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科学并不神秘 课后提升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1 科学并不神秘 课后提升练(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9-04 20:35: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 科学并不神秘 课后提升练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
一、单选题
1.“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习近平在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了民生视角下的生态观,要求全国落实“水十条”。下列做法中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严格监管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B.富含氮、磷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C.农田灌溉使用喷灌、滴灌技术
D.对水源地和自然保护区的水体严格保护
2.2018年9月8日获得“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的科学家是(  )
A. 杨利伟 B.袁隆平
C.莫言 D.屠呦呦
3.入冬之后,温州各处的银杏树叶逐渐变黄,吸引大量游客。肖明在欣赏美景时提出了很多问题,其中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入冬之后银杏叶为什么会变黄
B.入冬之后银杏为什么会落叶
C.不同地点的银杏叶变黄的时间为何不同
D.哪个季节的银杏叶更具有观赏价值
4.奥斯特在整理器材时偶然发现电流使磁针发生偏转的现象,经过长期研究之后,最终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
A.科学无止境,我们要不断发现新问题
B.科学就在身边,应该细心观察
C.科学技术会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D.科学技术使用不当可能会造成负面影响
5.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和好处,但也给人类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下列事件能说明科学技术带给我们好处的是(  )
A.奶粉中用三聚氰胺充当蛋白质
B.制造假币在市场上流通
C.多媒体在教学上的应用
D.“地沟油”经重新提炼回到餐桌
6.小明对比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2001年版和2013版的世界地图,发现:原先作为独立国家的锡金被归入印度的一个邦和原来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8848米,现改为8844米。由此他产生两个问题,一是我国政府为什么要承认锡金是印度的一个邦呢?二是为什么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下降了呢?通过学习,你认为《科学》科目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应该是(  )
A.第一个问题 B.第二个问题
C.两个问题都是 D.两个问题都不是
7.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以高科技手段,向世界阐述了中华文明的演进和人类文明的交融,它所应用的现代科技核心成果是(  )
A.航天技术 B.生物工程技术
C.电子计算机技术 D.电灯照明技术
8.下列问题不是科学研究范围的是(  )
A.月相的变化规律 B.地球自转方向
C.日本常发生地震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9.科学与技术虽然联系密切,但是它们之间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科学的基本功能在于认识自然界,而技术的基本功能在于改造自然界。如“电磁理论”就属于科学的领域,下列属于技术领域的是(  )
A.电学 B.磁学 C.电动机 D.电磁学
10.下列关于第一次科技革命的说法,不正确的有(  )
A.首先发生在英国,并以英国为主体
B.以轻工业为主导
C.技术发明主要源于实践经验
D.为第一次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
11.科学研究的前提是发现和提出新问题,下列属于科学发现的是(  )
A.小王发现蚯蚓有触角 B.小明发现了西湖十大美景
C.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 D.小东发现自己说得很好
12.国家鼓励大家践行可持续生活方式,共同创造蓝天白云、清洁永续的蓝色未来。作为一名中学生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选择自行车和公交车作为出行工具
B.让衣服自然晾干,节约用纸,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C.将废纸、塑料瓶等收集起来,一起焚烧
D.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用电子贺卡代替纸贺卡
13.2009年世界环境日活动的主题是“地球需要你:团结起来应对气候变化”,下列与上述主题都符合的做法有(  )
①外出就餐提倡使用一次性木筷②近距离交通用自行车代替机动车③利用生物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④减少温宰气体排放,同时增加对温室气体的吸收
A. 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①
14.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可持续发展主要是环境保护
B.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的
C.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全球整体协调和国际合作
D.公平性原则是指同代人、代际人之间,不同国家之间对可持续发展所尽义务应公平
15.小明同学很喜欢《科学》课程。要进入科学的世界,请告诉他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重要的方法
B.留心观察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
C.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D.只要认真学好书本上的知识,就能领略到科学的奥妙
16.为响应党的号召,益阳市采取了一系列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的措施,以保护生态环境。下列措施中不应采纳的是 (  )
A.拆除水上娱乐设施,恢复湿地生态
B.建立污水处理厂,处理城市生活污水
C.整改或关停排放物不达标的企业
D.大规模围湖造田,以发展经济
二、填空题
17.20世纪以来科学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加上新的实验技术和精密的观察工具的产生,使人类认识的范围无论向内(微观世界),还是向外(宏观世界),都扩大了   万倍以上。
18.在学习科学的时候,我们应该多   、多   、多   ,准备随时运用   和科学方法,为人类创造美好的生活。
1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地球同步卫星人造地球同步卫星发射过程可简化为点火加速、离开大气层后关闭发动机自由上升和调整姿态三个阶段。从地面上看,它相对于地球静止于赤道上空,与地球转动同步,故称地球同步卫星。在赤道上空约为36000 km的高度上布设3颗通讯卫星,可实验现除两极外的全球通讯。地球同步卫星常用于通讯、气象、广播电视、导弹预警、数据中继等方面,以实验现对同一地区的连续工作。
(1)同步卫星相对于地面是   (填“运动”或“静止”)的。
(2)点火加速阶段中能量转化为:化学能→内能→   能。
(3)从地面发送电磁波信号通过同步卫星返回至少需要   s。
(4)同步卫星的用途有   (答出两种即可)。
20.物理学史上有一位伟大的英国物理学家,他曾在力学、光学、天文学和数学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奠定了经典物理学的基础,这位科学家是   .
21.用塑料尺以不同的速度在木梳的齿上划过。
(1)每次你听到的声音都一样吗?   。
(2)描述一下你发现的规律:   。
22.科学研究是以   为基础的,如图所示,一凹陷乒乓球放入盛有热水的杯中,一会儿可以看见的现象是   ,试解释这一现象:   。请问实验时需要凹面朝下贴着热水的水面吗
答:   。

23.小明在家中做饭时发现他家的菜刀生锈了。小明仔细观察发现,菜刀上的锈斑大都在水滴的边缘,呈圆形,而水滴的中间大多   (选填“有”或“没有”)生锈。请提出一个问题:   ?并根据生活经验探究一下钢铁生锈的条件。
24.如图所示,用双手分别捏着两张纸条的一端,使它们垂挂在胸前,猜测一下,如果沿两张纸条的中间向下吹气,可能会发生什么现象 操作一下,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对此你产生了什么疑问 将它记录在下面的横线上。
(1)你的猜测:   。
(2)动手实验后你看到的现象:   。
(3)你提出的问题:   
三、实验探究题
25.“全民参与垃圾分类,共享环保低碳生活” 。《宁波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 规定本市生活垃圾以厨 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为基本分类标准。研究表明,废旧电池中的有害物质从电 池中溢出来,进入土壤和水源,会影响植物和动物的生命活动,对人的神经、消化、泌尿、运动等 多个系统也会造成严重损害。科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来探究废旧电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实验材料】 大蒜、废旧电池等
【实验步骤】 ①取一节废旧电池,将外壳锯开露出内容物;
②在 A 、B 两个培养皿中放入等量大蒜,加入等量清水没过大蒜底部;
③在 A 培养皿中放入锯开的废旧电池,B 培养皿不放电池;
④将 A、B 培养皿放置在光照等条件相同且适宜的地方培养一周,观察蒜苗的生长情况。
【实验现象】
培养皿 有无电池 生长情况
A 有废旧电池 根部生长受到抑制,大蒜及蒜根腐烂、长势差
B 无废旧电池 生长正常
【交流讨论】
(1)两组装置都放在相同的环境中, 目的是   。
(2)比较 A 、B 两组实验现象,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3)为了完成本次实验探究主题,你认为兴趣小组接下来的操作是:   。
(4)【生活应用】
根据该实验结果,你认为废旧电池应该投放到下图所示四个垃圾箱中的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全国落实“水十条”,旨在切实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保障国家水安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了解落实“水十条”旨在切实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保障国家水安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A、严格监管农药和化肥的使用,能减少水体污染,故选项错误;
B、富含氮、磷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造成水体污染,故选项正确;
C、对水源地和自然保护区的水体严格保护,有利于保护水资源,故选项错误;
D、农田灌溉使用喷灌、滴灌技术,能节约用水,故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2.【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科学家们获得的主要成就及所获荣誉知识解题。
【解答】解:A、杨利伟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
B、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其在2018年9月8日获得“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
C、莫言是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亦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D、屠呦呦的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故答案为:B。
3.【答案】D
【解析】【分析】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学习科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解释和预测各种事物、现象及其变化。从了解自然现象这些方面提出的问题属于科学问题。
【解答】A:入冬之后银杏叶为什么会变黄。研究植物叶的变化,属于科学问题,A错误;
B:入冬之后银杏为什么会落叶。研究自然现象,属于科学问题,B错误;
C:不同地点的银杏叶变黄的时间为何不同。属于科学问题,C错误;
D:哪个季节的银杏叶更具有观赏价值。观赏价值没有一定的规律,不属于科学问题,D正确。
故选D
4.【答案】A
【解析】【分析】结合题中的关键词句分析。
【解答】由“ 经过长期研究之后,最终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可知,科学科学无止境,我们要不断发现新问题 ,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5.【答案】C
【解析】【分析】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和好处,但也给人类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解答】三聚氰胺对身体有害,不可用于食品加工或食品添加物。故A错误。
制造假币属于犯罪行为,给人类带来负面影响。故B错误。
多媒体在教学上的应用给生活带来了方便和好处。故C正确。
“地沟油”长期食用可能会引发癌症,对人体的危害极大。故D错误。
故答案应选C。
6.【答案】B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科学研究的对象;
【解答】 我国政府为什么要承认锡金是印度的一个邦呢?,是政治问题不是自然现象,不属于科学研究的对象;
为什么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下降了呢? 是自然现象,是科学探究的对象;
故答案为:B。
7.【答案】C
【解析】【分析】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子计算机技术对社会的需求日益增大,使其充分发挥其作用与价值。
【解答】上海世博会开幕式,运用的高科技,主要运用到电子计算机技术,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8.【答案】D
【解析】【分析】科学,指的就是分科而学,后指将各种知识通过细化分类(如数学、物理、化学等)研究,形成逐渐完整的知识体系。它是关于发现发明创造实践的学问,是人类探索研究感悟宇宙万物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的总称。
【解答】A、月相的变化规律是自然现象,属于科学研究范围;故A错误;
B、地球自转是自然现象,属于科学研究范围;故B错误;
C、地震是自然现象,属于科学研究范围;故C错误;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是政治事件,不是自然现象,不属于科学研究范围;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9.【答案】C
【解析】【分析】电磁是能量的反应是物质所表现的电性和磁性的统称,如电磁感应、电磁波、电磁场等等。所有的电磁现象都离不开电场;而磁场是由运动电荷(电量)产生的。
【解答】电动机是把电能转换成机械能的一种设备。它是利用通电线圈(也就是定子绕组)产生旋转磁场并作用于转子(如鼠笼式闭合铝框)形成磁电动力旋转扭矩,电动机属于技术领域,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0.【答案】C
【解析】【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指18世纪60年代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地位,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时代。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以工作机的诞生开始的,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的。这一次技术革命和与之相关的社会关系的变革,被称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或者产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从社会关系来说,工业革命使依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自耕农阶级消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形成和壮大起来。第一次工业革命大大密切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很快成为世界霸主。
【解答】A. 首先发生在英国,并以英国为主体 ,A正确;
B. 以轻工业为主导 ,B正确;
C. 技术发明主要源于劳动,源于科学知识和经验知识的物化,C错误;
D. 为第一次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 ,D正确;
故答案为:C.
11.【答案】C
【解析】【分析】科学活动中对未知事物或规律的揭示,主要包括事实的发现和理论的提出。
【解答】A、蚯蚓具有触角,别人也是知道的,不是小明发现以后别人才知道的,不属于科学发现,不符合题意;
B、西湖十大美景由来已经,别人也知道,不属于科学发现,不符合题意;
C、万有引力是牛顿在研究的基础上发现的和提出的,属于科学发现,符合题意;
D、小东发现自己说得很好属于自我感觉,不属于科学发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2.【答案】C
【解析】【分析】此题从不同的角度考查空气的污染和保护环境的措施,我们要从多方面分析总结。
【解答】A.选择轻轨和公交车作为出行工具,可以减少污染,保护环境,故A正确;
B.让衣服自然晾干,节约用纸,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可以节约资源,又可以减少污染,故B正确;
C.将废纸、汽水瓶等收集起来,一次性焚烧会造成空气污染,故C错误;
C.拒绝一次性使用一次性木筷、用电子贺卡代替纸制贺卡可以节约资源,又可以减少污染,故D正确;
故选C。
13.【答案】B
【解析】【分析】人类在消耗各种能源的同时,不可避免的对环境造成影响。节能减排是当今世界的主题,节能减排要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
【解答】①外出就餐提倡使用一次性木筷,增加树木的砍伐,减少二氧化碳的消耗,与主题不符合;
②近距离交通用自行车代替机动车,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与主题符合;
③利用生物质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与主题符合.
④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同时增加对温室气体的吸收,与主题符合.
故选B。
14.【答案】B
【解析】【分析】可持续发展是指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协调统一才能促进社会发展。
【解答】A.除了环境还有社会经济发展;
C.需要做到每个人的整体观念的建立;
D.公平性不紧张人与人,还指人与动物之间的公平;
故答案为:B
15.【答案】D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要从身边的问题着手、在各种自然现象中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解答】只掌握课本知识对于积累科学经验是不够的,与实际生活也要相连,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6.【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已有的保护水资源的措施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A:拆除水上娱乐设施,恢复湿地生态,可以保护水资源;
B:建立污水处理厂,处理城市生活污水,可以保护水资源;
C:整改或关停排放物不达标的企业,可以保护水资源;
D:大规模围湖造田不利于环境保护,错误;
故选D。
17.【答案】10
【解析】【分析】20世纪以来面向现实世界、重视实践的风气促进了近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物理学、生物学、化学等众多学科领域,取得了很多划时代的成果。
【解答】20世纪以来科学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加上新的实验技术和精密的观察工具的产生,使人类认识的范围无论向内(微观世界),还是向外(宏观世界),都扩大了10万倍以上。
故答案为:10
18.【答案】思考;观察;实验;科学知识
【解析】【分析】我们周围的各种自然现象都蕴含着科学道理。我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成果。因此,学好科学,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对我们今后的
发展至关重要。我们要学会科学的思考方法,正确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为人类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解答】在学习科学的时候,我们应该多思考、多观察、多实验,准备随时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为人类创造美好的生活。
故答案为:思考;观察;实验;科学知识
19.【答案】(1)静止
(2)机械
(3)0.24
(4)通讯、广播电视
【解析】【分析】(1)从能量转化分析解答。
(2)在判断物体的运动还是静止的时候,可以选择任意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只不过这个物体一旦被选择为参照物,就被假定为静止了。
(3)地球同步卫星常用于通讯、气象、广播电视、导弹预警、数据中继等方面,以实现对同一地区的连续工作。
【解答】(1)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是静止的。
(2)点火加速的能量转化是: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因此点火加速阶段中能量转化为:化学能→内能→机械能。
(3)h=36000km,时间
(4)同步卫星的用途很多,可以用于通信和监视地面,可以用于军事侦察,电视台利用同步卫星传播电视节目。
故答案为:(1)静止(2)机械(3)0.24(4)通讯、广播电视
20.【答案】牛顿
【解析】【解答】英国科学家牛顿在继承伽利略等前辈科学家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科学的物理概念,运用归纳和数学分析的方法,总结出物体运动的定律,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统一了天地间的运动,构建了经典力学的体系.
【分析】了解物理学家的科学精神,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
21.【答案】(1)不一样
(2)塑料尺划过的速度越快,听到的声音越尖
【解析】【分析】观察和实验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也是我们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解答】(1)不一样。用塑料尺以较慢的速度在木梳的齿上划过时,此时的音调较低;用塑料尺以较快的速度在木梳的齿上划过时,此时的音调较高。
(2)塑料尺划过的速度越快,木梳的齿振动越快,音调越高,此时听到的声音越尖。
故答案为:(1)不一样;(2)塑料尺划过的速度越快,听到的声音越尖
22.【答案】实验;乒乓球凹陷处复原;热水对乒乓球内的空气进行加热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增大内部气压使乒乓球复原;不需要
【解析】【分析】凹陷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分子间有间隔,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解答】科学研究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如图所示,一凹陷乒乓球放入盛有热水的杯中,一会儿可以看见的现象是乒乓球凹陷处复原,原因是:热水对乒乓球内的空气进行加热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增大内部气压使乒乓球复原。实验时并不需要凹面朝下贴着热水的水面。
故答案为:实验;乒乓球凹陷处复原;热水对乒乓球内的空气进行加热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增大内部气压使乒乓球复原;不需要
23.【答案】没有;钢铁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解析】【分析】阅读题关键是要看清楚题目所给的信息,往往在题目中已经隐含了所要的答案。
【解答】题中所给的信息告诉我们菜刀上的锈斑大都在水滴的边缘,所以第1空填的答案为“没有”。题目中主要在讲钢铁生锈的条件,所以我们提出问题可以这样提:钢铁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故答案为:没有;钢铁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24.【答案】(1)纸条向外分开(合理即可)
(2)纸条向内靠拢
(3)纸条为什么会向内靠拢(合理即可)
【解析】【分析】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根据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分析解答。
【解答】(1)当向中间吹气时,可能发生的现象:两张纸分开或两张纸向中间靠拢;
(2)中间的空气流动速度增大,压强减小,纸外侧的压强不变,纸受到向内的压强大于向外的压强,受到向内的压力大于向外的压力,将看到纸在压力差的作用下向中间靠拢;
(3)存在的疑问是:为什么两张纸向中间靠拢,而不分开
25.【答案】(1)控制(单一)变量
(2)废旧电池浸出液会影响大蒜的生长
(3)再用其他植物进行多次实验
(4)丙
【解析】【分析】废旧电池中的镉元素,则被定为致癌物质;汞中毒,会患中枢神经疾病;电池腐烂后,其中的汞、铅、镉等重金属溶出会污染地下水和土壤,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威胁人类的健康.废弃电池属于有害的垃圾.据此可判断该投入的垃圾箱.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一制定计划一实施计划一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科学探究要遵循的一般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①单一变量原则: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中一个因素(要研究的因素),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②对照原则:通常一个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也称控制组,对实验而言,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是对照组。
【解答】(1)两组装置都放在相同的环境中, 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
(2)比较 A 、B 两组实验现象,你能得出的结论是废旧电池浸出液会影响大蒜的生长。
(3)为了完成本次实验探究主题,你认为兴趣小组接下来的操作是:再用其他植物进行多次实验。
(4)甲,从标志看出,该垃圾箱用于回收各种玻璃制品,故不符合题意.
乙,从标志看出,该垃圾箱用于回收各种具有可燃性的垃圾,故不符合题意.
丙,从标志看出,该垃圾箱用于回收会造成环境污染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废弃电池属于有害垃圾,故符合题意.
丁,从标志看出,该垃圾箱用于回收各种废弃金属及金属制品,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