭序》等许多佳作。
4、王羲之书法艺术的风格端庄清秀,“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5、代表作:“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通篇笔力劲健,妩媚含蓄,字形变化多姿,尤其是全文20多个“之”字,各不相同,极具特色。
6、生默读王羲之勤学苦练,从自然界中感悟书法艺术的真谛,终成最著名的书法家的故事。思考:王羲之的学习方法对你有什么启发?
7、交流。
8、归纳整理:养成向他人学习,取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之长,补己之短的良好习惯,并锻炼自己刻苦勤奋、不懈追求的意志,以及向大自然学习,巧学创新、不断攀登的优秀品质。
二、顾恺之和《洛神赋图》
1、生自渎这部分内容教材,思考:教材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内容?
2、全班交流。
3、小结:首先说明了顾恺之因为博 ( http: / / www.21cnjy.com )览群书,知识面广,文章又写得漂亮,才为他卓越的绘画艺术成就奠定了身后的文化底蕴。其次,在介绍绘画成就后,重点介绍顾恺之人物画及其创作特点,其代表作品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第三,教科书用两段文字介绍顾恺之绘画方面的趣闻逸事。
4、思考:顾恺之成功历程告诉我们什么呢?(或从中你收到哪些启发呢?)
5、交流。
6、教师小结:顾恺之的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功历程告诉我们:任何专业领域的成功,都需要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发挥个人的兴趣和特长,开拓创新,积极进取。
课堂巩固:
(1)列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书法、绘画的主要代表人物和主要成就。
(2)临摹王羲之《兰亭序》中的“之”字,通过讨论归纳其书法艺术的特点。
(3)教科书所提供的三幅图片,让学生说出其名称、作者及其艺术特点。
(4)谈一谈:王羲之和顾恺之的成功,对你有什么启示?第4课 诸子百家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主要学派、各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2)根据春秋战国的社会背景,理解孔子和孟子的主要主张。
(3)通过整理诸子百家简表,训练学生使用表格整理历史知识的技能。
2、过程方法与能力
  通过对孔子的生平和思想主张以及教育成就的介绍和评价,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初步分析和评价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背景以及结合背景分析理解各派的主要主张;启发学生认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初步认识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教会学生结合时代背景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孔子的教育主张和儒家不屈精神的学习,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人生态度。
  通过对诸子百家思想的介绍,使学生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产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要点
  重点:本课的重点是孔子、孟子及其主要主张。
  难点:对诸子百家各派的思想主张的理解。
教学设计
一、导语:今天,老师要送给大家几句 ( http: / / www.21cnjy.com )名言:“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道这些名言都是出自谁的口吗?你还了解孔子的其他思想吗?春秋战国时期还有哪些重要的思想家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五单元第4课——《诸子百家》(板书课题)
二、新授
  (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
1、孔子的地位。孔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春秋末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哥白尼、牛顿、达尔文、培根、阿奎那、伏尔泰、康德)
2、伟大的思想家孔子。首先孔子主张 ( http: / / www.21cnjy.com )“仁”,也就是“仁爱”,这是孔子的思想主张的核心。他解释“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阶级社会里,这种普遍的爱当然是不存在的,但在奴隶主不把奴隶当人看待的奴隶社会里,他提出这种主张是具有进步意义的。但是,孔子的“仁爱”并不是无差别的爱,而是在维护旧的奴隶主贵族统治秩序基础上的“仁爱”,是有阶级性的。今天,孔子的“仁爱”思想还有用吗?虽然孔子的“仁爱”思想具有阶级性,但是从社会伦理道德的范畴理解,“仁爱”思想要求人们有爱心,相互尊重,这是中华文明优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仁爱”思想还要求为政者执政爱民,对于我们今天的政治建设有重大的借鉴作用。我们今天所提倡的“以德治国”、“公民道德教育”都与儒家思想有直接的关系。其次,孔子主张“礼”,主张贵贱有序,诸侯越礼不可忍,这是他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再次,孔子在政治上主张“德”政,反对任意刑杀和苛政,要求统治阶级爱惜民力,以德治民,其目的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剥削阶级的统治,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利于劳动人民人身地位的提高和生产发展的。
  3、伟大的教育家孔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为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孔子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有教无类”,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教育的垄断,使广大平民也有了受教育的机会,推动古代文化教育的发展,联系当今教育的普及。二是孔子根据积累的教学经验,提出了一些今天看来仍是比较科学的教育主张,如“因材施教”、重视对学生的启发引导、经常复习(“温故而知新”)、相互学习等方法,以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
4、孔子思想的影 ( http: / / www.21cnjy.com )响。孔子的言行由他的学生编成《论语》一书,后来《论语》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学生必读的“四书”之一。孔子所创立的儒学,经过后人的发展,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的背景。
(1)战国时期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繁荣提供物质条件。
(2)春秋战国的社会变革时代大背景,社会历史需要重新认识,百家争鸣是历史变动在认识上的表现。
(3)各国的政治变革与互相 ( http: / / www.21cnjy.com )竞争需要理论指导。在尖锐的斗争中,实力无疑是基础。然而,没有合宜的谋略,优势也可能转为劣势,所以当时统治者对人才智谋相当重视。
(4)当时诸侯国纷争林立,政治空隙比较多,思想自由宽松,这种环境便于知识分子自由讨论问题,施展才华。
(5)私学的兴盛造就了一批有知识的思想家。
(6)不同阶级、阶层对社会变革现实发表不同看法,形成百家争鸣局面,实际是经济基础变革在上层建筑、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必然反映。
2.百家争鸣的形成。
所谓“百家争鸣”,是形容学派很多,其中最著名的学派和思想家有墨家的墨子,儒家的孟子、荀子,道家的庄子和法家的韩非子等。
学生活动:通过阅读教材首先归纳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各学派的主要思想。在此基础上,分为四组,分别以墨、儒、道、法的思想主张进行辩论,再现百家争鸣情境。通过讨论分析墨、儒、道、法四学派思想的积极性和消极性。
学派 代表人物 主 要 思 想、主张
墨家 墨 子 “兼爱”“非攻”
儒家 孟 子 “仁政”“民贵君轻”“重民”思想
道家 庄 子 主张治理国家要顺其自然
法家 韩非子 “以法治国”;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课堂小结:春秋战国时期思想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化繁荣的局面是在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剧烈变化、奴隶制度瓦解和封建制度形成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流传至今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是集诸子百家所长形成的。
课堂巩固: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国人民不懈追求的目标。我们今天要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以从历史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请回答:
(1)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哪些思想观点在建立和谐社会方面有一些合理成分和值得借鉴的地方,试结合有关历史知识说明。
(2)儒家思想在秦朝和汉朝有何不同的境遇?
(3)对于儒家思想,我们今天应该采取什么态度?
参考答案(1)儒家主张“仁”、“仁 ( http: / / www.21cnjy.com )政”以德去教化人民,提倡以爱人之心来谐调社会人际关系。墨家主张“兼爱”“非攻”,让人民安居乐业。道家主张无为,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法家主张“法治”,有助于维护社会安定。
(2)秦朝:秦始皇“焚书坑儒” 汉朝: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学说成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
(3)我们对于儒家文化和儒家思想,既要继承其精华,又要剔除其中糟粕。 第6课 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一、课程目标
(一)内容标准
了解佛教传人和道教兴起的主要史实。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佛教传人中国的时间和在中国的传播及 ( http: / / www.21cnjy.com )产生的影响;了解道教兴起的时间及有关的重要人物,并能够简要说出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通过佛教和道教知识的学习,了解宗教的基本常识,并能够对我国著名的佛教和道教名胜古迹做出简要介绍。
2.过程方法与能力
结合相关地图,说出佛教传入中国的路线, ( http: / / www.21cnjy.com )并完成相关地名的填充,以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能力;通过对佛教、道教基本教义的分析,了解它们得以广泛传播的原因,并比较其异同点;能够借助实例,分析佛教、道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结合相关教义的学习,理解佛教、道教得到广泛传播的原因。
(2)联系当前的宗教活动 ( http: / / www.21cnjy.com )与封建迷信及邪教活动的不同表现,教育学生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和邪教,学会运用科学的态度正确认识和看待宗教,自觉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要点
重点:佛教的传人。佛教是世 ( http: / / www.21cnjy.com )界三大宗教之一,传入中国后,对统治阶级和生活在苦难中的广大劳动人民产生了吸引力。作为一种外来文化,为什么能够进人中国,并在长期的冲突与融合中,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深远影响?值得我们进行深人地探究。
难点:宗教的本质及其复杂的作用。宗 ( http: / / www.21cnjy.com )教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以神秘的方式反映客观世界,作为一个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以理解,须借助具体的事例,作深入浅出的分析,以便帮助学生化解难点,加深理解。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知道“玄奘取经”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故事和“八仙过海”的故事吗?请同学们思考:玄奘到哪里取经?为什么要到那里取经?“八仙”为什么是中国人的装束?待师生共同讨论后,作归纳说明:玄奘要取经的西天是古代印度,佛教就是在古代印度创立并传入中国的;“八仙”以及我们所见所识的道士都是中国人的装束,是因为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6课《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新授:
一、佛教的传入
1、 产生:古代印度
2、 传入时间:西汉末年
3、 路线:丝绸之路(印度—→中亚即西域—→中国)
4、 宣扬(主张):忍受苦难
5、 兴起的原因:
①朝廷开始重视佛教,派人去印度研究佛学,佛教逐渐在上层社会流传。
②忍耐顺从等消极的处世观,在当时对于维 ( http: / / www.21cnjy.com )护社会秩序比较有利,符合统治阶级的愿望。统治者利用它宣扬“忍耐顺从”,企图使劳动人民放弃斗争,服从自己的统治。因此,统治者大力提倡和扶植佛教,使佛教得以在我国迅速传播。
③在广大民众方面,社会上的一切苦难最终都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转嫁到他们的身上。极度的苦难,使他们看不到一点解脱的希望,他们只能将目光转向彼岸天国,追求根本不存在的所谓来世的幸福。所以,佛教对于渴望解除苦难的广大民众也产生了吸引力。
6、影响:传入后,逐渐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对我国产生很大影响。我们常说的“因缘”、“彼岸”、“世界”、 “烦恼”、 “方便”、 “功德无量”、 “清规戒律”等很多词汇都来自佛经。
二、道教的兴起
1、道教的思想源泉:黄老学说和巫术
2、兴起时间:东汉时期
3、创始人:于吉、张陵等,教祖是老子。
4、中国历史上大型宗教有五个: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
5、宣扬修身养性,炼服丹药,以求长生不老,得道成仙。
6、影响:道教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重要组成部分。民间风俗中的玉皇大帝、太上老君、城隍庙、土地神等都来自道教;道教的炼丹还直接促进了我国古代化学和医药学的发展,火药的发明就与道士炼丹直接有关。
课堂巩固:
试比较佛教和道教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佛教和道教都受到封建统治者的重视,用以统治人民;都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不同点:
(1)佛教产生于古印度,西汉末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传入中国;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兴起于东汉时期。道教是黄老学说和巫婆结合而形成。
(2)佛教提倡放弃人世间一切欲望,忍受苦 ( http: / / www.21cnjy.com )难,来生转世得到幸福,起到麻痹人民反抗的作用,符合统治者的政治需要;道教主张修身养性,炼服丹药,修道成仙长生不老。
(3)佛教是从上层社会流传开来;而道教在是在民间兴起。第五单元 古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
第1课 古代数学和地理学
一、课程目标
(一)内容标准
知道《九章算术》、《水经注》等重要著作。讲述祖冲之推算圆周率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数学成就。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九章算术》、《水经注》是中国古代数学、地理学方面的代表性名著。能够说出祖冲之推算圆周率的史实及其主要成就。
2.过程方法与能力
通过阅读、查阅相关资料等方式,制作“中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古代数学和地理学主要成就简表”。通过对中国古代数学和地理学方面代表性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和归纳能力。《九章算术》产生于秦汉大统一时期,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国家统一、社会发展与科技成就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我国古代数学、地理方面的辉煌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学习祖冲之、郦道元等杰出科学家刻苦钻研科学、注重汲取前人经验和勇于创新等科学精神。
二、教学要点
重点: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内容基本属于了解层 ( http: / / www.21cnjy.com )次,其知识要求属同一层次,但不可等同视之,应把祖冲之推算圆周率作为重点。原因有二:第一,这项科技成就领先世界时间长,祖冲之在科技史上地位重要。第二,思想教育的内涵较丰富,学生可从祖冲之身上收到一系列情感方面的教育。
难点:
本课的难点有二。第一,《九章算术》概括了秦 ( http: / / www.21cnjy.com )汉时期我国数学的发展水平,形成了东方初等数学完整的体系,但限于篇幅,教科书对这一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产生的原因阐述不够,应结合已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第二,与此相反,祖冲之生活在在南北朝动乱时期,但同样取得了辉煌成就。如何认识这一现象呢?南北朝时期,儒家思想收到一定冲击,社会思想较为活跃,再加上南方社会环境相对安定。这些为祖冲之的研究提供了条件。此外,圆周率的推算不同于《九章算术》那样综合性的科技成就。而是祖冲之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取得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数学,是中国古代最为发达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辉煌的学科之一。中国古代的数学家们,创立了先进的计算方法,发明了令人惊奇的计算工具,创立了多项领先世界的记录,撰写了一批有影响的数学典籍。中国古代地理学也是令人骄傲的学科。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五单元第1课《古代数学和地理学》主要选取《九章算术》、祖冲之推算圆周率、郦道元和《水经注》三个范例,代表性地介绍了中国古代数学和地理学方面的辉煌成就。
二、教授新课
(一)《九章算术》
1、简介我国古代数学的起源和数学发展
早在五六千年的半坡氏族时期,就出现了一至九的全部数目,商代甲骨文中的基本数学符号和“百”、“千”“万”等数字,说明我国古代数字系统的出现。
2、介绍我国发明的十进位制
所谓十进位制,是指以10为基数,逢十进 ( http: / / www.21cnjy.com )1。位值是指同一数字符号因其位列不同而代表不同数值的规定。二者合起来,就是十进制。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出现了十进位制的雏形,殷商时期已采用与今天基本相同的计数制度了,十进位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的十进位制是当时最先进的。
3、《九章算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部数学专著,它不是个人著作,是长期经过多人增删修订而成的,东汉时期才逐渐形成定本。全书分为九章,记载了246个数学问题,系统总结了周、秦至东汉初期的数学成就,涉及生产和生活中的各种数学知识和计算技能,包括面积计算、赋税的分派、工程的计算、体积算法、开方算法、解方程等内容。其中有关十进位制算法、分数运算、开平方和开立方、一次方程、二次方程等,都是当时居世界领先地位的数学成就。
《九章算术》与当时的实际生活需要相 ( http: / / www.21cnjy.com )结合,突出反映了我国古代数学重实用和以计算为中心的特点,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已成为一门完整独立的学科,奠定了中国古代数学领先世界千余年的基础。《九章算术》传人到外国,对世界古代数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正因为如此,现在国际数学界把《九章算术》与西方古代数学名著《几何原本》并称为辉映世界的两颗璀璨明珠。
(二)祖冲之推算圆周率
1、简介祖冲之: 祖冲之(429年~500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国古代杰出的科学家,字文远。祖籍范阳。西晋末年.全家从北方南迁。祖冲之生活在南北朝时期的南朝的宋齐之际。他在数学、天文历法、机械制造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成就。其主要成就是在自然科学方面,尤其是对圆周率数值的精确计算.领先世界一千多年。祖冲之是世界上著名的大科学家,他的彩色大理石雕像镶嵌在俄罗斯莫斯科大学“世界大科学家陈列”的走廊上。紫金山天文台还将他发现的一颗行星命名为祖冲之星。祖冲之从小勤奋好学,他敢于冲破世俗偏见,热衷于天文、数学的学习。他广泛搜集、学习前人天文、数学等方面的著述。他不迷信前人,坚持独立思考,并且亲自进行实验和测量,表现了勇敢追求真理,献身科学的精神。
2、有关圆周率的推算
中国古代对圆周率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推算是不断发展的,东汉科学家张衡求得圆周率约等于3.16;三国时期刘徽运用“割圆术””,求得圆周率是3.1416。
祖冲之采用刘徽的割圆术, ( http: / / www.21cnjy.com )计算到圆内接正12288边形和24576正边形的面积,从而取得了新的突破,把圆周率的精确值计算到小数点后的第七位,即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这是世界上最早取得第一个具有七位小数的圆周率。此外,祖冲之还用了两个分数表示圆周率,一个是355/113,此数字较精确,被称为“密率”;另一个是22/7,此数相对粗略,被称为“约率”。其中密率是祖冲之首创的。
3、祖冲之最大的贡献是最早精确计算出了圆周率的精确数值到小数点后第七位,居世界领先地位一千多年。
(三)郦道元和《水经注》
1、简介郦道元(466或472年——5 ( http: / / www.21cnjy.com )27年)。他是我国北魏时期的著名地理学家和散文家。字善长,北魏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市)入。生于官宦家庭,曾在地方和中央任官。他博览群书,喜欢野外旅行,足迹遍于今河南、山东、山西、河北、安徽、江苏、内蒙古等地,每到一处都要访今问古、勘察水系、探溯源头,广泛游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做官时,在各地“防读搜求”,留心考察水道变迁和城邑兴废等地理现象,所撰《水经注》,成为有文学价值的综合性地理学巨著,此外,他还写了《本志》等著作。
2、学生阅读相关部分内容,了解《水经注》内容和特点。
三、课堂巩固
1、祖冲之、郦道元都是什么时期的科学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总结两位科学家获取知识的方法。(祖冲之、郦道元都是南北朝时期的科学家。方法:观察法,查阅资料法,访问法,实验法,实地考察法)
2、祖冲之、郦道元各有什么突出贡献 ( http: / / www.21cnjy.com )? (祖冲之把圆周率的精确值计算到小数点后的第七位,领先地位一千多年。郦道元写成的《水经注》,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直到现在仍为研究中国古代地理沿革的学者所重视。)
3、我们今天应该学习他们什么精神?(学习他们刻苦钻研、注重实践、坚强毅力的精神。)第2课古代医学与农学
一、课程目标
(一)内容标准
知道华佗、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等名医名著。知道《齐民要术》等重要著作。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扁鹊、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 ( http: / / www.21cnjy.com )、华佗和“麻沸散”、《齐民要术》等基础知识,能够说出扁鹊的“四诊法”。了解《伤寒杂病论》、《齐民要术》等著作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过程方法与能力
通过归纳古代医学与农学的重要成就,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够正确评价医学、农学的名家名著在历史上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归纳和分析历史间题,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以及客观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阅读、查阅资料等方式,结合课本内容,制作“中国古代医学、农学主要成就简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古代中医学、农学的重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成就,明确我国古代科技成就对世界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通过讲述神农尝百草,扁鹊、华佗 ( http: / / www.21cnjy.com )等医学家诊病的故事,使学生认识科学家不畏艰难、大胆实践、用于创新的科学精神,确立坚强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要点
重点:
中医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本课重点介绍古代三大医学家和农学的成就,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为人类文明做贡献的使命感。
难点:
中医中药知识,如中医的诊断方法、麻醉法等学生比较陌生,教师要做适当的背景介绍,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讲华佗的故事导入新课。
教授新课
一、 扁鹊和“四诊法”
1、介绍扁鹊:“扁鹊”是春 ( http: / / www.21cnjy.com )秋战国时期的名医。他创造性地发展了中医医理,提出“四诊法”,被奉为中医脉学的始祖。因他医术高超,人们以传说中的黄帝时名医扁鹊之名称之,本名秦越人。
2、“四诊法”:望、闻、问、切
二、华佗和麻沸散
1、介绍华佗
华佗(145年—208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字元华,沛国谯(今安徽亳州市谯城区)人。他是个民间医生,一生不愿做官,不愿追求名利富贵,朝廷征召他做官,地方举他当孝廉,他都拒绝了。他擅长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尤精外科。创有称为“五禽戏”的保健体操。行医足迹遍及今天的江苏、山东、河南、安徽的部分地区,治愈的病人很多。由于他医术高明和具有救死扶伤的精神,人们赞扬他为“神医”。建安十三年(208年)为曹操所害。他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全身麻醉术进行手术的医学家。他发明的麻沸散是世界上最早的全身麻醉剂,为奠定中华文明的世界地位做出了贡献。
2、麻沸散
麻沸散是华佗创制的用于外科手术的麻醉药,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的全身麻醉药剂。
三、医圣张仲景
1、张仲景也是我国古代医学家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当之无愧的又一杰出代表人物。他的贡献在于东汉末年瘟疫流行的乱世,用精湛的医术救治了无数的病人,并博采众方,写下光辉的医学巨著《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辨证施治”的理论基础,使古典中医学的理论与临床时间紧密结合,大大推动了医学的进步,后人尊其为“医圣”。
2、读课本思考:张仲景为什么被后人尊称为“医圣”?(书P98 页)
四、贾思勰与《齐民要术》
我国农业历史悠久, ( http: / / www.21cnjy.com )精耕细作是传统是传统农业科技的特点。在众多的古代农学家和农业巨著中课本选择了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作范例因为这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综合性农书,该书反映了中国以精耕细作为特征的农业科技全面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在中国和世界农学史上居重要地位。该书对两汉以来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技术做了系统和精彩的总结,严谨、详明,堪称后世农书的典范。
课堂巩固
看书完成下列表格
姓 名 时 期 称 谓 著作或成就 主 要 内 容 价 值
扁 鹊 春秋战国之际 名 医 “四诊法” 这种四诊法,至今仍被中医所沿用。
华 佗 东汉末年 名 医 麻沸散、“五禽戏” 他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全身麻醉药剂,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全身麻醉的医生,比欧洲早1600年。
张仲景 东汉末年 著名医学家 《伤寒杂病论》 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的原则。 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被后人誉为“医圣”。
贾思勰 北魏 杰出的农学家 《齐民要术》 总结了我国古代北方农业技术成果包括农、林、牧、副、渔的农业百科全书。 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包括农、林、牧、副、渔的农业百科全书。第3课 汉字的演变
-、课程目标
(一)内容标准
知道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识别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
2.过程方法与能力
通过了解甲骨文和其他文字的演变 ( http: / / www.21cnjy.com ),引导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和认识历史事物,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让学生通过搜集各种汉字字体的资料,概括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的特点,制作“汉字演变简表”,培养观察、比较和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甲骨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字之一,我们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演变而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通过对汉字的演变及汉字造字方法的了解,真切感受到汉字是美丽的文字,中华民族是具有高度智慧的民族,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认识到汉字在维系中华民族发展和团结,发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汉字对世界尤其是周边国家产生的深远影响。
二、教学要点
重点:甲骨文和汉字的演 ( http: / / www.21cnjy.com )变。甲骨文在汉字的形成和演变过程中起到了奠基的作用,所以应重点掌握。汉字的演变是本课的主要内容,所以应作为重点。学生要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能识别几种主要字体。
难点:汉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小篆几种字体离我们很久远,识别比较困难,所以把汉字的演变作为本课一个难点。可利用一些图片资料,结合通俗的讲解来突破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在书写汉 ( http: / / www.21cnjy.com )字,阅读汉语报刊杂志,你们知道汉字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吗?知道汉字的字体吗?知道商朝国家档案用什么文字书写、秦始皇用什么文字批阅公文吗?要深入的了解这些知识,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教学——汉字的演变。
二、讲授新课(学生看书后交流)
(一)、甲骨文与金文
1、甲骨文
(1)甲骨文的含义(商朝的文字,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称为“甲骨文”,这是一种象形文字。)
(2)甲骨文的内容(商代统治 ( http: / / www.21cnjy.com )者迷信鬼神,他们行事以前往往先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以后又在甲骨文上刻记所占卜事项及事后应验的卜辞或有关记事。)
(3)甲骨文的发现:看书P102页红色字体部分了解。
(4)甲骨文的意义:第一,对研 ( http: / / www.21cnjy.com )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第二,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基本具备汉字的结构,我们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而来的。
(5)甲骨文的四种 ( http: / / www.21cnjy.com )造字方法:甲骨文字体多为细长体或扁长体,主要使用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造字方法,这也是汉字的四种基本造字方法。
2、金文(板书)(又叫钟鼎文或铭文)(板书)
(1)含义:金文是商周时代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由于它铸刻在钟鼎上,所以又称钟鼎文。
(2)字体特点:金文和甲骨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属于同一系统的文字,但比甲骨文进步、规范、简化,内容也更丰富。其字体特点是有粗而宽的笔画,点画圆浑,体式雍容。
(3)内容和意义 ( http: / / www.21cnjy.com ):金文的内容是关于当时祀典、赐命、诏书、征战、围猎、盟约等活动或事件的记录,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金文是研究商、周历史与文字的重要资料。
(4)代表作品:周宣王时铸 ( http: / / www.21cnjy.com )造的“毛公鼎”上金文很具有代表性,其铭文共有32行,497字,是出土的青铜器铭文最长者。“毛公鼎”铭文的字体结构严整,瘦劲流畅,布局不弛不急,行止得当,是金文作品的佼佼者。(即课本插图“刻有金文的周鼎”)
(5)大篆:西周后期出现。唐朝在今陕西发现的石鼓文是大篆保留至今的唯一真迹。
(二)、小篆隶书和楷书(板书)
1、 小篆---汉字的统一(板书)
(1)小篆的出现: ( http: / / www.21cnjy.com )战国时期,各国的文字差异很大。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接受丞相李斯的建议,统一文字。统一后的文字就是小篆。
(2)定义:秦统一后,李斯按照秦国的文字标准,对汉字进行整理和简化,制定标准写法,在全国推行,这种新字体叫小篆。
(3)字体特点:结构整齐,多弧形笔画,体势呈竖长方形。
(4)流传作品:泰山刻石、琅琊刻石、峄山刻石、芝罘刻石、会稽刻石以及大量的秦量、秦权、诏版等。
2、隶书
(1)定义:秦统一后在民间流行的一种简单宇体。分秦隶和汉隶。
(2)字体特点:结构简单,趋于符号化;字形扁平,字的构架多有方折棱角,笔画有粗有细,形成波势和挑法,所谓“丁波三折、蚕头燕尾”。
(3)意义:隶书的象形面貌完全消失,是汉字形体发生的最大变化。从此,汉字脱离了甲骨文、金文、篆书的古文字范畴,进入了今文字的行列。
3、楷书
(1)定义:汉朝后期,隶书又演变为楷书。楷书可作为习字的法式楷模,所以叫楷书。
(2)字体特点:形体方正,笔画平直。
(3)影响:1000多年来,楷书一直作为汉字的规范字体,广泛应用。
(4)与楷书并行的还有草书与 ( http: / / www.21cnjy.com )行书。草书特征是笔画连带、结体简约、气势连贯、字体奔放。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字体,比楷书简便,且比草书易辨认。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从原始时代到三国两晋时期中国汉字的发展历史,认识到了汉字发展的基本规律。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汉字不仅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本身的发展过程中也逐渐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书法艺术,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涵。今天,在国际社会上不断掀起学习汉字和汉语的高潮,期望大家在校学习期间,认真学习汉语,为中华文明的更广范围推广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课堂巩固:
简述从商朝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字演变的历程。
(1)商朝出现比较成熟文字甲骨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这是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商朝是我国有文字可考历史的开始。商周时代还有金文,这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金文和甲骨文属于同一系统的文字。但比甲骨文进步。
(2)秦朝统一文字,在全国推行小篆;在民间,小篆演变为隶书。隶书是汉字形体发生的最大变化,汉字告别古文字阶段,进入今文字的行列。
(3)东汉时隶书演变为楷书。
(4)魏晋南北朝后,楷书成为汉字的主要书写字体和汉字的规范字体。与楷书并行的还有草书和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