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8茶馆(第二课时)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8茶馆(第二课时)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04 17:32: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茶馆》中的人物形象是丰富多彩的,出场人物仅有名有姓的就有20多个。不论主要人物、次要人物,或一闪而过的人物,不论他们的台词有多少,或只有动作没有台词,都体现了他们的个性特点。
文本探究
分角色朗读,明确剧中人物。分析人物性格,品味人物语言。
《茶馆》人物众生相:小茶馆 大社会
文本探究
王利发
精明干练,见机应变,胆小怕事,是一个自私的商人。
唐铁嘴
抽大烟,油腔滑调的流氓。
松二爷
游手好闲,没能力谋生的族人。
常四爷
正直,倔强,敢作敢为,乐于助人的族人。
二德子
一打手,凶悍,野蛮。
马五爷
被称为吃洋饭的洋奴。
刘麻子
说媒拉纤,拐卖人口的地痞。
康六
下层劳动人民,被骗卖女。
黄胖子
出面调停纠纷的黑社会人物。
李三
打工为生,雇农。
秦仲义
封建势力的代表,是个荒淫无耻之徒。
庞太监
封建势力的代表,是个荒淫无耻之徒。
宋恩子,吴祥子
老牌特务,告密捕杀革命者,统治阶级的瓜牙。
王利发、常四爷、松二爷、吴祥子、宋恩子、唐铁嘴、刘麻子等。
欣赏话剧
分析文中主要人物形象
分析本剧结构特色
特殊的戏剧冲突
体会语言特色
继承了父亲的处世哲学:多说好话,多作揖。
善于经营,不断改良
人物形象
王利发
裕泰茶馆的掌柜
对李三、康顺子
对难民
对巡警大兵、特务
对刘麻子
对不同人采取不同态度:
同情、但有限度
强硬、少怜悯
讨好、巧于应付、怕得罪
厌恶、仍笑脸相迎
王利发是裕泰茶馆的掌柜,也是贯穿全剧的人物。他从父亲手里继承了裕泰茶馆,也继承了他的处世哲学,即多说好话,多作揖。他胆小、自私,又精明、干练、善于应酬,委曲求全,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态度。在黑暗的旧中国,尽管王利发善于应酬,善于经营,不断改良,却无法抵御各种反动势力的欺压。他对此也抱有强烈的不满,但表达得十分含蓄。就是这样一个精于处世的小商人,最终仍然没能逃脱破产的命运。王利发的悲剧,是旧中国广大市民生活命运的真实写照。
人物形象
王利发的形象特点
他爱大清国,怕它完了,他真是忧国忧民。由刘麻子身上的洋货,忧虑“这得往外流多少银子啊!”由康六卖女儿,忧虑“乡下是怎么了?会弄得这么卖儿卖女的!”由乡妇卖小妞,忧虑“大清国要完!”
常四爷敢憎敢爱,敢作敢当,他有一股硬气,也有一副侠肠。他敢于当面训斥二德子:“尊家吃着官饷,可没见您去冲锋打仗!”他痛恨洋鬼子,痛恨洋人的走狗:“我就不佩服吃洋饭的!”
人物形象
常四爷
旗人
他斥责伤天害理的纤手刘麻子:“您可真有个狠劲儿,给拉拢这路事!”他对受苦受难、啼饥号寒的乡妇小妞是很同情的,叫李三要两个烂肉面,给她们吃。刚正之士反倒被捕入狱,正表明政治的黑暗,历史的发展也证明常四爷是有眼光的,他看透了清王朝的腐朽,看透了大清国即将灭亡的结局。
人物形象
常四爷
旗人
有鲜明的正义感和强烈的爱国意识,富有同情心。
心眼好,但胆小怕事,懒散而无能。清朝灭亡前,他游手好闲,整日喝茶玩鸟。清亡后,“铁杆庄稼”没有了,但他仍然留恋过去的生活,不愿自食其力。他宁愿自己挨饿,也不让鸟儿饿着,一提到鸟就有了精神,最后终于饿死。这是一个没有谋生能力的旗人的典型,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腐朽。
人物形象
松二爷
旗人
没有谋生能力的旗人的典型,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腐朽。
顺风倒的奸邪小人,靠坑害别人钻营偷生。
人物形象
吴祥子、宋恩子
一群地痞无赖。一个说媒拉纤、拐卖人口,一个是麻农相士,算命骗人。这样一类人物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畸形和病态。
刘麻子、唐铁嘴等
结构特色
没有一个统一的情节,也没有一个非此不可的中心人物,只是像画卷一样,将一个个人物展览进去,把一个个情节镶嵌进去。剧中所有人物的活动,都是截取他们在茶馆中的一个横截面,这些画面组织起来便构成了一幅卷轴画,随着剧情的发展逐步展开。
人物虽多,但人物之间的联系都是单线的、小范围的,每个人的故事都是单一的。即便是王利发的戏,很大一部分也是用来应付生意的,并不是他本人的戏。
“图卷戏”:卷轴画式的平面结构
特殊的戏剧冲突
《茶馆(节选)》所采用的是特殊的戏剧冲突。剧中人物仿佛是在某种外力的作用下按照自己的轨迹必然地运行。正直善良的人无法摆脱厄运的袭击,那些异常活跃社会渣滓,各自遵循着自己的道德准则行事。作者把矛盾的焦点直接指向了那个旧时代,人物与人物之间每一个小的冲突都暗示了人民与旧时代的冲突。如“鸽子事件”“太监娶妻”“常四爷一句闲谈被抓”等,虽荒诞不经,却反映出戊戌变法失败后,封建统治的荒淫、腐败及给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明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日即将来临。
特殊的戏剧冲突
《茶馆》是怎样表现三个旧时代必然被埋葬的命运的?
《茶馆》通过对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近50年来旧中国的风云变幻的描绘,从横的和纵的两个方面来概括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横的方面,作品通过茶馆这个窗口,在三幕戏中,分别截取了三个时代的横断面,广泛地展现了整个社会风貌。纵的方面,老舍通过贯串各种人物“生活上的变化”来“反映社会的变迁”,也就是通过人物的历史来表现社会的发展演变。
特殊的戏剧冲突
《茶馆》是怎样表现三个旧时代必然被埋葬的命运的?
《茶馆》没有正面描写重大的政治事件,而是如作者所说“侧面地透露一些政治消息”。《茶馆》写的虽是旧北京的大茶馆里的人事,但它却宣告:腐朽的旧时代必将被埋葬,中国非走社会主义道路不可。
特殊的戏剧冲突
▲戊戌六君子被押往刑场
体会语言特色
品味语言,体会丰富的潜台词
王利发:“坐下!我告诉你,你要是不戒了大烟,就永远交不了好运!这是我的相法,比你的更灵验!”
侧面交代了一个社会现实:清朝末年,鸦片战争失败,清政府腐败,大量鸦片流入中国,腐蚀着中国人民的身体和灵魂。
常四爷:“要抖威风,跟洋人干去,洋人厉害!英法联军烧了圆明园,尊家吃着官饷,可没见您去冲锋打仗!”
常四爷言辞犀利地回敬对方,明理讽刺二德子,暗中指责腐败政府,一针见血,咄咄逼人。
体会语言特色
品味语言,体会丰富的潜台词
马五爷:“二德子,你威风啊!”
这句话把马五爷的威势凸显出来,而这威势不过是倚仗洋教的庇护,暗示当时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威风。
外国商品流入,大量侵占中国市场,这是当时一个不可回避的社会现实。表现常四爷的正义感和爱国心。
常四爷:“唉!连鼻烟也得从外洋来!这得往外流多少银子啊!”
体会语言特色
品味语言,体会丰富的潜台词
又是一种社会现象:农村破产,民不聊生。农民已经无法生存下去,只能靠卖儿卖女以维持暂时的生计。
秦仲义和庞太监之间的唇枪舌剑,体现了维新派和顽固派之间的斗争。面对庞太监的讥讽,秦仲义从容应对,以退为进,反唇相讥。
秦仲义:“改天过去请安,再见!”
康六:“那不是因为乡下种地的都没法子混了吗?一家大小要是一天能吃上一顿粥,我要还想卖女儿,我就不是人!”
体会语言特色
品味语言,体会丰富的潜台词
写出农民已没有活路。反映了农村经济破产、地主残酷压榨农民、民不聊生的状况。
庞太监对买来的“妻子”没有任何同情,在他心中,这只是一个活的玩物而已。再次写出庞太监荒淫无耻、狠毒奸诈,没有一点人性和同情心。
庞太监:“我要活的,可不要死的!”
康六:“姑娘!顺子!爸爸不是人……你呀,顺子,认命吧,积德吧!”
体会语言特色
品味语言,体会丰富的潜台词
这是一句典型的一语双关的台词,它既表示一局棋已经下完,也更点明了一个时代的终结:封建社会已经走到尽头。
茶客甲:“将!你完啦!”
结语
走进老舍的《茶馆》坐坐,会看到各色人物不约而至,生、旦、净、丑依次登台,唱一曲旧制度走向灭亡的挽歌。其实,人生不就是一场戏吗?感悟戏剧就是感悟人生,你、我、他,每一个人都扮演一个角色。演好属于自己的戏剧,演好自己人生戏剧中“中学”这一幕,为自己的将来留下更加精彩的剧照和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