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新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2.3河流地貌的发育同步测试(培优卷)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2.3河流地貌的发育同步测试(培优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8-17 17:35:38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2.3河流地貌的发育同步测试(培优卷)
一、选择题
(2023高一上·番禺期末)位于长江口的九段沙,是受到河流和海洋潮流共同作用形成的河口沙洲。近年来,由于上游三峡大坝建设,九段沙的生长速度和方向发生明显变化。下图为长江口沙洲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九段沙的形成原因是(  )
A.风力堆积作用 B.海水堆积作用
C.河流侵蚀作用 D.河流堆积作用
2.据图所示,九段沙生长的方向是(  )
A.向东 B.向西 C.向南 D.向北
3.近年来,九段沙生长速度变慢,主要原因是(  )
A.流速变小 B.径流量减少 C.汛期加长 D.输沙量减少
(2022高二上·湖南期中)尼日尔三角洲盆地位于非洲西部边缘的几内亚湾。始新世—全新世以来,尼日尔河和贝努埃河沿着比达盆地和贝努埃槽向南汇合流入大西洋,所挟带的大量碎屑物质和有机质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三角洲。尼日尔三角洲盆地水下西扇呈发散的树枝状分布,东扇呈扇面状分布。图为尼日尔三角洲盆地东西扇沉积模式对比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尼日尔三角洲盆地水下西扇和东扇发育差异的主要成因是(  )
A.西扇上游分布有峡谷,物源输送较远
B.西扇上游大陆坡较陡,海水流速较快
C.东扇与陆地距离更近,径流量变化大
D.东扇沉积物颗粒更大,搬运距离较短
5.相比西扇,东扇的主要发育特征是(  )
A.单个扇面小 B.沉积层薄
C.沙体连通性好 D.水道数量多
(2022高一上·湖南期中)研究人员通过水槽实验再现干旱条件下冲积扇形成与变化过程。分析发现,干旱条件下冲积扇形成过程中伴随着扇面的水流与沉积物堆积的不同而变化,片流沉积就是其中一种,是水流携带的沉积物在物源端开阔地带快速堆积形成的连片状堆积体,所需水体能量较高。图为扫描仪拍摄到的片流沉积的影像,其中①②③表示不同时间段形成的片流沉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由实验模拟结果可知(  )
A.该地貌主要受侵蚀作用影响
B.该地貌在自然界中多分布于河流入海口
C.扇顶有更多的砂砾状物质
D.冲积扇中间薄,两边厚
7.有关图中的片流沉积,说法正确的是(  )
A.沉积由早到晚的顺序是③②①
B.沉积物的厚度最大的是③
C.片流沉积形成似裙裾形态主要是水流方向多样化
D.片流沉积在实验中后期最明显
(2022高二上·长春月考)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8.荆江素有“九曲回肠”之称。荆江曲流的形成与流水作用有关。上图(  )
A.乙为凸岸堆积,丙为凹岸侵蚀 B.乙为凹岸侵蚀,丙为凸岸堆积
C.乙为凹岸堆积,丙为凸岸侵蚀 D.乙为凸岸侵蚀,丙为凹岸堆积
9.左图中有关河曲地貌、弯道速度(参照右图)、外力作用和沿岸人类活动的组合正确的是(  )
A.甲—a—侵蚀—兴建深水港 B.甲—c—沉积—兴建仓库
C.乙—a—沉积—种植农作物 D.乙—c—侵蚀—修筑防护堤
10.如果一艘小船从河流上游到下游,所走的航线可能是(  )
A.a航线 B.b航线 C.c航线 D.a或c航线
(2021高二上·丽水期末)下图为横断山区金沙江段青岗坝附近的河流阶地断面图,该地区峡谷深切、山高坡陡,历史上由于滑坡堵塞河道,多次形成堰塞湖,产生湖相沉积,因而发育了较为明显的多级阶地。完成下面小题。
11.推测T1阶地形成过程中,河流流速的变化(  )
A.慢—慢—快 B.快—慢—快 C.慢—快—慢 D.快—快—慢
12.下列阶地形成时间最早的是(  )
A.T1 B.T2 C.T3 D.T4
(2021高一上·期末)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下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  )
A.坡度和缓 B.岩石裸露
C.河流、沟谷众多 D.降水集中
14.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拔较高 B.土层浅薄 C.光照不足 D.水源缺乏
15.(2020高一上·义乌期中)下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 T3>T0>T2>T1。洪水期 河水仅能淹没 T0。据此完成 下列小题。
(1)图中最年轻的阶地是 (  )
A.T0 B.T1 C.T2 D.T3
(2)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小的时期为 (  )
A.T0 形成时期 B.T1 形成时期
C.T3 形成时期 D.T4 形成时期
二、综合题
16.(2021高二上·佛山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碛口古镇位于晋西黄河干流与湫水河交汇处,湫水河发源于吕梁山区。在古镇的碛口地质公园堆积了大片的乱石。碛口古镇北侧的黄土冲沟中,分布着“盖帽土林”景观:山体高处基岩(砂岩)出露,低处矗立着高低不等的黄土柱,土柱多顶着石块,石块与基岩性质相同。图1示意黄河碛口段干支流,图2示意盖帽土林景观,图3示意盖帽土林地区地质剖面。
(1)说出图中盖帽土林区的植被景观特点,并简述其成因。
(2)分析碛口地质公园乱石滩的成因
(3)推测当地盖帽土林形成的地质过程。
17.(2021高一上·汉中期末)下图示意亚洲东部某区域地质构造。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1)简述图示地区在花岗岩形成之前的地质作用过程。
(2)指出①②两地河流地貌类型,并描述②地地貌特征。
(3)简述F群岛的形成原因。
18.(2021高二上·山西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谷地貌的形成、演化与山前断裂活动密切相关,发育于大青山的河流由北向南跨过大青山山前断裂带流入呼包盆地,之后在流水堆积作用下形成洪积扇。全新世以来,大青山前发育了三期冲积扇,分别对应全新世早期、全新世中期和全新世晚期。冲积扇的形成、演化受构造活动和气候作用等影响,但构造活动对冲积扇形成、演化的影响更大。右图示意大青山山前冲积扇分布。
(1)比较Ⅲ期冲积扇与I、Ⅱ期的区别。
(2)简述大青山山前断裂活动强烈时的河流作用。
(3)全新世以来,大青山山前三期冲积扇规模依次减小,请推测其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D
2.A
3.D
【知识点】河流地貌
【解析】【点评】三角洲分布在河流入海口的海滨地区,河流到达入海口时,流速极缓,河流携带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加上海水顶托,形成的地貌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呈放射状。
1.从图中看,九段沙位于长江入海口,由于入海口处流速减慢,和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流携带泥沙堆积形成,D正确;A、B、C错。故答案为:D。
2.从图中看,九段沙向东等深线数值增加,泥沙易在低处堆积,可推测出必段沙向东生长,A正确,B、C、D错。故答案为:A。
3.由材料“由于上游三峡大坝建设,九段沙的生长速度和方向发生明显变化”可知,由于三峡大坝建设,大坝拦截泥沙,输沙量减少,到达河口的泥沙减少,九段沙生长速度变慢,D正确;三峡大坝建设对河口处的流速、径流量、汛期影响较小,A、B、C错。故答案为:D。
【答案】4.A
5.C
【知识点】河流地貌
【解析】【点评】一、三角洲:
当携带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入海口水下坡度平缓,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会沉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
二、分选性是指碎屑颗粒大小的均匀程度,也可以表达为围绕某一个粒度的颗粒集中趋势的大小离差程度。碎屑颗粒的分选程度受沉积环境的水动力条件和自然地理条件控制,一般水动力能量高的沉积环境碎屑颗粒的分选性较好,风对风成沙丘的分选性最好,其次为海(或湖)滩沙,河流沙的分选性往往较差,而冰川沉积物的分选性最差。沉积物大小均匀者,分选性好,大小混杂者,分选性差。
4.结合图片分析可知,西扇上游有峡谷分布,落差较大,水流流速较快,搬运能力更强,使泥沙被搬运输送距离较远,而东扇上游地区无峡谷分布,为大陆坡,其落差小于东扇,搬运能力较弱,A正确;西扇上游大陆坡与东扇上游大陆坡坡度相近,B错误;结合图片可知,东扇和西扇只是形态有所差异,与陆地距离差异不大,两个扇形地都是由尼日尔河沉积形成,其径流量变化不大,C错误;西扇落差更大,水流流速更快,搬运能力更强,故西扇沉积物颗粒更大,搬运距离更远,D错误。应选A。
5.据图分析可知,东扇与西扇相比,扇面面积差异不大,A错误;由于东扇落差较小,水流流速较慢,搬运能力较低,沉积物颗粒较细,沉积层有可能比西扇厚,沉积物在整个扇体分布较为均匀,沙体的连通性应好于西扇,B错误,C正确;结合图片可知,西扇的水道数量多于东扇,D错误。应选C。
【答案】6.C
7.C
【知识点】河流地貌
【解析】【点评】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冲积扇平面上呈扇形,扇顶伸向谷口,立体上大致呈半埋藏的锥形。以山麓谷口为顶点,向开阔低地展布的河流堆积扇状地貌。
6.该实验主要模拟的是干旱条件下冲积扇形成与变化过程,通过已学知识可知,冲积扇是湿润、半湿润地区,河流自山地留至山麓,因地形急剧变缓,流速剧减,所携带的物质在沟谷出口处不断堆积而成的扇状堆积体,A错误;该地貌在自然界中多分布于河流出山口,B错误;冲积扇是从顶部向四周展开,因此其中间部分厚于两边,D错误;冲积扇自扇顶至扇缘,地面逐渐降低,堆积物由粗到细,所以扇形上部有更多的砂砾状物质,C选项正确。故答案为:C。
7.材料中介绍了片流沉积,片流沉积是水流携带的沉积物在物源端开阔地快速堆积形成的连片状堆积体。因为其所需水体能量较高,所以片流沉积在实验前期最明显,D错误;通过观察片流沉积的图像不难得出,片流沉积呈现片状向下冲积,通常是连片分布且不断向四周扩大展开的,因此其沉积由早到晚的顺序为①②③,厚度最大的为①,AB错误;片流沉积形成似裙裾形态主要是水流方向多样化,使其呈现辐散状展开的模式,C选项正确。故答案为:C。
【答案】8.A
9.C
10.A
【知识点】河流地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解析】【点评】一、“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运用。主要有以下两个规律:
①凹岸侵蚀,因此凹岸的水深更深一些,适宜建设港口,停靠大型船舶;同时,凹岸的水流更加湍急,更易发生洪水灾害。
②凸岸堆积,因此地势较为平坦,适宜村庄城镇的建设;同时,土壤中堆积了大量营养物质,适宜农作物的生长。
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山区聚落多分布在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或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发展),多呈带状。平原地区聚落分布最为密集,或沿河发展,或沿海岸发展。河网较密的平原地区,聚落多沿河流呈带状分布,如我国南方聚落分布;河流较少的平原开阔地区,聚落多呈团块状分布,如我国北方聚落分布。
8.陆地部分凹进去的就是凹岸,凸出来的就是凸岸,因此乙为凸岸,丙为凹岸,B、C错误。凹岸流速较快,以侵蚀作用为主,凸岸流速较慢,以沉积作用为主,A正确,D错误。故答案为:A。
9.据图可知,甲处为凹岸,流速较快,为c,以侵蚀作用为主,河床较深,适合建设港口,A、B错误;乙为凸岸,流速较慢,为a,以沉积作用为主,土壤深厚肥沃,适合种植农作物,C正确,D错误。故答案为:C。
10.如果一艘小船从河流上游到下游,最佳航行路线为a,因为a水流速度比b、c慢,小船航行比较平稳,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答案】11.B
12.D
【知识点】河流地貌
【解析】【点评】阶地,指由于地壳上升,河流下切形成的阶梯状地貌。河流下切,原先宽广的谷底突出在新河床上,形成的阶梯状地形。宽广的河谷底,大部是河漫滩,河床只占小部分。除此之外还有海蚀阶地又叫"浪蚀阶地"。是由于海水面升降变化而出露于水上或淹没于水下的阶状平台。出露于水上的阶地,称水上阶地;淹没于水下的阶地,称水下阶地。它们都是在不同时期的海水作用下侵蚀形成的。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在地壳垂直升降运动的影响下,是地球内外部动力地质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几级阶地,就有过几次运动;阶地位置,级别越高,形成时代越老。
11.由所学知识可知,流水沉积物的大小与河流流速相关。一般来说,流速快则沉积物颗粒较大,流速慢则沉积物颗粒细小。由图片信息T1阶地沉积为河流砾石,河漫滩相沉积,湖相沉积,河流砾石,由于砾石颗粒较大,说明河流流速快;河漫滩相沉积、湖相沉积以砂泥质沉积物为主,颗粒较小,说明河流流速慢,所以河流流速的变化快—慢—快,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12.由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地壳抬升,流水下切侵蚀作用不断增强,河道加深;断续反复这种的过程就形成了河流阶地;据此推断,图中河流下切最深的位置形成年代最晚,对应的是T1,不符合题意,A错误;由于地壳上升,河流下切作用加强,原先形成的河漫滩相对抬升而形成阶地,位于最高的阶地形成时时间最早,对应的是T4,D正确,BC错误。故答案为:D。
【答案】13.C
14.B
【知识点】河流地貌
【解析】【点评】洪积扇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暂时性山地水流出山口堆积形成的扇形地貌。组成洪积扇的泥沙、石块颗粒粗大,磨圆度差,层理不明显,透水性较强,扇面上水系不发育。由于山前构造断裂下降,洪积物厚度可达数百米。从扇顶至扇缘高差也可达数百米。一系列洪积扇互相联结形成洪积平原,又称山麓洪积平原。洪积扇因山地不断抬升,山前平原不断下降,形成上叠式扇体。当山地上升规模、幅度均较大时,老扇随之抬升,在其下方发育新扇体,形成串珠状洪积扇。当山地前缘有不等量的新构造活动时,新扇体向相对下降的一侧移动,使新老扇体并列向一侧偏转,造成不对称形态。
13.据图可以看出洪积扇集中分布在贺兰山东麓,图中可以看出贺兰山东侧河流,沟谷众多,从上游带来的泥沙众多,在山麓处地势降低,泥沙沉积,因此形成集中连片的洪积扇,C项正确,洪积扇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泥沙的来源是形成洪积扇重要的原因,坡度和缓非洪积扇集中连片的主要原因,A项错误;岩石裸露与洪积扇集中连片关系不大,B项错误;降水集中在单个沟谷容易形成单个洪积扇,但并不会使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D项错误,故答案为:C项。
14.据材料可知: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可知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因此土层浅薄,耕地较少,不利于发展种植业,B项正确;该地为洪积扇,海拔较低,A项错误;据图可知当地附近有河流,水源不是很短缺,D项错误;当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且光照与当地耕地数量较少关系不大,C项错误,故答案为:B。
15.【答案】(1)A
(2)B
【知识点】河流地貌
【解析】【分析】(1)河流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在地壳垂直升降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是地球内外部动力地质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几级阶地,就有过几次运动;阶地位置,级别越高,形成时代越老,故图中最年轻的阶地是T0,最古老的是T3。故A正确,BCD错误。
(2)河流的流速越小,搬运能力越弱,沉积物颗粒越小,由图可知,T1时期沉积物颗粒最小,故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1)A;(2)B。
【点评】(1)河流下切侵蚀,原来的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之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上,这种地形称为河流阶地。
(2)河流的径流量越大、流速越快,搬运能力越强,沉积物粒径越大。
16.【答案】(1)特点:植被稀少、矮小(长势差)。
成因:流水侵蚀作用强,土林、土崖发育;水、土、肥流失严重。
(2)湫水河流域地势起伏大,河流流速快,携带大量碎石;该处位于河流凸岸,流速减缓,碎石沉积;黄河干流河水顶托,湫水河流速下降,沉积作用增强。
(3)高处基岩因风化、崩塌等原因形成石块散落于低处的黄土之上;石块压实、保护其下部黄土;裸露的黄土被雨水和坡面径流侵蚀、切割,残余部分形成盖帽土林。
【知识点】河流地貌;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内力作用;外力作用
【解析】【分析】(1)由材料和图2可知,该地区位于黄土高原,降水变率大,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低,植被难以生长,植被稀少、矮小。
(2)由材料“湫水河发源于吕梁山区”可知,湫水河流域地势起伏大,河流流速快;"山体高处基岩(砂岩)出露,"可知,该地属土流失严重,大量碎石被带入河流;结合图示可知,碛口地质公园位于河流凸岸,此处河流流速减缓,河流携带碎石能力差,利于碎石沉积;加上此处有黄河干流河水顶托,湫水河流速下降,沉积作用增强。
(3)该题考查学生的文字获取信息能力和阐释地理事物形成原理的能力。由材料“山体高处基岩(砂岩)出露,低处矗立着高低不等的黄土柱,土柱多顶着石块,石块与基岩性质相同”可知,先是山体高处的基岩被侵蚀、搬运到低处,经堆积作用压实、保护下部黄土,未经保护的黄土则不断被侵蚀、切割,最终该地形成黄土柱,残余部分形成盖帽土林景观。
【点评】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主要有水分、空气、光照、土壤酸碱度、土壤微生物。其中空气和水分是植物生长不可或缺的因素。除此之外,还有氮磷钾三要素影响着植物的生长,氮元素促进植物细胞分裂,磷元素促进种子果实成熟,钾元素促进淀粉形成与运输。
17.【答案】(1)经历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岩;沉积岩层受水平挤压发生弯曲,形成褶皱;最后岩层又发生断裂、错位移动,形成断层。
(2)地貌类型:①“V”形河谷,②冲积扇。
②地地貌特征:以河流出山口为顶点,呈扇形分布;厚度自扇顶至扇缘逐渐变小;颗粒物由扇顶至扇缘由大变小。
(3)F群岛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消亡边界处;太平洋板块俯冲至亚欧板块以下,亚欧板块被抬升,形成群岛。
【知识点】河流地貌;内力作用;板块构造学说;外力作用
【解析】【分析】(1)地质作用过程的可从内力及外力两个角度简要说明。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依据图中花岗岩所处的地层具有层理构造,故岩浆侵入的地层属于沉积岩,且沉积岩层中存在褶皱和断层构造。据此可以推测在花岗岩形成之前,该地区地势相对较低,接受了大量沉积物堆积作用,以后经固结成岩作用,形成不同时期的沉积岩;之后沉积岩层由于受水平挤压发生弯曲,形成褶皱;最后岩层因受压力达到一定强度而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明显错位移动,形成断层。
(2)图中①地河流流经上游山区,地形起伏大,流速快,流水侵蚀显著,形成“V”形河谷;②地位于河流山口位置,由于地势由陡变缓,河流摆脱了两侧山地的束缚,流速迅速减低,所携带的泥沙碎石在山麓地带堆积下来,形成冲积扇地貌。冲积扇地貌平面上呈扇形,扇顶伸向谷口,立体上大致呈半埋藏的锥形,所以沉积物厚度自扇顶至扇缘逐渐变小;从扇顶到扇缘,地势由高变低,流水沉积的分选性作用显著,颗粒物由扇顶至扇缘由粗变细。
(3)据图文信息可知,图中F群岛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故F群岛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碰撞挤压地带,由于大洋板块相对于大陆板块的水平位置要低一些,相向运动时,太平洋板块俯冲至亚欧板块以下,亚欧板块东侧边缘被抬升,形成群岛。
【点评】一、河流作用于地球表面所形成的各种侵蚀、堆积形态的总称。包括沟谷、侵蚀平原等河流侵蚀地貌和冲积平原、三角洲等河流堆积地貌。
(一)侵蚀地貌
侵蚀地貌分为:下蚀(侵蚀河床)、侧蚀(侵蚀阶地、谷地)、溯源侵蚀(侵蚀谷坡,向河源方向延伸)。
1、下蚀一般在上游最突出,原因是河流的上游多为山区,落差较大,河流速度快,因此下蚀严重。
2、侧蚀在中下游最突出,中下游落差较小,水流减慢,因此侧蚀严重。
3、溯源侵蚀的根本原因在于‘下蚀’,因此在河流的源头出现。
(二)堆积地貌
堆积地貌分为:河漫滩(平原)、堆积阶地、洪积-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等。
1、洪积-冲积平原发育于山前。在山区,由于地势陡峭,洪水期水流速度较快,携带大量泥沙和砾石。水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沉积下来,形成扇状堆积地貌,称为洪(冲)积扇地貌。洪(冲)积扇不断扩大而彼此相连,就形成洪积-冲积平原。
2、河漫滩(平原):在中下游地区,河流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的面积不断升高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洪水季节被水淹没继续堆积。如果河流改道或向下侵蚀,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就形成河漫滩平原。
3、三角洲:当携带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入海口水下坡度平缓,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会沉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
二、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对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它将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其结果往往使地表趋于平坦。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是在内力与外力长期作用下形成的,在不同的地点和时期往往以某一种作用占主导。
三、板块构造学说:
1.板块相互碰撞挤压的区域称为“消亡边界”,对于地表形态的影响有以下几种情况,如果是陆地板块和陆地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则会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和高原;如果是海洋板块和陆地板块相互碰撞,则会形成海沟、岛弧和海岸山脉。
2.板块相互彼此分离的区域称为“生长边界”,对于地表形态的影响有以下几种情况,如果是陆地板块相互分离,则会形成巨大的裂谷,裂谷继续张裂,就会形成海洋,如果板块继续扩张,海洋将会继续扩大,比如“大西洋”的形成就和板块张裂很有关系。如果是海洋板块相互分离,由于海洋板块较薄,板块张裂分离后,下方的岩浆就会往上涌,形成海底的火山喷发,从而形成海底的“海岭”。
18.【答案】(1)Ⅲ期沉积年代最新;面积最小;面积仍在扩大;坡度较大;地势(海拔)较高;孤立分布,相互无连接等。(答出两点)
(2)河流以下蚀作用为主;河流流速增大,搬运能力增强;河流沉积物的颗粒较粗。(答出两点)
(3)构造活动减弱,山前断裂活动减弱,山体抬升速率减小,河流下切速率减小,河流与平原区的相对高度减小,水动力条件减弱,造成大青山山前冲积扇规模较小。
【知识点】河流地貌;内力作用;外力作用
【解析】【分析】(1)读题可知,材料中Ⅲ期冲洪积扇对应的是最新的全新世晚期,且其上的河流为现今存在的河流,因此河流的沉积作用仍在继续,冲洪积扇的面积仍将扩大,此时面积小于I、Ⅱ期;Ⅲ期冲洪积扇是沉积年代最新的,坡度较大;读图可知,Ⅲ期冲洪积扇是独立存在的,未在山前相互连接。
(2)大青山山前断裂活动强,表明大青山强烈抬升,相对来说,它的侵蚀基准面(可看作是呼包盆地)是下降的,落差增大,河流的下蚀作用强烈,因此会“深切成峡谷”,由于落差增大,河流流速较快,搬运能力较强,沉积物在此时的颗粒较大。
(3)由材料可知,构造活动对冲积扇的形成、演化影响更大,该地冲积扇的规模依次减小,意味着构造活动即山前断裂活动减弱,山体抬升速度减慢,导致河流下切侵蚀减弱;另一方面,河床与平原区的相对高差变小,流水侵蚀作用减弱,导致河流含沙量下降,从而使冲积扇的规模减小。
【点评】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冲积扇平面上呈扇形,扇顶伸向谷口,立体上大致呈半埋藏的锥形。以山麓谷口为顶点,向开阔低地展布的河流堆积扇状地貌。它是冲积平原的一部分,规模大小不等,从数百平方米至数百平方公里。广义的冲积扇包括在干旱区或半干旱区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即洪积扇;狭义的冲积扇仅指湿润区较长大河流出山口处的扇状堆积体,不包括洪积扇。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2.3河流地貌的发育同步测试(培优卷)
一、选择题
(2023高一上·番禺期末)位于长江口的九段沙,是受到河流和海洋潮流共同作用形成的河口沙洲。近年来,由于上游三峡大坝建设,九段沙的生长速度和方向发生明显变化。下图为长江口沙洲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九段沙的形成原因是(  )
A.风力堆积作用 B.海水堆积作用
C.河流侵蚀作用 D.河流堆积作用
2.据图所示,九段沙生长的方向是(  )
A.向东 B.向西 C.向南 D.向北
3.近年来,九段沙生长速度变慢,主要原因是(  )
A.流速变小 B.径流量减少 C.汛期加长 D.输沙量减少
【答案】1.D
2.A
3.D
【知识点】河流地貌
【解析】【点评】三角洲分布在河流入海口的海滨地区,河流到达入海口时,流速极缓,河流携带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加上海水顶托,形成的地貌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呈放射状。
1.从图中看,九段沙位于长江入海口,由于入海口处流速减慢,和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流携带泥沙堆积形成,D正确;A、B、C错。故答案为:D。
2.从图中看,九段沙向东等深线数值增加,泥沙易在低处堆积,可推测出必段沙向东生长,A正确,B、C、D错。故答案为:A。
3.由材料“由于上游三峡大坝建设,九段沙的生长速度和方向发生明显变化”可知,由于三峡大坝建设,大坝拦截泥沙,输沙量减少,到达河口的泥沙减少,九段沙生长速度变慢,D正确;三峡大坝建设对河口处的流速、径流量、汛期影响较小,A、B、C错。故答案为:D。
(2022高二上·湖南期中)尼日尔三角洲盆地位于非洲西部边缘的几内亚湾。始新世—全新世以来,尼日尔河和贝努埃河沿着比达盆地和贝努埃槽向南汇合流入大西洋,所挟带的大量碎屑物质和有机质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三角洲。尼日尔三角洲盆地水下西扇呈发散的树枝状分布,东扇呈扇面状分布。图为尼日尔三角洲盆地东西扇沉积模式对比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尼日尔三角洲盆地水下西扇和东扇发育差异的主要成因是(  )
A.西扇上游分布有峡谷,物源输送较远
B.西扇上游大陆坡较陡,海水流速较快
C.东扇与陆地距离更近,径流量变化大
D.东扇沉积物颗粒更大,搬运距离较短
5.相比西扇,东扇的主要发育特征是(  )
A.单个扇面小 B.沉积层薄
C.沙体连通性好 D.水道数量多
【答案】4.A
5.C
【知识点】河流地貌
【解析】【点评】一、三角洲:
当携带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入海口水下坡度平缓,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会沉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
二、分选性是指碎屑颗粒大小的均匀程度,也可以表达为围绕某一个粒度的颗粒集中趋势的大小离差程度。碎屑颗粒的分选程度受沉积环境的水动力条件和自然地理条件控制,一般水动力能量高的沉积环境碎屑颗粒的分选性较好,风对风成沙丘的分选性最好,其次为海(或湖)滩沙,河流沙的分选性往往较差,而冰川沉积物的分选性最差。沉积物大小均匀者,分选性好,大小混杂者,分选性差。
4.结合图片分析可知,西扇上游有峡谷分布,落差较大,水流流速较快,搬运能力更强,使泥沙被搬运输送距离较远,而东扇上游地区无峡谷分布,为大陆坡,其落差小于东扇,搬运能力较弱,A正确;西扇上游大陆坡与东扇上游大陆坡坡度相近,B错误;结合图片可知,东扇和西扇只是形态有所差异,与陆地距离差异不大,两个扇形地都是由尼日尔河沉积形成,其径流量变化不大,C错误;西扇落差更大,水流流速更快,搬运能力更强,故西扇沉积物颗粒更大,搬运距离更远,D错误。应选A。
5.据图分析可知,东扇与西扇相比,扇面面积差异不大,A错误;由于东扇落差较小,水流流速较慢,搬运能力较低,沉积物颗粒较细,沉积层有可能比西扇厚,沉积物在整个扇体分布较为均匀,沙体的连通性应好于西扇,B错误,C正确;结合图片可知,西扇的水道数量多于东扇,D错误。应选C。
(2022高一上·湖南期中)研究人员通过水槽实验再现干旱条件下冲积扇形成与变化过程。分析发现,干旱条件下冲积扇形成过程中伴随着扇面的水流与沉积物堆积的不同而变化,片流沉积就是其中一种,是水流携带的沉积物在物源端开阔地带快速堆积形成的连片状堆积体,所需水体能量较高。图为扫描仪拍摄到的片流沉积的影像,其中①②③表示不同时间段形成的片流沉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由实验模拟结果可知(  )
A.该地貌主要受侵蚀作用影响
B.该地貌在自然界中多分布于河流入海口
C.扇顶有更多的砂砾状物质
D.冲积扇中间薄,两边厚
7.有关图中的片流沉积,说法正确的是(  )
A.沉积由早到晚的顺序是③②①
B.沉积物的厚度最大的是③
C.片流沉积形成似裙裾形态主要是水流方向多样化
D.片流沉积在实验中后期最明显
【答案】6.C
7.C
【知识点】河流地貌
【解析】【点评】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冲积扇平面上呈扇形,扇顶伸向谷口,立体上大致呈半埋藏的锥形。以山麓谷口为顶点,向开阔低地展布的河流堆积扇状地貌。
6.该实验主要模拟的是干旱条件下冲积扇形成与变化过程,通过已学知识可知,冲积扇是湿润、半湿润地区,河流自山地留至山麓,因地形急剧变缓,流速剧减,所携带的物质在沟谷出口处不断堆积而成的扇状堆积体,A错误;该地貌在自然界中多分布于河流出山口,B错误;冲积扇是从顶部向四周展开,因此其中间部分厚于两边,D错误;冲积扇自扇顶至扇缘,地面逐渐降低,堆积物由粗到细,所以扇形上部有更多的砂砾状物质,C选项正确。故答案为:C。
7.材料中介绍了片流沉积,片流沉积是水流携带的沉积物在物源端开阔地快速堆积形成的连片状堆积体。因为其所需水体能量较高,所以片流沉积在实验前期最明显,D错误;通过观察片流沉积的图像不难得出,片流沉积呈现片状向下冲积,通常是连片分布且不断向四周扩大展开的,因此其沉积由早到晚的顺序为①②③,厚度最大的为①,AB错误;片流沉积形成似裙裾形态主要是水流方向多样化,使其呈现辐散状展开的模式,C选项正确。故答案为:C。
(2022高二上·长春月考)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8.荆江素有“九曲回肠”之称。荆江曲流的形成与流水作用有关。上图(  )
A.乙为凸岸堆积,丙为凹岸侵蚀 B.乙为凹岸侵蚀,丙为凸岸堆积
C.乙为凹岸堆积,丙为凸岸侵蚀 D.乙为凸岸侵蚀,丙为凹岸堆积
9.左图中有关河曲地貌、弯道速度(参照右图)、外力作用和沿岸人类活动的组合正确的是(  )
A.甲—a—侵蚀—兴建深水港 B.甲—c—沉积—兴建仓库
C.乙—a—沉积—种植农作物 D.乙—c—侵蚀—修筑防护堤
10.如果一艘小船从河流上游到下游,所走的航线可能是(  )
A.a航线 B.b航线 C.c航线 D.a或c航线
【答案】8.A
9.C
10.A
【知识点】河流地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解析】【点评】一、“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运用。主要有以下两个规律:
①凹岸侵蚀,因此凹岸的水深更深一些,适宜建设港口,停靠大型船舶;同时,凹岸的水流更加湍急,更易发生洪水灾害。
②凸岸堆积,因此地势较为平坦,适宜村庄城镇的建设;同时,土壤中堆积了大量营养物质,适宜农作物的生长。
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山区聚落多分布在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或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发展),多呈带状。平原地区聚落分布最为密集,或沿河发展,或沿海岸发展。河网较密的平原地区,聚落多沿河流呈带状分布,如我国南方聚落分布;河流较少的平原开阔地区,聚落多呈团块状分布,如我国北方聚落分布。
8.陆地部分凹进去的就是凹岸,凸出来的就是凸岸,因此乙为凸岸,丙为凹岸,B、C错误。凹岸流速较快,以侵蚀作用为主,凸岸流速较慢,以沉积作用为主,A正确,D错误。故答案为:A。
9.据图可知,甲处为凹岸,流速较快,为c,以侵蚀作用为主,河床较深,适合建设港口,A、B错误;乙为凸岸,流速较慢,为a,以沉积作用为主,土壤深厚肥沃,适合种植农作物,C正确,D错误。故答案为:C。
10.如果一艘小船从河流上游到下游,最佳航行路线为a,因为a水流速度比b、c慢,小船航行比较平稳,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2021高二上·丽水期末)下图为横断山区金沙江段青岗坝附近的河流阶地断面图,该地区峡谷深切、山高坡陡,历史上由于滑坡堵塞河道,多次形成堰塞湖,产生湖相沉积,因而发育了较为明显的多级阶地。完成下面小题。
11.推测T1阶地形成过程中,河流流速的变化(  )
A.慢—慢—快 B.快—慢—快 C.慢—快—慢 D.快—快—慢
12.下列阶地形成时间最早的是(  )
A.T1 B.T2 C.T3 D.T4
【答案】11.B
12.D
【知识点】河流地貌
【解析】【点评】阶地,指由于地壳上升,河流下切形成的阶梯状地貌。河流下切,原先宽广的谷底突出在新河床上,形成的阶梯状地形。宽广的河谷底,大部是河漫滩,河床只占小部分。除此之外还有海蚀阶地又叫"浪蚀阶地"。是由于海水面升降变化而出露于水上或淹没于水下的阶状平台。出露于水上的阶地,称水上阶地;淹没于水下的阶地,称水下阶地。它们都是在不同时期的海水作用下侵蚀形成的。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在地壳垂直升降运动的影响下,是地球内外部动力地质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几级阶地,就有过几次运动;阶地位置,级别越高,形成时代越老。
11.由所学知识可知,流水沉积物的大小与河流流速相关。一般来说,流速快则沉积物颗粒较大,流速慢则沉积物颗粒细小。由图片信息T1阶地沉积为河流砾石,河漫滩相沉积,湖相沉积,河流砾石,由于砾石颗粒较大,说明河流流速快;河漫滩相沉积、湖相沉积以砂泥质沉积物为主,颗粒较小,说明河流流速慢,所以河流流速的变化快—慢—快,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12.由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地壳抬升,流水下切侵蚀作用不断增强,河道加深;断续反复这种的过程就形成了河流阶地;据此推断,图中河流下切最深的位置形成年代最晚,对应的是T1,不符合题意,A错误;由于地壳上升,河流下切作用加强,原先形成的河漫滩相对抬升而形成阶地,位于最高的阶地形成时时间最早,对应的是T4,D正确,BC错误。故答案为:D。
(2021高一上·期末)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下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  )
A.坡度和缓 B.岩石裸露
C.河流、沟谷众多 D.降水集中
14.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拔较高 B.土层浅薄 C.光照不足 D.水源缺乏
【答案】13.C
14.B
【知识点】河流地貌
【解析】【点评】洪积扇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暂时性山地水流出山口堆积形成的扇形地貌。组成洪积扇的泥沙、石块颗粒粗大,磨圆度差,层理不明显,透水性较强,扇面上水系不发育。由于山前构造断裂下降,洪积物厚度可达数百米。从扇顶至扇缘高差也可达数百米。一系列洪积扇互相联结形成洪积平原,又称山麓洪积平原。洪积扇因山地不断抬升,山前平原不断下降,形成上叠式扇体。当山地上升规模、幅度均较大时,老扇随之抬升,在其下方发育新扇体,形成串珠状洪积扇。当山地前缘有不等量的新构造活动时,新扇体向相对下降的一侧移动,使新老扇体并列向一侧偏转,造成不对称形态。
13.据图可以看出洪积扇集中分布在贺兰山东麓,图中可以看出贺兰山东侧河流,沟谷众多,从上游带来的泥沙众多,在山麓处地势降低,泥沙沉积,因此形成集中连片的洪积扇,C项正确,洪积扇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泥沙的来源是形成洪积扇重要的原因,坡度和缓非洪积扇集中连片的主要原因,A项错误;岩石裸露与洪积扇集中连片关系不大,B项错误;降水集中在单个沟谷容易形成单个洪积扇,但并不会使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D项错误,故答案为:C项。
14.据材料可知: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可知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因此土层浅薄,耕地较少,不利于发展种植业,B项正确;该地为洪积扇,海拔较低,A项错误;据图可知当地附近有河流,水源不是很短缺,D项错误;当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且光照与当地耕地数量较少关系不大,C项错误,故答案为:B。
15.(2020高一上·义乌期中)下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 T3>T0>T2>T1。洪水期 河水仅能淹没 T0。据此完成 下列小题。
(1)图中最年轻的阶地是 (  )
A.T0 B.T1 C.T2 D.T3
(2)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小的时期为 (  )
A.T0 形成时期 B.T1 形成时期
C.T3 形成时期 D.T4 形成时期
【答案】(1)A
(2)B
【知识点】河流地貌
【解析】【分析】(1)河流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在地壳垂直升降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是地球内外部动力地质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几级阶地,就有过几次运动;阶地位置,级别越高,形成时代越老,故图中最年轻的阶地是T0,最古老的是T3。故A正确,BCD错误。
(2)河流的流速越小,搬运能力越弱,沉积物颗粒越小,由图可知,T1时期沉积物颗粒最小,故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1)A;(2)B。
【点评】(1)河流下切侵蚀,原来的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之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上,这种地形称为河流阶地。
(2)河流的径流量越大、流速越快,搬运能力越强,沉积物粒径越大。
二、综合题
16.(2021高二上·佛山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碛口古镇位于晋西黄河干流与湫水河交汇处,湫水河发源于吕梁山区。在古镇的碛口地质公园堆积了大片的乱石。碛口古镇北侧的黄土冲沟中,分布着“盖帽土林”景观:山体高处基岩(砂岩)出露,低处矗立着高低不等的黄土柱,土柱多顶着石块,石块与基岩性质相同。图1示意黄河碛口段干支流,图2示意盖帽土林景观,图3示意盖帽土林地区地质剖面。
(1)说出图中盖帽土林区的植被景观特点,并简述其成因。
(2)分析碛口地质公园乱石滩的成因
(3)推测当地盖帽土林形成的地质过程。
【答案】(1)特点:植被稀少、矮小(长势差)。
成因:流水侵蚀作用强,土林、土崖发育;水、土、肥流失严重。
(2)湫水河流域地势起伏大,河流流速快,携带大量碎石;该处位于河流凸岸,流速减缓,碎石沉积;黄河干流河水顶托,湫水河流速下降,沉积作用增强。
(3)高处基岩因风化、崩塌等原因形成石块散落于低处的黄土之上;石块压实、保护其下部黄土;裸露的黄土被雨水和坡面径流侵蚀、切割,残余部分形成盖帽土林。
【知识点】河流地貌;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内力作用;外力作用
【解析】【分析】(1)由材料和图2可知,该地区位于黄土高原,降水变率大,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低,植被难以生长,植被稀少、矮小。
(2)由材料“湫水河发源于吕梁山区”可知,湫水河流域地势起伏大,河流流速快;"山体高处基岩(砂岩)出露,"可知,该地属土流失严重,大量碎石被带入河流;结合图示可知,碛口地质公园位于河流凸岸,此处河流流速减缓,河流携带碎石能力差,利于碎石沉积;加上此处有黄河干流河水顶托,湫水河流速下降,沉积作用增强。
(3)该题考查学生的文字获取信息能力和阐释地理事物形成原理的能力。由材料“山体高处基岩(砂岩)出露,低处矗立着高低不等的黄土柱,土柱多顶着石块,石块与基岩性质相同”可知,先是山体高处的基岩被侵蚀、搬运到低处,经堆积作用压实、保护下部黄土,未经保护的黄土则不断被侵蚀、切割,最终该地形成黄土柱,残余部分形成盖帽土林景观。
【点评】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主要有水分、空气、光照、土壤酸碱度、土壤微生物。其中空气和水分是植物生长不可或缺的因素。除此之外,还有氮磷钾三要素影响着植物的生长,氮元素促进植物细胞分裂,磷元素促进种子果实成熟,钾元素促进淀粉形成与运输。
17.(2021高一上·汉中期末)下图示意亚洲东部某区域地质构造。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1)简述图示地区在花岗岩形成之前的地质作用过程。
(2)指出①②两地河流地貌类型,并描述②地地貌特征。
(3)简述F群岛的形成原因。
【答案】(1)经历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岩;沉积岩层受水平挤压发生弯曲,形成褶皱;最后岩层又发生断裂、错位移动,形成断层。
(2)地貌类型:①“V”形河谷,②冲积扇。
②地地貌特征:以河流出山口为顶点,呈扇形分布;厚度自扇顶至扇缘逐渐变小;颗粒物由扇顶至扇缘由大变小。
(3)F群岛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消亡边界处;太平洋板块俯冲至亚欧板块以下,亚欧板块被抬升,形成群岛。
【知识点】河流地貌;内力作用;板块构造学说;外力作用
【解析】【分析】(1)地质作用过程的可从内力及外力两个角度简要说明。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依据图中花岗岩所处的地层具有层理构造,故岩浆侵入的地层属于沉积岩,且沉积岩层中存在褶皱和断层构造。据此可以推测在花岗岩形成之前,该地区地势相对较低,接受了大量沉积物堆积作用,以后经固结成岩作用,形成不同时期的沉积岩;之后沉积岩层由于受水平挤压发生弯曲,形成褶皱;最后岩层因受压力达到一定强度而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明显错位移动,形成断层。
(2)图中①地河流流经上游山区,地形起伏大,流速快,流水侵蚀显著,形成“V”形河谷;②地位于河流山口位置,由于地势由陡变缓,河流摆脱了两侧山地的束缚,流速迅速减低,所携带的泥沙碎石在山麓地带堆积下来,形成冲积扇地貌。冲积扇地貌平面上呈扇形,扇顶伸向谷口,立体上大致呈半埋藏的锥形,所以沉积物厚度自扇顶至扇缘逐渐变小;从扇顶到扇缘,地势由高变低,流水沉积的分选性作用显著,颗粒物由扇顶至扇缘由粗变细。
(3)据图文信息可知,图中F群岛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故F群岛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碰撞挤压地带,由于大洋板块相对于大陆板块的水平位置要低一些,相向运动时,太平洋板块俯冲至亚欧板块以下,亚欧板块东侧边缘被抬升,形成群岛。
【点评】一、河流作用于地球表面所形成的各种侵蚀、堆积形态的总称。包括沟谷、侵蚀平原等河流侵蚀地貌和冲积平原、三角洲等河流堆积地貌。
(一)侵蚀地貌
侵蚀地貌分为:下蚀(侵蚀河床)、侧蚀(侵蚀阶地、谷地)、溯源侵蚀(侵蚀谷坡,向河源方向延伸)。
1、下蚀一般在上游最突出,原因是河流的上游多为山区,落差较大,河流速度快,因此下蚀严重。
2、侧蚀在中下游最突出,中下游落差较小,水流减慢,因此侧蚀严重。
3、溯源侵蚀的根本原因在于‘下蚀’,因此在河流的源头出现。
(二)堆积地貌
堆积地貌分为:河漫滩(平原)、堆积阶地、洪积-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等。
1、洪积-冲积平原发育于山前。在山区,由于地势陡峭,洪水期水流速度较快,携带大量泥沙和砾石。水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沉积下来,形成扇状堆积地貌,称为洪(冲)积扇地貌。洪(冲)积扇不断扩大而彼此相连,就形成洪积-冲积平原。
2、河漫滩(平原):在中下游地区,河流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的面积不断升高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洪水季节被水淹没继续堆积。如果河流改道或向下侵蚀,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就形成河漫滩平原。
3、三角洲:当携带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入海口水下坡度平缓,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会沉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
二、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对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它将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其结果往往使地表趋于平坦。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是在内力与外力长期作用下形成的,在不同的地点和时期往往以某一种作用占主导。
三、板块构造学说:
1.板块相互碰撞挤压的区域称为“消亡边界”,对于地表形态的影响有以下几种情况,如果是陆地板块和陆地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则会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和高原;如果是海洋板块和陆地板块相互碰撞,则会形成海沟、岛弧和海岸山脉。
2.板块相互彼此分离的区域称为“生长边界”,对于地表形态的影响有以下几种情况,如果是陆地板块相互分离,则会形成巨大的裂谷,裂谷继续张裂,就会形成海洋,如果板块继续扩张,海洋将会继续扩大,比如“大西洋”的形成就和板块张裂很有关系。如果是海洋板块相互分离,由于海洋板块较薄,板块张裂分离后,下方的岩浆就会往上涌,形成海底的火山喷发,从而形成海底的“海岭”。
18.(2021高二上·山西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谷地貌的形成、演化与山前断裂活动密切相关,发育于大青山的河流由北向南跨过大青山山前断裂带流入呼包盆地,之后在流水堆积作用下形成洪积扇。全新世以来,大青山前发育了三期冲积扇,分别对应全新世早期、全新世中期和全新世晚期。冲积扇的形成、演化受构造活动和气候作用等影响,但构造活动对冲积扇形成、演化的影响更大。右图示意大青山山前冲积扇分布。
(1)比较Ⅲ期冲积扇与I、Ⅱ期的区别。
(2)简述大青山山前断裂活动强烈时的河流作用。
(3)全新世以来,大青山山前三期冲积扇规模依次减小,请推测其原因。
【答案】(1)Ⅲ期沉积年代最新;面积最小;面积仍在扩大;坡度较大;地势(海拔)较高;孤立分布,相互无连接等。(答出两点)
(2)河流以下蚀作用为主;河流流速增大,搬运能力增强;河流沉积物的颗粒较粗。(答出两点)
(3)构造活动减弱,山前断裂活动减弱,山体抬升速率减小,河流下切速率减小,河流与平原区的相对高度减小,水动力条件减弱,造成大青山山前冲积扇规模较小。
【知识点】河流地貌;内力作用;外力作用
【解析】【分析】(1)读题可知,材料中Ⅲ期冲洪积扇对应的是最新的全新世晚期,且其上的河流为现今存在的河流,因此河流的沉积作用仍在继续,冲洪积扇的面积仍将扩大,此时面积小于I、Ⅱ期;Ⅲ期冲洪积扇是沉积年代最新的,坡度较大;读图可知,Ⅲ期冲洪积扇是独立存在的,未在山前相互连接。
(2)大青山山前断裂活动强,表明大青山强烈抬升,相对来说,它的侵蚀基准面(可看作是呼包盆地)是下降的,落差增大,河流的下蚀作用强烈,因此会“深切成峡谷”,由于落差增大,河流流速较快,搬运能力较强,沉积物在此时的颗粒较大。
(3)由材料可知,构造活动对冲积扇的形成、演化影响更大,该地冲积扇的规模依次减小,意味着构造活动即山前断裂活动减弱,山体抬升速度减慢,导致河流下切侵蚀减弱;另一方面,河床与平原区的相对高差变小,流水侵蚀作用减弱,导致河流含沙量下降,从而使冲积扇的规模减小。
【点评】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冲积扇平面上呈扇形,扇顶伸向谷口,立体上大致呈半埋藏的锥形。以山麓谷口为顶点,向开阔低地展布的河流堆积扇状地貌。它是冲积平原的一部分,规模大小不等,从数百平方米至数百平方公里。广义的冲积扇包括在干旱区或半干旱区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即洪积扇;狭义的冲积扇仅指湿润区较长大河流出山口处的扇状堆积体,不包括洪积扇。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