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咏雪》同步备课课件(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咏雪》同步备课课件(共1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57.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04 20:56: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世说新语》
咏 雪
学习目标
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初步感知古今汉语的差别;通过朗读培养文言语感。
2、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拉近与古人的心理距离。
3、了解“谦辞”和“敬辞”的概念,注意积累具有文言色彩的谦辞和敬辞,在言语交际中恰当使用,增强文化底蕴。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学会诵读
读准字音
读出节奏
感知文意
傅(fù)
奕(yì)
了解作品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撰写(一说刘义庆组织门客编写)的文言志人小说集,是魏晋轶事小说的集大成之作,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每类有若干则故事。
刘义庆是宋武帝刘裕的侄子,袭封临川王,刘裕对其恩遇有加。公元424年宋文帝刘义隆即位,刚登基便先后杀了徐羡之、傅亮、谢晦等拥立功臣。宋文帝性情猜忌狠辣,因为担心自己重蹈少帝被弑的悲剧,严格控制并杀戮了大量功臣和宗室成员,这其中就包括名将檀道济。在这样的背景下,刘义庆不得不加倍小心谨慎,以免遭祸。本传言“太白星犯右执法,义庆惧有灾祸,乞求外镇。”这实际上是刘义庆借故离开京城,远离是非之地,得以为荆州刺史。外镇后的刘义庆仍然如同惊弓之鸟,心有余悸。他处在宋文帝刘义隆对于宗室诸王怀疑猜忌的统治之下为了全身远祸,于是招聚文学之士寄情文史编辑了《世说新语》这样一部清谈之书。
背景资料
拓展知识 谢道韫
谢道韫(生卒年不详),字令姜 ,又名韬元 ,东晋女诗人。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她是安西将军谢奕之女,东晋政治家谢安的侄女,王凝之的妻子,王羲之的儿媳。
谢道韫少博学,聪颖有才智,以大雪天吟出“未若柳絮因风起”之句得到谢安的赞赏,后世遂称女子文学才能为“咏絮才”。婚后,丈夫王凝之之弟王献之与宾客谈论,词理将屈,谢道韫在青绫屏障后参加议论,发挥王献之前议,宾客不能折屈。其谈锋之健不让男子。后在孙恩起义中,其夫与子均被义军杀害,她率领侍女挥刃入敌群,手杀数人。后被俘,坚贞不屈,被孙恩释放,重归故里,一直寡居于会稽。
谢道韫风韵高迈,谢安称她有"雅人深致"。济尼常称赞:"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从此后称赞妇女超逸脱俗,常用"林下风"比喻。谢道韫所著诗赋诔颂,原有集,已失传,今仅存数篇。
志人小说
(1)含义:指魏晋六朝时期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人物传闻逸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又称为清谈小说、逸事小说。代表作《世说新语》。
(2)特点:
①以真人真事为描写对象;
②篇幅短小;
③善用细节描写和衬托手法,突出刻画人物某一方面的性格特征;
④语言简练朴素、生动优美,言简意丰。
文体知识 志人小说
(1)谢太傅:即谢安(320-385),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死后追赠为太傅。
(2)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3)与儿女讲论文义:和儿女讨论文章的义理(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4)俄而雪骤,公欣然曰(俄而: 不久,一会儿 )(骤;急,大 )(欣然:高兴的样子)
(5)胡儿:即谢朗。谢朗,字长度,小名胡儿,谢安次兄谢据的长子。做过东阳太守。
记一记
(6)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可拟:大体可以相比。差:大体、差不多。拟,相比.)
(7)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说柳絮乘着风漫天飞舞。(因:乘)
(8)无奕女:指谢道韫(yùn),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无奕,指谢奕,字无奕。
(9)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做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
记一记
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子侄辈们谈论诗文。不久,雪下大了,谢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差不多可以跟把盐撒在空中相比。"他哥哥的女儿谢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漫天飞舞。"谢太傅高兴得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太傅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记一记
主要内容
1、写古人的家庭生活情趣:雪天聚会谈论文义。
营造温馨美好的家庭氛围。
2、写主要事件:咏雪
(1)胡儿把雪比作盐;
(2)道韫把雪比作柳絮。
(3)谢太傅大笑。
3、补充交代谢道韫的身份。
暗示谢太傅和作者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艺术手法 比喻、环境描写
1、修辞角度:比喻
(1)撒盐空中差可拟:写出了大雪下得猛烈密集的情景;
(2)未若柳絮因风起: 写出了雪花飘舞的轻盈姿态。
2、环境描写:俄而雪骤
(1)“骤”字写出了雪下得急、猛的特点,突出了雪景的非凡气势。
(2)为下文的咏雪做铺垫。
艺术手法 人物描写
3、人物描写:
(1)公欣然:通过神态描写,表现谢太傅看到纷纷扬扬的大雪,心生与子侄们谈论诗句的雅兴,内心愉悦。
(2)公大笑乐: 通过神态描写,暗示谢太傅看到谢道韫的才气,赞赏高兴之情。
(3)白雪纷纷何所似:运用语言描写,表现谢太傅善于启发后辈,富有雅兴。
谢太傅人物形象:(1)注重后辈教育;(2)富有文采雅兴。
思想感情
1、中心:本文描述了下雪天谢太傅在家中与子侄辈即景咏雪的情景,展现了古人家庭文化生活轻松和谐的画面。
2、古人的家庭生活情趣。
(1)“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写出谢太傅一家在雪天聚会谈论文章义理其乐融融的情景;
(2)“公欣然""公大笑乐",写出谢太傅与子侄辈亲密无间的感情和谈论诗句的雅兴。
3、谢道韫的“咏絮之才”对写作的启发
(1)要有细致敏锐的观察力;
(2)要善于联想与想象。
难点探究
(1)谢道韫把纷纷扬扬有白雪比喻为柳絮乘风而起,形象写出了雪花飘舞的轻盈姿态。
(2)“柳絮”的比喻富有新意和美感,充分展示了谢道韫的才华。
1、谢道韫被称为“咏絮之才”,请结合课文内容分析原因。
难点探究
(1)从谢安“大笑乐”的反应来看,他倾向于“柳絮因风起”的说法。因为“柳絮因风起”描绘出了雪花飘舞的轻盈姿态,而“盐”是沉重的颗粒,缺乏美感。
(2)我认为“撒盐空中”更好,文中的“雪骤”说明大雪下得急,用“撒盐空中”的比喻,可以真切地描摹出大雪下得猛烈密集的情景。
2、把大雪纷飞的情景分别比作“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谢安认为哪个比喻更好?你有不同看法吗?
主旨上:本文描述了下雪天谢太傅在家中与子侄辈即景咏雪的情景,展现了古人家庭文化生活轻松和谐的画面。
写法上: 1、比喻; 2、人物描写; 3、环境描写。
课堂小结
1、 课下梳理本课学习的文言文词语,口译全文;
2、整理笔记;
3、朗读并背诵全文。
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