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 八上科学《第1章 运动和力》 第1-4节训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华师大版 八上科学《第1章 运动和力》 第1-4节训练(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43.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9-05 09:01: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上科学《第1章 运动和力1-4节》 训练
一.选择题(共11小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相等时间的情况下,物体通过的路程s越长,其速度v越大
B.在通过相等路程的情况下,物体运动所用的时间t越少,其速度v越大
C.匀速运动的物体,其速度v由决定,但与s、t的大小无关
D.匀速运动的物体,其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2.正常人平常步行的速度大约是(  )
A.1.3米/秒 B.1.3厘米/秒 C.13米/秒 D.1.3千米/秒
3.有甲、乙两列火车,甲车上的乘客从一侧窗口看到田野上的树木向北运动,从另一侧窗口看到乙车向北运动,但比树木运动得慢,则(  )
A.甲车向南,乙车没动停在站台上
B.甲车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
C.甲、乙两车同时向北运动,乙比甲快
D.甲、乙两车同时向南运动,但乙车比甲车慢
4.三位同学的速度之比为3:2:l,则他们走完相同的路程所需时间之比为(  )
A.6:3:2 B.3:2:1 C.1:2:3 D.2:3:6
5.战斗机水平飞行时,飞行员从左侧舷窗看到如图甲所示的“天地分界线”,当飞行员从左侧舷窗看到的“天地分界线”如图乙所示时,飞机可能在(  )
A.斜向上爬升 B.斜向下俯冲
C.竖直向上爬升 D.竖直向下俯冲
6.如图所示,用电线将电灯吊在天花板上,下述几对力中属于相互作用的是(  )
A.电灯对电线的拉力和电线对电灯的拉力
B.电线对电灯的拉力和电线对天花板的拉力
C.电灯受到的重力和电灯对电线的拉力
D.电灯受到的重力和电线对电灯的拉力
7.弹簧测力计分别受到水平向左的F1和水平向右的F2的拉力作用,F1、F2均为3N,弹簧测力计静止时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 N
B.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 N
C.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6 N
D.F1、F2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8.在学习“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时,老师做了如图的实验:具有一定速度的钢珠在水平面上能沿直线AB运动;如果在它的运动路径近旁放一磁铁,钢珠的运动路径将变成曲线AC.对该实验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用玻璃球代替钢珠也能达到实验目的
B.钢珠沿直线AB运动时不受任何外力作用
C.钢珠沿曲线AC运动时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D.实验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9.为了践行“绿色环保”的生活理念,小张、小王、小李从同一地点A沿同一道路同时出发,最终都到达地点B,小张驾驶电瓶车以30km/h的速度匀速前进,小王以5m/s的速度跑步匀速前进,小李以每分钟通过0.6km的速度骑自行车匀速前进,则(  )
A.小张先到达B地 B.小王先到达B地
C.小李先到达B地 D.三人同时到达B地
10.如图是相向而行的甲、乙两物体的s﹣t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相遇时两物体通过的路程均为100m
B.0﹣30s内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C.甲的运动速度为10m/s
D.甲、乙是同时出发的
11.为了监督司机是否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安装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道路中间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6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4s,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1.1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则(  )
A.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204m
B.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侧速仪136m
C.汽车的速度是30.9 m/s
D.汽车的速度是34 m/s
二.填空题(共9小题)
12.宋代诗人陈与义乘船出游时曾写下一首诗:“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其中“云不动”、“云与我俱东”分别是以   、   (选填“榆堤”或“船”)为参照物。
13.(1)“月亮在云里穿行”中,月亮是   ,云是   。(填“研究对象”或“参照物”)
(2)飞行员在回忆飞机俯冲的情景时说:“大地迎面而来”,他是以   做参照物的。
(3)傍晚,太阳从西方地平线徐徐落下是以   为参照物的。
14.在4×100m接力赛中,为了保证交接棒顺利进行,那么交接棒时两运动员要尽可能做到相对    (选填“运动”或“静止”)。长20m的一列火车,以36km/h的速度匀速通过一铁桥,铁桥长980m,这列火车通过铁桥要用    s。
15.小彤家到学校有一条500m长的平直马路,一次他从学校回家,开始以1m/s的速度匀速行走,当走了一半路程时突然下起了大雨,他马上以5m/s的速度匀速跑回家。小彤在前一半路程行走中所用的时间是   s,他从学校到家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是   m/s(保留两位小数)。
16.声音在不同状态的物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在    中传播最快,在    中传播最慢(选填为“固体”、“液体”或“气体”)。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    m/s,为了实现我国的探月计划,向月球发射的激光到达月球并返回地面共需2.56s,则地球和月球间的距离是    m。
17.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时,首先要仔细观察。在地球上用弹簧测力计测得某物体重力如图所示,火星上重力与质量的比值约为地上的,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    牛;
(2)用同一弹簧测力计,到火星上称量该物体重力,弹簧的伸长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8.2021年12月30日00时4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九号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1)卫星从地面到太空,其质量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卫星在太空中飞行,向阳面和背阳面两侧的温差高达250℃,而卫星内部的电子设备又需要将温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科学家采用了热管温控技术,管内工作的液体在热端吸热而    (填“液化”或“汽化”,下同)在冷端放热而    ,这样反复工作使卫星两面温度趋于平衡。
19.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完成对接,三位航天员成功进入天和核心舱。
(1)长征二号运载火箭点火后加速升空,由发动机将燃料燃烧后产生的气体喷出,从而获得上升的力,该力的施力物体是    (选填“发动机”或“喷出的气体”)。
(2)与核心舱对接后,以核心舱为参照物,载人飞船是    的。
20.最近,交通部门在市内许多路段设置了测速器,对车速进行检测。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则该被测汽车速度是    km/h。(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米/秒) 
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21.某学生在课外探究“弹簧的长度与外力的变化关系”时,利用图所示器材并记录了相应数据,如表
钩码质量(g)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400
指针位置(cm) 2 3 4 5 6 7 7.5 7.5
(1)这项研究在实际中的应用是   。
(2)分析数据,你可得出的结论是   。
(3)该同学作出了弹簧受力与弹簧长度的关系图,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图象是   (填序号)
四.解答题(共4小题)
22.如图所示,春游时小明坐在船上用力推另一只小船,结果两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请写出两个与此现象相关的物理知识:
(1)   ;
(2)   。
23.一只轮船在海上行驶,船上发出一鸣笛声,问:
(1)如果船鸣笛后马上停止行驶,旅客在4s后听到前方悬崖反射回来的声音,求悬崖与船的距离。
(2)若鸣笛的同时,船以20m/s的速度继续向前行驶,旅客在4s后听到前方悬崖反射回来的声音,求悬崖与旅客听到回声处的距离。(气温为15℃,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超声波测速
测距:如图甲所示,固定不动的超声波测速仪向静止的汽车发射超声波信号(简称信号)同时开始计时,信号传播过程中遇到汽车会被反射,测速仪接收到返回的信号停止计时,计算出汽车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图乙可表示信号传播过程的s—t图象,s表示信号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t表示信号传播的时间。
测速:测速仪向运动的汽车先后发射两次信号,根据汽车在两次遇到信号的时间段内所通过的距离,计算得出汽车的平均速度。(超声波速度取340m/s)
(1)小科乘坐汽车在公路上行驶时,发现测速仪向他驶来,选定的参照物为    。
(2)如图乙,若t0=0.8s,则静止的汽车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为    米。
(3)某次对汽车进行测速时,向匀速驶来的汽车发射两次信号,两次发射信号的时间间隔是1.0秒,第一次发射信号到接收用时0.4秒,第二次发射信号到接收用时0.2秒,如图丙。请通过计算说明汽车在限速100千米/小时的高速路段行驶时是否超速。
25.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当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实验中为了便于操作,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选填“大”或“小”),以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
(2)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    (选填“大”或“小”)。
(3)若s2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则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    m/s;小车通过上半程的速度vAB与小车在下半程的速度vBC相比,vAB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vBC,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1小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相等时间的情况下,物体通过的路程s越长,其速度v越大
B.在通过相等路程的情况下,物体运动所用的时间t越少,其速度v越大
C.匀速运动的物体,其速度v由决定,但与s、t的大小无关
D.匀速运动的物体,其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解答】解:A、在相等时间的情况下,物体通过的路程s越长,根据速度公式v=,其速度v越大,故A正确;
B、在通过相等路程的情况下,物体运动所用的时间t越少,根据速度公式v=,其速度v越大,故B正确;
C、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保持不变,速度的大小由决定,但与s、t的大小无关,故C正确;
D、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保持不变,与路程s不成正比,与时间t不成反比,故D错误;
故选:D。
2.正常人平常步行的速度大约是(  )
A.1.3米/秒 B.1.3厘米/秒 C.13米/秒 D.1.3千米/秒
【解答】解:一个成年人,如果有意迈大步行走的话,一步的距离大约有1m多一点,而迈一步的时间也接近1s,因此选项中1.3m/s与此最接近。
故选:A。
3.有甲、乙两列火车,甲车上的乘客从一侧窗口看到田野上的树木向北运动,从另一侧窗口看到乙车向北运动,但比树木运动得慢,则(  )
A.甲车向南,乙车没动停在站台上
B.甲车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
C.甲、乙两车同时向北运动,乙比甲快
D.甲、乙两车同时向南运动,但乙车比甲车慢
【解答】解:A、甲车向南运动,乙车停留在站台上,如果乙车停留在站台上,会看到树木和乙车一相同的速度向北运动,故不符合题意。
B、甲车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会看到树木相对于甲车向北,而树木快,说明乙车也向南运动,但乙车运动慢,故不符合题意;
C、甲、乙两车同时向北运动,乙车比甲机车快,树木是静止的,就会看到树木向南运动,故不符合题意;
D、甲车上的乘客看到树木向北运动,说明甲车向南运动,同时看到乙车向北运动,但比树木运动得慢,说明乙车也向南运动,但乙车比甲车运动的慢,故选项中的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4.三位同学的速度之比为3:2:l,则他们走完相同的路程所需时间之比为(  )
A.6:3:2 B.3:2:1 C.1:2:3 D.2:3:6
【解答】解:设他们走的路程为s,
由速度公式v=可得,物体的运动时间之比:
::=::=2:3:6。
故选:D。
5.战斗机水平飞行时,飞行员从左侧舷窗看到如图甲所示的“天地分界线”,当飞行员从左侧舷窗看到的“天地分界线”如图乙所示时,飞机可能在(  )
A.斜向上爬升 B.斜向下俯冲
C.竖直向上爬升 D.竖直向下俯冲
【解答】解:A、当战斗机斜向上爬升时,飞行员以飞机为参照物时,将看到左侧舷窗看到的“天地分界线”左高右低,故A错误;
B、当战斗机斜向下俯冲时,飞行员以飞机为参照物时,将看到左侧舷窗看到的“天地分界线”左低右高,倾斜,故B正确;
C、当战斗机竖直向上爬升,飞行员以飞机为参照物时,将看到左侧舷窗看到的“天地分界线”还是水平的,且与飞机的距离越来越远,故C错误;
D、当战斗机竖直向下俯冲时,飞行员以飞机为参照物时,将看到左侧舷窗看到的“天地分界线”还是水平的,且与飞机的距离越来越近,故D错误;
故选:B。
6.如图所示,用电线将电灯吊在天花板上,下述几对力中属于相互作用的是(  )
A.电灯对电线的拉力和电线对电灯的拉力
B.电线对电灯的拉力和电线对天花板的拉力
C.电灯受到的重力和电灯对电线的拉力
D.电灯受到的重力和电线对电灯的拉力
【解答】解:分析图,灯对电线有拉力,同时电线对灯也有拉力的作用。所以电灯对电线的拉力和电线对电灯的拉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所以A正确。
相互作用力必须是作用在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上。电线对电灯的拉力和电线对天花板的拉力虽然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但不是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上的力。所以B错误。
电灯受到的重力和电灯对电线的拉力是不同性质的两个力,并且方向相同,很明显不是相互作用力。所以C错误。
电灯受到的重力和电线对电灯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D错误。
故选:A。
7.弹簧测力计分别受到水平向左的F1和水平向右的F2的拉力作用,F1、F2均为3N,弹簧测力计静止时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 N
B.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 N
C.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6 N
D.F1、F2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解答】解:
用两个方向相反的力向两端拉弹簧测力计,与只拉一端效果是相同的;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拉一端时,另一端也必须有力的作用,因此,弹簧测力计不可能显示两边的拉力之和,而只会显示一个力的大小,即3N,故AC错误,B正确;
因为F1、F2方向相反,都作用在弹簧测力计上且均为3N,弹簧测力计静止不动,所以F1、F2是一对平衡力,不是相互作用力,故D错误。
故选:B。
8.在学习“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时,老师做了如图的实验:具有一定速度的钢珠在水平面上能沿直线AB运动;如果在它的运动路径近旁放一磁铁,钢珠的运动路径将变成曲线AC.对该实验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用玻璃球代替钢珠也能达到实验目的
B.钢珠沿直线AB运动时不受任何外力作用
C.钢珠沿曲线AC运动时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D.实验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解答】解:钢珠做曲线运动是因为钢珠收到了磁铁的吸引力,力改变了钢珠球的运动状态而导致的,
A、磁体不能吸引玻璃球,因此用玻璃球代替钢球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因此A选项错误;
B、钢珠沿直线运动时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水平面阻力的作用,因此B选项错误;
C、当钢珠做曲线运动时,运动的方向发生了改变,运动状态也就发生了改变,因此C选项错误;
D、本实验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因此D选项正确;
故选:D。
9.为了践行“绿色环保”的生活理念,小张、小王、小李从同一地点A沿同一道路同时出发,最终都到达地点B,小张驾驶电瓶车以30km/h的速度匀速前进,小王以5m/s的速度跑步匀速前进,小李以每分钟通过0.6km的速度骑自行车匀速前进,则(  )
A.小张先到达B地 B.小王先到达B地
C.小李先到达B地 D.三人同时到达B地
【解答】解:由题意知,v小张=30km/h,v小王=5m/s=18km/h,v小李=0.6km/min=36km/h,
由速度公式v=可知,时间:t=,由于他们的路程s相同而小李的速度最大,
则小李的运动时间最短,小李最先到达B地,故C正确;
故选:C。
10.如图是相向而行的甲、乙两物体的s﹣t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相遇时两物体通过的路程均为100m
B.0﹣30s内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C.甲的运动速度为10m/s
D.甲、乙是同时出发的
【解答】解:
A、由图象可知,相遇时(即两图线相交),甲通过的路程为400m﹣100m=300m,乙通过的路程为100m;故A错误;
B、由图象可知,在0﹣10s内,乙处于静止状态;在10s后乙物体才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
C、由图象可知,甲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在30s内通过的路程为300m,
甲的运动速度为v===10m/s;故C正确;
D、由图象可知,在0﹣10s内,甲做匀速直线运动,而乙处于静止状态;10s﹣30s,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乙比甲要晚10s出发,故D错误;
故选:C。
11.为了监督司机是否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安装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道路中间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6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4s,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1.1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则(  )
A.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204m
B.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侧速仪136m
C.汽车的速度是30.9 m/s
D.汽车的速度是34 m/s
【解答】解:AB、由v=得: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
s1=v声t1=340m/s×s=102m;
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
s2=v声t2=340m/s×s=68m;故AB错误;
CD、因此汽车在两次信号的间隔过程中,行驶了:s′=s1﹣s2=102m﹣68m=34m;
这34m共用了:t′=Δt﹣t1+t2=1.1s﹣+s=1s,
所以汽车的车速为:v′===34m/s,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共9小题)
12.宋代诗人陈与义乘船出游时曾写下一首诗:“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其中“云不动”、“云与我俱东”分别是以 船 、 榆堤 (选填“榆堤”或“船”)为参照物。
【解答】解:
(1)从“不知云与我俱东”可知,相对于地面来说,诗人与云都是向东运动的,也就是说,二者的运动状态相同,相对静止。所以诗人以船为参照物看云时,会认为“卧看满天云不动”的效果;
(2)在本题中船是向东高速行驶,而“卧看满天云不动”是指“云与我”保持相对静止,即“云与我”以相同的速度相对于地球向东运动。所以“云与我俱东”是以“榆堤”或运动的“飞花”为参照物的。
故答案为:船;榆堤。
13.(1)“月亮在云里穿行”中,月亮是 研究对象 ,云是 参照物 。(填“研究对象”或“参照物”)
(2)飞行员在回忆飞机俯冲的情景时说:“大地迎面而来”,他是以 飞机 做参照物的。
(3)傍晚,太阳从西方地平线徐徐落下是以 地面 为参照物的。
【解答】解:
(1)“月亮在云里穿行”,说明月亮相对于云的位置发生改变,所以这是研究月亮的运动,因此“月亮在云里穿行”,这句话中,月亮是研究对象,云是参照物;
(2)飞行员以飞机为参照物,则飞机与地面越来越近,才有“大地迎面而来”的感觉;
(3)傍晚,太阳从西方地平线徐徐落下是以地面为参照物,太阳和地面的位置发生变化,逐渐靠近地面。
故答案为:(1)研究对象;参照物;(2)飞机;(3)地面。
14.在4×100m接力赛中,为了保证交接棒顺利进行,那么交接棒时两运动员要尽可能做到相对  静止 (选填“运动”或“静止”)。长20m的一列火车,以36km/h的速度匀速通过一铁桥,铁桥长980m,这列火车通过铁桥要用  100 s。
【解答】解:(1)在4×100m接力赛中,为了保证交接棒的顺利进行,要尽可能让两同学沿同一方向、同速运动,即保持相对静止状态;
(2)已知火车的速度v=36km/h=10m/s,
火车完全通过铁桥行驶的路程:s=L桥+L车=980m+20m=1000m,
由v=可知火车完全通过铁桥需要的时间:t===100s。
故答案为:静止;100。
15.小彤家到学校有一条500m长的平直马路,一次他从学校回家,开始以1m/s的速度匀速行走,当走了一半路程时突然下起了大雨,他马上以5m/s的速度匀速跑回家。小彤在前一半路程行走中所用的时间是 250 s,他从学校到家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是 1.67 m/s(保留两位小数)。
【解答】解:前一半路程s1===250m;
跑前一半的路程所用的时间t1===250s;
后一半的路程s2=250m;
后一半的路程用的时间t2===50s;
总时间t=t1+t2=250s+50s=300s,
全程的平均速度v===1.67m/s。
故答案为:250;1.67。
16.声音在不同状态的物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在  固体 中传播最快,在  气体 中传播最慢(选填为“固体”、“液体”或“气体”)。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  3×108 m/s,为了实现我国的探月计划,向月球发射的激光到达月球并返回地面共需2.56s,则地球和月球间的距离是  3.84×108 m。
【解答】解:声音在不同状态的物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气体中传播最慢;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3×108m/s,向月球发射的激光速度v为真空中的光速,发射的激光经过的路程为s=vt=3×108m/s×2.56s=7.68×108m,
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为s'===3.84×108m。
故答案为:固体;气体;3×108;3.84×108。
17.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时,首先要仔细观察。在地球上用弹簧测力计测得某物体重力如图所示,火星上重力与质量的比值约为地上的,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  4 牛;
(2)用同一弹簧测力计,到火星上称量该物体重力,弹簧的伸长量将  变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解答】解:(1)在图示弹簧测力计上,最大示数是5N,所以其测量范围为0~5N;1N之间有5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0.2N,即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测量可准确到0.2N,读数为4N;
(2)在火星上,弹簧本身的性质不变,发生的弹性形变仍然符合上述规律,所以可以测出拉力的大小,由于火星上重力与质量的比值约为地上的,在火星上测同一物体时,示数较小,则弹簧的伸长量将变小。
故答案为:(1)4;(2)变小。
18.2021年12月30日00时4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九号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1)卫星从地面到太空,其质量  不变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卫星在太空中飞行,向阳面和背阳面两侧的温差高达250℃,而卫星内部的电子设备又需要将温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科学家采用了热管温控技术,管内工作的液体在热端吸热而  汽化 (填“液化”或“汽化”,下同)在冷端放热而  液化 ,这样反复工作使卫星两面温度趋于平衡。
【解答】解:(1)质量是物体本身的属性,当物体的位置发生改变时,物体的质量不发生变化,所以卫星从地面到太空,质量不发生改变;
(2)管内工作的液体在热端吸热,从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汽化吸热;在冷端放热,从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
故答案为:(1)不变;(2)汽化;液化。
19.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完成对接,三位航天员成功进入天和核心舱。
(1)长征二号运载火箭点火后加速升空,由发动机将燃料燃烧后产生的气体喷出,从而获得上升的力,该力的施力物体是  喷出的气体 (选填“发动机”或“喷出的气体”)。
(2)与核心舱对接后,以核心舱为参照物,载人飞船是  静止 的。
【解答】解:(1)发动机向后喷射气体,即对气体施加向后的推力,根据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可知,气体会对火箭产生向上的推力,即这个力的施力物体为喷出的气体。
(2)与核心舱对接后,以核心舱为参照物,载人飞船的位置保持不变,即它是静止的。
故答案为:(1)喷出的气体;(2)静止。
20.最近,交通部门在市内许多路段设置了测速器,对车速进行检测。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则该被测汽车速度是  51 km/h。(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米/秒) 
【解答】解:由题图知,超声波第一次从测速仪发出到与汽车相遇经过的时间为t1=0.16s,
测速仪距离汽车的最远距离x1=v声t1=340m/s×0.16s=54.4m。
超声波第二次从测速仪发出到与汽车相遇经过的时间为t2=1.12s﹣1s=0.12s,
这段距离为x2=v声t2=340m/s×0.12s=40.8m。
汽车行驶的距离为:s=x1﹣x2=54.4m﹣40.8m=13.6m;
由题图知,汽车从第一次与超声波相遇到第二次与超声波相遇所用的时间:t=1.12s﹣0.16s=0.96s,
则汽车行驶的速度为:v=≈14.17m/s=51km/h。
故答案为:51。
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21.某学生在课外探究“弹簧的长度与外力的变化关系”时,利用图所示器材并记录了相应数据,如表
钩码质量(g)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400
指针位置(cm) 2 3 4 5 6 7 7.5 7.5
(1)这项研究在实际中的应用是 弹簧测力计 。
(2)分析数据,你可得出的结论是 在一定的范围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
(3)该同学作出了弹簧受力与弹簧长度的关系图,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图象是 B (填序号)
【解答】解:(1)实验研究的是弹簧长度和重力的关系,在已学的物理仪器中,弹簧测力计符合该实验的实际应用;
(2)由表中数据可知:在50~250g的范围内,弹簧的长度随物体质量的增大而加长,即:弹簧的长度和受到的重力(拉力)成正比;
(3)由表中数据知:当m=0g,即F=G=0N时,弹簧的长度x=2cm;
当m≥300g,即F=G≥0.3kg×10N/kg=3N时,弹簧的长度x=7.5cm;
符合这两个条件的只有B图,因此正确的是B。
故答案为:(1)弹簧测力计;
(2)在一定的范围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3)B。
四.解答题(共4小题)
22.如图所示,春游时小明坐在船上用力推另一只小船,结果两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请写出两个与此现象相关的物理知识:
(1)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
(2) 物体漂浮在水面上,所受浮力等于其自身重力 。
【解答】解:小明坐在船上用力推另一只小船,给了另一只船一个作用力,另一只船同时也给了他坐的船一个反作用力,结果两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由两只船漂浮在水面上可知,它们受到的浮力等于其所受到的重力(小明坐的船浮力等于船的重力与小明的重力之和)。
故答案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体漂浮在水面上,所受浮力等于其自身重力。
23.一只轮船在海上行驶,船上发出一鸣笛声,问:
(1)如果船鸣笛后马上停止行驶,旅客在4s后听到前方悬崖反射回来的声音,求悬崖与船的距离。
(2)若鸣笛的同时,船以20m/s的速度继续向前行驶,旅客在4s后听到前方悬崖反射回来的声音,求悬崖与旅客听到回声处的距离。(气温为15℃,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解答】解:(1)t=×4s=2s,
由v=可得,
悬崖与船的距离s=vt=340m/s×2s=680m。
(2)由v=可得在t=4s的时间内,船行驶的距离:
s1=v1t=20m/s×4s=80m,
声音传播的距离:
s2=v2t=340m/s×4s=1360m,
设司机鸣笛时船到山崖的距离为s,
则:2s=s1+s2,所以s===720m,
司机听到回声船距山崖的距离:
s′=s﹣s1=720m﹣80m=640m。
答:(1)如果船鸣笛后马上停止行驶,悬崖与船的距离为680m。
(2)悬崖与旅客听到回声处的距离为640m。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超声波测速
测距:如图甲所示,固定不动的超声波测速仪向静止的汽车发射超声波信号(简称信号)同时开始计时,信号传播过程中遇到汽车会被反射,测速仪接收到返回的信号停止计时,计算出汽车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图乙可表示信号传播过程的s—t图象,s表示信号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t表示信号传播的时间。
测速:测速仪向运动的汽车先后发射两次信号,根据汽车在两次遇到信号的时间段内所通过的距离,计算得出汽车的平均速度。(超声波速度取340m/s)
(1)小科乘坐汽车在公路上行驶时,发现测速仪向他驶来,选定的参照物为  汽车 。
(2)如图乙,若t0=0.8s,则静止的汽车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为  136 米。
(3)某次对汽车进行测速时,向匀速驶来的汽车发射两次信号,两次发射信号的时间间隔是1.0秒,第一次发射信号到接收用时0.4秒,第二次发射信号到接收用时0.2秒,如图丙。请通过计算说明汽车在限速100千米/小时的高速路段行驶时是否超速。
【解答】解:(1)小科乘坐汽车在公路上行驶时,发现测速仪向他驶来,说明测速仪与小科乘坐的汽车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选定的参照物是汽车;
(2)汽车遇到超声波时的时间为:t=t0=×0.8s=0.4s,
由v=可知,车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为s=vt=340m/s×0.4s=136m;
(3)第一次发射信号与汽车相遇的时间:t1=×0.4s=0.2s,则汽车在第一次反射信号的瞬间与测速仪的距离:s1=vt1=340m/s×0.2s=68m;
第二次发射信号与汽车相遇的时间:t2=×0.2s=0.1s,则汽车在第二次反射信号时与测速仪的距离:s2=vt2=340m/s×0.1s=34m;
测速过程中,汽车通过的路程为:s车=s1﹣s2=68m﹣34m=34m;
测速过程中,汽车行驶的时间为:t车=1.0s﹣0.2s+0.1s=0.9s;
汽车的速度为:v车===m/s=136km/h>100km/h,汽车已超速。
答:(1)汽车;
(2)136;
(3)汽车在高速路段行驶时已超速。
25.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当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实验中为了便于操作,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小 (选填“大”或“小”),以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
(2)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  大 (选填“大”或“小”)。
(3)若s2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则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  0.2 m/s;小车通过上半程的速度vAB与小车在下半程的速度vBC相比,vAB 小于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vBC,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0.24m/s 。
【解答】解:(1)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要使物体运动速度慢一些,所以斜面坡度要小;
(2)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计时晚,故所计时间偏小,由v=可知,计算出的平均速度偏大;
(3)由图知,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时间tAB=3s,路程s2=s1=×120cm=60cm=0.6m;
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
vAB===0.2m/s;
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
vBC===0.3m/s,可见,vAB<vBC;
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v===24cm/s=0.24m/s。
故答案为:(1)小;(2)大;(3)0.2;小于;0.24m/s。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