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04 15:46: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试题
一、读句子,看拼音,写字词。
蟋蟀不喜欢suí yù ér ān(      ),总是shèn zhòng (    )地xuǎn zé(    )住址,而且将wò shì(    )建造得非常shū shì(   )。当四周安静的时候,还能qiáo jiàn (    )它在门口的平台上zhuān xīn(    )地弹琴呢。
二、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僵硬 苍蝇 吟诵 营地 B.驻扎 住房 注目 主持
C.小区 曲线 弯曲 扭曲 D.霜降 劝降 归降 投降
(2)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只缘身在此山中(因为)
B.可怜九月初三夜(值得怜悯)
C.梅须逊雪三分白(不及,比不上)
D.梅雪争春未肯降(服输)
(3)下列动物的家的名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鸟巢 鸟窝 狗窝 B.猪圈 羊圈 鸡窝
C.牛棚 牛圈 马厩 D.马洞 鼠巢 虎穴
(4)依次填在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蟋蟀的住宅______在青草丛中,非常______,不仅排水______,并且有______的阳光。
A.隐蔽 隐藏 优良 温和 B.隐藏 隐蔽 优良 温和
C.隐蔽 隐藏 优秀 温柔 D.隐藏 隐蔽 优秀 温柔
(5)将下面的句子放入语段中,位置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你瞧,一簇簇花儿在争奇斗艳。②小草开始发芽,柳树开始生长。③一只只鸟儿在枝头唱歌。④清晨的森林一片生机盎然。
A.①之前 B.①②之间 C.②③之间 D.③④之间
三、按要求完成练习。
(1)(  )作者对爬山虎进行了细致的观察,(  )他把爬山虎描写
得很生动。他发现,爬山虎的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手指(  )
不费一点儿劲,(  )不能把它拉下来。(填关联词)
(2)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
住墙。(用几个连续的动词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蟋蟀的工具是那样懦弱,所以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
(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文要素训练。
1.读一读,你觉得下面的句子分别体现了怎样的观察方式?(填序号)
A.比较观察  B.多角度观察  C.细致观察  D.连续观察
(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  )
(2)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
(3)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
蜗牛的触角。(  )
(4)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
贴在墙上。(  )
五、阅读下面的调查统计表,完成练习。
××小学一至六年级视力情况调查统计表(调查人数:1200人)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合计
近视 人数 32 48 62 84 102 116 444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这次调查所发现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你从调查统计表中发现的问题,给同学们写一条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题西林壁》中告诉我们“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诗句是:            ,            。
2.正如宋代诗人卢钺所说的“           ,            ”,每个人都各有长处和短处,不用刻意攀比。
3.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          。”秋雨真是天气变冷的标志啊!
七、主题阅读
鸬鹚
夕阳照在小湖上,没有什么风,湖面平静得像一面镜子。岸边有几棵垂柳,垂柳那边是一望无垠的稻田。几只又窄又长的渔船浮在湖面上。近处的那只船上,渔人正悠然地坐在船尾,望着湖面。十来只灰黑色的鸬鹚站在船舷上,好像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
渔人忽然站起来,拿竹篙向船舷一抹,鸬鹚就都扑着翅膀钻进水里去了。湖面立刻失去了平静,荡起一圈圈粼粼的波纹,无数浪花在夕阳的柔光中跳跃。
不多一会儿,就有鸬鹚钻出水面,扑着翅膀跳上渔船,喉囊鼓鼓的。渔人一把抓住它的脖子,把吞进喉囊的鱼挤了出来,又把它甩进水里。
鸬鹚不断地跳上渔船,渔人都要忙不过来了。
岸上炊烟四起,袅袅地升上天空。渔人不再赶鸬鹚下水了,让它们停在船舷上。他从舱里拣些小鱼,一条条抛给鸬鹚吃。鸬鹚张开长长的嘴巴,接住抛来的鱼,一口吞了下去。
鸬鹚吃饱了,又像士兵似的,整齐地站在船舷上。渔人就荡起桨,划着小船回去了。
天色逐渐暗下来,湖面恢复了平静,只留下一条闪闪的水痕。
1.根据短文内容,选择与图片对应的画面。
①鸬鹚捕鱼图   ②鸬鹚待命图   ③凯旋而归图
2.第3自然段中,描写鸬鹚捕鱼的动词有:__________________,这
些动词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渔人挤鱼动作娴熟
利落、经验丰富的动词是:________________。
3.文中两处画“  ”的句子都运用了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
出了鸬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4.文中最能体现作者细致观察的地方是(   )(多选)
A.夕阳照耀下的湖面。 B.鸬鹚捕鱼、渔人挤鱼的过程。
C.渔人喂鸬鹚的过程。 D.像士兵一样训练有素的鸬鹚。
5.“渔人忽然站起来,拿竹篙向船舷一抹”中的“一抹”换成“一挥、
一扫、一划、一拍”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习作
最近,你留心观察了什么事物?是怎样观察的?有什么发现?请把你观察到的内容写下来。
要求:①选择观察对象最突出的变化;②运用多种感官捕捉观察对象的变化;③将观察对象的变化描写得具体生动。
参考答案
一、随遇而安 慎重 选择 卧室 舒适 瞧见 专心
二、(1)C (2)B (3)D (4)B (5)A
三、(1) 因为 所以 如果 就
(2) 示例:难道这座住宅不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吗?
(3) 示例:我一进家门就放下书包,去卫生间洗手,然后吃饭。
(4) 示例:蟋蟀的工具是那样柔弱,所以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
四、(1) B (2) A (3) C (4) D
五、(1)××小学的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近视率也越来越高。
(2)示例:不要在光线太强或光线太暗的地方读书写字。
六、1.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2.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3.十场秋雨要穿棉
七、1.② ③ ①
2.钻、扑、跳 鸬鹚捕鱼的快速与熟练 抓、挤、甩
3.比喻 井然有序、训练有素 
4.BC
5.不好。“一抹”表现了渔人的动作十分轻巧、优美,技术十分娴熟。同时这个动作显得极有分寸,体现了渔人对鸬鹚的爱护之情,换成其它词语则没有此效果。
八、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