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上科学《第1章 运动和力》 当堂训练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有甲、乙两列火车,甲车上的乘客从一侧窗口看到田野上的树木向北运动,从另一侧窗口看到乙车向北运动,但比树木运动得慢,则( )
A.甲车向南,乙车没动停在站台上
B.甲车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
C.甲、乙两车同时向北运动,乙比甲快
D.甲、乙两车同时向南运动,但乙车比甲车慢
2.下列自行车上的结构与其科学原理不匹配的是( )
A.车把手和脚踏板上凹凸不平的纹路——增加接触面粗糙程度增大摩擦
B.塑料套紧套在车把手上——增加压力增大摩擦
C.刹车时用力捏紧手刹——增大压力增大摩擦
D.车座面积相对较大——增大接触面积增大摩擦
3.以下关于重力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地球上任何物体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都是地球
B.地球上任何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C.地球表面附近物体所受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D.因为g=9.8牛/千克,所以1千克就等于9.8牛
4.敦煌曲子词中有这样的词句:“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
A.船和山 B.山和船 C.地面和山 D.河岸和流水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作用力然后才有反作用力
B.只有接触的物体才有可能有力的作用
C.施力物体一定也是受力物体
D.我们站在地上之所以能平衡,是因为我们对地的压力等于地面对我们的支持力
6.足球运动员把足球踢向空中(如图)。若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表示足球在空中飞行时的受力图中,正确的是(G表示重力,F表示脚对球的作用力)( )
A. B. C. D.
7.让我们想象一下,如果教室里的摩擦力突然消失,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是( )
A.老师无法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
B.写字时圆珠笔从手中滑出漂浮在空中
C.同学们稍微活动就会从椅子上纷纷滑到地面上
D.固定吊灯的螺丝从天花板上滑出,使吊灯落到地上
8.从山坡上滑下来的汽车,在滑行过程中,受到的重力( )
A.大小不变,方向改变 B.大小变大,方向不变
C.大小不变,方向不变 D.大小变小,方向改变
9.如图,当你手握水杯时,手和水杯都在空中静止。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
A.手对水杯的压力与水杯对手的压力
B.水杯受到的重力与手对水杯的压力
C.水杯受到的重力与手对水杯的摩擦力
D.水杯对手的摩擦力与手对水杯的摩擦力
10.如图,用手握住玻璃瓶,保持瓶子在竖直方向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手对瓶子的压力大于瓶子对手的弹力
B.瓶子受到的摩擦力等于瓶子的重力
C.手对瓶子的压力不会使瓶子发生形变
D.增大手对瓶子的压力,瓶子受到的摩擦力也随之增大
11.如图,用100牛的力把一个重为10牛的物体压在竖直墙壁上,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当压力减为50牛时,物体沿竖直墙壁匀速下滑,则物体下滑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 )
A.5牛 B.10牛 C.40牛 D.50牛
12.A、B两物体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在如图所示的三种情况下:
①甲图中两物体静置于桌面上;
②乙图中水平恒力F作用在B物体上,使A、B一起以2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丙图中水平恒力F作用在B物体上,使A、B一起以1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比较上述三种情况下物体A在水平方向的受力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三种情况下,A在水平方向都不受力
B.三种情况下,A在水平方向都受力且受力相同
C.①中A在水平方向不受力,②、③中A在水平方向都受力但受力不同
D.①中A在水平方向不受力,②、③中A在水平方向都受力且受力相同
二.填空题(共14小题)
13.甲、乙两人进行“百米赛跑”,甲到达终点时,乙还距终点10m:
(1)若让甲从起跑线后退10m,甲乙同时起跑,则 到达终点(填“甲先”、“乙先”或“同时”)。
(2)要让甲乙同时起跑,同时到达终点,则乙应从起跑线前移 m。
14.2022年女足亚洲杯决赛,中国队夺得冠军奖杯。如图是中国运动员利用头球攻门的场景,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头接触球时,球局部凹陷,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 ;同时头会有些疼,说明力的作用是 。
15.如图所示,小车在斜面上由静止开始加速滑下来,是由于它受到 力的作用;在水平面板上运动一段距离后停下来,是由于受到 力的作用。归纳起来,说明力的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 。
16.激光是一种特殊的光,它与我们平常所见的各种普通光(太阳光,白炽灯光等)相比,有许多显著特点。激光的应用发展很快,如激光唱机、激光全息防伪商标、激光测距仪等。若用激光测距仪来测地球到月球的距离,现测得激光从地球到月球传播的时间为1.27秒,则月地之间的距离为 米。激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填大于、小于、等于)在宇宙中的传播速度。
17.观察如图所示的频闪照片,照片左侧记录了一个正在下落的苹果的若干瞬间位置.若频闪光源每次发出闪光的时间间隔为1/30秒,则
(1)这幅照片所记录的苹果的运动过程历时 秒.
(2)从苹果下落的各个瞬间位置的间隔变化情况,可以判断苹果下落时运动状态 (填“发生”或“没有发生”)改变,其中的原因是 .
18.如图所示,坐在船中的人用力向前推动另一艘船时,发现自己坐的船向后退,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还可说明 。
19.探月卫星在距月球表面200km高度经过多次“刹车制动”,最终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卫星“刹车制动”时,沿运动方向喷射高温气体,高温气体对卫星施加制动力,这说明力的作用是 的。在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卫星的运动状态 (选填“改变”或“不变”),若以地球为参照物,此卫星是 (选填“静止”或“运动”)的。
20.一重为400N的木箱,在100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匀速向右运动,则木箱受到的摩擦力为 N,若拉力增大到300N,则木箱受到的摩擦力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1.重为100N的物体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静止时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是 N。如果用20N的水平向南的拉力拉物体,使物体向南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时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是 N,方向 。现使拉力变为30N拉此物体,则此时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是 N。
22.用如图所示装置测物体B受到的摩擦力,拉力F水平向右,不计弹簧测力计的重力,所用弹簧测力计已调零。回答下列问题:
(1)当F=5N时,物体A保持静止,弹簧测力计示数为0,则此时物体B受到的摩擦力为 N。
(2)当F=20N时,物体A向右运动,弹簧测力计示数为4N不变,此时物体B受到的摩擦力 N。
23.如图,A、B两物体叠放在一起,当F=10牛时,两物体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则A、B间的摩擦力为 牛,B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为 牛。
24.如图所示,用F=6N的水平向左的拉力匀速拉动物块B时,物块A静止不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N。则物块A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N,方向为 。如果逐渐增大拉力F,物块A受到的摩擦力将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5.如图甲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体运动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丙所示。由图象可知当t=1秒时,物体处于 状态。t=5秒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牛。t=3秒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牛。
26.为监控车辆是否超过规定的最高车速,交通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测速原理如图所示,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被测车辆的速度。如果某次检测车速时,第一次从发出至接收到超声波信号用了0.4秒,第二次从发出至接收到超声波信号用了0.3秒,两次信号发出时间间隔是1秒,则两次超声波与汽车相遇经过的时间间隔是 秒,在这段时间内汽车通过的路程是 。被测汽车速度是 米/秒。(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米/秒,且保持不变)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有甲、乙两列火车,甲车上的乘客从一侧窗口看到田野上的树木向北运动,从另一侧窗口看到乙车向北运动,但比树木运动得慢,则( )
A.甲车向南,乙车没动停在站台上
B.甲车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
C.甲、乙两车同时向北运动,乙比甲快
D.甲、乙两车同时向南运动,但乙车比甲车慢
【解答】解:A、甲车向南运动,乙车停留在站台上,如果乙车停留在站台上,会看到树木和乙车一相同的速度向北运动,故不符合题意。
B、甲车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会看到树木相对于甲车向北,而树木快,说明乙车也向南运动,但乙车运动慢,故不符合题意;
C、甲、乙两车同时向北运动,乙车比甲机车快,树木是静止的,就会看到树木向南运动,故不符合题意;
D、甲车上的乘客看到树木向北运动,说明甲车向南运动,同时看到乙车向北运动,但比树木运动得慢,说明乙车也向南运动,但乙车比甲车运动的慢,故选项中的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2.下列自行车上的结构与其科学原理不匹配的是( )
A.车把手和脚踏板上凹凸不平的纹路——增加接触面粗糙程度增大摩擦
B.塑料套紧套在车把手上——增加压力增大摩擦
C.刹车时用力捏紧手刹——增大压力增大摩擦
D.车座面积相对较大——增大接触面积增大摩擦
【解答】解:A.车把手和脚踏板上凹凸不平的纹路,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A不符合题意;
B.塑料套紧套在车把手上,是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故B不符合题意;
C.车时用力捏紧手刹,是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故C不符合题意;
D.车座面积相对较大,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以下关于重力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地球上任何物体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都是地球
B.地球上任何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C.地球表面附近物体所受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D.因为g=9.8牛/千克,所以1千克就等于9.8牛
【解答】解:A、重力都是受地球的吸引而获得的,所以正确;
B、重力和方向总是竖直向下,指向地心的,所以正确;
C、物体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比值为9.8N/kg,所以正确;
D、1千克是质量,9.8牛是力,它们之间单位不同,不能画等号,所以错误。
故选:D。
4.敦煌曲子词中有这样的词句:“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
A.船和山 B.山和船 C.地面和山 D.河岸和流水
【解答】解:A、“看山恰似走来迎”意思是说“山”在运动,山和船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可以选船为参照物;“是船行”指船在运动,同样可以选山为参照物,故A正确;
B、“看山恰似走来迎”的研究对象是山,故不能选山为参照物,同样“是船行”也不能选船为参照物,否则两个物体都是静止的,故B错误;
C、“看山恰似走来迎”:如果选地面为参照物,山与地面之间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应是静止,与题意不符,故C错。
D、“看山恰似走来迎”:如果选择河岸为参照物,山与河岸之间位置也没有发生变化,故D错误。
故选:A。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作用力然后才有反作用力
B.只有接触的物体才有可能有力的作用
C.施力物体一定也是受力物体
D.我们站在地上之所以能平衡,是因为我们对地的压力等于地面对我们的支持力
【解答】解:A、两个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即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这个物体有力的作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同时出现,同时消失,故A错误;
B、两个磁铁尽管没有接触,两个磁极间仍然有磁力作用。空中飞翔的小鸟仍受重力作用,故B错误;
C、由于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因此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当我们讨论某一个力时,一定涉及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在施力的同时也受到受力物体对它的作用,即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故C正确;
D、我们站在地上之所以能平衡,是因为我们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我们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故D错误。
故选:C。
6.足球运动员把足球踢向空中(如图)。若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表示足球在空中飞行时的受力图中,正确的是(G表示重力,F表示脚对球的作用力)( )
A. B. C. D.
【解答】解:因不计空气阻力,所以空中飞行的足球只受到重力的作用,并且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因此从四个选项可判断出只有A符合题意;
故选:A。
7.让我们想象一下,如果教室里的摩擦力突然消失,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是( )
A.老师无法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
B.写字时圆珠笔从手中滑出漂浮在空中
C.同学们稍微活动就会从椅子上纷纷滑到地面上
D.固定吊灯的螺丝从天花板上滑出,使吊灯落到地上
【解答】解:A、因为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是依靠摩擦力的作用,因此当摩擦力消失时,无法写字,故A选项说法正确;
B、用圆珠笔写字时,圆珠笔会受到纸对圆珠笔的支持力和重力作用,因此不会从手中滑出漂浮在空中,故B选项说法错误;
C、因为人和椅子的摩擦力消失,椅子和地面的摩擦力也消失,所以人稍微活动就会从椅子上滑落到地面上,故C选项说法正确;
D、固定吊灯的螺丝是依靠摩擦力将吊灯固定的,一旦摩擦力消失,吊灯将无法固定,因此会落到地上,故D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8.从山坡上滑下来的汽车,在滑行过程中,受到的重力( )
A.大小不变,方向改变 B.大小变大,方向不变
C.大小不变,方向不变 D.大小变小,方向改变
【解答】解:
重力的计算公式为G=mg,汽车的质量不变,故汽车的重力大小不变,重力方向始终竖直向下。
故选:C。
9.如图,当你手握水杯时,手和水杯都在空中静止。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
A.手对水杯的压力与水杯对手的压力
B.水杯受到的重力与手对水杯的压力
C.水杯受到的重力与手对水杯的摩擦力
D.水杯对手的摩擦力与手对水杯的摩擦力
【解答】解:A、手压水杯的同时,水杯也给手一个压力,因此手对水杯的压力与水杯对手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A不符合题意;
B、水杯受到的重力,方向竖直向下的,而手对水杯的压力在水平方向垂直于水杯,因此二力不是平衡力,故B不符合题意;
C、水杯受到的重力与手对水杯的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故C符合题意;
D、水杯有向下滑动的趋势,因此给手一个摩擦力,同时手会给水杯一个摩擦力,这两个力分别作用在手和水杯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如图,用手握住玻璃瓶,保持瓶子在竖直方向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手对瓶子的压力大于瓶子对手的弹力
B.瓶子受到的摩擦力等于瓶子的重力
C.手对瓶子的压力不会使瓶子发生形变
D.增大手对瓶子的压力,瓶子受到的摩擦力也随之增大
【解答】解:
A、手对瓶子的压力和瓶子对手的弹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故A错误;
BD、瓶子静止,受到的摩擦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摩擦力等于重力;手对瓶子的握力增大,瓶子仍然处于静止状态,重力和摩擦力仍然是一对平衡力,所以瓶子所受的摩擦力不变,故B正确、D错误;
C、手对瓶子施加了力的作用,瓶子会发生形变,故C错误。
故选:B。
11.如图,用100牛的力把一个重为10牛的物体压在竖直墙壁上,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当压力减为50牛时,物体沿竖直墙壁匀速下滑,则物体下滑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 )
A.5牛 B.10牛 C.40牛 D.50牛
【解答】解:因为物体匀速下滑,所以物体受力平衡。
在竖直方向上,物体受到的重力和墙对物体向上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摩擦力大小等于重力。
故选:B。
12.A、B两物体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在如图所示的三种情况下:
①甲图中两物体静置于桌面上;
②乙图中水平恒力F作用在B物体上,使A、B一起以2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丙图中水平恒力F作用在B物体上,使A、B一起以1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比较上述三种情况下物体A在水平方向的受力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三种情况下,A在水平方向都不受力
B.三种情况下,A在水平方向都受力且受力相同
C.①中A在水平方向不受力,②、③中A在水平方向都受力但受力不同
D.①中A在水平方向不受力,②、③中A在水平方向都受力且受力相同
【解答】解:甲图,AB两物体静置于桌面上,水平方向不受力的作用;
乙、丙两图,A在水平方向不受拉力,且AB同时做匀速直线运动,AB之间没有发生相对运动,也没有相对运动趋势,所以A不受摩擦力作用,则乙、丙两图中A在水平方向也不受力。
综上所述,三种情况下,A在水平方向都不受力。
故选:A。
二.填空题(共14小题)
13.甲、乙两人进行“百米赛跑”,甲到达终点时,乙还距终点10m:
(1)若让甲从起跑线后退10m,甲乙同时起跑,则 甲先 到达终点(填“甲先”、“乙先”或“同时”)。
(2)要让甲乙同时起跑,同时到达终点,则乙应从起跑线前移 10 m。
【解答】解:由题可知甲的速度比乙快。如果让甲从起跑线后退10米与乙同时赛跑,
那么甲跑了100米乙刚好跑了90米,此时他们相遇,离终点还有10米。
这样就等于让他们在距终点10米处同时起跑比赛。而甲的速度比较快,
所以他先到达终点。
显而易见,若要让甲乙同时起跑,同时到达终点,则乙应从起跑线前移10米,
这样,甲跑了100米,乙就刚好跑了90米。
故答案为:甲先;10。
14.2022年女足亚洲杯决赛,中国队夺得冠军奖杯。如图是中国运动员利用头球攻门的场景,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运动状态 ;头接触球时,球局部凹陷,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 形状 ;同时头会有些疼,说明力的作用是 相互的 。
【解答】解:运动员利用头球攻门,改变了足球的运动方向,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头接触球时,球局部凹陷,足球的形状发生变化,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头会有些疼,说明头受到力的作用,头在对足球施加力的同时,足球也对头施加力的作用,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故答案为:运动状态;形状;相互的。
15.如图所示,小车在斜面上由静止开始加速滑下来,是由于它受到 重 力的作用;在水平面板上运动一段距离后停下来,是由于受到 摩擦(阻) 力的作用。归纳起来,说明力的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 运动状态 。
【解答】解:由于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斜面上的物体受重力作用加速下滑。在水平面上运动,由于受摩擦力的作用最终会停下来。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故答案为:重、摩擦、运动状态。
16.激光是一种特殊的光,它与我们平常所见的各种普通光(太阳光,白炽灯光等)相比,有许多显著特点。激光的应用发展很快,如激光唱机、激光全息防伪商标、激光测距仪等。若用激光测距仪来测地球到月球的距离,现测得激光从地球到月球传播的时间为1.27秒,则月地之间的距离为 3.81×108 米。激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小于 (填大于、小于、等于)在宇宙中的传播速度。
【解答】解:激光从地球到月球的时间t=1.27s,
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s=vt=3×108m/s×1.27s=3.81×108m;
由于光在其他各种介质中的速度比在真空中的小,而在宇宙中为真空,所以激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宇宙中的传播速度。
故答案为:3.81×108m;小于。
17.观察如图所示的频闪照片,照片左侧记录了一个正在下落的苹果的若干瞬间位置.若频闪光源每次发出闪光的时间间隔为1/30秒,则
(1)这幅照片所记录的苹果的运动过程历时 0.17 秒.
(2)从苹果下落的各个瞬间位置的间隔变化情况,可以判断苹果下落时运动状态 发生 (填“发生”或“没有发生”)改变,其中的原因是 相同的时间里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 .
【解答】解:(1)频闪相机每次发出闪光的时间间隔为s,照片左侧记录了5个时间间隔,所以这幅照片所记录的苹果的运动过程历时t=5×≈0.17s;
(2)从苹果下落的各个瞬间位置的间隔变化情况,可以看出在相同的时间里瞬间位置的间隔越来越大,因此可以判断苹果下落是做加速直线运动,即苹果下落时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
故答案为:(1)0.17;(2)发生;相同的时间里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
18.如图所示,坐在船中的人用力向前推动另一艘船时,发现自己坐的船向后退,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运动状态 ,还可说明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
【解答】解:
(1)用力向前推动另一艘船时,两船都由静止变为运动,说明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把另一只小船推开,同时自己坐的小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故答案为:运动状态;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9.探月卫星在距月球表面200km高度经过多次“刹车制动”,最终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卫星“刹车制动”时,沿运动方向喷射高温气体,高温气体对卫星施加制动力,这说明力的作用是 相互 的。在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卫星的运动状态 改变 (选填“改变”或“不变”),若以地球为参照物,此卫星是 运动 (选填“静止”或“运动”)的。
【解答】解:(1)卫星对高温气体施力,高温气体也对卫星施力,这正说明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做匀速圆周运动时,物体的运动方向时刻在变,所以运动状态在改变;
(3)绕月运动的卫星,相对于地球位置发生了变化,故是运动的。
故答案为:相互;改变;运动。
20.一重为400N的木箱,在100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匀速向右运动,则木箱受到的摩擦力为 100 N,若拉力增大到300N,则木箱受到的摩擦力将 不变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解答】解:木箱在100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匀速向右运动,则木箱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拉力和滑动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拉力大小是100N,所以滑动摩擦力大小也是100N;
当拉力增大到300N时,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不变,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所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保持不变。
故答案为:100;不变。
21.重为100N的物体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静止时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是 0 N。如果用20N的水平向南的拉力拉物体,使物体向南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时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是 20 N,方向 向北 。现使拉力变为30N拉此物体,则此时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是 20 N。
【解答】重100N的物体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由于物体没有发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因此物体不受摩擦力,即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是0。
用20N的水平拉力拉动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由二力平衡可知,这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等于拉力20N,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即向北。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只跟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当拉力变为30N,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均不变,因此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不变,为20N。
故答案为:0;20;向北;20。
22.用如图所示装置测物体B受到的摩擦力,拉力F水平向右,不计弹簧测力计的重力,所用弹簧测力计已调零。回答下列问题:
(1)当F=5N时,物体A保持静止,弹簧测力计示数为0,则此时物体B受到的摩擦力为 0 N。
(2)当F=20N时,物体A向右运动,弹簧测力计示数为4N不变,此时物体B受到的摩擦力 4 N。
【解答】解:(1)由于物体A保持静止,则叠放在A上的物体B也保持静止,又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零,即弹簧测力计对物体B没有产生拉力,因此物体B相对于A没有相对运动也没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所以物体B不受摩擦力,即摩擦力为零。
(2)由于物体B处于静止状态,所以B受力平衡;B水平方向上受到的摩擦力与弹簧测力计对它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两个力大小相等,所以摩擦力等于测力计示数,为4N。
故答案为:(1)0;(2)4。
23.如图,A、B两物体叠放在一起,当F=10牛时,两物体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则A、B间的摩擦力为 0 牛,B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为 10 牛。
【解答】解:对于A受力分析可知,A做匀速运动,由于A不受拉力,故A不受到的摩擦力,即摩擦力大小应为0;
由于AB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处于平衡状态,受拉力和摩擦力的作用,故地面对B的摩擦力大小为f=F=10N,方向向左;
故答案为:0;10。
24.如图所示,用F=6N的水平向左的拉力匀速拉动物块B时,物块A静止不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N。则物块A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4 N,方向为 水平向左 。如果逐渐增大拉力F,物块A受到的摩擦力将 不变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解答】解:(1)物体A静止不动,所以A受到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与A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则物体A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4N,方向水平向左;
(2)如果逐渐增大拉力F,物块A仍然处于静止状态,物体A与B之间的压力不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所以受到的摩擦力将不变。
故答案为:4;水平向左;不变。
25.如图甲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体运动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丙所示。由图象可知当t=1秒时,物体处于 静止 状态。t=5秒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2 牛。t=3秒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2 牛。
【解答】解:(1)由图丙可知,t=1s时物体的速度为0,则此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2)(3)在4s﹣6s内,由v﹣t图象可知物体以4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由F﹣t图象可知此过程中的水平推力F=2N,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此过程中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f=F=2N,即t=5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2N;
由图像可知,t=3s时,物体做加速运动,因为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所以此时的摩擦力仍为2N;
故答案为:静止;2;2。
26.为监控车辆是否超过规定的最高车速,交通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测速原理如图所示,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被测车辆的速度。如果某次检测车速时,第一次从发出至接收到超声波信号用了0.4秒,第二次从发出至接收到超声波信号用了0.3秒,两次信号发出时间间隔是1秒,则两次超声波与汽车相遇经过的时间间隔是 0.95 秒,在这段时间内汽车通过的路程是 17m 。被测汽车速度是 17.9 米/秒。(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米/秒,且保持不变)
【解答】解:
t1=×0.4s=0.2s,
测速仪第一次发出的信号从汽车处返回到测速仪时,汽车距测速仪:
s1=v声t1=340m/s×0.2s=68m;
t2=×0.3s=0.15s,
第二次发出的信号从汽车处返回到测速仪时,汽车距测速仪:
s2=v声t2=340m/s×0.15s=51m;
因此汽车在两次与信号相遇的过程中,行驶了:s′=s1﹣s2=68m﹣51m=17m;
这17m共用了:t′=Δt+t2﹣t1=1s+0.15s﹣0.2s=0.95s;
所以汽车的车速为:v′==≈17.9m/s。
故答案为:0.95;17m;17.9。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