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C.尾段运用例证法,以观音形象的演变和大足石刻雕像说明三教融合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D.文章以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中与道教、儒教的融合来说明佛教与中国文化的美美与共。
一、现代文阅读(27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A.三教之间只有各美其美同时又能美美与共,才能避免彼此争论、斗争,走向融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B.佛教早期曾给人留下“不忠”“不孝”的贵难,吸纳儒教观念后这种状况得到改变。
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三教融合,滥觞汉魏南北朝,发展于隋唐,成热于宋代,至明代达到高峰。中国历史上,
C.佛教吸纳儒教观点才被儒教文化圈接受,表明不同文化应彼此尊重,接受对方。
三教之间一直有争论,一直有融合。在争论中融合,在融合中争论。本文采取三散融合的表述,而不采用“三教合
D.三教融合体现出中国文化的包容性,必将在今后的发展中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
一"的表述,是因为三散一直在融合中保持潜个性,三救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真正地“合一”。如采三教真正地“合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8分)
一”,就不可能各美其英,而成了儒非儒,佛非佛,道非道。三教在斗争和融合中始终保持着个性和特质,在融合
薄命女偏连薄命郎葫芦儒乱判葫芦隶(节选)
中保持着张力,在不失各自特性的同时又能吸纳对方的长处,在各美其美的同时又能美美与共,这才是三教融合的
(清)曹雪芹
妙谛。
如今且说雨村,因补接了应天府,一下马就有一件人命官司详至紫下,乃是两家争买一婢,各不相让,以至股
佛救和儒道教在各自发展传播的过程中,都务力汲取对方的精华,融合互生。这种融合有三个维度:一是社会
伤人命。彼时雨村即问原告,那原告道:“被殴死者乃小人之主人。因那日买了一个丫头,不想是锅子扬来卖的。
伦理方面的融合,二是学术观念上的融合,三是宋教实践上的融合。佛教与儒救在社会伦理上的融合,表现为佛救
这拐子又悄悄地卖与薛家,无奈裤家原系金陵一霸,众豪奴将我小主人竟打死了,凶身主仆已皆逃走。小人告了一
吸纳儒教观念,消弥了“不孝”“不忠”的责难,而主张佛门的忠孝;佛教与儒道散在学术理论上的融合,表现为
年的状,竟无人作主。望大老爷拘拿凶犯,死者感戴天思不尽!”
三教都充分认识到心性的作用,强调三教同源于一心、初心、善心;佛救与儒道散在宗散实践上的融合,表现为三
雨村听了大怒道:“岂有这样放屁的事!打死人命就白白地走了,再拿不来的!”因发签差公人立刻将凶犯族
教都导人向善,主张普度众生、仁者爱人、仙道贵生。
中人拿来拷问。正要发签时,只见案边立的一个门子使眼色儿一不令他发签之意。雨村心下甚为疑怪,即时退堂,
在佛教与儒道的融合过程,三教同源的观念一直存在,这就在源头上为三救的融合找到了理论基础。三救圣人
待从皆退去,只留门子伏侍。
都一致指出,三散的源头,就是心性的源头。明朝吏部尚书陆光祖向王龙溪问三家之学时,龙溪回答他说,佛氏重
这门子忙上来请安,笑问:“老爷一向加官进禄,八九年来就忘了我了?”雨村道:“却十分面善的紧,只是
“明心见性”,道家重“修心炼性”,儒家则重“存心性”三教工夫皆用于“心”。只是因为情境的差异,导致
一时想不起来。”那门子笑道:“老爷真是责人多忘事,不记当年葫芦庙里之事?”雨村听了,方想起往事。原来
“心”发挥了三种不同的功能。藕益智旭进一步指出,三教之“道”之所以相同,是由于三教之“心”相同:“自
这门子本是葫芦庙内一个小沙弥,因被火之后,无处安身,遂趁年轻善了发,充了门子。雨村那里料得是他,便忙
心者,三教之源,三教皆从此心施设。萄无自心,三教俱无;苟昧自心,三教俱昧。”而此“心”非他,乃是仁
携手笑道:“原来是故人。”又让坐了好谈。
民爱物之心:“三教深浅,未暇辨也,而仁民爱物之心则同。”在具体运用层面,儒家以此心来“保民”,佛家以
雨村因问不令发签之意。这门子道:“老爷既荣任到这一省,难道就没抄一张本省‘护官将’来不成?”雨村
此心来“度生”,道家以此心来“爱物”。
忙问:“何为‘护官符’?我竞不知。”门子道:“这还了得!如今凡做地方官者,皆有一个私单,上面写的是本
佛救和道救、儒教长期共存,互相衫响,造就了中国文化的瑰美景现。这在观音形象的演变、大足石刻的雕像
省最有权有势、极富极责的大乡绅名娃,各省皆然。方才所说的这薛家,老爷如何惹得他!”一面说,一面从顺袋
中表现得尤为特出。观音菩萨既是佛教的苦萨,也是道教的神仙惑航真人,又是儒家的孝顺女儿;大足石刻既有缤
中取出一张抄写的“护官符”来,递与雨村,上面皆是本地大族名宦之家的谚俗口碑。其口碑云:“贾不假,白玉
纷多彩的佛善萨造像,也有佛救与儒家融合的孝道的造像,有儒家的石经、道救的诸神,还有将三身佛、孔子、老
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往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块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
子堂而皇之供列在一起的佛龛,以艺术形式生动地展现了三教融合的思潮。
如铁。”
(选自吴言生《佛教与中国文化的英美与共》,有删改)
雨村犹未看完,忽听人报:“玉老爷来拜。”雨村听说,忙具衣冠出去迎接。有顿饭工夫,方回来细问。这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子道:“这四家皆连络有亲,俱有眠应。今告打死人之薛,就系丰年大雪之‘雪'也。也不单靠这三家,他的世交
A.采用“三教融合”的表述符合三教一直在融合中保持着各自个性的事实。
亲友在都在外者,本亦不少。老爷如今拿谁去?”雨村听如此说,便笑问门子道:“如你这样说来,却怎么了结此
B.三教同源的观念是三教能够融合的理论基础,这“源”就是心性的源头。
策?”
C.三教在社会伦理、学术理论和宗教实践方面的主张是一致的,都导人向善。
门子笑道:“待我细说与老爷听:这个被打之死鬼,名唤冯渊,自幼父母早亡,只他一个人守着些薄产过日子。
D.三教同有“仁民爱物之心”,只是在具体运用层面上表现为不同的侧重面。
这也是前生冤草,可巧遇见这拐子卖丫头,他便一眼看上了这丫头,立意买来做要。谁晓这拐子又偷卖与薛家,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薛寥公子岂是让人的,便喝着手下人一打,将冯公子打了个稀烂,抬回家去三日死了。这薛公子原是择定日子上京
A.首段以三教合一若能成立就不可能各关其美的推断来证明“融合”一词表述的准确。
去的,谁知闹出这事来。既打了冯公子,夺了丫头,便没事人一般走他的路。这且别说,老爷你当被卖之丫头是谁?”
B.第三段引用两位古人的言论是为了说明三教圣人都认为三教同源,工夫皆用于心。
雨村道:“我如何得知?”门子冷笑道:“这人算来还是老爷的大恩人呢!他就是葫芦庙旁住的甄老爷的小姐,名中
第1页/共7页
第2页/供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