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新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2.3河流地貌的发育同步测试(基础卷)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2.3河流地貌的发育同步测试(基础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8-17 17:31:36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2.3河流地貌的发育同步测试(基础卷)
一、选择题
(2021高一上·潮阳期末)读牛轭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导致牛轭湖跟原河道分离的主要作用是(  )
A.流水侵蚀 B.流水搬运 C.流水沉积 D.地壳下陷
2.下列关于河流自然截弯取直带来的影响叙述不正确的(  )
A.加快河流流速 B.减缓洪水灾害
C.增加航运距离 D.减少河道淤积
【答案】1.A
2.C
【知识点】河流地貌
【解析】【点评】牛轭湖,在平原地区流淌的河流,河曲发育,随着流水对河面的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截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
1.在自由河曲的发展过程中,当河曲弯到一定程度时,上下凹岸间的河曲颈逐渐被河流旁蚀而变窄,当水流冲溃河曲颈部后,就产生自然的裁弯取直;裁弯取直后废弃的河湾与河流隔绝,堵塞成湖形成牛轭湖(如图)。
因此导致牛轭湖跟原河道分离的主要作用是流水侵蚀作用。流水搬运、流水沉积、地壳下陷都不是牛轭湖跟原河道分离的主要原因,故答案为:A。
2.河流裁弯取直后,河水直接由取直后的河道流走,水流速度加快,减少其在弯道处滞留的时间,有利于洪水快速排泄,从而减弱洪水灾害,A、B说法正确;河流自然截弯取直会缩短航运距离,C说法错误;河流裁弯取直后,河水直接由取直后的河道流走,水流速度加快,减少河道淤积,D说法正确。本题要求选择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故答案为:C。
3.(2019高一上·伊春期末)形成河口三角洲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流水侵蚀作用 B.风力侵蚀作用
C.流水沉积作用 D.风力沉积作用
【答案】C
【知识点】河流地貌
【解析】【分析】河口三角洲的形成主要河流从上游地区携带的泥沙沉积形成的。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外力作用主要包括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 。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
4.(2018高一上·武威期末)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千沟万壑的特征,主要成因是(  )
A.风力侵蚀作用 B.风力搬运堆积作用
C.流水侵蚀搬运作用 D.流水搬运堆积作用
【答案】C
【知识点】河流地貌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外力作用的相关知识。黄土高原植被稀疏,土质松软,在流水侵蚀搬运的作用下,发生严重的水土流失,地表就形成了千沟万壑的特征。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点评】外力作用主要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作用。流水侵蚀作用常常形成沟谷(v型)、瀑布和峡谷;流水堆积作用常常在山前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在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一般在河流的上中游主要表现为侵蚀和搬运,在下游表现为堆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风蚀蘑菇和风蚀洼地;风力堆积形成沙丘和沙垅(风力作用一般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表现显著)。
5.(2018高一上·华安期末)河漫滩平原常常形成于(  )
A.河流上游山前地带 B.河流中游地带
C.河流下游地带 D.河源地带
【答案】B
【知识点】河流地貌
【解析】【分析】在河流中游地区因凸岸堆积,常形成河漫滩平原。故选B。
【点评】流水侵蚀作用常常形成沟谷(v型)、瀑布和峡谷;流水堆积作用常常在山前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在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一般在河流的上中游主要表现为侵蚀和搬运,在下游表现为堆积).
6.(2017高一下·莆田月考)读图所示的两种地貌,回答下列各题。
(1)左图所示地貌名称为(  )
A.三角洲 B.沙丘 C.冲积扇 D.戈壁
(2)右图所示地貌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
A.流水侵蚀 B.风力沉积 C.风力侵蚀 D.流水沉积
【答案】(1)C
(2)B
【知识点】河流地貌;风沙地貌
【解析】【分析】(1)图甲中地貌位于山口处,流水在搬运过程中,由于流速降低,所携带的物质便沉积下来,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2)从图中可以看出,图乙所示地貌是沙丘,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所以B正确。
7.(2016高一上·大同期中)下列地形区中,以外力作用为主形成的有(  )
A.汾河谷地 B.长江三角洲 C.泰山 D.喜马拉雅山
【答案】B
【知识点】河流地貌
【解析】【分析】汾河谷地是地堑构造,是内为作用为主,外力作用为辅;长江三角洲是外力作用为主,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泰山是断块山,内力作用为主;喜马拉雅山是褶皱山,内力作用为主。选B正确。
【点评】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表现形势包括: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火山喷发,地震等;比如世界上的许多高大山脉: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一些河流谷地或者陡崖.比如渭河平原;东非大裂谷。
外力作用往往使地表趋于平坦, 表现形势包括: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是通过对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将高山削平、把盆地填平。
8.(2013高一上·南昌月考)河流的溯源侵蚀、下蚀、侧蚀对河谷的影响依次是(  )
A.伸长、加深、展宽 B.展宽、加深、伸长
C.伸长、展宽、加深 D.展宽、伸长、加深
【答案】A
【知识点】河流地貌
【解析】【分析】A.溯源侵蚀又称为向源侵蚀.它是使河流向源头方向加长的侵蚀作用,主要发生在河谷沟头.侧蚀作用是指流水拓宽河床的作用.下蚀是指沟谷或河谷底长期受水流冲蚀,沟槽与河床向纵深方向发展的现象.因此河流的溯源侵蚀、下蚀、侧蚀对河谷的影响依次是伸长,加深,展宽,故正确;B.溯源侵蚀又称为向源侵蚀.它是使河流向源头方向加长的侵蚀作用,主要发生在河谷沟头.侧蚀作用是指流水拓宽河床的作用.下蚀是指沟谷或河谷底长期受水流冲蚀,沟槽与河床向纵深方向发展的现象.因此河流的溯源侵蚀、下蚀、侧蚀对河谷的影响依次是伸长,加深,展宽,故不符合题意;C.溯源侵蚀又称为向源侵蚀.它是使河流向源头方向加长的侵蚀作用,主要发生在河谷沟头.侧蚀作用是指流水拓宽河床的作用.下蚀是指沟谷或河谷底长期受水流冲蚀,沟槽与河床向纵深方向发展的现象.因此河流的溯源侵蚀、下蚀、侧蚀对河谷的影响依次是伸长,加深,展宽,故不符合题意;D.溯源侵蚀又称为向源侵蚀.它是使河流向源头方向加长的侵蚀作用,主要发生在河谷沟头.侧蚀作用是指流水拓宽河床的作用.下蚀是指沟谷或河谷底长期受水流冲蚀,沟槽与河床向纵深方向发展的现象.因此河流的溯源侵蚀、下蚀、侧蚀对河谷的影响依次是伸长,加深,展宽,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河流或沟谷发育过程中,因水流冲刷作用加剧,下切侵蚀不仅加深河床或沟床,受冲刷的部位随着物质的蚀离,并使其向上游源头侵蚀后退的现象.又称向源侵蚀. 溯源侵蚀又称为向源侵蚀.它是使河流向源头方向加长的侵蚀作用,主要发生在河谷沟头.侧蚀作用是指流水拓宽河床的作用.侧蚀作用主要发生在河床弯曲处,因为主流线迫近凹岸,由于横向环流作用,使凹岸受流水冲蚀,这种作用的结果,加宽了河床,使河道更弯曲,形成曲流.河流的溯源侵蚀,下切作用和旁蚀作用经常是同时进行的,一般情况下,河流的上游以下切和溯源侵蚀作用为主,中下游以旁蚀作用为主.下蚀是指沟谷或河谷底长期受水流冲蚀,沟槽与河床向纵深方向发展的现象.因此河流的溯源侵蚀、下蚀、侧蚀对河谷的影响依次是伸长,加深,展宽.
9.(2013高一上·应县月考)冲积扇常常形成于(  )
A.河源地带 B.滨海地带 C.山麓地带 D.河流中下游
【答案】C
【知识点】河流地貌
【解析】【分析】冲积扇常常形成于山麓地带,山区河流流出山口,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形成冲积扇.
故选:C.
【点评】流水在搬运过程中,由于流速降低,所携带的物质便沉积下来.山区河流流出山口,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河流中下游地区,泥沙淤积形成宽广的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10.(2013高一上·隆回月考)下列我国地区的地表形态,主要由于受流水侵蚀作用而形成的是(  )
A.黄土高原上千沟万壑 B.河西走廊中辽阔的戈壁
C.青藏高原上林立的雪峰 D.太湖平原上稠密的河网
【答案】A
【知识点】河流地貌;外力作用
【解析】【分析】A、黄土高原上千沟万壑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故正确;B、河西走廊中辽阔的戈壁是风力侵蚀形成的,故不符合题意;C、青藏高原上林立的雪峰是冰川侵蚀形成的,故不符合题意;D、太湖平原上稠密的河网是流水沉积形成的,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坡面受流水作用,被冲刷、下切形成沟谷,水流汇集使沟谷不断加深加宽.例如,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主要是流水侵蚀的结果.在河流向下侵蚀作用强烈的地区,常常形成峡谷.
11.(2013高一上·高青月考)造成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的主要外力是(  )
A.风力 B.冰川 C.流水 D.植物
【答案】C
【知识点】河流地貌
【解析】【分析】造成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的主要外力是流水侵蚀作用.
故选:C.
【点评】坡面受流水作用,被冲刷、下切形成沟谷,水流汇集使沟谷不断加深加宽.例如,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主要是流水侵蚀的结果.在河流向下侵蚀作用强烈的地区,常常形成峡谷.
(2022高一上·惠州月考)新疆开都河流经巴音布鲁克草原,部分河道蜿蜒曲折,有“九曲十八弯”的美称。下图为开都河部分河段的落日例影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九曲十八弯”河段上的地貌(  )
A.凹岸堆积,凸岸侵蚀 B.常见于冲积扇平原
C.主要分布在干旱区 D.可能会形成牛轭湖
13.从宏观到微观视角观察该草原的落日倒影的顺序是(  )
A.巴音布鲁克草原→S形河湾→凹凸河岸
B.巴音布鲁克草原→凹凸河岸→S形河湾
C.S形河湾→巴音布鲁克草原→凹凸河岸
D.S形河湾→凹凸河岸→巴音布鲁克草原
【答案】12.D
13.A
【知识点】河流地貌
【解析】【点评】河流侵蚀岸与沉积岸的判断方法
(1)河道平直段,根据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来判断。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河道平直段的右岸侵蚀严重,为侵蚀岸,坡度陡;左岸为堆积岸,坡度缓。南半球相反。
(2)河道弯曲的河段,根据“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来判断。河流流经弯道时,水流做曲线运动产生惯性,在惯性的影响下,表层水流趋向于凹岸,而底部的水流在压力的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的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如下图所示。
(3)根据聚落点和港口区位来判断。河流堆积岸处泥沙沉积,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可以作为农业用地和聚落点;侵蚀岸处河道较深,且少泥沙淤积,可以筑港。据此可以推测河流侵蚀岸和堆积岸的分布。
12.“九曲十八弯”说明当地曲流发育。在地形平坦地区流淌的河流,河曲发育,随着流水对河面的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截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D正确。凹岸侵蚀,凸岸堆积,A错误;巴音布鲁克草原为半湿润、半干旱地区,C错误;冲积扇平原位于河流出山口处,“九曲十八弯”河段地形平坦,B错误。故答案为:D。
13.在野外进行地貌观察时,一般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先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如山地、平原等,CD错误;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如山岭、河谷等,最后描述河岸、陡崖等更小的地貌特征,A正确,B错误。故答案为:A。
(2022高二上·连城期中)地质时期,新疆某河中游发育了4级阶地(T1,T2,T3和T4),呈两侧不对称分布。T3阶地上发现的古人类聚落遗址中含有大量羊距骨、马肋骨等。下图为该河谷断面与不同时期形成的阶地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推测T3时期,古人类选择该遗址生存主要是由于此处(  )
A.草类茂盛,宜于放牧 B.沿河而居,便于航运
C.土壤肥沃,利于农耕 D.地势较高,气候凉爽
15.图中阶地的形成过程(  )
A.地壳稳定—流水下切 B.地壳抬升—水位稳定
C.地壳下降—水位稳定 D.地壳抬升—流水下切
【答案】14.A
15.D
【知识点】河流地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解析】【点评】阶地主要是在地壳垂直升降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阶梯状地貌,是地球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阶地形成必备的两个条件:(1)先发育一个相当宽广的河漫滩;(2)地壳上升、流水下切,使得原来的河漫滩高于一般洪水位。
14.根据材料信息“2015年在河谷T3阶地上发现古人类聚落遗址中含有大量羊距骨、马肋骨等”,说明古人类食物来源中没有农作物,没有农耕,C错误;有羊、马等牲畜,说明此处水草丰茂,易于放牧,能提供大量的畜产品,A正确;此处靠近河流,地势较低,河流水位低,不利于航运,BD 错误。故答案为:A。
15.图中阶地的形成过程地壳抬升—流水下切,四级阶地说明地壳抬升了四次,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2022高二上·天津市期中)江心屿,位于温州市区北面瓯江中游(如下图),呈东西长、南北狭的形状,属于中国四大名屿。该屿风景秀丽,东西双塔凌空,映衬江心寺,历来被称为“瓯江蓬莱”。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16.形成江心屿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力侵蚀 B.流水沉积 C.流水侵蚀 D.风化作用
17.与江心屿形成的地质作用类似的地形地貌是(  )
A.U形峡谷 B.河口三角洲 C.雅丹地貌 D.海蚀拱桥
【答案】16.B
17.B
【知识点】河流地貌
【解析】【点评】河流地貌示意图
16.江心洲由河漫滩相和河床相沉积而成。浅滩形成后,增大了浅滩滩面上的糙率,引起流速减小,浅滩滩面上水流的挟沙力降低,使床质泥沙继续在浅滩上沉积下来,浅滩便可继续发展,使之在枯水期出露水面,称为心滩。心滩是江心洲发展的初级阶段。在心滩表面上,常常形成许多沙波。所以心滩表面的阻力不仅比所在河床明显增加,而且比浅滩也显著增大。由于心滩的规模比浅滩大,对水流的阻力也显著增大,所以心滩形成后,洪水流过心滩表面时,由于流速明显减小,使大量较细的泥沙在心滩表面沉积下来,心滩的高度也随之淤高,逐渐地高出年平均水位,便形成江心洲。B正确,排除ACD。故答案为:B。
17.江心屿形成的地质作用是流水沉积。U形峡谷属于冰川侵蚀,A错误;河口三角洲属于流水堆积,B正确;雅丹地貌属于风力侵蚀,C错误;海蚀拱桥属于海浪侵蚀,D错误。故答案为:B。
二、综合题
18.(2022高一下·郓城月考)下图为贺兰山东麓洪积扇分布示意图,据此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原因。
(2)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比较甲、乙洪积扇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3)判断甲洪积扇生长速度最快的季节并分析原因。
【答案】(1)地势西高东低,沟谷众多,河流发育;山前为宁夏平原,地势平坦在河流流出山谷谷口处发育多个洪积扇。
(2)差异:甲洪积扇面积大,乙洪积扇面积小甲洪积扇堆积物颗粒小,乙堆积物颗粒大。原因:甲洪积扇上游河流主要流经低山区,落差小,流速慢,侵蚀能力弱,流程长,支流多,水量大,搬运物质多,颗粒小,搬运的距离远;乙洪积扇上游河流主要流经中高山区,落差大,流速快侵蚀能力强,搬运物质颗粒大,搬运距离近。
(3)夏季。原因:贺兰山东坡处于夏季风迎风坡,夏季降水多,补给量大;河流径流量大,侵蚀搬运能力强,洪积扇堆积物质多。
【知识点】河流地貌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贺兰山东麓地势西高东低,沟谷众多,河流发育,河流自西向东流,在山前为宁夏平原,而洪积扇就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谷的谷口进入平原区后,因坡度骤降,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形成的多个扇形堆积体,使该地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
(2)河流流速越快、流程越短,携带的砾石在洪积扇处堆积越多。而河流流速主要受地势起伏大影响,读图,甲乙洪积扇的差异为甲洪积扇面积大,乙洪积扇面积小,甲洪积扇堆积物颗粒小,乙堆积物颗粒大。这主要是因为:甲地河流主要流经低山区,地势起伏小、落差小,流速慢,侵蚀能力弱,而且流程长,支流较多,使河流的水量大,搬运物质多且颗粒小,搬运的距离较远,所以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乙洪积扇上游河流主要流经中高山区,地势起伏大,落差大,流速快,侵蚀能力强,搬运物质颗粒大,搬运的距离较近,所以乙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大。
(3)甲洪积扇生长速度最快的季节是夏季。因贺兰山东坡处于夏季风迎风坡,受地形抬升作用的影响,夏季降水多,补给量大,河流水量大,侵蚀搬运能力强,洪积扇堆积物质多,洪积扇生长速度最快。
【点评】洪积扇由暂时性流水堆积成的扇形地貌,又称为干三角洲。洪积扇由山口向山前倾斜,扇顶部坡度5°-10°,远离山口则为2°-6°,扇顶与边缘高差可达数百米。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河流多为间歇性洪流,有的虽为经常性水流,但其水量变幅较大,也具有山区洪流的性质。同时山地基岩机械风化作用激烈,提供了大量粗粒碎屑物。由于河流出山口后,比降显著减小,水流分散形成许多支叉,因气候干旱,分散的水流更易蒸发和渗透,于是水量大减,甚至消失,因此所携带的物质大量堆积,形成坡度较大的扇形堆积体。在扇体的边缘需有泉水出露,成为干旱区的绿洲。组成洪积扇的堆积物叫做洪积物,通常扇顶物质较粗,主要为砂、砾,分选较差,随着水流搬运能力向边缘减弱,堆积物质逐渐变细,分选也较好,一般为沙、粉沙及亚粘土。洪积扇沿山麓常造成一片,构成山前倾斜平原。
19.(2021高一上·路桥月考)读图,回答问题
地球内部圈层图
地质时期气候变化图
(1)读地球内部圈层图,图中①为   层,是   (连续/不连续),②为   层,④为   面
(2)自上而下,横波到了古登堡界面时,波速的变化情况是   ,这说明古登堡界面以下物质状态可能是   态。
(3)读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图,三次大冰期分别是   、   、   ;恐龙灭绝时期的气候特点是   、   ;
(4)地质时期最大的一次生物灭绝事件在   末期,60%以上的   灭绝、   植物明显衰退。
(5)写出冲积扇的特点
【答案】(1)硅铝;连续;硅镁;莫霍
(2)横波消失/波速变为零;液态或熔融态
(3)震旦纪;石炭二叠纪;第四纪;温暖;干燥
(4)古生代;海生无脊椎;动物
(5)冲积扇外形似张开的折扇,自扇顶至扇缘,地面逐渐降低,堆积物由粗到细
【知识点】地质年代表与地球演化史;地球的内部圈层;河流地貌
【解析】【分析】(1)大陆地壳厚度大,有硅铝层和双层结构。大洋地壳厚度薄,一般只有硅镁层,缺失硅铝层。所以①层为硅铝层且在陆地是连续分布的,②硅镁层,④为地壳与地幔的分界线,为莫霍面。
(2)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横波传播速度比纵波慢,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纵波在固、液、气三态中都能传播。经过古登堡界面时横波消失,说明古登堡界面以内物质为液态或熔融态。
(3)从地质时期气候变化图可以看出气候的三次寒冷期对应的是震旦纪、二叠纪、第四纪。恐龙是白垩纪时期灭绝的,对应图中的气温和降水曲线可看出是温暖、干燥。
(4)距今约2.5亿年前的古生代的二叠纪末期,发生了生物史上最严重的大灭绝事件,估计地球上有96%~97%的物种灭绝,其中9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陆地脊椎动物灭绝。
(5)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冲积扇平面上呈扇形,扇顶伸向谷口,立体上大致呈半埋藏的锥形。以山麓谷口为顶点,向开阔低地展布的河流堆积扇状地貌。自扇顶至扇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的颗粒由粗到细。
【点评】新生代:第四纪(人类时代、现代动物、现代植物);第三纪(被子植物和兽类时代);中生代:白垩纪(裸子植物和爬行动物时代);古生代(蕨类和两栖类时代;裸蕨植物,鱼类时代;真核藻类和无脊椎动物时代)元古:震旦纪(真核藻类和无脊椎动物时代;细菌藻类时代);太古:地球形成和化学进化期;太阳系行星系形成期。
20.(2021高一上·怀化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金庸先生笔下的丘处机道长在一篇游记中写道:“登高南望,俯视太行诸山,晴岚可爱;北顾但寒沙衰草……”
(1)推断丘处机道长登临之处的位置(选择图中序号)。
(2)图示甲区域地貌风格独特,简要说明该地貌的主要特点。
(3)研究显示,甲区域地貌的物质组成主要为大气粉尘堆积物。
简要分析该地貌的形成原因。
【答案】(1)④地
(2)黄土广布,规模大,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3)西北风挟带来自其西北部荒漠、沙漠中沙尘进入该地区,遇山地阻挡,风力减小,经长时间风力沉积而成。
【知识点】河流地貌;风沙地貌
【解析】【分析】(1)材料信息表明,“登高南望,俯视太行诸山,晴岚可爱;北顾但寒沙衰草……”,说明登临之处位于太行山以北,西北荒漠地带以南。图中①处不能“向南俯视太行诸山”;图中②、③两处既不能向南“俯视太行诸山”,也不能“北顾但寒沙衰草”;只有④地符合题意。
(2)根据经纬度位置和形态判断,甲位于黄土高原,这里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的地区,黄土疏松,流水侵蚀作用强烈,从而形成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表形态,当地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地势较高。
(3)该地貌为黄土高原,一般认为黄土高原是风力作用形成。黄土高原离西北沙源地区较近,强劲的西北风挟带来自其西北部荒漠、沙漠中沙尘进入该地区,遇山地(太行山、秦岭等山地)阻挡,风力减小,大气粉尘沉降,经长时间风力堆积而形成高土高原。
【点评】河流地貌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2.3河流地貌的发育同步测试(基础卷)
一、选择题
(2021高一上·潮阳期末)读牛轭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导致牛轭湖跟原河道分离的主要作用是(  )
A.流水侵蚀 B.流水搬运 C.流水沉积 D.地壳下陷
2.下列关于河流自然截弯取直带来的影响叙述不正确的(  )
A.加快河流流速 B.减缓洪水灾害
C.增加航运距离 D.减少河道淤积
3.(2019高一上·伊春期末)形成河口三角洲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流水侵蚀作用 B.风力侵蚀作用
C.流水沉积作用 D.风力沉积作用
4.(2018高一上·武威期末)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千沟万壑的特征,主要成因是(  )
A.风力侵蚀作用 B.风力搬运堆积作用
C.流水侵蚀搬运作用 D.流水搬运堆积作用
5.(2018高一上·华安期末)河漫滩平原常常形成于(  )
A.河流上游山前地带 B.河流中游地带
C.河流下游地带 D.河源地带
6.(2017高一下·莆田月考)读图所示的两种地貌,回答下列各题。
(1)左图所示地貌名称为(  )
A.三角洲 B.沙丘 C.冲积扇 D.戈壁
(2)右图所示地貌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
A.流水侵蚀 B.风力沉积 C.风力侵蚀 D.流水沉积
7.(2016高一上·大同期中)下列地形区中,以外力作用为主形成的有(  )
A.汾河谷地 B.长江三角洲 C.泰山 D.喜马拉雅山
8.(2013高一上·南昌月考)河流的溯源侵蚀、下蚀、侧蚀对河谷的影响依次是(  )
A.伸长、加深、展宽 B.展宽、加深、伸长
C.伸长、展宽、加深 D.展宽、伸长、加深
9.(2013高一上·应县月考)冲积扇常常形成于(  )
A.河源地带 B.滨海地带 C.山麓地带 D.河流中下游
10.(2013高一上·隆回月考)下列我国地区的地表形态,主要由于受流水侵蚀作用而形成的是(  )
A.黄土高原上千沟万壑 B.河西走廊中辽阔的戈壁
C.青藏高原上林立的雪峰 D.太湖平原上稠密的河网
11.(2013高一上·高青月考)造成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的主要外力是(  )
A.风力 B.冰川 C.流水 D.植物
(2022高一上·惠州月考)新疆开都河流经巴音布鲁克草原,部分河道蜿蜒曲折,有“九曲十八弯”的美称。下图为开都河部分河段的落日例影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九曲十八弯”河段上的地貌(  )
A.凹岸堆积,凸岸侵蚀 B.常见于冲积扇平原
C.主要分布在干旱区 D.可能会形成牛轭湖
13.从宏观到微观视角观察该草原的落日倒影的顺序是(  )
A.巴音布鲁克草原→S形河湾→凹凸河岸
B.巴音布鲁克草原→凹凸河岸→S形河湾
C.S形河湾→巴音布鲁克草原→凹凸河岸
D.S形河湾→凹凸河岸→巴音布鲁克草原
(2022高二上·连城期中)地质时期,新疆某河中游发育了4级阶地(T1,T2,T3和T4),呈两侧不对称分布。T3阶地上发现的古人类聚落遗址中含有大量羊距骨、马肋骨等。下图为该河谷断面与不同时期形成的阶地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推测T3时期,古人类选择该遗址生存主要是由于此处(  )
A.草类茂盛,宜于放牧 B.沿河而居,便于航运
C.土壤肥沃,利于农耕 D.地势较高,气候凉爽
15.图中阶地的形成过程(  )
A.地壳稳定—流水下切 B.地壳抬升—水位稳定
C.地壳下降—水位稳定 D.地壳抬升—流水下切
(2022高二上·天津市期中)江心屿,位于温州市区北面瓯江中游(如下图),呈东西长、南北狭的形状,属于中国四大名屿。该屿风景秀丽,东西双塔凌空,映衬江心寺,历来被称为“瓯江蓬莱”。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16.形成江心屿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力侵蚀 B.流水沉积 C.流水侵蚀 D.风化作用
17.与江心屿形成的地质作用类似的地形地貌是(  )
A.U形峡谷 B.河口三角洲 C.雅丹地貌 D.海蚀拱桥
二、综合题
18.(2022高一下·郓城月考)下图为贺兰山东麓洪积扇分布示意图,据此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原因。
(2)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比较甲、乙洪积扇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3)判断甲洪积扇生长速度最快的季节并分析原因。
19.(2021高一上·路桥月考)读图,回答问题
地球内部圈层图
地质时期气候变化图
(1)读地球内部圈层图,图中①为   层,是   (连续/不连续),②为   层,④为   面
(2)自上而下,横波到了古登堡界面时,波速的变化情况是   ,这说明古登堡界面以下物质状态可能是   态。
(3)读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图,三次大冰期分别是   、   、   ;恐龙灭绝时期的气候特点是   、   ;
(4)地质时期最大的一次生物灭绝事件在   末期,60%以上的   灭绝、   植物明显衰退。
(5)写出冲积扇的特点
20.(2021高一上·怀化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金庸先生笔下的丘处机道长在一篇游记中写道:“登高南望,俯视太行诸山,晴岚可爱;北顾但寒沙衰草……”
(1)推断丘处机道长登临之处的位置(选择图中序号)。
(2)图示甲区域地貌风格独特,简要说明该地貌的主要特点。
(3)研究显示,甲区域地貌的物质组成主要为大气粉尘堆积物。
简要分析该地貌的形成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A
2.C
【知识点】河流地貌
【解析】【点评】牛轭湖,在平原地区流淌的河流,河曲发育,随着流水对河面的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截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
1.在自由河曲的发展过程中,当河曲弯到一定程度时,上下凹岸间的河曲颈逐渐被河流旁蚀而变窄,当水流冲溃河曲颈部后,就产生自然的裁弯取直;裁弯取直后废弃的河湾与河流隔绝,堵塞成湖形成牛轭湖(如图)。
因此导致牛轭湖跟原河道分离的主要作用是流水侵蚀作用。流水搬运、流水沉积、地壳下陷都不是牛轭湖跟原河道分离的主要原因,故答案为:A。
2.河流裁弯取直后,河水直接由取直后的河道流走,水流速度加快,减少其在弯道处滞留的时间,有利于洪水快速排泄,从而减弱洪水灾害,A、B说法正确;河流自然截弯取直会缩短航运距离,C说法错误;河流裁弯取直后,河水直接由取直后的河道流走,水流速度加快,减少河道淤积,D说法正确。本题要求选择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故答案为:C。
3.【答案】C
【知识点】河流地貌
【解析】【分析】河口三角洲的形成主要河流从上游地区携带的泥沙沉积形成的。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外力作用主要包括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 。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
4.【答案】C
【知识点】河流地貌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外力作用的相关知识。黄土高原植被稀疏,土质松软,在流水侵蚀搬运的作用下,发生严重的水土流失,地表就形成了千沟万壑的特征。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点评】外力作用主要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作用。流水侵蚀作用常常形成沟谷(v型)、瀑布和峡谷;流水堆积作用常常在山前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在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一般在河流的上中游主要表现为侵蚀和搬运,在下游表现为堆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风蚀蘑菇和风蚀洼地;风力堆积形成沙丘和沙垅(风力作用一般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表现显著)。
5.【答案】B
【知识点】河流地貌
【解析】【分析】在河流中游地区因凸岸堆积,常形成河漫滩平原。故选B。
【点评】流水侵蚀作用常常形成沟谷(v型)、瀑布和峡谷;流水堆积作用常常在山前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在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一般在河流的上中游主要表现为侵蚀和搬运,在下游表现为堆积).
6.【答案】(1)C
(2)B
【知识点】河流地貌;风沙地貌
【解析】【分析】(1)图甲中地貌位于山口处,流水在搬运过程中,由于流速降低,所携带的物质便沉积下来,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2)从图中可以看出,图乙所示地貌是沙丘,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所以B正确。
7.【答案】B
【知识点】河流地貌
【解析】【分析】汾河谷地是地堑构造,是内为作用为主,外力作用为辅;长江三角洲是外力作用为主,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泰山是断块山,内力作用为主;喜马拉雅山是褶皱山,内力作用为主。选B正确。
【点评】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表现形势包括: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火山喷发,地震等;比如世界上的许多高大山脉: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一些河流谷地或者陡崖.比如渭河平原;东非大裂谷。
外力作用往往使地表趋于平坦, 表现形势包括: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是通过对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将高山削平、把盆地填平。
8.【答案】A
【知识点】河流地貌
【解析】【分析】A.溯源侵蚀又称为向源侵蚀.它是使河流向源头方向加长的侵蚀作用,主要发生在河谷沟头.侧蚀作用是指流水拓宽河床的作用.下蚀是指沟谷或河谷底长期受水流冲蚀,沟槽与河床向纵深方向发展的现象.因此河流的溯源侵蚀、下蚀、侧蚀对河谷的影响依次是伸长,加深,展宽,故正确;B.溯源侵蚀又称为向源侵蚀.它是使河流向源头方向加长的侵蚀作用,主要发生在河谷沟头.侧蚀作用是指流水拓宽河床的作用.下蚀是指沟谷或河谷底长期受水流冲蚀,沟槽与河床向纵深方向发展的现象.因此河流的溯源侵蚀、下蚀、侧蚀对河谷的影响依次是伸长,加深,展宽,故不符合题意;C.溯源侵蚀又称为向源侵蚀.它是使河流向源头方向加长的侵蚀作用,主要发生在河谷沟头.侧蚀作用是指流水拓宽河床的作用.下蚀是指沟谷或河谷底长期受水流冲蚀,沟槽与河床向纵深方向发展的现象.因此河流的溯源侵蚀、下蚀、侧蚀对河谷的影响依次是伸长,加深,展宽,故不符合题意;D.溯源侵蚀又称为向源侵蚀.它是使河流向源头方向加长的侵蚀作用,主要发生在河谷沟头.侧蚀作用是指流水拓宽河床的作用.下蚀是指沟谷或河谷底长期受水流冲蚀,沟槽与河床向纵深方向发展的现象.因此河流的溯源侵蚀、下蚀、侧蚀对河谷的影响依次是伸长,加深,展宽,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河流或沟谷发育过程中,因水流冲刷作用加剧,下切侵蚀不仅加深河床或沟床,受冲刷的部位随着物质的蚀离,并使其向上游源头侵蚀后退的现象.又称向源侵蚀. 溯源侵蚀又称为向源侵蚀.它是使河流向源头方向加长的侵蚀作用,主要发生在河谷沟头.侧蚀作用是指流水拓宽河床的作用.侧蚀作用主要发生在河床弯曲处,因为主流线迫近凹岸,由于横向环流作用,使凹岸受流水冲蚀,这种作用的结果,加宽了河床,使河道更弯曲,形成曲流.河流的溯源侵蚀,下切作用和旁蚀作用经常是同时进行的,一般情况下,河流的上游以下切和溯源侵蚀作用为主,中下游以旁蚀作用为主.下蚀是指沟谷或河谷底长期受水流冲蚀,沟槽与河床向纵深方向发展的现象.因此河流的溯源侵蚀、下蚀、侧蚀对河谷的影响依次是伸长,加深,展宽.
9.【答案】C
【知识点】河流地貌
【解析】【分析】冲积扇常常形成于山麓地带,山区河流流出山口,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形成冲积扇.
故选:C.
【点评】流水在搬运过程中,由于流速降低,所携带的物质便沉积下来.山区河流流出山口,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河流中下游地区,泥沙淤积形成宽广的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10.【答案】A
【知识点】河流地貌;外力作用
【解析】【分析】A、黄土高原上千沟万壑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故正确;B、河西走廊中辽阔的戈壁是风力侵蚀形成的,故不符合题意;C、青藏高原上林立的雪峰是冰川侵蚀形成的,故不符合题意;D、太湖平原上稠密的河网是流水沉积形成的,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坡面受流水作用,被冲刷、下切形成沟谷,水流汇集使沟谷不断加深加宽.例如,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主要是流水侵蚀的结果.在河流向下侵蚀作用强烈的地区,常常形成峡谷.
11.【答案】C
【知识点】河流地貌
【解析】【分析】造成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的主要外力是流水侵蚀作用.
故选:C.
【点评】坡面受流水作用,被冲刷、下切形成沟谷,水流汇集使沟谷不断加深加宽.例如,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主要是流水侵蚀的结果.在河流向下侵蚀作用强烈的地区,常常形成峡谷.
【答案】12.D
13.A
【知识点】河流地貌
【解析】【点评】河流侵蚀岸与沉积岸的判断方法
(1)河道平直段,根据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来判断。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河道平直段的右岸侵蚀严重,为侵蚀岸,坡度陡;左岸为堆积岸,坡度缓。南半球相反。
(2)河道弯曲的河段,根据“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来判断。河流流经弯道时,水流做曲线运动产生惯性,在惯性的影响下,表层水流趋向于凹岸,而底部的水流在压力的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的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如下图所示。
(3)根据聚落点和港口区位来判断。河流堆积岸处泥沙沉积,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可以作为农业用地和聚落点;侵蚀岸处河道较深,且少泥沙淤积,可以筑港。据此可以推测河流侵蚀岸和堆积岸的分布。
12.“九曲十八弯”说明当地曲流发育。在地形平坦地区流淌的河流,河曲发育,随着流水对河面的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截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D正确。凹岸侵蚀,凸岸堆积,A错误;巴音布鲁克草原为半湿润、半干旱地区,C错误;冲积扇平原位于河流出山口处,“九曲十八弯”河段地形平坦,B错误。故答案为:D。
13.在野外进行地貌观察时,一般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先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如山地、平原等,CD错误;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如山岭、河谷等,最后描述河岸、陡崖等更小的地貌特征,A正确,B错误。故答案为:A。
【答案】14.A
15.D
【知识点】河流地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解析】【点评】阶地主要是在地壳垂直升降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阶梯状地貌,是地球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阶地形成必备的两个条件:(1)先发育一个相当宽广的河漫滩;(2)地壳上升、流水下切,使得原来的河漫滩高于一般洪水位。
14.根据材料信息“2015年在河谷T3阶地上发现古人类聚落遗址中含有大量羊距骨、马肋骨等”,说明古人类食物来源中没有农作物,没有农耕,C错误;有羊、马等牲畜,说明此处水草丰茂,易于放牧,能提供大量的畜产品,A正确;此处靠近河流,地势较低,河流水位低,不利于航运,BD 错误。故答案为:A。
15.图中阶地的形成过程地壳抬升—流水下切,四级阶地说明地壳抬升了四次,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答案】16.B
17.B
【知识点】河流地貌
【解析】【点评】河流地貌示意图
16.江心洲由河漫滩相和河床相沉积而成。浅滩形成后,增大了浅滩滩面上的糙率,引起流速减小,浅滩滩面上水流的挟沙力降低,使床质泥沙继续在浅滩上沉积下来,浅滩便可继续发展,使之在枯水期出露水面,称为心滩。心滩是江心洲发展的初级阶段。在心滩表面上,常常形成许多沙波。所以心滩表面的阻力不仅比所在河床明显增加,而且比浅滩也显著增大。由于心滩的规模比浅滩大,对水流的阻力也显著增大,所以心滩形成后,洪水流过心滩表面时,由于流速明显减小,使大量较细的泥沙在心滩表面沉积下来,心滩的高度也随之淤高,逐渐地高出年平均水位,便形成江心洲。B正确,排除ACD。故答案为:B。
17.江心屿形成的地质作用是流水沉积。U形峡谷属于冰川侵蚀,A错误;河口三角洲属于流水堆积,B正确;雅丹地貌属于风力侵蚀,C错误;海蚀拱桥属于海浪侵蚀,D错误。故答案为:B。
18.【答案】(1)地势西高东低,沟谷众多,河流发育;山前为宁夏平原,地势平坦在河流流出山谷谷口处发育多个洪积扇。
(2)差异:甲洪积扇面积大,乙洪积扇面积小甲洪积扇堆积物颗粒小,乙堆积物颗粒大。原因:甲洪积扇上游河流主要流经低山区,落差小,流速慢,侵蚀能力弱,流程长,支流多,水量大,搬运物质多,颗粒小,搬运的距离远;乙洪积扇上游河流主要流经中高山区,落差大,流速快侵蚀能力强,搬运物质颗粒大,搬运距离近。
(3)夏季。原因:贺兰山东坡处于夏季风迎风坡,夏季降水多,补给量大;河流径流量大,侵蚀搬运能力强,洪积扇堆积物质多。
【知识点】河流地貌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贺兰山东麓地势西高东低,沟谷众多,河流发育,河流自西向东流,在山前为宁夏平原,而洪积扇就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谷的谷口进入平原区后,因坡度骤降,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形成的多个扇形堆积体,使该地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
(2)河流流速越快、流程越短,携带的砾石在洪积扇处堆积越多。而河流流速主要受地势起伏大影响,读图,甲乙洪积扇的差异为甲洪积扇面积大,乙洪积扇面积小,甲洪积扇堆积物颗粒小,乙堆积物颗粒大。这主要是因为:甲地河流主要流经低山区,地势起伏小、落差小,流速慢,侵蚀能力弱,而且流程长,支流较多,使河流的水量大,搬运物质多且颗粒小,搬运的距离较远,所以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乙洪积扇上游河流主要流经中高山区,地势起伏大,落差大,流速快,侵蚀能力强,搬运物质颗粒大,搬运的距离较近,所以乙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大。
(3)甲洪积扇生长速度最快的季节是夏季。因贺兰山东坡处于夏季风迎风坡,受地形抬升作用的影响,夏季降水多,补给量大,河流水量大,侵蚀搬运能力强,洪积扇堆积物质多,洪积扇生长速度最快。
【点评】洪积扇由暂时性流水堆积成的扇形地貌,又称为干三角洲。洪积扇由山口向山前倾斜,扇顶部坡度5°-10°,远离山口则为2°-6°,扇顶与边缘高差可达数百米。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河流多为间歇性洪流,有的虽为经常性水流,但其水量变幅较大,也具有山区洪流的性质。同时山地基岩机械风化作用激烈,提供了大量粗粒碎屑物。由于河流出山口后,比降显著减小,水流分散形成许多支叉,因气候干旱,分散的水流更易蒸发和渗透,于是水量大减,甚至消失,因此所携带的物质大量堆积,形成坡度较大的扇形堆积体。在扇体的边缘需有泉水出露,成为干旱区的绿洲。组成洪积扇的堆积物叫做洪积物,通常扇顶物质较粗,主要为砂、砾,分选较差,随着水流搬运能力向边缘减弱,堆积物质逐渐变细,分选也较好,一般为沙、粉沙及亚粘土。洪积扇沿山麓常造成一片,构成山前倾斜平原。
19.【答案】(1)硅铝;连续;硅镁;莫霍
(2)横波消失/波速变为零;液态或熔融态
(3)震旦纪;石炭二叠纪;第四纪;温暖;干燥
(4)古生代;海生无脊椎;动物
(5)冲积扇外形似张开的折扇,自扇顶至扇缘,地面逐渐降低,堆积物由粗到细
【知识点】地质年代表与地球演化史;地球的内部圈层;河流地貌
【解析】【分析】(1)大陆地壳厚度大,有硅铝层和双层结构。大洋地壳厚度薄,一般只有硅镁层,缺失硅铝层。所以①层为硅铝层且在陆地是连续分布的,②硅镁层,④为地壳与地幔的分界线,为莫霍面。
(2)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横波传播速度比纵波慢,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纵波在固、液、气三态中都能传播。经过古登堡界面时横波消失,说明古登堡界面以内物质为液态或熔融态。
(3)从地质时期气候变化图可以看出气候的三次寒冷期对应的是震旦纪、二叠纪、第四纪。恐龙是白垩纪时期灭绝的,对应图中的气温和降水曲线可看出是温暖、干燥。
(4)距今约2.5亿年前的古生代的二叠纪末期,发生了生物史上最严重的大灭绝事件,估计地球上有96%~97%的物种灭绝,其中9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陆地脊椎动物灭绝。
(5)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冲积扇平面上呈扇形,扇顶伸向谷口,立体上大致呈半埋藏的锥形。以山麓谷口为顶点,向开阔低地展布的河流堆积扇状地貌。自扇顶至扇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的颗粒由粗到细。
【点评】新生代:第四纪(人类时代、现代动物、现代植物);第三纪(被子植物和兽类时代);中生代:白垩纪(裸子植物和爬行动物时代);古生代(蕨类和两栖类时代;裸蕨植物,鱼类时代;真核藻类和无脊椎动物时代)元古:震旦纪(真核藻类和无脊椎动物时代;细菌藻类时代);太古:地球形成和化学进化期;太阳系行星系形成期。
20.【答案】(1)④地
(2)黄土广布,规模大,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3)西北风挟带来自其西北部荒漠、沙漠中沙尘进入该地区,遇山地阻挡,风力减小,经长时间风力沉积而成。
【知识点】河流地貌;风沙地貌
【解析】【分析】(1)材料信息表明,“登高南望,俯视太行诸山,晴岚可爱;北顾但寒沙衰草……”,说明登临之处位于太行山以北,西北荒漠地带以南。图中①处不能“向南俯视太行诸山”;图中②、③两处既不能向南“俯视太行诸山”,也不能“北顾但寒沙衰草”;只有④地符合题意。
(2)根据经纬度位置和形态判断,甲位于黄土高原,这里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的地区,黄土疏松,流水侵蚀作用强烈,从而形成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表形态,当地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地势较高。
(3)该地貌为黄土高原,一般认为黄土高原是风力作用形成。黄土高原离西北沙源地区较近,强劲的西北风挟带来自其西北部荒漠、沙漠中沙尘进入该地区,遇山地(太行山、秦岭等山地)阻挡,风力减小,大气粉尘沉降,经长时间风力堆积而形成高土高原。
【点评】河流地貌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