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论语》十二章 同步备课课件(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论语》十二章 同步备课课件(共2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43.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04 20:06: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论 语》
《论语》十二章
学习目标
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进一步感知古今汉语的差别;通过朗读培养文言语感。
2、掌握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式。
3、结合对孔子生平与思想的介绍,正确理解《论语》十二章的内容体会其中倡导的修身和为学之道。
学会诵读
读准字音
读出节奏
感知文意
论语(lún yǔ )
愠(yùn)
不亦说( yùe ) 乎
省(xǐng)
罔( wǎng )
肱(gōng )
学会诵读 节奏规律:1、虚词后停顿;2、主语后停顿;3、意义单位后停顿。
读准字音
读出节奏
感知文意
有朋/自远方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了解作者
孔子(前551-前479),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以“仁的学说”,“因材施教”和“有教无类”的教学理念来教育学生。与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了解作品
《论语》(lún yǔ),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等。作品多为语录,但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其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浅近易懂,而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能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
《论语》自宋代以后,被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古代学校官定教科书和科举考试必读书。
《论语》是孔门弟子集体智慧的结晶。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论语》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清朝赵翼解释说:“语者,圣人之语言,论者,诸儒之讨论也。”其实,“论”又有纂的意思,所谓《论语》,是指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载下来编纂成书。其编纂者主要是仲弓、子游、子夏、子贡,他们忧虑师道失传,首先商量起草以纪念老师。然后和少数留在鲁国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完成。
成书背景
语录体
(1)来源:“语录”二字,最早见于《旧唐书》。自唐以来,僧徒记录其禅师的言谈,多用口语,故称语录。这种文体一般只说自己的观点,不充分展开论述。
(2)含义:语录体散文是用语录形式写成的以记言为主的散文。
(3)特点:语言简练,用意深远,词约意丰,具有哲思之美。
文体知识 语录体
1、时习:时,按时。
2、不亦说乎: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说,通假字,同“悦”,愉快。
3、吾日三省吾身:每天。三,泛指多次。省,自我检查、反省。
4、为人谋而不忠乎: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5、十有五: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6、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新的理解和体会。
记一记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疑惑。
8、饭疏食,饮水:饭,吃。疏食,粗粮。水,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热水为“汤”。
9、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逝,往;离去。斯,代词,这,指河水。
10、笃志:笃,坚守。
11、切问而近思:切,恳切。近,当前的事情。
记一记
1、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3、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4、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5、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
6、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记一记
7、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8、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9、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10、孔子在河边感叹道:“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11、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向却不可改变。”
12、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记一记
主要内容 1、学习方法、学习态度。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方法:自觉学习,不断实践,学以致用。)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方法:学习的关键在于思考和“知新”)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方法:阐明“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学思结合,相辅相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方法: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态度: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
主要内容 2、个人修养。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交友:选择志同道合的人做朋友;修身:不必在乎别人的看法。)
(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修身:加强自我反省。)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修身:循序渐进,进德修业。)
(4)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修身:安贫乐道,要能经受住困苦贫穷的考验。)
(5)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修身:正确对待富贵与仁义,坚守道义。)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修身:坚守志向。)
(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修身:广泛学习,坚定志向,恳切发问,善于思考。)
艺术手法 1、排比、反问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从学习方法、交友原则、个人修养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引起读者思考,增强语言的气势。句式整齐,节奏感强。
(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列举出自己每天需要反省的三个方面,引起读者思考,也强调了加强自我反省、提高自我修养的重要性。句式整齐,节奏感强。
艺术手法 2、比喻
(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把用不正当手段得来的富贵比作浮云,生动形象地写出富贵在自己心中的分量之轻,强调要正确对待富贵与仁义,坚守道义。
(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把消逝的时光比喻成流水,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孔子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艺术手法 3、对比
(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把“三军”可以改变统帅与一个人的志向不可改变作对比,突出坚守志向的重要性。
(2)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将人们不能忍受住在简陋的小巷的困苦与颜回在“陋巷”自得其乐进行对比,突出颜回安贫乐道的君子形象。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把学习的三重境界进行对比,突出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知之”只是一般了解,“好之”则会投入更大的热情,“乐之”才能全身心投入其中,有所成就。
主题思想
1、课文所选十二章语录表现了孔子及其弟子关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的深刻见解。
2、学习态度:自觉学习,虚心学习,好学乐学。
3、学习方法
(1)不断实践,学以致用;
(2)思考 “知新,学思结合。
4、个人修养
(1)加强自我反省;
(2)循序渐进,进德修业。
(3)安贫乐道、坚守道义、坚守志向。
(4)广泛学习,坚定志向,恳切发问,善于思考。
难点探究
示例一:学习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体会:强调了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知之”只是一般了解,“好之”则会投入更大的热情,“乐之”才能全身心投入其中,有所成就。
示例二: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体会:孔子认为只能记诵一些旧知识是不够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温故和知新的关键在于要知新,需要独立思考。
1、孔子及其弟子在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上有哪些观点?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的体会。
难点探究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交流学习心得,在交友学习中获取快乐。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在研究学问中得到快乐。
(3)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过着清贫的生活,坚守道义,在坚守中得到快乐。
2、选文中孔子多次提到“乐”,结合下面的语句分别概括“乐”的原因。
难点探究
(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中的“志”在这里指“对……有志”,即年少时要志于做学问。
(2)“匹夫不可夺志也”和“博学而笃志”里的“志”指志向,即人生的追求与坚守的品质,意在告诉我们要坚定自己的志向。
3、文中多次有对“志”的阐述,但侧重点各有不同,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难点探究
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是不爱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
4、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孔子一生进德修业的发展过程。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主旨上:课文所选十二章语录表现了孔子及其弟子关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的深刻见解
写法上: 1、排比; 2、反问; 3、比喻; 4、对比。
课堂小结
1、 课下梳理本课学习的文言文词语,口译全文;
2、整理笔记;
3、朗读并背诵全文。
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