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狼牙山五壮士》第一课时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6《狼牙山五壮士》第一课时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7.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05 06:17: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狼牙山五壮士
◎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敌后开辟的第一个根据地。它位于华北北部,处于华北抗战最前沿。
◎抗战期间,根据地军民和日伪军作战三万二千余次,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这片土地上涌现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如王二小、白求恩等,狼牙山五壮士也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晋察冀根据地
《冀中的地道战》插图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1931年9月18日,日本在辽宁沈阳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随后,东北三省迅速沦陷,东北的中国居民们顿时成为了日本的亡国奴。
九一八事变
◎1937年7月7日,日本在今天北京的卢沟桥发动七七事变。开始全面侵华,全面抗战爆发。
七七事变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南京大屠杀
◎侵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和奸淫、放火、抢劫等血腥暴行。在南京大屠杀中,大量平民及战俘被日军杀害,无数家庭支离破碎,南京大屠杀的遇难人数超过30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细菌战和三光政策
◎731部队,是侵华日军假借研究内容主要以研究防治疾病与饮水净化为名,实则使用活体中国人、朝鲜人、联军战俘进行生物武器与化学武器的效果实验。
◎侵华日军自1939年秋开始,针对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根据地进行以杀戮当地居民、对粮秣房舍等物资进行彻底的抢劫、焚烧和破坏为目标的军事行动,并将这一作战方式逐渐系统化、规模化、长期化。简要概括为“烧光、杀光、抢光”,即“三光”。
1941年秋,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大举进犯。当时,七连奉命在狼牙山一带坚持游击战争。经过一个多月英勇奋战,七连决定向龙王庙转移,把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交给了六班。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时间
地点
人物
第1自然段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接受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说说课题中的“五壮士”是哪五位壮士。
◎借助小标题梳理课文脉络,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习任务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学习提示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自由读课文,勾画生词;
◇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识字,思考哪些生字需要提醒他人注意,与同学交流。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扫清障碍
寇:下半部分“元”包住的小部件上面的横左边不出头。




贯:上面的部件里面是一竖,不是上下两点。
悬:上半部分的“县”里面是两横。
在作业本上书写生字,注意将生字写的各部件正确。
手榴弹 抡胳膊 雹子 屹立 斩钉截铁
棋盘陀 副班长 山涧 崎岖 居高临下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扫清障碍


bēng( )
běng( )
绷带
绷脸
tuó
lūn
báo

jiàn
liú
多音字
◇粉身碎骨:身体粉碎(多指为了某种目的而丧生)。
◇惊天动地:形容声势浩大或事业伟大。
◇气壮山河:形容气概像高山大河那样雄伟豪迈。
◇全神贯注:全副精神高度集中。
◇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居高临下:处在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或傲视他人。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扫清障碍

学习提示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默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写了哪些内容?
◇勾画关键语句,提炼信息并概括成小标题,再连起来讲讲这个故事。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接受任务
痛击敌人
引上绝路
顶峰歼敌
跳下悬崖
本文主要写了八路军某七连六班的五位战士为了掩护连队主力及群众的撤退转移,在完成拖住敌人的任务后,为了不让敌人追上部队,毅然决定回到主力部队的机会,将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棋盘陀继续痛击敌人,最后壮烈跳崖,英勇牺牲的故事。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课堂小结
《狼牙山五壮士》最初发表于 1941年 11 月 5 日的《晋察冀日报》,是由战地记者沈重写的一篇通讯,最早的题目叫“棋盘陀上的五个神兵”。两天后,也就是 11 月 7 日,在晋察冀军区聂荣臻等首长签署的训令中,就把这篇通讯改名为《狼牙山五壮士》。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背景资料
思考:为什么将题目中的“五个神兵”改为“五壮士”?改为“战士”行不行?
学习提示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默读课文,勾画关键语句,与同学交流从课文的哪些地方能体会到“五壮士”的“壮举”。
选择之“壮”
行为之“壮”
气节之“壮”
学习提示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圈出文段中描写的人物,说说作者是怎样将“痛击敌人”的场面写具体的。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关注群体
关注个体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
这一段先整体描写五位战士痛击敌人的情形,是群像描写,也就是“面”的描写。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
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
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
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再分别写每位战士的表现,是个体临摹,也就是“点”的描写。
◎先写群体英勇无畏的表现,这是“面”的描写;再逐一写五位战士的个体表现,这是“点”的描写。
◎这种既关注群体,又聚焦个体,把“点”和“面”结合起来进行描写的方法,就是“点面结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课堂小结
学习提示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课文的其他段落有没有运用点面结合描写方法。
◎课文既关注了人物群体,也描写了每一位战士战斗的细节。
◎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层次感和画面感强,既让我们感受到五壮士作为一个战斗群体的团结勇敢,又能感受到每一位战士的英勇顽强。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