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回忆我的母亲(课件)【2023秋统编八上语文高效实用备课】(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7回忆我的母亲(课件)【2023秋统编八上语文高效实用备课】(共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3.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04 17:44: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人教八上语文同步精品课件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7 回忆我的母亲
1944年4月10日,延安各界隆重举行追悼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的母亲锺太夫人的大会。中共中央的挽联是“八路功勋大孝为国,一生劳动吾党之光”。毛泽东同志的挽联是:“为母当学民族英雄贤母,斯人无愧劳动阶级完人”。
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去深入了解这位母亲。
为什么这位母亲能获得如此高的评价?
学习目标
2
知识必备
3
感受“勤劳一生”
4
读懂“勤劳一生”
5
6
检查预习
1
品味语言特点
课堂小结
8
思考探究
7
积累拓展
9
溺 ( ) 塾( ) 碌( )
蔼( ) 徙( ) 佃 ( )
束( ) 籍( ) 慰勉( )
韶 ( ) 衙 ( ) 甥( )
妯娌( ) 济( ) 辍( )
仁( )

shú

ǎi

diàn

wèi miǎn
sháo

shēnɡ
zhóu li

chuò
rén
shù













为富不
字音字形
检查预习
多音字
检查预习

任人唯亲( )
任县( )
rén
rèn
形近字
日夜不( )
辍 chuò
( )文
缀 zhuì
辍 缀
周济:
慰勉:
横蛮:
任劳任怨:
为富不仁:
对穷困的人给予物质上的帮助。
做事不辞辛苦,不怕别人埋怨。
靠不正当手段发财致富的人没有好心肠。
安慰勉励。
即蛮横,指(态度)粗暴而不讲理。
词语解释
检查预习
1. 抓住文章主线,通过梳理具体事例,感受母亲的伟大品格。
2. 找出文中议论、抒情的句子,理解其含义及其对表情达意的作用,感受作者质朴无华而又饱含深情的语言。
3. 体会作者对母亲深沉的怀念之情以及老一辈人对人民、对党和国家的热爱。
学习目标
朱德 字玉阶,四川仪陇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
本文是朱德同志在得知母亲去世的消息后写的一篇回忆母亲的文章。
作者简介
知识必备
这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
为什么能获得极其高的评价?
感受“勤劳一生”
文章开头说“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作者回忆了母亲的哪些事情?这些事表现了母亲什么样的品格?
每日辛勤地劳动
整日劳碌,教“我”生产知识
用自己的聪明能干维系一家人的吃穿用度
在家庭中任劳任怨,待人和蔼,宽厚仁慈
含辛茹苦地养育子女、支撑家庭
贫苦家境中的母亲
离不开土地,习惯劳作
支持“我”参加新军和同盟会
支持“我”的事业,一直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
直到老年,仍热爱劳动
身上有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
节衣缩食供“我”读书
勤劳吃苦、俭朴能干,任劳任怨、宽厚仁慈,爱憎分明,有远见、识大体,同情革命、支持革命。
社会背景下的母亲
母亲一生值得回忆的事情很多,为什么选择这些事情来写?
作者选择最能表现普通劳动妇女的优秀品质——“勤劳”作为重点来写母亲的一生。这些平凡却典型的事情,体现出母亲作为“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的本质特征。作者突破家庭的范围,在更广阔的背景中写母亲,表现母亲平凡中的伟大。
读懂“勤劳一生”
母亲的一生对作者有哪些教育与影响?
母亲
勤劳吃苦
任劳任怨,直到生命终结,依然热爱劳作
聪明能干
对地主劣绅的抵抗
对作者走上革命道路的坚定支持
健康的身体
勤劳的习惯
生产的知识
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
革命的意志
“我”
对“我”产生巨大影响的母亲逝世了,此时“我”的心情是怎样的?
我应当感谢母亲……
现在母亲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
愿母亲在地下安息!
感恩、敬爱、怀念母亲;
无法补救的悲痛;尽忠民族和人民以报答母亲;
祈愿母亲安息。
作者是怎样把对母亲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诚结合起来的?
母亲逝世的哀痛“无法补救”
母亲的平凡
劳动人民的平凡
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
如何报答母亲?
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
作者是如何用朴素的语言突出对母亲深沉的情感的?
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
“这样地”指每天繁重的劳动;“整日”说明从早到晚,没有一丝空闲,每日如此,没有一点例外。
作者对母亲,是敬重而又心疼的。
品味语言特点
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
“看也不看”“有滋味”,两相对比,既表现出作者对地主家穷奢生活的蔑视,也突出了母亲的善持家务、聪慧能干,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
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
“我”参加了革命,不能在母亲身边侍奉,但是母子之间的思念从未因时空阻隔而中断。这一句感情强烈,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以及“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深刻遗憾。
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
“一分钟”,母亲连如此短暂的休息时间都没有,她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操持家务、照顾子女上。这一句表现出沉甸甸的思念和感恩之情。
文章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深深地打动了读者。“我爱我母亲”“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我应该感谢母亲”“愿母亲在地下安息”,这一声声倾吐,语言朴实、亲切,满怀深情。
作者在记叙事件的同时,还穿插了精当的议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
饱含母亲的无限心酸,更有作者对母亲的理解和体谅。
文章的一大写作特点就是夹叙夹议,以叙述为主,其间穿插着若干议论性语句。
母亲是个好劳动。
总领第4段,强调母亲的勤劳能干,随后叙述了母亲日常要做的许多事情。
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
这是对母亲任劳任怨、宽厚仁慈的评价。
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呼应前文的记叙——母亲教“我”生产的知识,同情革命、支持革命,让“我”养成革命的意志,是“我”为什么感谢母亲的重要原因。
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这句议论,将对母亲的深情与对民族、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深情融会在一起。
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
总结性的评价,呼应开头,也表明至此段结束了对往事的回忆。
思考探究
阅读下面部分朱德将军的学习背景。朱德将军读过书、留过洋,明明可以一展文采,寄托对母亲的哀思,为什么这篇文章却写得如此平实朴素,如话家常?
1909年初到昆明考进云南陆军讲武堂,同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团体中国同盟会。
1923年抵德国哥廷根。次年进入大学学习,并领导哥廷根中国留学生会。
1924年在哥廷根市格奥尔格奥古斯特大学哲学系学习期间。利用业余时间研究军事。
1925年7月,由德国赴苏联学习军事。
这篇文章的写作不是为了展示才华,而是作为一个儿子,怀念追悼自己的母亲,感恩母亲对自己的教益。
课堂小结
文章主要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颂了母亲勤劳质朴、宽厚仁慈、坚忍顽强的优秀品质,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表达了自己要以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
很多作家都写过回忆母亲的文章,比如邹韬奋《我的母亲》、老舍《我的母亲》等。找来进行比较阅读,完成下列表格。
积累拓展
朱德 《回忆我的母亲》 老舍 《我的母亲》 邹韬奋
《我的母亲》
母亲形象
写作手法
语言风格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罗曼 罗兰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孟子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待在母亲身边,即使她一个字也不识,即使整天吃红的。
——季羡林
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 ——郑振铎
有关“母爱”的名言
对应巩固练习见《基础题与中考新考法》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