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第6.2课《插秧歌》课件(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第6.2课《插秧歌》课件(共2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04 20:20: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朗读诗歌,感受风格
小池
[ 宋 ]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 宋 ]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语言生动、自然、新鲜、活泼
杨 万 里 简 介
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绍兴(宋高宗年号,1131-1162)进士,曾任秘书监,主张抗金。诗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并称“中兴四大家”或“南宋四家”。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初学江西诗派,后转以王安石及晚唐诗为宗,终则脱却江西、晚唐窠臼,以构思精巧、语言通俗明畅而自成一家,形成了他独具的诗风,号为“诚斋体”。
走近作者
历仕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开禧二年(1206),杨万里病逝,获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
杨 万 里 简 介
杨万里学问渊博,才思健举,不仅能文,对理学亦颇注意。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
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且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此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有《诚斋集》传世。
代表作有《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小池》《宿新市徐公店》《闲居初夏午睡起》《新柳》等。
走近作者
背景探寻
《插秧歌》作于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春,当时诗人常州任满,西归故乡,途径衢州,时值农忙季节,诗人目睹农家插秧辛苦,作该诗。也许出于其阶级地位的局限,诗人的感情有着极大的隔膜。《插秧歌》描写的是一幅紧张繁忙的劳动图景,他没有像晚唐诗人李绅那样抱着“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同情去表现劳动人民的生活,也不像范成大那样具体深刻地揭露残酷剥削,同情农民疾苦,而是抱着欣赏的态度,客观地表现劳动场面,其间也流露出诗人对劳动和劳动者的赞美。
插 秧 歌
杨万里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
知识拓展
育苗
抛秧
插秧
施肥、杀虫
放水(补水)
收获
插 秧 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诵读诗歌,注意节奏
móu
suō
jiǎ
shà
shì

种田的农夫将秧苗抛在半空,农妇一把接住,小儿子把秧苗拔起,大儿子再把秧苗插入水中。
细读诗歌,理解内容
首联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译读
②拔秧插秧图
品读
思考:作者在首联连用四个动词“抛”“接”“拔”“插”,用的非常精彩,作者为什么要连用这四个动词,请尝试赏析。
明确:首联运用白描手法写紧张繁忙的劳动场面:全家老少一齐出动,各尽所能,配合默契。 农谚说“不误农时”,插秧关系到来年收成的好坏。因此,每逢插秧季节,不论男女老少都要起早贪黑,投入到劳动中去。诗中正是根据这一特点, 用了 四个动词“抛”“接”“拔”“插”准确地刻画出这家老小低头插秧、全神贯注的神态。
①抛秧接秧图
斗笠是头盔,蓑衣是战甲,但似乎没什么用,雨水从头上进入,直湿到
肩胛。
明确:颔联点明雨中抢插的情形。时值农忙季节,偏又遇到阴雨连绵,这使得本来就紧张繁忙的插秧劳动更增添了几分艰辛。诗人巧用两个比喻,把他们头上戴的斗笠比作头盔,把身上披的蓑衣比作铁甲。写出春雨之密、之急、之大,雨势之猛,将插秧的情景比作了战斗场景,突出了劳动的紧张气氛。诗人以一种貌似轻松的笔调言之,实际上饱含苦涩意味,表现了农民的艰辛以及作者对农民的关心。
细读诗歌,理解内容
颔联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译读
③雨中插秧图
品读
思考:本联使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思考:此诗是一幅描绘农忙时节的风俗图画,其中第三句“笠是兜鍪蓑是甲”有人认为“游离诗外”了,你怎么看?
此句在结构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内容上用“兜鍪”和“甲”分别比喻“笠”和“蓑”,有一股火药味儿,暗示抢插稻秧就像一场紧张的战斗,也突出了农忙抢种的题旨。所以看似“游离诗外”,实则堪称“神来之笔”。
颈联
喊他停下来吃早餐好休息一会儿,那农夫低头弯腰,努力插秧,半天
不回答
“唤渠朝餐歇半霎”这是写农妇招呼农夫小憩片刻,且去用餐。“朝餐”点出农夫起早出工,直到现在还水米未沾,说明农事已紧张到极点。
“低头折腰只不答”是写农夫的反应,他仍然保持插秧的姿势,手脚不停地忙着。“只不答”,没有答应农妇“歇半霎”的请求。
颈联写劳作的忘我程度,家人送饭让歇一会儿却无人答话,连抬头看一眼的工夫也没有,如此便写出抢插的紧张程度。
细读诗歌,理解内容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译读
④呼唤早餐图
品读
颈联写劳作的忘我程度。
秧苗根部尚不牢固,栽种也还没完成,一定要照看好小鹅小鸭,不要让它们来破坏秧苗”
这是农夫的答话,言外之意,农夫没有时间歇息。话虽简短,意思明了。同时农夫还嘱咐妻子:照顾好家中饲养的雏鸭,防止它们来田里作践。农家的勤劳、艰辛,全部凝聚在这朴实的答话中。
细读诗歌,理解内容
尾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⑤农夫应答图
译读
品读
思考:全诗围绕一个什么字来描绘的?如果要你给诗歌加一个“诗眼”,你会想到哪个字?为什么?
首联以白描的手法展示了插秧的繁忙景象:“抛”“接”“拔”“插”描绘出全家老少齐上阵,为抢农时忙碌不停的场景。
颔联通过环境描写衬托插秧之“忙”。
颈联诗人巧妙地插入了画外音,给紧张忙碌的插秧场面以灵动的点染。尾联以口语入诗,勾勒出了一位时时尽力、事事操心的忙碌的农人形象。   

品读诗歌,把握主旨
总结全诗,明晰主旨
这首诗选取日常劳动场景,描绘一家四口趁着农时冒雨插秧的紧张生活,他们齐心协力,分工合作,干得热火朝天而井然有序。诗作表现出农家生活的辛苦与农事的繁忙,富于生活情趣,字里行间洋溢着吃苦耐劳、勤奋乐观的精神。
①动作描写(白描)。一、二句连用四个动词展示了插秧的繁忙景象。“抛”“接”“插”“拔”四个动词准确地刻画出全家老小分工严密、配合默契、低头插秧的专注,勾勒出一幅全家老少为抢农时忙碌不停的场景描写。五、六句,撷取田夫“低头弯腰”的动作,生动再现了农夫为赶农时无暇顾及家人呼唤的紧张与忙碌。
②环境描写。“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写雨势之猛,天气条件极为恶劣。虽然带着斗笠,穿着蓑衣,雨水仍从头上湿到肩胛。农人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插秧不辍,表现了农事的繁忙与紧张。
③语言描写。“秧根未牢莳未匝”借农夫之口展现了农事的繁重。“照管鹅儿与雏鸭”,送饭人也被安排上保护秧苗的任务,江南农户紧张忙碌而又秩序井然的插秧情景映现在读者眼前。
总结全诗,回味技巧
结合本诗说说“诚斋体”的语言特点。
诚斋体的特点之一是语言新、奇、活、快,即语言生动、自然、新鲜、活泼,富于幽默诙谐的风趣。   
《唐宋诗》:“这首诗,通篇用口语、俗语连缀成句,用毫不卖弄甚至毫不修饰的白描手法,写出农家插秧的情景,那么浅显,那么真实,又是那么生动,那么形象,只觉一股活泼的生活气息从诗中溢出,向人扑来。”
能力提升
从内容上来看,直接从现实生活中 选取日常生活场景,因而既形象自然,又新鲜风趣,富有生活趣味。
该诗似是率口而出,却又不失耐人寻味的新鲜之意和活泼之趣,因而从中也可看出诚斋体的这一特点。较之当时故作艰深、讲究“无一字无来历”的江西派末流,这样的作品自然是别具一格。
从语言特点来说,不用奇奥生僻的字句,却用浅近明白的语言,清新自然,近于口语,生动活泼。
知识扩展
杨万里的诗歌创作大致经历了从模仿、过渡到自成一体的过程。他作诗从江西诗派入手,中年以后转学晚唐人空灵轻快的绝句,批判江西诗派,最后形成富有独特风格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情感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诚斋体的特点
(1)幽默诙谐,风趣活泼。杨万里的诗多从寻常生活中取材,常常在诗中打诨取笑,涉笔成趣。如《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2)多写自然景色、日常生活。他善于敏锐地捕捉日常生活中容易被人忽略的景象,摄入镜头,构成一幅情趣盎然的图画。如《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3)语言通俗明快,清新活泼,多用口语、俗语入诗,使诗歌像日常对话那样生动有趣。如《竹枝歌七首(其一)》“吴侬一队好儿郎,只要船行不要忙”。
试分析《芣苢》《插秧歌》在描绘劳动场景、歌颂劳动热情方面的差异
比较阅读
诗歌 表现手法 劳动场景 表达情感 劳动者形象
《芣苢》
《插秧歌》
重章叠唱
直接描写(动作描写)
白描、比喻、
对话、正侧结合
展现了妇女采摘芣苢的劳动过程
展现了农忙时全家插秧的劳动场景
劳动者的欢歌
劳动者的赞歌
比较阅读
按要求完成表格内容
喜悦
吃苦耐劳
勤奋
思考:读了这两首诗歌,谈谈你对劳动有怎样的认识?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又该树立怎样的劳动观呢?
现实意义
在新的时代,劳动的领域愈发宽广。袁隆平辛勤育种,张秉贵热心服务群众,钟扬探求生命的边界,这些都是劳动者杰出的代表。在我们生活的社会里,有无数的大国工匠在精磨手艺,有无数的科研工作者在深度探索,有无数的小人物在敬业奉献。所有这些劳动者,支撑起了我们这个时代!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无论是欢愉的劳动场面,还是劳动者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都表明,劳动从来都是我们这个民族生生不息的不二法门。如果只关注生活的质量,不关注生活质量的来源,就会脱离生活实际,走进空虚和腐朽没落。关注生活中的劳动者,才能真正认识生活的意义和价值;正是一位位普通而伟大的劳动者,创造了生活的物质条件,开拓了生活的智慧空间,让我们能够幸福生活。
现实意义
思考:读了这两首诗歌,谈谈你对劳动有怎样的认识?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又该树立怎样的劳动观呢?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只有劳动的人生才称得上是幸福的人生。
劳动是艰辛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没有艰辛就不是真正的劳作,我们要勇于在艰苦的劳动中净化灵魂、磨炼意志,坚定信念。 (习近平)
结束语
1.《插秧歌》中以极其通俗生动的语言展示了插秧的繁忙景象的诗句
是: , 。
2.《插秧歌》中生动传神地描绘出全家老少齐上阵,为抢农时忙碌不停的诗句是: , 。
3.《插秧歌》诗中“ , ”两句描写雨中抢插稻秧的情景的。
4.《插秧歌》中诗人别出心裁地用“ , ”两句表现出农人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插秧不辍的艰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根据语境补出空白处的句子
田夫抛秧田妇接 小儿拔秧大儿插
田夫抛秧田妇接 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 雨从头上湿到胛
笠是兜鍪蓑是甲 雨从头上湿到胛
高考链接
【2019年高考新课标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插田歌(节选) 刘禹锡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
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唐)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答.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仗工稳,用典精当,语言雅丽平整;
②这几句诗则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
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