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8茶馆(第一课时)课件(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8茶馆(第一课时)课件(共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04 17:35: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5 阿Q正传(节选)/鲁迅
*边城(节选)/沈从文
单元写作 妙笔生花有文采
第二单元
6 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
*再别康桥/徐志摩
7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冯至
*秦腔/贾平凹
8 茶馆(节选)/老舍
别情
【中国现当代文学】
本单元所选都是现当代文学中的优秀作品,有小说、诗歌、散文、话剧,涵盖了新文学的主要体裁,体现了现当代文学创作的多方面成就。把这些作品集中起来研读,可以对现当代文学创作的概貌有个大致的了解,还可以加深对百年来中国社会变革与发展,特别是对人的心灵变化的认识。
单元学习主题
单元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思维发展与提升
审美鉴赏与创造
文化传承与理解
要根据各种文学体裁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多角与提升度、多层面探究作品的意蕴。
注重对作品的个性化解读,获得鲜活的审美体验。
研习本单元,要结合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理解文化传承作品的思想文化内涵,探索其中蕴含的民族心理与理解和时代精神,了解百年来人们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变动的轨迹。
老舍的茶馆大约3万余字,仅一个多小时即可读完。在这一个小时,或者更长的时间里,你将穿越半个世纪,感叹这出戏剧构思的精巧绝伦,咀嚼三教九流人物身上凝聚的历史意义。
作为戏剧,场面当然不能过于宏大、过于复杂。广阔的历史画卷、繁多的人物形象、尖锐的矛盾冲突在裕泰茶馆这个小环境中汇聚。一曲诙谐洗练、京味十足的数来宝带我们走进这个特殊的地方。
大傻杨,打竹板儿,一来来到大茶馆儿。大茶馆,老裕泰,生意兴隆真不赖。
茶座多,真热闹,也有老来也有少;有的说,有的唱,穿章打扮一人一个样;有提笼,有架鸟,蛐蛐蝈蝈也都养的好;有的吃,有的喝,没有钱的只好白瞧着。爱下棋,(您)来两盘儿,赌一卖(碟)干炸丸子外洒胡椒盐儿。
讲排场,讲规矩,咳嗽一声都象唱大戏。有一样,听我说:莫谈国事您得老记着。哼!国家事(可)不好了,黄龙旗子一天倒比一天威风小。
第一幕 幕前
文武官,有一宝,见着洋人赶快跑。
外国货,堆成山,外带贩卖鸦片烟。
最苦是,乡村里,没吃没穿逼得卖儿女。官儿阔,百姓穷,朝中出了一个谭嗣同,讲维新,主意高,还有那康有为和梁启超。
这件事,闹得凶,气得太后咬牙切齿直哼哼。她要杀,她要砍,讲维新的都是要造反。这些事,别多说,说着说着就许掉脑壳。(幕徐启。大傻杨入茶馆。)
教学目标
了解老舍及其作品;识记并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
把握节选部分戏剧的矛盾冲突;感受戏剧所反映的时代大背景。
把握节选部分众多人物的形象特点;品味语言的个性化及幽默的风格。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出生于北京一个满族家庭,中国现代著名作家。父亲是清朝保卫皇城的一名护军,在抵抗八国联军入侵的巷战中阵亡,全家只靠母亲做杂工维持生活。1918年,毕业于免费供给膳宿的北京师范学校。1924年,赴伦敦东方学院任华语讲师,教书之余阅读了大量西方文学作品,并开始文学创作。
作者简介
老舍
(1899~1966)
1929年回国在大学执教,同时继续写作。著名的《骆驼祥子》《离婚》《我这一辈子》《月牙儿》《断魂枪》都写于这个时期,受到文艺界的广泛赞誉。
解放后,他以极大的热情歌颂新的生活,话剧成为他主要运用的写作形式,创作了《龙须沟》《茶馆》《方珍珠》《女店员》《全家福》等十几部话剧。由于创作了《龙须沟》,他获得了“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作者简介
老舍
(1899~1966)
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老舍文集》。全剧共三幕,本文是第一幕。老舍在写现代题材的同时,又写了历史剧。主要是受1956年党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启示和鼓舞而写的。老舍衷心拥护这一方针,并要为此作出贡献。他说:我写茶馆,“往事今事都可以写,百花齐放”嘛。老舍在回答为什么单单写一个茶馆时说:“我只认识一些小人物,这些小人物是经常下茶馆的。那么,我要是把他们集合到一个茶馆里,用他们生活上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不就侧面地露出一些政治消息吗?”
“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容纳各色人物。”
题目“茶馆”既是人物活动的地点,又是展现社会面貌的窗口。
通过在茶馆里活动的70多个各色各样的人物,依次反映了三个时代长达50年的社会生活。
《茶馆》简介
《茶馆》简介
《茶馆》代表了老舍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作品以旧北京城中一个大茶馆--裕泰茶馆的兴哀为背景,通过对茶馆及各类人物变迁的描写,反映了从清末、民初到抗战胜利后三个不同时代的近50年的社会面貌,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动荡、黑暗和罪恶。
清末
知识脉络
全剧共三幕,各写一个时代
第一幕
大清国完了
第二幕
军阀统治完了
第三幕
国民党统治也将完了
为什么要单单写一个茶馆?
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多容纳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这出戏虽只有三幕,可是写了五十来年的变迁。在这些变迁里,没法子躲开政治问题。可是,我不熟悉政治舞台上的高官大人,没法子正面描写他们的促进与促退。我也不十分懂政治。我只认识一些小人物,这些人物是经常下茶馆的。那么,我要是把他们集合到一个茶馆里,用他们生活上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不就侧面地透露出一些政治消息么?这样,我就决定了去写《茶馆》。
老舍如是说
为什么要单单写一个茶馆?
老舍先生自己说,他写这个戏的目的是“葬送三个时代”。全剧贯穿半个世纪的三个时代,是旧中国社会急剧变化的时代,是帝国主义的侵略逐渐深入、中国由封建的老大帝国日益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时代。老舍把三个时代发生的种种事件以及生活着的种种人物,通过茶馆,通过贯穿全剧的线索人物王利发,巧妙地连接在一起,写出这些人物在不同时代中的不同命运,从而揭示出旧时代必然灭亡的命运,暗示了促使旧时代灭亡的新的潜在力量。
老舍如是说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裕泰茶馆生意兴隆,三教九流,各色人物云集于此。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一个初开营业的掌柜王利发兴致勃勃地坐在柜台上。三三两两的旗人,遛够了鸟儿,走进茶馆来歇腿喝茶。有两位茶客唱着京戏,另外几个围着桌子观赏瓦罐中的蟋蟀。茶馆中到处贴着”莫谈国事”的纸条。可是年轻力壮为人正直的常四爷偏要谈谈国事。他说他痛恨洋人,痛恨那些吃洋饭讲洋话的人,也看不起二德子之流在营里当差的。他因一句”大清国要完”,被两个特务吴恩子和宋祥子抓去,送进了监狱。相面骗人的唐铁嘴来讨碗茶喝,说媒拉纤的刘麻子也来了,要把康六15岁的女儿康顺子卖给养70岁的庞
第一幕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裕泰茶馆生意兴隆,三教九流,各色人物云集于此。
太监当老婆。主张实业救国的秦仲义走进来,说什么要办工厂,搞维新。顽固派的代表庞太监则杀气腾腾地说:”圣旨下来,谭嗣同问斩!告诉您,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工”这表明了当时政治的黑暗。
第一幕
▲戊戌六君子被押往刑场
军阀混战时期,茶馆生意艰难,尽管王利发苦心改良,但也只能惨淡经营。
辛亥革命之后,胜利果实落入了反动军阀手里。帝国主义列强趁着袁世凯刚死,群龙无首,政局混乱之际,各自支持自己的代理人,军阀混战,社会动荡不安。特务,走狗比早年更加猖狂。同样在裕泰茶馆里:有李三的抱怨,难民的央告,康顺子的求工;有巡警的摊派索贿,宋恩子,吴祥子的敲诈分赃,刘麻子的人肉交易,老林,老陈合买一妻;有崔久峰的绝望,有常四爷的“愤世嫉俗”;连那曾经生意兴隆的王掌柜,现在也厄运临头。茶馆“改良”后还没开张,巡警,特务,散兵就接二连三地趁火打劫。这都说明当时的社会是恶人的天堂,人民的地狱,它与满清一样注定要被埋葬。
第二幕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统治时期的社会生活。剧中所有正直的人都陷于一种不可自拔的困境中。
抗日战争胜利,国民党特务和美国兵在北京横行。这时的裕泰茶馆更加破败,只有“莫谈国事”的纸条写得更多,字也写得更大。这一幕中,几个主要人物都已老态龙钟并且有了子孙;才能地痞流氓不见了,代替他们是他们的下一代。这些小辈干起坏事来,比他们的父辈更加无耻。幕启,康妈妈正在商量去西山找康大力,由小刘麻子介绍来当女招待的小丁宝,走进茶馆与老掌柜的攀谈。这个时候,黑暗势力更加猖獗,百姓生活更加困苦。小刘麻子向小唐铁嘴炫耀着他那一套拐骗妇女的缺德计划,被国民党党部雇用的打手小二德子跑到茶
第三幕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统治时期的社会生活。剧中所有正直的人都陷于一种不可自拔的困境中。
馆来抓人,庞四奶奶则来恐吓王利发让他交出康顺子。普通百姓呢,包办满汉全席的有名厨师被迫到监狱去蒸窝头,出名的评书艺人一次挣不上三个杂合面饼子钱,常四爷的生活更加艰苦,秦仲义的工厂被人霸占。对此,王利发已失去生活的信心,他让儿子、儿媳、孙女都跟着康妈妈到西山去逃命。这时,常四爷、秦仲义相继来到茶馆 ,找阔别多年的老掌柜谈心。他们互诉不幸,含着眼泪为自己撒起了纸钱。这时,茶馆里的灯光渐渐暗下去了,而大街上的阳光却渐渐明亮起来。
第三幕

请同学们朗读选文(第一幕)并思考:
这一幕写到哪些人物,这些人物大致可分为哪两大类?
写了哪些事件?分别用小标题来归纳概括。
读文正音
当日 官饷
衙门 眼拙
侦缉 牢骚
趿拉 玛瑙
文绉绉 珍馐
雄赳赳 岔话
dāng


tā la
zhōu
jiū
xiǎng
zhuō
sao
nǎo
xiǔ
chà
全文大约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势力及其奴才走狗;
思考探究
这一幕写到哪些人物,这些人物大致可分为哪两大类?
如西太后的宠奴庞太监,吃洋饭的恶霸马五爷,特务宋恩子、吴祥子、流氓黄胖子,打手二德子,人口贩子刘麻子,江湖骗子唐铁嘴等等。
另一类是在这“三座大山”压迫下的各阶层的人们。
如王利发、秦仲义、康顺子、康六、乡妇、老人等等。
第一幕
为读者交代了故事发生发展的时间和地点,详细介绍了茶馆的布置和当时的市井生活状况。
思考探究
写了哪些事件?分别用小标题来归纳概括。
第一幕
反映了封建统治者的荒淫无道和当时社会底层的民不聊生,揭示了清末社会黑暗腐朽、不可救药的现实。
舞台说明部分
写马五爷施威
康六卖女
刻画了常四爷痛心于洋货倾销使国家的银子外流,反映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的侵略。
常四爷骂洋货
反映了清末反动统治阶级的荒淫。
反映了维新派和顽固派之间的斗争。
写鸽子之争
写秦仲义梦想实业救国
写秦、庞交锋
从茶客的对话中可以看出许多人对维新变法并不了解,从侧面反映出维新变法眼中脱离群众,必然走向失败。
茶客对话
反映了清末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状况。
反映了爱国有罪、报国无门的荒唐现实。常四爷的被抓,是一个正直的中国人的悲剧。
写常四爷被抓
再现了统治者丑恶腐朽的灵魂以及下层劳动人民生活极其艰难的境况。
庞太监买妻
小结
作者通过对茶馆里众生相的剪影式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日即将到来时的景象,多侧面、多角度地反映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统治的没落、农村的民不聊生,从而表现清末整个社会的黑暗腐朽和不可救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