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
1. 胡绳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指出,英国资产阶级在1840年发动战争是以保护肮脏的鸦片走私为其直接原因,企图用武力迫使中国放弃一切自我保卫的措施,而向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自由开放。这段材料有助于我们理解鸦片战争( )
A. 爆发的原因 B. 战争的经过 C. 战争的结果 D. 产生的影响
2. 鸦片战争前夕,英商认为,当前局势可能提供机会完成两国关系的改善。随着关系的改善,向中国输出(棉织品)的扩张程度将是不可估量的。材料表明英国改善两国关系的真实意图是 ( )
A. 倾销鸦片 B. 传播宗教 C. 输出资本 D. 打开市场
3. “中英之间,为什么会爆发这场(1840年)战争?……关于是否对中国开战,看起来似乎是与两种植物有关的贸易引起的--英国人的鸦片和中国人的茶叶。”其中“英国人的鸦片和中国人的茶叶”的含义是( )
A. 非法贸易、正当贸易 B. 两种植物
C. 中英土特产 D. 殖民、殖民地
4. 下图雕塑《较量》中折断的“烟枪”、有力的双手,诉说着“虎门销烟”的历史和不屈的精神。与之直接相关的人物是()
A. 陈化成 B. 林则徐 C. 关天培 D. 左宝贵
5. 一位英国人也说:“‘奴隶贸易’比起‘鸦片贸易’来,都要算是仁慈的。我们没有毁灭非洲人的肉体……没有败坏他们的品格、腐蚀他们的思想,也没有毁灭他们的灵魂。可是鸦片贩子在腐蚀、败坏和毁灭了不幸的罪人的精神存在以后,还杀害他们的肉体……”上述文字主要阐明的内容是( )
A. 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 B. 鸦片输入的严重危害
C. 鸦片战争的影响 D. 鸦片贸易的过程
6. “年近七旬的老将江南提督陈化成率众抵抗,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仍挥旗督战,力竭牺牲。”材料描述的事件发生在(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 近代,几乎所有的帝国主义国家都曾侵略过中国。其中首先打开中国大门的是()
A. 英国 B. 法国 C. 日本 D. 美国
8. 陈旭麓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这表明鸦片战争是一场()
A. 侵略与反侵略之间的较量 B. 保守与开放之间的较量
C. 殖民与反殖民之间的较量 D. 落后与先进之间的较量
9. 鸦片战争的相关事件,正确的时间排序是( )
①英国舰队封锁珠江口
②林则徐虎门销烟
③英军强占香港岛
④《南京条约》签订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①③②④ D. ①④②③
10. 中国近代史上,清政府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
A. 《马关条约》 B. 《南京条约》 C. 《辛丑条约》 D. 《黄埔条约》
11. 1842年,英国《伦敦新闻画报》载:(条约)确定了千百万的赔款,永久割让给我们一座岛屿。该岛屿是( )
A. 香港岛 B. 台湾岛 C. 澎湖列岛 D. 库页岛
12. 以下各项最能反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根本目的的是( )
A. 割占香港岛 B. 赔款2100万银元 C. 领事裁判权 D. 开埠通商
13. 通过不平等条约,美国、法国除享受英国在华取得的各种特权外,还扩大了侵略权益。下列属于美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条约是()
A. 《虎门条约》 B. 《望厦条约》 C. 《黄埔条约》 D. 《瑷珲条约》
14. 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接受英国提出的条款,签订了《南京条约》。其中,破坏中国关税主权的条款是( )
A. 赔款2100万银元
B. 开放五处通商口岸
C. 割香港岛
D. 英国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定
15. 阅读如图《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对图表信息解该正确的是( )
A. 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商品输出持续增长 B. 五口通商便利了英国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C. 英国发动两次鸦片战争占领了中国市场 D. 中国的民族资本抵制了英国的商品倾销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 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记亿万千。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君知火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材料二:
材料三:按照《南京条约》,中国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并开放五个对外通商口岸——广州、福州、宁波、厦门和上海。英国领事可以居留于这些港口,英国商人可以在此租借土地,用于居住和经商。中国还同意实行一种按照价值的5%固定下来的统一关税,若要变动这一关税,须经双方同意。这一条款剥夺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因而控制了中国的国家收入。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2)材料二图一中“虎门销烟”的领导者是谁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
(3)材料二图二中英国海军舰队在1840年驶抵广州海面对中国发动什么战争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战争的影响。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在中国获取的特权。任选其中两条分析其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缴获鸦片后不肯作罢,随即上演了中国近现代史上最激动人心的一幕······这一举动可谓大快人心。 ——《袁腾飞说中国史》
材料二 “(鸦片)迨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剧,法当从严。若犹泻泻(意思是弛缓)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上书道光帝奏折
材料三 (中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可能轻易放过的。
——安德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
(1)材料一中最激动人心的一幕指的哪一历史事件?哪一英雄人物领导了这一事件?这一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主张禁烟的原因。
(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中“一个战争”爆发的目的是什么?这场战争后,强迫中国接受的条约中哪两条最能反映战争目的?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人克服了这些困难,逼近镇江城的时候,才充分认识到:驻防旗兵虽然不通兵法,可是绝不缺乏勇敢和锐气。这些驻防旗兵总共只有1500人,但却殊死奋战,直到最后一人。如果这些侵略者到处都遭到同样的抵抗,他们绝对到不了南京。
——摘编自恩格斯《英人对华的新远征》
材料二 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封棺木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必然要解体一样。
——摘编自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材料三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摘编自马克思《鸦片贸易史》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恩格斯高度赞扬了“驻防旗兵”的什么精神?他认为中国军队所进行的抵抗具有什么性质?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与外界完全隔绝”的状态是怎样被打破的。结合当时的世界发展形势,说说“新鲜空气”比喻的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指出“帝国”的具体所指。马克思对该政权发展趋势的预测是基于当时怎样的形势作出来的
1.【答案】A
2.【答案】D
3.【答案】A
4.【答案】B
5.【答案】B
6.【答案】A
7.【答案】A
8.【答案】D
9.【答案】B
10.【答案】B
11.【答案】A
12.【答案】D
13.【答案】B
14.【答案】D
15.【答案】B
16.【答案】 (1)危害:①清政府白银大量外流,导致财政危机;②摧残了人们的体质;③导致清政府腐败;④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2) 领导者:林则徐;意义: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3) 鸦片战争;影响:①改变中国历史发展进程,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②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完整;③自然经济遭到破坏;④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 割香港岛——破坏中国的领土完整;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税款,需经双方协议——破坏中国的贸易自主权。
17.【答案】(1)虎门销烟;林则徐;意义: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2)原因:白银大量外流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许多官员、士兵吸食鸦片,不但严重摧残了他们的体质,更导致政治腐败和军队战斗力削弱,鸦片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
(3)扩大海外市场,掠夺殖民地。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
18.【答案】(1)勇敢和锐气;反侵略斗争性质。
(2)英国发动鸦片战争,迫使中国签订《南京条约》;西方先进文明。
(3)清朝;西方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中国闭关锁国,腐朽落后。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