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0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
【课程标准】
1.识别常见的生物种群和生物群落(包括植被)
2.说明生物 对环境的适应性
3.概述 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结构及功能
4.理解生态平衡(生 态系统的稳定性)的现象和意义
5.应用生态系统的相关概念解释生产、生活实际中一些简单的问题
6.知道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7.了解自然环境的人口承载量;认识人口过度增长给自然环境带来的严重后果
8.列举我国生物保护与 自然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思维导图】
生物与环境
1.种群
(1)种群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2)种群是由同种物种的许多个体组成,但并不是许多个体简单相加,而具有一定特征,如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种群的数量变动与种群的这些特征密切相关。
2.群落
(1)生物群落指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简称群落。
(2)一个区域内有一个群落。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在群落中,植物起主导作用,动物、微生物随着植物的分布而分布。
(3)植物群落指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植物的总和;植被指覆盖在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
(4)群落由多个种群组成。群落和种群有大有小,其大小由区域性和人们观察与研究的需要而定。
(5)群落和种群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种群是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群落是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
联系:群落由不同种群构成,包含多个种群。它是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种群的集合体。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1.适应性: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现存的各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形态和结构与功能的适应(如:小肠的结构);形态和结构与生活方式(环境)的适应(如:枯叶蝶)。
2.几种典型适应的实例:如植物的向光性、仙人掌的叶刺等是对单侧光和干旱等环境的适应;动物的保护色、拟态等既有利于躲避敌害,又有利于捕捉食物,使之更好地适应环境。
3.适应的相对性:适应的相对性表现在它是一种暂时的现象,而不是永久性的。当环境条件出现较大的变化时,适应就变成了不适应,有时还成为有害的甚至致死的因素。
(1)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有种内互助、种内斗争;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有捕食、寄生、共生、竞争等。
(2)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环境,并受到环境的影响。
生态系统、生物圈
1.概念:一定区域内生物群落和它生活的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一起,组成了生态系统。它与群落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包括非生物因素。
2.生态系统的成分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阳光、大气、水、土壤、温度等。
(2)生物成分
生产者:制造有机物的绿色植物。
消费者:草食动物、肉食动物。
分解者:细菌、真菌、原生动物、腐生动物等。
3.功能
(1)各种生物通过食物关系形成的联系,叫食物链。
(2)由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形成食物网。
(3)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物质和能量流通的渠道;食物链中箭头所指的方向为能量流动的方向,食物链越短,传递到终极消费者的能量越多;食物链一般从生产者(绿色植物)开始,不包括非生物物质和能量,也不包括分解者。
(4)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而物质在生态系统中是不断循环的。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图
生态平衡的现象和意义
1.生态平衡(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个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种类和数量保持相对稳定,具有比较稳定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组成成分之间,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保持相对稳定。
(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这种调节能力有强有弱,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生物种类越多,自动调节能力越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相反,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生物种类越少,自动调节能力越弱,稳定性越低。
2.生态平衡的破坏
(1)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度,如果人为干预或自然因素的变化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被破坏。
(2)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自然因素(如火山喷发、地震、海啸、泥石流等)和人为因素(如对森林的过量采伐,对草原的过度放牧等),同时人为因素可以强化自然因素。
3.人们定期给农田除草是主动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方向,使之流向有益于人类的方向。
4.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它包括了地球上的全部生物以及它们所生活的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
5..生物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人类与生态环境
1.人口过度增长的危害:过度消耗生物圈的资源,会产生资源与能源问题;地球变成一个大垃圾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2.启示:自然环境对人口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人口的增长必须符合生态规律。
3.保护自然的意义:人类要改造自然,更要保护自然。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必须符合自然规律,使生物圈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4.措施:植树造林、设立自然保护区、立法保护生物资源等等。
题型一生物与环境
[典例1]下列选项中,与“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所描述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相同的是( )
A.秋风扫落叶 B.骆驼刺根系发达
C.大树底下好乘凉 D.海豚皮下脂肪很厚
【答案】C
【解答】解: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体现了生物对环境影响和改变。
A、秋风扫落叶,说明环境温度下降,植物通过落叶减少蒸腾作用,自我保护免受冻伤,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B、骆驼刺的根系非常发达,是与干旱少水环境相适应。
C、大树底下好乘凉,说明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加了大气湿度、降低了周围环境温度,体现生物影响改变了环境。
D、海豚皮下脂肪很厚,有利于保持体温,减少热量的散失,是对寒冷的环境的一种适应。
故选:C。
【对点训练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据日前报道,日本政府正式决定两年后将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水排入大海。此决定立刻遭到国际社会的谴责和质疑,核污水中含有放射性物质,如被人类或其他生物体吸入,将长期残存体内。在海洋环境中,放射性物质通过食物链可能被富集,人类一旦食用被污染的鱼类,放射性物质就会进入人体,可能会对DNA产生影响,并造成基因损害。如果福岛核电站核污水被排入海洋,从排放之日起57天内,放射性物质将扩散至太平洋大半区域,十年后将蔓延全球海域,全球都将会有风险。
(1)海洋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 组成。
(2)核污水中的放射性物质属于影响海洋生物的 (填“非生物因素”或“生物因素”)。
(3)上述材料体现了 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4)生态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问题,作为地球上的一员,你以哪些实际行动来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写出一点即可)
【答案】(1)非生物部分;(2)非生物因素;(3)生物圈;
(4)少使用塑料制品,少使用一次性筷子,低碳出行等等。
【解答】解:(1)海洋生态系统由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部分和阳光、温度、水分等非生物部分组成。
(2)核污水中的放射性物质不具备生物的基本特征,属于非生物因素。
(3)由“如果福岛核电站核污水被排入海洋,从排放之日起57天内,放射性物质将扩散至太平洋大半区域,十年后将蔓延全球海域,全球都将会有风险。”的描述可以看出,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4)保护生态环境人人有责,作为地球上的一员,我们应该做到少使用塑料制品,少使用一次性筷子,低碳出行等等,以实际行动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故答案为:(1)非生物部分;(2)非生物因素;(3)生物圈;
(4)少使用塑料制品,少使用一次性筷子,低碳出行等等。
题型二种群与群落
[典例2]下列实例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
A.一片草地上蝗虫的全部幼虫和成虫
B.一块朽木上的蘑菇、木耳等全部真菌
C.一棵枯树和其上的苔藓、真菌、昆虫、蜗牛等
D.一块水田里的全部水稻、水草、水生昆虫及细菌等全部生物
【答案】D
【解答】A、一片草地上蝗虫的全部幼虫和成虫不属于群落,A错误;
B、一块朽木上的蘑菇、木耳等全部真菌不是群落,群落包括该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B错误;
C、一棵枯树和其上的苔藓、真菌、昆虫、蜗牛等组成一个生态系统,C错误;
D、一块水田里的全部水稻、水草、水生昆虫及细菌等全部生物组成一个生物群落,D正确。
故选:D。
【对点训2】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是一个种群
②池塘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
③稻田中所有的三化螟是一个种群
④种群密度的决定因素是年龄组成、性别比例
⑤种群密度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出生率和死亡率
①③⑤ B.②④ C.②④⑤ D.③⑤
【答案】D
【解答】解:①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不一定是同一物种,故不一定是一个种群。错误。
②池塘中有多种鱼,因此所有的鱼不是一个种群。错误。
③稻田中所有的三化螟是同种生物,是一个种群。正确。
④种群密度的决定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错误。
⑤种群密度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出生率和死亡率。正确。
故选:D。
题型三生态系统
[典例3](2023 九江一模) ( http: / / www.m / bio / report / detail / f4e33fcd-093d-468e-8ddb-821f06360f6b" \o "此年份及地区表示:该试题最新出现所在的试卷年份及地区" \t "_blank )在草原生态系统中,下列哪条食物链的加强有利于增加鹰的数量( )
A.草类→鼠→鹰
B.草类→鼠→蛇→鹰
C.草类→蝗虫→青蛙→蛇→鹰
D.草类→食草昆虫→青蛙→蛇→鹰
【答案】A
【解答】解:在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开始的,通过食物链依次传递的,其特点是单向的、不循环的,并且是逐级递减的,因此含能量最多的是草,利用能量最少的是猫头鹰,通过食物链依次传递的,其特点是单向的、不循环的,并且是逐级递减的;每种生物的能量大多数用于自身生命活动,只有10%左右进入下一个环节。可见环节越少,相对获得的能量就越多。所以A草类→鼠→鹰这条食物链的环节最少。加强A有利于加强鹰的数量。
故选:A。
【对点训练3】一个密闭的生态瓶,内含浮游藻类、浮游动物、泥沙(有微生物)、水等,放置在有光照的环境中。
(1)生态瓶中浮游藻类、浮游动物和微生物共同组成了一个 (选填“种群”或“群落”)。
(2)从物质循环的角度简要说明该生态瓶能长时间保持稳定的原因: 。
(3)若缺乏光照,生态瓶中的生物最终都将死亡,这是因为生态瓶中的能量流动是 的。
【答案】(1)群落。(2)浮游藻类光合作用为浮游动物提供氧气和食物,为分解者提供氧气,浮游动物和分解者产生的二氧化碳被浮游藻类利用,浮游植物和动物的尸体和粪便被分解者利用。(3)单向的。
【解答】解:(1)一定区域中全部生物的总和构成生物群落,因此生态瓶中浮游藻类、浮游动物和微生物共同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2)该生态瓶在一定时间内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原因有:浮游藻类光合作用为浮游动物提供氧气和食物,为分解者提供氧气,浮游动物和分解者产生的二氧化碳被浮游藻类利用,浮游植物和动物的尸体和粪便被分解者利用。
(3)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而且流动是单向的、不是循环的,最终在环境中消失。
故答案为:(1)群落。(2)浮游藻类光合作用为浮游动物提供氧气和食物,为分解者提供氧气,浮游动物和分解者产生的二氧化碳被浮游藻类利用,浮游植物和动物的尸体和粪便被分解者利用。(3)单向的。
题型四生物圈 ( javascript:void(0)" \o "第3课 生物圈 )
[典例4](2023春 潼关县期末) ( http: / / www.m / bio / report / detail / f5e54636-e45c-4a28-a637-22db24b19876" \o "此年份及地区表示:该试题最新出现所在的试卷年份及地区" \t "_blank )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绿色发展”理念,从身边小事做起,下列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A.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
B.废弃物实行分类回收或处理
C.使用一次性餐具促进经济发展
D.购物时使用自备环保袋
【答案】C
【解答】解:A、在生产和生活中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有利于保护环境,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绿色发展理念。
B、废弃物分类回收处理,有利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绿色发展理念。
C、使用一次性餐具虽然促进了经济发展,但是会大量浪费自然资源,不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绿色发展理念。
D、购物不用塑料袋自备使用环保袋,有利于保护环境,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绿色发展理念。
故选:C。
【对点训练4】(2023春 交口县期末) ( http: / / www.m / bio / report / detail / eb512637-3ccc-4370-88c4-7436439b8af3" \t "_blank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本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交口县紧紧围绕“在一个战场打赢生态治理与脱贫攻坚两场战役”的战略思想,坚持大地增绿、林业增效、农民增收相统一,科学规划,创新机制,优化布局,整体推进,广泛动员,全民参与,进一步掀起造林绿化新高潮,努力实现“绿色交口、宜居交口”的目标。
在交口县城及乡镇街道上,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这个(如图)随处可见,你知道为什么要进行垃圾分类吗?
A.减少占地:垃圾分类,去掉能回收的、不易降解的物质,减少垃圾数量达50%以上。
B.减少环境污染:废弃的电池含有金属汞等有毒物质,会对人类产生严重的危害,土壤中的废塑料会导致农作物减产,因此回收利用可以减少危害。
C.变废为宝:我国每年使用塑料快餐盒达30亿个,方便面碗5亿~6亿个,废塑料占生活垃圾的3%~7%。1吨废塑料可回炼600公斤无铅汽油和柴油。回收1500吨废纸,可免于砍伐用于生产1200吨纸的林木。因此,垃圾回收既环保,又节约资源。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一般分为以下四类:
A.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类,可回收循环利用。
B.厨余垃圾:菜叶、果皮、剩饭剩菜等为主,一般采用集中堆肥方式处理。
C.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废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需要经过特殊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D.其他垃圾:除上述几类垃圾以外的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一般采取卫生填埋处理。
(1)由以上材料可知,垃圾分类的好处有: 、 、 。
(2)下列哪组均属于其他垃圾? 。
A.鸡蛋壳、普通玻璃 B.牛皮纸、塑料袋
C.一次性饭盒、餐巾纸 D.金属厨具、塑料玩具
(3)人类对环境也有积极的影响,如三北防护林可有效地阻止土地沙漠化,下列保护森林的措施中,科学的是 。
A.禁止砍伐 B.有计划地合理砍伐已经成熟的木材
C.大面积种植一种树,整齐美观 D.喷洒高强度的农药,消灭森林害虫
【答案】(1)减少占地;减少环境污染;变废为宝(顺序可调换)。(2)C。(3)B。
【解答】:(1)分类回收处理垃圾,能减少垃圾产生量、提高资源化利用、降低垃圾对生物的危害,可变废为宝,对资源的充分利用及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结合材料信息可知,垃圾分类的好处有:减少占地、减少环境污染、变废为宝(顺序可调换)。
(2)A.鸡蛋壳是厨余垃圾、普通玻璃属于可回收垃圾,A错误。
B.牛皮纸、塑料袋都属于可回收垃圾,B错误。
C.一次性饭盒、餐巾纸都属于其他垃圾,C正确。
D.金属厨具、塑料玩具都属于可回收垃圾,D错误。
故选C。
(3)AB.要保护森林,是在保护的前提下,“有计划地合理砍伐已经成熟的木材”等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而不是“禁止砍伐”,A错误、B正确。
C.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强,生态系统越稳定。大面积种植一种树,生态系统不稳定,容易遭到严重的虫害,C错误。
D.农药的使用会破坏生态平衡,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可见,大量喷洒农药消灭森林害虫,不利于环境保护,D错误。
故选B。(1)减少占地;减少环境污染;变废为宝(顺序可调换)。(2)C。(3)B。
1.在西部大开发中以解决“水”这一瓶颈为根本途径,以恢复和保护生物多样性为出发点,努力实现人和环境的“双赢”,这一世纪工程的改造对象是生命系统中的( )层次。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生物圈
【答案】C
【解答】解:题干中“这一世纪工程的改造对象”包括这个地区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的无机环境,因此从生命系统中的结构层次看,这一世纪工程的改造对象是生命系统中的生态系统层次。
故选:C。
2.珍稀物种保护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栖息地的破碎。人类已经把大部分陆地用于农业种植,而很多野生动物是无法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生存的,其余的陆地很多都在经历破碎过程或已经破碎成许多很小的板块。如图表示白脸猴的种群大小与种群持续时间的关系。下列关于栖息地破碎对种群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对于白脸猴来说,栖息地越大,种内斗争越小,个体生存机会越大
B.白脸猴种群越大,种群维持时间越长,是因为出生率高的缘故
C.白脸猴种群小,变异类型少,遇到不良环境容易被淘汰
D.栖息地的破碎会导致基因交流的机会少
【答案】B
【解答】解:A、若栖息地范围较广,则种内斗争减弱,个体生存机会增大,A正确。
B、白脸猴种群越大,出生率升高,同时死亡率降低,种群数量增多,种群维持时间变长,B错误;
C、种群小,变异类型少,遇到不良环境容易被淘汰,C正确;
D、栖息地的破碎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地理隔离,阻碍了基因交流,D正确。
故选:B。
3.(2023 黑龙江二模)如图表示生态系统部分成分间的相互关系(甲、乙、丙表示三类生物成分)。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能制造有机物
B.乙能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
C.丙是能把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的细菌、真菌等
D.甲、乙、丙能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答案】D
【解答】解:A、甲表示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能制造有机物,A正确。
B、乙表示消费者,主要是动物,能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B正确。
C、丙表示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能分解动植物遗体遗物中的有机物,形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无机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C正确。
D、甲、乙、丙三类生物成分不能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缺少非生物成分,D错误。
故选:D。
4.(2023春 白银期末)下列原则或对策中,不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是( )
A.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
B.采取有效措施防治环境污染
C.推广生态农业,坚持植树造林
D.大力研制杀伤力更强的杀虫剂和农药
【答案】D
【解答】解:A、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可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A不符合题意;
B、采取有效措施防治环境污染,可保护生态环境,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B不符合题意;
C、推广生态农业,坚持植树造林,可保护生态环境,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C不符合题意;
D、大力研制杀伤力更强的杀虫剂和农药,会污染环境和水体,不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D符合题意。
故选:D。
5.(2023春 宁津县校级月考)对如图解释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B.正常情况下,草原植被数量应多于鼠类
C.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
D.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维持在不变的状态
【答案】D
【解答】解:这个生态系统中生物数量会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维持相对稳定和平衡的状态,鼠类取食草,而鼠被食鼠动物吃,所以正常情况下,草原植被数量应多于鼠类,如果大量、持续捕杀食鼠动物,短期内鼠因天敌减少而数量会增加,草的数量会减少;所以要保持该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而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的,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数量和种类越多,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强,D错误。
故选:D。
6.2014年12月,我国表示将采用国际最高安全标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重新启动一批沿海核电工程。经批准在温州苍南拟建三澳核电站。三澳地处海边,该区域所有的生物可以看作一个 。
【解答】解: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叫做生物群落,简称群落;三澳地处海边,该区域所有的生物可以看作一个群落。
故答案为:群落
7.(2022秋 兴化市期末)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它是人类和其他生物共同生活的唯一家园。保护生态系统人人有责,泰州溱湖风景区属 生态系统,它有“地球之肾”之称,溱湖气候湿润,生物类型多样,水草丰茂,蒲苇丛生,盛产鱼虾、簖蟹等,它们在生态系统中起着不同作用,其中水草、蒲苇是 ,其作用是 。鱼虾、簖蟹是 ,其作用是 。
【答案】生物圈;湿地;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消费者;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解答】解:生物圈就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能调节区域小气候,有”地球之肾”之称。它兼有水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具有极其特殊的生态功能,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统。水草、蒲苇是绿色植物,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其作用是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鱼虾、簖蟹是动物,属于消费者,消费者是指直接或间接利用生产者所制造的有机物质为食物和能量来源的生物,其作用是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故答案为:
生物圈;湿地;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消费者;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8.(2022秋 城关区校级期末)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其包括大气圈的下层, 和 的上层.
【解答】: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 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故答案为: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9.(2023 新疆)某同学尝试利用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制作小生态瓶,主要材料:容积1.5L的透明带盖玻璃瓶、金鱼藻数棵、生命力旺盛的小金鱼两条、泥沙和河水(池塘水)适量。
制作过程:
步骤一:把适量泥沙装入玻璃瓶中,加河水(池塘水)到玻璃瓶容积约的位置。
步骤二:用镊子将适量金鱼藻的根部固定在泥沙中,放入小金鱼后盖上盖子。
步骤三:将玻璃瓶放在光线充足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结合上述制作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小生态瓶可以看作一个微型生态系统,泥沙中的 细菌、真菌 等属于分解者,阳光、空气属于该生态系统的 部分。
(2)小生态瓶需要避免阳光直射的主要原因是 。
(3)生物圈Ⅱ号也是模拟建造的人工生态系统,但实验最终失败。这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是 。
A.生物圈Ⅱ号中缺少分解者
B.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生活的唯一家园
C.人类能够脱离生物圈而生存
D.生物圈Ⅱ号失败的原因是组成成分太复杂
【答案】(1)细菌、真菌;非生物(2)防止生态瓶温度过高,影响瓶内生物的正常生活(3)B
【解答】解:(1)分解者是指生态系统中细菌、真菌等具有分解能力的生物,也包括某些原生动物和腐食性动物(蚯蚓、屎壳郎和白蚁)。它们能把动植物残体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无机盐、二氧化碳、水),释放到环境中,供生产者再一次利用。结合分析可知,小生态瓶可以看作一个微型生态系统,泥沙中的细菌、真菌等属于分解者,阳光、空气属于该生态系统的非生物部分。
(2)小生态瓶长时间暴露在强烈的阳光下,瓶内的温度会快速升高,可能会导致某些生物死亡。因此,为了保持生态瓶内环境的稳定和生物的正常生长,生态瓶的采光要选择较弱的散射光,减少光照强度,避免阳光直射。
(3)A、生物圈II号中缺少分解者是导致实验失败的原因之一,但并不是最重要的启示,A错误;
B、生物圈II号以失败告终,它用事实告诉我们,迄今为止,生物圈仍是人类和其它生物唯一家园,我们应该保护它,B正确;
C、人类无法脱离生物圈而生存,因为我们需要食物、水和氧气等资源来维持生命,这些资源都来自于生物圈,C错误;
D、生物圈Ⅱ号的组成成分相对于生物圈来说,是太简单了,因此生物圈Ⅱ号的自动调节能力太弱,D错误。
故选:B。
故答案为:(1)细菌、真菌;非生物(2)防止生态瓶温度过高,影响瓶内生物的正常生活(3)B
10.(2022秋 黔江区期末)生态瓶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小型生态系统,其组成成分的完整性和复杂程度直接影响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如表为4名同学制作的生态瓶及其中小鱼的存活情况,请据表回答相关问题。
生态瓶 Ⅰ Ⅱ Ⅲ Ⅳ
生态瓶的组成及摆放位置 500毫升的容器中放入等量的水、砂石
1株黑藻、1条健康的孔雀鱼。摆放于储物柜中 1支塑料花、1条健康的孔雀鱼。摆放在窗台上 1株黑藻、1条健康的斗鱼。摆放在窗台上 1株黑藻、1条健康的孔雀鱼。摆放在窗台上
小鱼存活时间 2天 3天 10天 45天
Ⅰ号和Ⅱ号生态瓶中的小鱼存活时间很短,原因是这两个生态瓶中缺乏充足的 (填气体名称),Ⅰ号生态瓶中的小鱼存活时间更短的主要原因是 。Ⅲ号生态瓶中的斗鱼只能以小动物为食,存活10天后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生命活动所需要的 。
(2)刘老师制作了一个生态瓶作为示范,以5升矿泉水瓶为容器,里面除了非生物材料外,放入了多种动植物,构成如图所示的食物网。
①请写出该食物网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生态系统中的 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流动的。
②该食物网中缺少了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和 。
③若该生态瓶中的苹果螺由于温度不适等原因全部死亡,以它为食的孔雀鱼并不会受到严重影响,原因是 。
④该生态瓶维持了1年多的时间,与IV号生态瓶相比,说明生物种类越多、成分越复杂,生态系统的 能力越强。
【答案】(1)氧气;黑藻因被遮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小鱼得不到足够的氧气供给;营养物质。
(2)①狐尾藻→苹果螺→米虾→孔雀鱼;物质。
②分解者;非生物部分。
③会有椎实螺等同一营养级的消费者来顶替;
④自动调节。
【解答】解:(1)Ⅰ号生态瓶摆放于储物柜中,黑藻因被遮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小鱼得不到足够的氧气供给,因此,存活时间很短;Ⅱ号生态瓶中没有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小鱼得不到足够的氧气供给,因此,存活时间很短。Ⅲ号生态瓶中的斗鱼只能以小动物为食,存活10天后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2)①图中一共有13条食物链:狐尾藻→孔雀鱼,狐尾藻→苹果螺→孔雀鱼,狐尾藻→苹果螺→米虾→孔雀鱼,狐尾藻→米虾→孔雀鱼,狐尾藻→椎实螺→米虾→孔雀鱼,狐尾藻→椎实螺→孔雀鱼,黑藻→米虾→孔雀鱼,宝塔草→苹果螺→孔雀鱼,宝塔草→苹果螺→米虾→孔雀鱼,宝塔草→米虾→孔雀鱼,宝塔草→椎实螺→米虾→孔雀鱼,宝塔草→椎实螺→孔雀鱼,宝塔草→孔雀鱼。其中最长的食物链:狐尾藻→苹果螺→米虾→孔雀鱼,狐尾藻→椎实螺→米虾→孔雀鱼,宝塔草→苹果螺→米虾→孔雀鱼,宝塔草→椎实螺→米虾→孔雀鱼。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而动物大多直接或间接的以生产者为食,所以物质和能量随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②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因此完整生态系统还应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③生态系统中的营养关系是非常复杂的,一种生物常以多种生物为食,而同一种生物又常常被多种消费者取食。若该生态瓶中的苹果螺由于温度不适等原因全部死亡,以它为食的孔雀鱼并不会受到严重影响,原因是会有椎实螺等同一营养级的消费者来顶替。
④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相反,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少,食物链和食物网越简单,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弱。
故答案为:(1)氧气;黑藻因被遮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小鱼得不到足够的氧气供给;营养物质。
(2)①狐尾藻→苹果螺→米虾→孔雀鱼;物质。
②分解者;非生物部分。
③会有椎实螺等同一营养级的消费者来顶替;
④自动调节。
11.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是典型的海岸湿地生态系统,有藻类、芦苇、水草、鱼、虾、水鸟等生物,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它属于大型涉禽,嘴长而粗壮,腿、脚甚长,如图所示。
(1)该湿地公园里所有东方白鹳是一个 (填“种群”或“群落”)。
(2)东方白鹳的形态结构特征是对湿地环境的 。
【答案】(1)种群(2)适应
【解答】解:(1)种群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生物群落,简称群落,是指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所以该湿地公园里所有东方白鹳是一个种群。
(2)由图可知,东方白鹳嘴长而粗壮,腿、脚甚长的特点便于涉水和在水中捕食,是对湿地环境的适应。
故答案为:(1)种群(2)适应
12.全面开展“五星达标 3A争创”的美丽乡村建设行动是当前绍兴农村的工作重点。
(1)生态宜居、人与自然和谐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题。
①村委举办了“最美庭院”评选活动,小敏对自家庭院进行了绿化,并修建了一个池塘,里面养了水生动植物,小敏家庭院中所有的生物属于 。
A.种群 B.群落
②庭院建设完成后,小敏根据所学知识对自家庭院中的碳循环绘制如图。其中b、e是通过生物的 实现。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①群落是指一定自然区域内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小敏家庭院中所有的生物属于群落。
②b、e是碳回到大气中的过程,由图知,b、e是通过生物(植物和动物)的呼吸作用实现。
故答案为:①B; ②呼吸作用。
13.温州有深厚的茶文化底蘸,茶树品种丰富,种植历史悠久
(1)平阳早香茶产于鳌江大坪山上,有着12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温州的早发品种。大坪山茶园中所有早香茶构成了一个 。
(2)不同的茶叶品种外形、颜色等性状不同,是由 决定。
(3)小明将温州的部分名茶绘制了茶叶分类检索表,如图所示其中的平阳早香茶品质和性状均可与杭州西湖龙井茶相媲美,则杭州西湖龙井茶的特征是: 。
【解答】解:(1)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因此该茶园中所有“三杯香”茶树构成一个 种群。
(2)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不同的茶叶品种外形、颜色等性状不同,是由基因决定。
(3)平阳早香茶的叶底嫩绿成朵。平阳早香茶品质和性状均可与杭州西湖龙井茶相媲美,分析茶叶分类检索表可知,平阳早香茶与西湖龙井茶的特点最接近,因此杭州西湖龙井茶的特征是:叶底嫩绿成朵。
故答案为:(1)种群;(2)基因;(3)叶底嫩绿成朵。
14.(2023春 任丘市期末)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生物圈包括 的底部、 的大部和 的表面。
(2)在大气圈生活的动物主要是能够飞翔的 和 ,还有细菌等微小生物。
(3)水圈包括地球上全部的 海洋 和江河湖泊。生活在水圈中的生物主要生活在水面下 米以内的水层中。
(4)岩石圈是地球表层的 部分,它是一切 的“立足点”,生活在岩石圈的生物包括我们常见的植物、动物,还有大量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
【答案】(1)大气圈;水圈;岩石圈;(2)昆虫;鸟类;(3)海洋;150;(4)固体;陆生生物。
【解答】解:(1)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分和岩石圈的表面。
(2)在大气圈中活动的生物主要是能够飞翔的昆虫和鸟类,还有细菌等微小生物。
(3)水圈包括地球上全部的海洋和江河湖泊。生活在水圈的生物主要生活在水面下150米以内的水层中。
(4)岩石圈是地球表层的固体部分,它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生活在岩石圈的生物包括我们常见的植物、动物,还有大量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
故答案为:(1)大气圈;水圈;岩石圈;(2)昆虫;鸟类;
(3)海洋;150;(4)固体;陆生生物。
15.地球的“肾脏”湿地,对于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如图是某城市为净化生活污水而建立的大型人工湿地公园示意图,湿地公园内小鱼在水中畅游、青蛙在水中咕咕叫、蜜蜂在花丛中飞舞、小鸟在枝头欢叫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该图示还不能被称之为生态系统,因为还缺少构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 。
(2)少量生活污水流入湿地会造成轻度污染,一段时间后湿地可恢复正常,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
(3)一段时间后,管理员还放养了一些鱼,以限制藻类及浮游动物的过度繁殖,请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源头是 。
(4)目前,保护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 。
【答案】(1)非生物成分。(2)自动调节。
(3)藻类→浮游动物→鱼;太阳能。(4)建立自然保护区。
【解答】解:(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该图示还不能被称之为生态系统,因为还缺少构成非生物成分。
(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是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少量生活污水流入湿地会造成轻度污染,一段时间后湿地可恢复正常,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大量污水流入会使湿地公园变成污水湾并难以恢复,造成生态平衡被破坏。
(3)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所以管理员还放养了一些鱼,以限制藻类及浮游动物的过度繁殖,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是:绿藻→浮游动物→鱼;生态系统能量流入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因此能量源头是太阳能。
(4)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进行各种生物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基地;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故答案为:(1)非生物成分。(2)自动调节。(3)藻类→浮游动物→鱼;太阳能。
(4)建立自然保护区。
1.一组学生将叶片捣碎成叶汁后混入一些池泥并放在黑暗中保温。在10天中,他们每天取些样品以确定叶汁中微生物的数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生物Ⅰ可能是生产者
B.生物Ⅱ可能是以生物Ⅰ为食
C.生物Ⅲ紧随生物Ⅰ的出现而出现
D.生物Ⅳ可能是捕食者
【答案】A
【解答】解:A、因为在黑暗的环境中生产者不可能进行生产,更不可能进行生殖,而生物Ⅰ在黑暗环境中确实经历了一个数量明显增长的过程,因此,生物Ⅰ可能是生产者的说法是不正确的,A错误。
B、种群Ⅰ开始时显著增长是因为开始时资源(叶汁中有丰富的有机物)充足,从曲线的消长情况来分析,两者可被看成是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关系,B正确。
C、生物Ⅱ紧随生物Ⅰ的出现而出现符合生物先减少,后增加再减少的趋势,C正确。
D、图中曲线可以看出,生物Ⅳ只要以Ⅱ、Ⅲ为食,就会出现图中的曲线关系,所以Ⅳ有可能是捕食者,D正确,
故选:A。
2.下面A图是某种动物的种群密度(种群是指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同一物种个体的集合,种群密度指某种群在单位空间或者面积内的个体数量)与种群周限增长率R(R=N t+1/N,N t为t时刻种群数量,N t+1为t+1时刻种群数量)的关系图,B、C、D、E图( y轴均为相对密度而非A图中的绝对密度)是几种不同的种群数量变化类型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在A图的Ⅱ时,种群数量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会减少
B.种群密度在A图Ⅲ时所对应的种群变化类型为C图
C.种群密度在A图I时所对应的种群变化类型为B图
D.不管该种群的初始种群密度是多少,该种群的数量最终都会达到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答案】B
【解答】解:A.在A图的Ⅱ时,种群周限增长率大于1,种群数量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会增加,A错误;
B.种群密度在A图Ⅲ时,种群周限增长率小于1,所对应的种群变化类型为C图,B正确;
C.种群密度在A图I时,种群周限增长率小于1,所对应的种群变化类型为E图,C错误;
D.如果种群密度过小,在环境阻力下,种群很难达到最大值,D错误;
故选:B。
3.许多自然灾害会给生态系统造成灾难性破坏,人类的活动也在严重干预着生态平衡.下列人类活动对保持生态平衡是良性影响或没有负面影响的是( )
A.稻田养鱼
B.围湖造田
C.森林中修建一条高速公路
D.放宽农产品进口检疫
【答案】A
【解答】解:A、水稻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养活了植物自身,还为其它鱼类的生存提供食物,因此它是依据人类需要建立新的生态平衡,故符合题意;
B、围湖造田 是指将湖泊的浅水草滩由人工围垦成为农田的一种活动,围湖造田往往会损害湖泊的自然资源,破坏湖泊的生态环境和调蓄功能,围湖造田使水禽赖以生息的环境遭到破坏,使水生动、植物种类发生变化,有些种群几乎绝迹,故不符合题意;
C、森林中修建一条高速公路,必然破坏大量的植被,并影响当地的动物的生存,不利于保持生态平衡,故不符合题意;
D、如果放宽农产品进口检疫,就可能使一些外来物种进入中国,由于这些物种在国内没有天敌,会迅速繁殖蔓延,威胁当地的物种,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如图甲为某人工的池塘生态系统的结构简图,“→”表示碳的流动方向。图乙为该池塘生态系统中草鱼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代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字母依次是 。
(2)经测定发现,食物链中下一级生物只能得到上一级生物的一部分能量,原因包括 。(填序号)
①各级生物体内的大部分能量被呼吸作用消耗
②上一级生物的部分能量未被下一级生利用
③少数能量被分解者利用
(3)根据乙图,描述草鱼在t0~t1时间段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之间的关系 。
(4)在养殖过程,该生态系统每年7~8月份突发“鱼病、鱼死”现象,且有进一步严重化趋势。从生态系统稳态的角度分析,发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
【解答】解:(1)分析题图:图示为某人工的池塘生态系统的结构简图,首先根据双向箭头可判断出A是无机环境、D是生产者;其次判断分解者,分解者除了一个箭头指向无机环境外,其他箭头都指进来,因此E为分解者;其余均为消费者,即B和C均为消费者。
(2)在生态系统中下一个营养级不能得到上一个营养级的全部能量,因为部分能量被分解者利用、各营养级生物体内的部分能量被自身呼吸作用消耗、上一个营养级的部分能量未被下一个营养级利用(即下一营养级只捕食了上一营养级的部分生物),即①②③。
(3)图中显示草鱼在t0~t1时间段的个体数是增长趋势,因此,草鱼在t0~t1时间段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之间的关系是: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4)该生态系统每年7~8月突发“鱼病、鱼死”现象,且有进一步严重化趋势。发生该现象的原因是动植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小。
故答案为:(1)D、BC、E;(2)①②③;(3)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4)动植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小。
5.下表为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研究“一个小型生态系统中动物数量和植物数量关系”的实验数据.实验中使用了以下实验用具:有盖玻璃瓶、小鱼、水草、沙子(含少量淤泥)、经纱布过滤的池水,并把这五个生态瓶均放在实验室窗台上,并使它们所处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相同.
编号 小鱼(条) 水草(棵) 实验结果
生态瓶l号 4 12 小鱼存活8天
生态瓶2号 4 8 小鱼存活6天半
生态瓶3号 4 4 小鱼存活3天半
生态瓶4号 4 2 小鱼第2天上午死亡2条,第2天下午死亡2条
生态瓶5号 4 0 小鱼于当天下午和晚上相继死亡
请分析数据并回答下列问题:
(1)小生态瓶1-4号均可以看作是一个小生态系统,在这些小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的生物是 ,属于生产者的生物是 ,池水、沙子中的 是分解者.
(2)比较生态瓶l号和2号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植物数量比较多时,动物存活的时间相对 ,由生态瓶5号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没有 ,动物就可能死亡.
(3)由生态瓶l一5号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通常情况下,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动物数量与植物数量的关系应是:动物数量一般 (填写“大于”或“小于”)植物数量.
(4)生态瓶l号的动物虽然存活时间最长,但最后还是死亡了,最有可能的原因是由于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 不能达到一种真正的平衡, 能力比较差的缘故.
【解答】解:(1)在这些小生态系统中,作为绿色植物的水草是生产者,小鱼是动物属于消费者,池水泥沙中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营腐生生活属于分解者.
(2)因为在其中的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为小鱼提供氧气,所以植物数量比较多时,动物存活的时间相对较长.如果没有绿色植物,动物很快就死亡的原因是没有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小鱼得不到足够的氧气供给,使呼吸作用停止而至死.
(3)因为在生态系统中植物是生产者第一营养级,动物的营养级别较高,所以植物数量要比动物的数量多.
(4)因为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自我调节能量越强,就越稳定,所以生态瓶l号的动物虽然存活时间最长,但最后还是死亡了,最有可能的原因是由于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较少,不能达到一种真正的平衡,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差的缘故.
故答案是:(1)小鱼;水草;细菌、真菌等微生物
(2)比较长;植物
(3)小于
(4)较少;自我调节
知识●逐点夯实……必备知识 系统梳理 基础重落实……复习自修
课堂●分类突破……精选考点 典例研析 技法重悟通……考点演练
课时●过关检测……关键能力 分层施练 素养重提升……课后练习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0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
【课程标准】
1.识别常见的生物种群和生物群落(包括植被)
2.说明生物 对环境的适应性
3.概述 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结构及功能
4.理解生态平衡(生 态系统的稳定性)的现象和意义
5.应用生态系统的相关概念解释生产、生活实际中一些简单的问题
6.知道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7.了解自然环境的人口承载量;认识人口过度增长给自然环境带来的严重后果
8.列举我国生物保护与 自然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思维导图】
生物与环境
1.种群
(1)种群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2)种群是由同种物种的许多个体组成,但并不是许多个体简单相加,而具有一定特征,如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种群的数量变动与种群的这些特征密切相关。
2.群落
(1)生物群落指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简称群落。
(2)一个区域内有一个群落。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在群落中,植物起主导作用,动物、微生物随着植物的分布而分布。
(3)植物群落指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植物的总和;植被指覆盖在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
(4)群落由多个种群组成。群落和种群有大有小,其大小由区域性和人们观察与研究的需要而定。
(5)群落和种群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种群是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群落是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
联系:群落由不同种群构成,包含多个种群。它是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种群的集合体。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1.适应性: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现存的各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形态和结构与功能的适应(如:小肠的结构);形态和结构与生活方式(环境)的适应(如:枯叶蝶)。
2.几种典型适应的实例:如植物的向光性、仙人掌的叶刺等是对单侧光和干旱等环境的适应;动物的保护色、拟态等既有利于躲避敌害,又有利于捕捉食物,使之更好地适应环境。
3.适应的相对性:适应的相对性表现在它是一种暂时的现象,而不是永久性的。当环境条件出现较大的变化时,适应就变成了不适应,有时还成为有害的甚至致死的因素。
(1)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有种内互助、种内斗争;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有捕食、寄生、共生、竞争等。
(2)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环境,并受到环境的影响。
生态系统、生物圈
1.概念:一定区域内生物群落和它生活的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一起,组成了生态系统。它与群落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包括非生物因素。
2.生态系统的成分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阳光、大气、水、土壤、温度等。
(2)生物成分
生产者:制造有机物的绿色植物。
消费者:草食动物、肉食动物。
分解者:细菌、真菌、原生动物、腐生动物等。
3.功能
(1)各种生物通过食物关系形成的联系,叫食物链。
(2)由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形成食物网。
(3)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物质和能量流通的渠道;食物链中箭头所指的方向为能量流动的方向,食物链越短,传递到终极消费者的能量越多;食物链一般从生产者(绿色植物)开始,不包括非生物物质和能量,也不包括分解者。
(4)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而物质在生态系统中是不断循环的。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图
生态平衡的现象和意义
1.生态平衡(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个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种类和数量保持相对稳定,具有比较稳定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组成成分之间,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保持相对稳定。
(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这种调节能力有强有弱,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生物种类越多,自动调节能力越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相反,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生物种类越少,自动调节能力越弱,稳定性越低。
2.生态平衡的破坏
(1)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度,如果人为干预或自然因素的变化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被破坏。
(2)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自然因素(如火山喷发、地震、海啸、泥石流等)和人为因素(如对森林的过量采伐,对草原的过度放牧等),同时人为因素可以强化自然因素。
3.人们定期给农田除草是主动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方向,使之流向有益于人类的方向。
4.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它包括了地球上的全部生物以及它们所生活的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
5..生物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人类与生态环境
1.人口过度增长的危害:过度消耗生物圈的资源,会产生资源与能源问题;地球变成一个大垃圾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2.启示:自然环境对人口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人口的增长必须符合生态规律。
3.保护自然的意义:人类要改造自然,更要保护自然。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必须符合自然规律,使生物圈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4.措施:植树造林、设立自然保护区、立法保护生物资源等等。
题型一生物与环境
[典例1]下列选项中,与“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所描述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相同的是( )
A.秋风扫落叶 B.骆驼刺根系发达
C.大树底下好乘凉 D.海豚皮下脂肪很厚
【对点训练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据日前报道,日本政府正式决定两年后将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水排入大海。此决定立刻遭到国际社会的谴责和质疑,核污水中含有放射性物质,如被人类或其他生物体吸入,将长期残存体内。在海洋环境中,放射性物质通过食物链可能被富集,人类一旦食用被污染的鱼类,放射性物质就会进入人体,可能会对DNA产生影响,并造成基因损害。如果福岛核电站核污水被排入海洋,从排放之日起57天内,放射性物质将扩散至太平洋大半区域,十年后将蔓延全球海域,全球都将会有风险。
(1)海洋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 组成。
(2)核污水中的放射性物质属于影响海洋生物的 (填“非生物因素”或“生物因素”)。
(3)上述材料体现了 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4)生态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问题,作为地球上的一员,你以哪些实际行动来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写出一点即可)
题型二种群与群落
[典例2]下列实例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
A.一片草地上蝗虫的全部幼虫和成虫
B.一块朽木上的蘑菇、木耳等全部真菌
C.一棵枯树和其上的苔藓、真菌、昆虫、蜗牛等
D.一块水田里的全部水稻、水草、水生昆虫及细菌等全部生物
【对点训2】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是一个种群
②池塘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
③稻田中所有的三化螟是一个种群
④种群密度的决定因素是年龄组成、性别比例
⑤种群密度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出生率和死亡率
①③⑤ B.②④ C.②④⑤ D.③⑤
题型三生态系统
[典例3](2023 九江一模) ( http: / / www.m / bio / report / detail / f4e33fcd-093d-468e-8ddb-821f06360f6b" \o "此年份及地区表示:该试题最新出现所在的试卷年份及地区" \t "_blank )在草原生态系统中,下列哪条食物链的加强有利于增加鹰的数量( )
A.草类→鼠→鹰
B.草类→鼠→蛇→鹰
C.草类→蝗虫→青蛙→蛇→鹰
D.草类→食草昆虫→青蛙→蛇→鹰
【对点训练3】一个密闭的生态瓶,内含浮游藻类、浮游动物、泥沙(有微生物)、水等,放置在有光照的环境中。
(1)生态瓶中浮游藻类、浮游动物和微生物共同组成了一个 (选填“种群”或“群落”)。
(2)从物质循环的角度简要说明该生态瓶能长时间保持稳定的原因: 。
(3)若缺乏光照,生态瓶中的生物最终都将死亡,这是因为生态瓶中的能量流动是 的。
题型四生物圈 ( javascript:void(0)" \o "第3课 生物圈 )
[典例4](2023春 潼关县期末) ( http: / / www.m / bio / report / detail / f5e54636-e45c-4a28-a637-22db24b19876" \o "此年份及地区表示:该试题最新出现所在的试卷年份及地区" \t "_blank )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绿色发展”理念,从身边小事做起,下列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A.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
B.废弃物实行分类回收或处理
C.使用一次性餐具促进经济发展
D.购物时使用自备环保袋
【对点训练4】(2023春 交口县期末) ( http: / / www.m / bio / report / detail / eb512637-3ccc-4370-88c4-7436439b8af3" \t "_blank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本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交口县紧紧围绕“在一个战场打赢生态治理与脱贫攻坚两场战役”的战略思想,坚持大地增绿、林业增效、农民增收相统一,科学规划,创新机制,优化布局,整体推进,广泛动员,全民参与,进一步掀起造林绿化新高潮,努力实现“绿色交口、宜居交口”的目标。
在交口县城及乡镇街道上,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这个(如图)随处可见,你知道为什么要进行垃圾分类吗?
A.减少占地:垃圾分类,去掉能回收的、不易降解的物质,减少垃圾数量达50%以上。
B.减少环境污染:废弃的电池含有金属汞等有毒物质,会对人类产生严重的危害,土壤中的废塑料会导致农作物减产,因此回收利用可以减少危害。
C.变废为宝:我国每年使用塑料快餐盒达30亿个,方便面碗5亿~6亿个,废塑料占生活垃圾的3%~7%。1吨废塑料可回炼600公斤无铅汽油和柴油。回收1500吨废纸,可免于砍伐用于生产1200吨纸的林木。因此,垃圾回收既环保,又节约资源。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一般分为以下四类:
A.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类,可回收循环利用。
B.厨余垃圾:菜叶、果皮、剩饭剩菜等为主,一般采用集中堆肥方式处理。
C.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废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需要经过特殊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D.其他垃圾:除上述几类垃圾以外的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一般采取卫生填埋处理。
(1)由以上材料可知,垃圾分类的好处有: 、 、 。
(2)下列哪组均属于其他垃圾? 。
A.鸡蛋壳、普通玻璃 B.牛皮纸、塑料袋
C.一次性饭盒、餐巾纸 D.金属厨具、塑料玩具
(3)人类对环境也有积极的影响,如三北防护林可有效地阻止土地沙漠化,下列保护森林的措施中,科学的是 。
A.禁止砍伐 B.有计划地合理砍伐已经成熟的木材
C.大面积种植一种树,整齐美观 D.喷洒高强度的农药,消灭森林害虫
1.在西部大开发中以解决“水”这一瓶颈为根本途径,以恢复和保护生物多样性为出发点,努力实现人和环境的“双赢”,这一世纪工程的改造对象是生命系统中的( )层次。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生物圈
2.珍稀物种保护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栖息地的破碎。人类已经把大部分陆地用于农业种植,而很多野生动物是无法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生存的,其余的陆地很多都在经历破碎过程或已经破碎成许多很小的板块。如图表示白脸猴的种群大小与种群持续时间的关系。下列关于栖息地破碎对种群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对于白脸猴来说,栖息地越大,种内斗争越小,个体生存机会越大
B.白脸猴种群越大,种群维持时间越长,是因为出生率高的缘故
C.白脸猴种群小,变异类型少,遇到不良环境容易被淘汰
D.栖息地的破碎会导致基因交流的机会少
3.(2023 黑龙江二模)如图表示生态系统部分成分间的相互关系(甲、乙、丙表示三类生物成分)。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能制造有机物
B.乙能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
C.丙是能把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的细菌、真菌等
D.甲、乙、丙能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4.(2023春 白银期末)下列原则或对策中,不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是( )
A.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
B.采取有效措施防治环境污染
C.推广生态农业,坚持植树造林
D.大力研制杀伤力更强的杀虫剂和农药
5.(2023春 宁津县校级月考)对如图解释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B.正常情况下,草原植被数量应多于鼠类
C.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
D.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维持在不变的状态
6.2014年12月,我国表示将采用国际最高安全标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重新启动一批沿海核电工程。经批准在温州苍南拟建三澳核电站。三澳地处海边,该区域所有的生物可以看作一个 。
7.(2022秋 兴化市期末)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它是人类和其他生物共同生活的唯一家园。保护生态系统人人有责,泰州溱湖风景区属 生态系统,它有“地球之肾”之称,溱湖气候湿润,生物类型多样,水草丰茂,蒲苇丛生,盛产鱼虾、簖蟹等,它们在生态系统中起着不同作用,其中水草、蒲苇是 ,其作用是 。鱼虾、簖蟹是 ,其作用是 。
8.(2022秋 城关区校级期末)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其包括大气圈的下层, 和 的上层.
9.(2023 新疆)某同学尝试利用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制作小生态瓶,主要材料:容积1.5L的透明带盖玻璃瓶、金鱼藻数棵、生命力旺盛的小金鱼两条、泥沙和河水(池塘水)适量。
制作过程:
步骤一:把适量泥沙装入玻璃瓶中,加河水(池塘水)到玻璃瓶容积约的位置。
步骤二:用镊子将适量金鱼藻的根部固定在泥沙中,放入小金鱼后盖上盖子。
步骤三:将玻璃瓶放在光线充足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结合上述制作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小生态瓶可以看作一个微型生态系统,泥沙中的 细菌、真菌 等属于分解者,阳光、空气属于该生态系统的 部分。
(2)小生态瓶需要避免阳光直射的主要原因是 。
(3)生物圈Ⅱ号也是模拟建造的人工生态系统,但实验最终失败。这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是 。
A.生物圈Ⅱ号中缺少分解者
B.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生活的唯一家园
C.人类能够脱离生物圈而生存
D.生物圈Ⅱ号失败的原因是组成成分太复杂
10.(2022秋 黔江区期末)生态瓶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小型生态系统,其组成成分的完整性和复杂程度直接影响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如表为4名同学制作的生态瓶及其中小鱼的存活情况,请据表回答相关问题。
生态瓶 Ⅰ Ⅱ Ⅲ Ⅳ
生态瓶的组成及摆放位置 500毫升的容器中放入等量的水、砂石
1株黑藻、1条健康的孔雀鱼。摆放于储物柜中 1支塑料花、1条健康的孔雀鱼。摆放在窗台上 1株黑藻、1条健康的斗鱼。摆放在窗台上 1株黑藻、1条健康的孔雀鱼。摆放在窗台上
小鱼存活时间 2天 3天 10天 45天
Ⅰ号和Ⅱ号生态瓶中的小鱼存活时间很短,原因是这两个生态瓶中缺乏充足的 (填气体名称),Ⅰ号生态瓶中的小鱼存活时间更短的主要原因是 。Ⅲ号生态瓶中的斗鱼只能以小动物为食,存活10天后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生命活动所需要的 。
(2)刘老师制作了一个生态瓶作为示范,以5升矿泉水瓶为容器,里面除了非生物材料外,放入了多种动植物,构成如图所示的食物网。
①请写出该食物网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生态系统中的 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流动的。
②该食物网中缺少了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和 。
③若该生态瓶中的苹果螺由于温度不适等原因全部死亡,以它为食的孔雀鱼并不会受到严重影响,原因是 。
④该生态瓶维持了1年多的时间,与IV号生态瓶相比,说明生物种类越多、成分越复杂,生态系统的 能力越强。
11.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是典型的海岸湿地生态系统,有藻类、芦苇、水草、鱼、虾、水鸟等生物,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它属于大型涉禽,嘴长而粗壮,腿、脚甚长,如图所示。
(1)该湿地公园里所有东方白鹳是一个 (填“种群”或“群落”)。
(2)东方白鹳的形态结构特征是对湿地环境的 。
12.全面开展“五星达标 3A争创”的美丽乡村建设行动是当前绍兴农村的工作重点。
(1)生态宜居、人与自然和谐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题。
①村委举办了“最美庭院”评选活动,小敏对自家庭院进行了绿化,并修建了一个池塘,里面养了水生动植物,小敏家庭院中所有的生物属于 。
A.种群 B.群落
②庭院建设完成后,小敏根据所学知识对自家庭院中的碳循环绘制如图。其中b、e是通过生物的 实现。
13.温州有深厚的茶文化底蘸,茶树品种丰富,种植历史悠久
(1)平阳早香茶产于鳌江大坪山上,有着12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温州的早发品种。大坪山茶园中所有早香茶构成了一个 。
(2)不同的茶叶品种外形、颜色等性状不同,是由 决定。
(3)小明将温州的部分名茶绘制了茶叶分类检索表,如图所示其中的平阳早香茶品质和性状均可与杭州西湖龙井茶相媲美,则杭州西湖龙井茶的特征是: 。
14.(2023春 任丘市期末)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生物圈包括 的底部、 的大部和 的表面。
(2)在大气圈生活的动物主要是能够飞翔的 和 ,还有细菌等微小生物。
(3)水圈包括地球上全部的 海洋 和江河湖泊。生活在水圈中的生物主要生活在水面下 米以内的水层中。
(4)岩石圈是地球表层的 部分,它是一切 的“立足点”,生活在岩石圈的生物包括我们常见的植物、动物,还有大量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
15.地球的“肾脏”湿地,对于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如图是某城市为净化生活污水而建立的大型人工湿地公园示意图,湿地公园内小鱼在水中畅游、青蛙在水中咕咕叫、蜜蜂在花丛中飞舞、小鸟在枝头欢叫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该图示还不能被称之为生态系统,因为还缺少构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 。
(2)少量生活污水流入湿地会造成轻度污染,一段时间后湿地可恢复正常,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
(3)一段时间后,管理员还放养了一些鱼,以限制藻类及浮游动物的过度繁殖,请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源头是 。
(4)目前,保护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 。
1.一组学生将叶片捣碎成叶汁后混入一些池泥并放在黑暗中保温。在10天中,他们每天取些样品以确定叶汁中微生物的数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生物Ⅰ可能是生产者
B.生物Ⅱ可能是以生物Ⅰ为食
C.生物Ⅲ紧随生物Ⅰ的出现而出现
D.生物Ⅳ可能是捕食者
2.下面A图是某种动物的种群密度(种群是指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同一物种个体的集合,种群密度指某种群在单位空间或者面积内的个体数量)与种群周限增长率R(R=N t+1/N,N t为t时刻种群数量,N t+1为t+1时刻种群数量)的关系图,B、C、D、E图( y轴均为相对密度而非A图中的绝对密度)是几种不同的种群数量变化类型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在A图的Ⅱ时,种群数量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会减少
B.种群密度在A图Ⅲ时所对应的种群变化类型为C图
C.种群密度在A图I时所对应的种群变化类型为B图
D.不管该种群的初始种群密度是多少,该种群的数量最终都会达到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3.许多自然灾害会给生态系统造成灾难性破坏,人类的活动也在严重干预着生态平衡.下列人类活动对保持生态平衡是良性影响或没有负面影响的是( )
A.稻田养鱼
B.围湖造田
C.森林中修建一条高速公路
D.放宽农产品进口检疫
【答案】A
【解答】解:A、水稻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养活了植物自身,还为其它鱼类的生存提供食物,因此它是依据人类需要建立新的生态平衡,故符合题意;
B、围湖造田 是指将湖泊的浅水草滩由人工围垦成为农田的一种活动,围湖造田往往会损害湖泊的自然资源,破坏湖泊的生态环境和调蓄功能,围湖造田使水禽赖以生息的环境遭到破坏,使水生动、植物种类发生变化,有些种群几乎绝迹,故不符合题意;
C、森林中修建一条高速公路,必然破坏大量的植被,并影响当地的动物的生存,不利于保持生态平衡,故不符合题意;
D、如果放宽农产品进口检疫,就可能使一些外来物种进入中国,由于这些物种在国内没有天敌,会迅速繁殖蔓延,威胁当地的物种,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如图甲为某人工的池塘生态系统的结构简图,“→”表示碳的流动方向。图乙为该池塘生态系统中草鱼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代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字母依次是 。
(2)经测定发现,食物链中下一级生物只能得到上一级生物的一部分能量,原因包括 。(填序号)
①各级生物体内的大部分能量被呼吸作用消耗
②上一级生物的部分能量未被下一级生利用
③少数能量被分解者利用
(3)根据乙图,描述草鱼在t0~t1时间段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之间的关系 。
(4)在养殖过程,该生态系统每年7~8月份突发“鱼病、鱼死”现象,且有进一步严重化趋势。从生态系统稳态的角度分析,发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
5.下表为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研究“一个小型生态系统中动物数量和植物数量关系”的实验数据.实验中使用了以下实验用具:有盖玻璃瓶、小鱼、水草、沙子(含少量淤泥)、经纱布过滤的池水,并把这五个生态瓶均放在实验室窗台上,并使它们所处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相同.
编号 小鱼(条) 水草(棵) 实验结果
生态瓶l号 4 12 小鱼存活8天
生态瓶2号 4 8 小鱼存活6天半
生态瓶3号 4 4 小鱼存活3天半
生态瓶4号 4 2 小鱼第2天上午死亡2条,第2天下午死亡2条
生态瓶5号 4 0 小鱼于当天下午和晚上相继死亡
请分析数据并回答下列问题:
(1)小生态瓶1-4号均可以看作是一个小生态系统,在这些小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的生物是 ,属于生产者的生物是 ,池水、沙子中的 是分解者.
(2)比较生态瓶l号和2号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植物数量比较多时,动物存活的时间相对 ,由生态瓶5号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没有 ,动物就可能死亡.
(3)由生态瓶l一5号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通常情况下,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动物数量与植物数量的关系应是:动物数量一般 (填写“大于”或“小于”)植物数量.
(4)生态瓶l号的动物虽然存活时间最长,但最后还是死亡了,最有可能的原因是由于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 不能达到一种真正的平衡, 能力比较差的缘故.
知识●逐点夯实……必备知识 系统梳理 基础重落实……复习自修
课堂●分类突破……精选考点 典例研析 技法重悟通……考点演练
课时●过关检测……关键能力 分层施练 素养重提升……课后练习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