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中考生物五年真题三年模拟汇编专题2 细胞
一、选择题
1.(2021七上·通榆期末)在显微镜使用中,下列操作与其结果不匹配的是:( )
A.调节粗准焦螺旋——镜筒较大幅度的上升或下降
B.目镜选用5X,物镜选用10X——观察到的物像被放大50倍
C.将平面镜换成凹面镜——视野变暗
D.向左上方移动玻片——左上方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
【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A、转动粗准焦螺旋能较大幅度地升降镜筒,转动细准焦螺旋能较小幅度的调节镜筒,调节物象的清晰度,A说法正确。
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所以当目镜选用5X,物镜选用10X 时,放大倍数为50倍,B说法正确。
C、反光镜有平面镜和凹面镜两个面,凹面镜可以聚集光线,是视野变亮,所以,将平面镜换成凹面镜,可以使视野变亮,C说法错误。
D、显微镜成的像是倒立的,因此像的移动方向和物体的移动方向相反,即向左上移动装片,物像就向右下移动,使的左上方的物象移到中央,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显微镜的使用,为基础题,难度一般,需要熟练操作显微镜,熟记:显微镜的使用包括: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三个主要步骤,应注意每个步骤的操作要求,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级物镜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象是倒像,物象的移动方向和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
2.(2021·吉林)图为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结构模式图,具有控制物质进出作用的结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D
【知识点】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
【解析】【解答】由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示意图可知:①细胞核,②细胞质,③线粒体,④细胞膜。
A.①是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A不符合题意。
B.②是细胞质,具有流动性,能加速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B不符合题意。
C.③是线粒体,是呼吸的场所,能够分解有机物,并释放能量,为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C不符合题意。
D.④是细胞膜,能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让细胞内有用的物质不能外出,有害的物质不能进入,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动植物细胞的结构:
结构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细胞壁 保护和支持的作用 无
细胞膜 保护细胞、控制物质出入细胞
细胞质 有液泡、线粒体,液泡内溶解着多种物质 有线粒体和多种物质
细胞核 含有遗传物质,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叶绿体 部分细胞有,光合作用的场所 无
线粒体 呼吸作用的场所
液泡 成分有水、无机盐、糖分和色素 无
3.(2023·宁江模拟)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中,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是( )
A.细胞核 B.细胞质 C.线粒体 D.细胞膜
【答案】D
【知识点】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解析】【解答】A、含有遗传物质,能传递遗传信息,A不符合题意;
B、不停地流动,能加速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B不符合题意;
C、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C不符合题意;
D、细胞膜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细胞,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细胞中的各种结构都担负着一定的功能,它们紧密联系,相互协调,使细胞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4.(2023·长春模拟)某同学利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上的“上”字时,看到的物像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显微镜形成的物象与实际物体呈上下左右相反,因此与“上”上下相反、左右相反的图为B。
故答案为:B。
【分析】可以简单使用“旋转180°”的技巧快速得出答案。
5.(2023·榆树模拟)某同学早餐中喝了一杯鲜榨橙汁,请问橙汁主要来自于细胞的( )
A.液泡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
【答案】A
【知识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解析】【解答】液泡中含有细胞液,用来保持细胞的渗透压和膨胀状态,内有水、糖类等酸、甜、苦、辣、咸的物质,橙子主要来自于细胞液泡。
故答案为:A。
【分析】(1)细胞的结构及作用如下:
①细胞核: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内有染色体);
②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具有保护作用和选择性);
③细胞壁:支持和保护细胞;
④液泡:内含各种物质(色素、糖等);
⑤线粒体:呼吸作用提供能量;
⑥叶绿体: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
(2)植物细胞比动物细胞多了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等结构。
6.(2023·榆树模拟)某同学在学习使用显微镜后,用黑色中性笔在载玻片上写了一串微小的数字“2022”,并尝试用显微镜观察,那么他看到的物像是( )
A.2022 B. C. D.
【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在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实物的倒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像,所以,在载玻片上写了一串微小的数字“2022”后,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是B,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显微镜的使用,比较简单,熟记即可。
7.(2023·榆树模拟)菠菜叶放在开水中煮过之后,水的颜色会变绿,而放在冷水中则不产生该现象,这是因为开水破坏了如图细胞中的哪一结构?( )
A.① B.② C.④ D.⑤
【答案】B
【知识点】细胞膜的功能
【解析】【解答】图中,①是细胞壁,②是细胞膜,③是叶绿体,④是细胞核,⑤是液泡,⑥是细胞质,⑦是线粒体,其中,②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既不让有害的物质进来,也不让有用的物质轻易出去,具有选择透过性,也有保护作用,所以,菠菜叶放在开水中煮过之后,水的颜色会变绿,是因为细胞膜被破坏了,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细胞膜的作用,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
8.(2023·长春模拟)下列关于植物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 B.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的作用
C.线粒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D.细胞核控制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答案】C
【知识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解析】【解答】ABD、植物细胞的细胞壁有起保护和支持作用,细胞膜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能控制生物的发育和遗传,A、B、D不符合题意;
C、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壁:起保护和支持作用;
细胞膜:薄面透明,紧贴细胞壁,故在显微镜下不容易看到,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
细胞质:细胞膜和细胞核之间透明而黏稠的物质,不停地流动,加速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能传递遗传信息,控制着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液泡:含有细胞液,溶解着酸甜苦等各种味道的物质和各种色素;
叶绿体:含有叶绿素,是光合作用的场所,能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线粒体:呼吸作用的场所,能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生命活动利用。因此植物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是叶绿体和线粒体。
9.(2023·长春模拟)下列选项中,实验所需的材料用具与使用目的不相符的是( )
选项 实验名称 材料用具 使用目的
A 观察草履虫 棉花纤维 限制草履虫过快运动
B 观察种子的结构 放大镜 观察种子内部结构
C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碘液 检验麦芽糖是否被消化
D 模拟精子与卵细胞随机结合 黑白棋子 模拟含X或Y染色体的生殖细胞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人的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种子的结构;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消化
【解析】【解答】A、观察草履虫时,为防止草履虫运动过快不便观察,可在载玻片的液滴中放少许棉花纤,A不符合题意;
B、观察种子结构时,为了能看清胚芽、胚轴、胚根、子叶这些细小的结构,可放大镜观察,B不符合题意;
C、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可以用碘液来检验淀粉是否被消化,C符合题意;
D、男性精子有两种类型,在模拟精子和卵细胞随机结合时,用黑白棋子模拟含X或Y染色体的两精子,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观察种子胚的细小结构,肉眼看不清楚,又不便用显微镜观察,可用放大镜观察。
2、实验中,根据淀粉遇碘变蓝的原理,用碘液来检验是否有淀粉存在。如在验证涶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时,滴加碘液,若变蓝,说明淀粉没被消化,若不变蓝,说明淀粉已被消化了。
3、人的卵细胞只有含X的一种,精子有含X或含Y的两种,模拟精子与卵细胞随机结合时,常用白棋子模拟卵细胞,用黑白棋子模拟两种精子。
10.(2023·长春模拟)下图表示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主要步骤,其正确顺序为( )
①盖盖玻片 ②展平 ③滴清水 ④取材
A.③④①② B.③④②① C.④②①③ D.④③②①
【答案】B
【知识点】观察植物细胞
【解析】【解答】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主要步骤是:擦片→滴水→撕取→展平→盖片→染色。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主要步骤:
1、擦:用纱布 擦拭 载玻片和盖玻片;
2、滴: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吸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作用:维持细胞正常形态;
3、撕:用镊子撕取一小块儿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
4、展:把撕取的薄膜展放在载玻片的水滴中,并展平;
5、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再缓缓放平,以免盖玻片下产生气泡;6、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碘液,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重复二、三次,直到染液浸润到标本全部。
11.(2021·吉林模拟)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中,用于染色的是( )
A.生理盐水 B.清水 C.稀碘液 D.酒精
【答案】C
【知识点】观察动物细胞
【解析】【解答】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有:擦、滴、刮、涂、盖、染。其中“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有利于观察其细胞的形态结构。
故答案为:C。
【分析】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是:①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②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③漱口→④用消毒牙签在口腔侧壁上刮取口腔上皮细胞→⑤将牙签在生理盐水中涂抹均匀→⑥盖盖玻片→⑦染色。
12.(2021七上·长白山期末)红豆杉被誉为植物中的“大熊猫 ”,它与大熊猫都具有的细胞结构是 ( )
A.细胞壁、细胞质、染色体 B.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C.细胞膜、细胞质、叶绿体 D.细胞核、染色体、细胞壁
【答案】B
【知识点】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解析】【解答】植物细胞的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和线粒体,动物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相比,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可见,红豆杉和大熊猫都具有的细胞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干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结构的区别,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植物细胞的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和线粒体,动物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相比,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动物细胞没有的结构是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等。
13.(2023·延吉模拟)图甲和图乙分别是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能控制物质进出的结构是③
B.含有遗传物质的结构是④
C.甲、乙都具有的能量转换器是叶绿体
D.与甲相比,乙特有的结构只有①
【答案】B
【知识点】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
【解析】【解答】图中①为细胞壁,②为细胞膜,③为细胞质,④为细胞核,⑤为液泡;
A、②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③细胞质是代谢的主要场所,A错误;
B、④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是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B正确;
C、甲是动物细胞,能量转化器是线粒体,乙是植物细胞,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和叶绿体,两者都具有的是线粒体,C错误;
D、与动物细胞相比,植物细胞多了细胞壁、叶绿体、液泡,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1)细胞的结构及作用如下:
①细胞核: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内有染色体);
②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具有保护作用和选择性);
③细胞壁:支持和保护细胞;
④液泡:内含各种物质(色素、糖等);
⑤线粒体:呼吸作用提供能量;
⑥叶绿体: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
(2)植物细胞比动物细胞多了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等结构。
14.(2023·长春模拟)图甲和图乙分别为人的体细胞和染色体组成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染色体分布于图甲的③内
B.图甲所示细胞含有23条染色体
C.图乙中的④表示DNA,⑤表示蛋白质
D.在分裂过程中②由1个分成4个
【答案】C
【知识点】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细胞核的功能;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解析】【解答】A、染色体分布于图甲中的②细胞核内,③是细胞质,A错误;
B、图甲为人的体细胞,含有23对染色体,B错误;
C、染色体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蛋白质和DNA,④表示DNA、⑤表示蛋白质,C正确;
D、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由一个分成两个,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细胞核中有染色体,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先复制再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细胞核首先一分为二。
15.(2023·长春模拟)如图,在显微镜的结构中,与放大倍数有关的是( )
A.①和③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④和⑤
【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图中①为粗准焦螺旋,②为细准焦螺旋,③为目镜,④为物镜,⑤为反光镜,其中起到放大作用的是③目镜和④物镜。
故答案为:C
【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
16.(2023·延吉模拟)图甲和图乙分别是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能控制物质进出的结构是③
B.含有遗传物质的结构是④
C.甲、乙都具有的能量转换器是叶绿体
D.与甲相比,乙特有的结构只有①
【答案】B
【知识点】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
【解析】【解答】图中①为细胞壁、②为细胞膜、③为细胞质、④为细胞核、⑤为液泡;
A、能控制物质进出的结构是②细胞膜,A错误;
B、含有遗传物质的结构是④细胞核,B错误;
C、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植物和动物都有的是线粒体,C错误;
D、甲是动物细胞,乙是植物细胞,与甲相比,乙特有的结构有①细胞壁、⑤液泡、绿色部分还有叶绿体,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1)细胞的结构及作用如下:
①细胞核: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内有染色体);
②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具有保护作用和选择性);
③细胞壁:支持和保护细胞;
④液泡:内含各种物质(色素、糖等);
⑤线粒体:呼吸作用提供能量;
⑥叶绿体: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
(2)植物细胞比动物细胞多了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等结构。
17.(2021·吉林模拟)下列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线粒体—呼吸作用的场所 B.细胞壁—保护和支持细胞
C.细胞核—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D.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场所
【答案】C
【知识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解析】【解答】A.线粒体是广泛存在于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的细胞器,是细胞呼吸产生能量的主要场所。因此,线粒体被称为能量转换器和细胞内能量供应的"动力工厂”,A不符合题意。
B.细胞壁具有支持、保护和维持细胞形态的作用,B不符合题意。
C.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是遗传信息库,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C符合题意。
D.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里,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壁:起支持和保护细胞的作用;
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内侧,起保护作用并控制物质进出;
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从而加速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植物细胞的细胞质里面有叶绿体、液泡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带甜味、酸味的汁液--来自于液泡中的细胞液;
线粒体:存在于动、植物细胞,呼吸作用的场所,化学能转换成其他能量。
18.(2021·长春模拟)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时,下列目镜和物镜的组合中,观察到细胞数目最多的是( )
A.16×,4× B.10×,10× C.10×,4× D.16×,10×
【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16×4=64(倍) 。
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10×10=100 (倍) 。
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10×4=40 (倍)
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16×10=160 (倍) 。
由分析可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所以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应选择的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目镜10×、物镜4×。
故答案为:C。
【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内看到的细胞体积越大、数目越少;放大倍数越小,视野内看到的细胞体积越小、数目越多。
19.(2019七上·宽城期末)用下列四台显微镜观察菠菜叶片表皮细胞,视野中细胞数最多的是( )
显微镜序号 目镜 物镜
A 5× 10×
B 5× 4×
C 10× 10×
D 12.5× 10×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目镜是5×,物镜是10×,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50×;目镜是5×,物镜是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20×;目镜是10×,物镜是10×,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100×;目镜是12.5×,物镜是10×,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125×;由上可见B号中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最小,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
故答案为:B
【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物镜,所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细胞的体积越大,细胞的数目越少,视野越暗;反之,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中细胞的体积越小,细胞的数目越多,视野越亮.
二、实验探究题
20.(2021·长春)如图表示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和人血永久涂片时用到的仪器、实验步骤及显微镜下的视野。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使用图甲中指定倍数的目镜和物镜,则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 。
(2)图乙表示在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中央滴加 ,以维持细胞正常形态。
(3)图丙所示为观察到的口腔上皮细胞,欲将A所指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需要将玻片标本向 移动。
(4)图丁所示为观察到的血细胞,其中表示红细胞的是 (填序号)。与观察到的口腔上皮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成熟的红细胞没有 (填细胞结构)。
【答案】(1)400倍
(2)生理盐水
(3)右上方
(4)①;细胞核
【知识点】观察人血的永久装片;观察动物细胞
【解析】【解答】(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这台显微镜目镜是10×,物镜是有10×,那么这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10×40=400(倍)。
(2)由于生理盐水的浓度与人的组织细胞液的浓度一致,因此在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需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这样可以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使细胞不至于因吸水膨胀,也不至于因失水而皱缩。
(3)显微镜呈倒像,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要将位于视野右上方A所指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需要将玻片标本向右上方移动。
(4)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根据红细胞数目多,白细胞较大,血小板较小的特点,判断图中①是红细胞。与观察到的口腔上皮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
【分析】显微镜成像的特点是:首先是物像比实物要大;其次是物像与实物相反,上下倒置,左右反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图丁中①是红细胞,②是白细胞。
21.(2020·吉林模拟)下图为小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口腔上皮细胞和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请回答相关问题。
(1)如图甲所示,观察时,如果想把视野中左上方的A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可向 移
动装片。
(2)为更好地观察口腔上皮细胞,需要将视野调暗,小明需改用( )
A.小光圈和平面反光镜 B.小光圈和凹面反光镜
C.大光圈和平面反光镜 D.大光圈和凹面反光镜
(3)甲图中的[1] 能控制物质的进出。
(4)乙图细胞与甲图细胞相比,主要区别在于乙图细胞具有 和 。
【答案】(1)左上方
(2)A
(3)细胞膜
(4)细胞壁;液泡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细胞膜的功能
【解析】【解答】(1)显微镜观察标本时,所成的像为倒像,在视野中的移动装片的方向与实际移动方向相反,所以图中,A在视野的左上方,要想把A移到中间,在视野中应该使A向右下方移动,视野中方向与实际相反,则应该向左上方移动装片。
(2)用显微镜观察时,调价光线强弱要调节遮光器和反光镜,遮光器上有大小不等的光圈,在光线较暗时,应选择大光圈,光线强选择小光圈,反光镜有平面镜和凹面镜,平面镜能反射光线,在光线强时选择反光镜,光线弱时选择凹面镜,凹面镜能聚集光线,所以,为更好地观察口腔上皮细胞,需要将视野调暗,小明需改用小光圈和平面镜,故A符合题意。
(3)图甲中,1是细胞膜,2是细胞质,3是细胞核,其中细胞膜不但能保护细胞,同时能控制物质的进出。
(4)甲为人口腔上皮细胞,基本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乙图为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基本结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所以图甲和乙图细胞主要区别是乙图细胞具有细胞壁和液泡。
故答案为:(1)左上方;(2)A;(3)细胞膜;(4)细胞壁、液泡。
【分析】此题考查显微镜的使用、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区别,都为基础知识,比较简单,熟记即可,在细胞的基本结构中,细胞膜的功能是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质能不停的流动,加速与外界的物质交换,细胞核,内有遗传信息,是遗传信息库;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相比,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
三、读图理解题
22.(2023·宁江模拟)小华同学使用显微镜分别对他萄树的叶肉细胞和人的神经细胞的形态与基本结构进行了观察,她将观察的结果记录如下
(1)小华观察的上述细胞中,属于植物细胞的是 ,你判断的依据是由于它具有 (两个即可)。
(2)由图乙细胞构成人的 组织。
(3)上述两种生物在细胞结构方面的共同点是:都具有 、 和 。
【答案】(1)甲;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2)神经
(3)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知识点】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动物体的组织
【解析】【解答】(1)甲图为植物细胞,乙图为动物细胞,二者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细胞质里还有线粒体。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和液泡,在植物体绿色部分的细胞中还有叶绿体。
故填:甲;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2)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细胞构成人体的神经组织。
故填:神经。
(3)植物细胞(甲)和动物细胞(乙)都具有的细胞结构为: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故填: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分析】 植物细胞:细胞壁是植物细胞最外一层较薄的壁,起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内侧的一层膜非常薄,在光学显微镜下不易看清楚,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细胞核中有遗传物质,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部分称之为细胞质。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细胞质里还有线粒体,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在植物体绿色部分的细胞中,细胞质内含有叶绿体。
动物细胞: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质中有线粒体,细胞各结构的功能与植物细胞相似。
23.(2023·吉林)如图是“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和“制作并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两个实验用到的显微镜及视野,结合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在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时,若想显微镜视野下看到的细胞较多,应选择图甲中放大倍数为 的物镜。
(2)图乙中的血细胞①是 ;当向左移动涂片时,视野中的②向 移动。
(3)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取材前需在载玻片中央滴加一滴 。
(4)图丙中细胞的控制中心是 (填序号)。
【答案】(1)10×
(2)红细胞;右
(3)清水
(4)③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观察人血的永久装片;观察植物细胞;观察动物细胞
【解析】【解答】(1)已知图甲的物镜有10倍和40倍,10倍倍数小,看到的细胞小,数量多,40倍倍数大,看到的细胞大,数量少,因此若要看到细胞更多,则应该选择10×的物镜;
故填:10×;
(2)图中①的细胞小,数量最多,是红细胞,起运输氧气的作用,②细胞大,有细胞核;显微镜看到的物象和实际的物体上下相反、左右相反,因此若要向左移动涂片时,视野中应该是向右移动;
故填:红细胞;右;
(3)制作植物细胞玻片时,要先滴加一滴清水,以维持植物细胞的正常形态,若是动物细胞,则需要滴加生理盐水;
故填:清水;
(4)图丙中是显微镜下植物细胞的结构,其中③是细胞核,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④是细胞壁,是支持和保护细胞的结构。
故填:③。
【分析】(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
(2)在制作动物细胞玻片时,要滴加生理盐水,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如果是植物细胞,要滴加清水。
(3)显微镜物象和实际物体可以简单采用“旋转180°”进行辨别。
(4)细胞的结构及作用如下:
①细胞核: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内有染色体);
②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具有保护作用和选择性);
③细胞壁:支持和保护细胞;
④液泡:内含各种物质(色素、糖等);
⑤线粒体:呼吸作用提供能量;
⑥叶绿体: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
24.(2021·吉林)显微镜是科学探究过程中常用的一种观察仪器,它能帮助我们从宏观世界走进微观世界。据图回答问题。
(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图1所示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 倍。
(2)图2是显微镜下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物像。从甲图调整到乙图,使物像更清晰,需转动图1中的 (填字母)。
(3)图3是酵母菌染色后在显微镜下呈现的物像,除了淀粉粒被染成蓝色外,被染上颜色的结构还有c (填结构名称)。
(4)下列实验中需要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是 (填序号)。该实验需要用 染色。
①观察蚯蚓②观察青蛙的形态结构
③观察鸡卵的结构④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答案】(1)400
(2)b
(3)细胞核
(4)④;碘液(稀碘液)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显微镜的使用步骤是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和回放。图1中a粗准焦螺旋,b细准焦螺旋。图3中的c是细胞核。
(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图1可知,物镜放大了40倍,目镜放大了10倍,所以图1所示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400倍。
(2)图2是显微镜下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物像。从甲图调整到乙图,使物像更清晰,需转动图1中b细准焦螺旋,使镜筒的升降幅度较小,物像更加清晰。
(3)细胞核内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染色体,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真菌,细胞由细胞质,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核组成,细胞质内有液泡,没有叶绿体,所以图3是酵母菌染色后在显微镜下呈现的物像,除了淀粉粒被染成蓝色外,被染上颜色的结构还有细胞核。
(3)①观察蚯蚓,需要用放大镜,②观察青蛙的形态结构,可以用肉眼直接观察,③观察鸡卵的结构,需要借助放大镜进行观察,④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需要先制成生物细胞临时装片,并且要用稀碘液进行染色,然后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其细胞的形态结构。因此,实验中需要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是④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该实验需要用碘液(稀碘液)染色。
【分析】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
目镜:放大倍数有“5x”、“10x”、“15x”,是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放大倍数的。
物镜:“10x”为低倍物镜,“40x”为高倍物镜,是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放大倍数的。
转换器:可以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
反光镜:凹面镜适用于弱光,平面镜适用于强光。
光圈:指遮光器上的孔,调节视野亮度。
粗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作快速和较大幅度的升降。
细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缓慢和小幅度升降,观察时找到物像后换用细准焦螺旋进行微调,使物像更加清晰。
25.(2023·白山模拟)现有取自洋葱鳞片叶内表皮和人体口腔上皮制作的临时装片各一张,小华同学用图甲所示显微镜对它们进行观察辨别,观察到的视野如图乙,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在观察临时装片的过程中,当视野出现模糊物像后,需调节图甲中的 (填数字序号)才能看到清晰物像。
(2)小华发现视野A中有一个污点,若想把这个污点移出视野,最直接的方法是向 方移动玻片标本;若移动玻片标本这个污点不随着移动,则说明这个污点可能在显微镜的 (填数字序号)上。
(3)小华根据视野A中的细胞有 和液泡,而视野B中的细胞无此结构,判断视野A中的细胞来自洋葱鳞片叶内表皮。
(4)A细胞和B细胞的结构中能够被碘液染成深色的是 。
【答案】(1)②
(2)下;③或④
(3)细胞壁
(4)细胞核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观察植物细胞;观察动物细胞
【解析】【解答】(1)粗准焦螺旋(一般调节)是较大幅度的升降镜筒,细准焦螺旋(精细调节)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 在观察临时装片的过程中,当视野出现模糊物像后,需调节图甲中的② 细准焦螺旋才能看到清晰物像。
故填:②。
(2)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是实物的倒像,玻片移动的方向与物像移动的方向正好相反。所以小华发现视野A中有一个污点,在视野的上方,若想把这个污点移出视野,最直接的方法是向下方移动坡片标本。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污点,污点的位置有三种可能:目镜、物境或玻片标本,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标本。转动目镜污点动就在目镜,污点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玻片标本污点移动就在玻片标本,污点不动就不在玻片标本。如果不在目镜和玻片标本,那就一定在物镜上。若移动坡片标本这个污点不随着移动,则说明这个污点可能在显微镜的③目镜或④物镜上。
故填:下;③或④ 。
(3)口腔上皮细胞和洋葱表皮细胞的区别是前者没有细胞壁和液泡,小华根据视野A中的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而视野B中的细胞无此结构,判断视野A中的细胞来自洋葱鳞片叶内表皮。
故填:细胞壁。
(4)动植物细胞的细胞核中有能够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A细胞和B细胞的结构中能够被碘液染成深色的是细胞核。
故填:细胞核。
【分析】(1)考查显微镜的结构和操作、细胞的结构。图甲中①粗准焦螺旋、②细准焦螺旋、③目镜、④物镜、⑤反光镜。
(2)显微镜的结构由光学部分、支持部分及调节部分三部分组成。光学部分由镜头和反光镜组成,支持部分包括镜筒、镜臂、载物台、镜柱及镜座等,调节部分由转换器、遮光器和粗(细)准焦螺旋。
(3)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相比,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26.(2023·长春模拟)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及其科研团队成功地从植物黄花蒿中提取出青蒿素,用于治疗疟疾。图甲为黄花蒿形态图,图乙为植物细胞模式图,图丙包含了某抗疟药品的主要信息。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甲可以判断黄花蒿属于 (填“裸子”或“被子”)植物。
(2)控制黄花蒿发育和遗传的结构对应图乙中的 (填序号)。
(3)疟疾患者常出现贫血症状,原因之一是疟原虫可寄生在人体的 (填一种细胞名称)中,破坏其结构及运输氧的功能。
(4)某人不慎感染上疟疾,从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分析,该患者属于 。他遵照医嘱服用了图丙所示的抗疟药物,结合图丙可知,此药属于 (填“处方药”或“非处方药”)。
【答案】(1)被子
(2)④
(3)红细胞(或RBC)
(4)传染源;处方药
【知识点】血液的组成和功能;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传染病及其病因;安全用药;被子植物
【解析】【解答】(1) 据图甲可知,黄花蒿有果实,种子外有果皮包被,属于被子植物。
故填:被子
(2)细胞核里含有遗传物质,能够传递遗传信息,细胞核是遗传和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故填:④
(3) 疟原虫寄生在人体红细胞中,破坏红细胞结构,影响血液对氧和部分二氧化碳运输,因此疟疾患者常出现贫血症状。
故填:红细胞
(4)感染疟疾的患者携带能够散播病原体属于传染源,根据图丙药品上没有OTC标志可知,此药属于处方药。
故填:传染源;处方药
【分析】(1)裸子植物只有种子没有果实,种子是裸露的;被子植物具有真正的花和果实,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
(2)图中①是细胞壁;②是细胞膜;③是线粒体;④是细胞核;⑤是液泡;⑥是细胞质。
(3)疟原虫是一种单细胞动物寄生在红细胞内,影响红细胞运输氧气,导致患者供氧不足。
(4) 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 ,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27.(2023·宁江模拟)如图是制作并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仪器、步骤和观测到的图像,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是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一个步骤,即盖盖玻片,正确的操作是 。
(2)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要使图像从视野①变为视野②的状态,应将玻片标本向 移动。
(3)要使图像从视野③变为视野④的状态,应转动显微镜的 (填字母)进行调节,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4)如果观察时环境光线较暗,应调节显微镜的光圈或 (填字母)。
(5)视野④中f所示的结构是 ,为更清楚地观察到这一结构,常用 进行染色,该染液可使淀粉变蓝。
【答案】(1)将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
(2)右
(3)b
(4)e
(5)细胞核;碘液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观察植物细胞
【解析】【解答】题图分析,图甲是显微镜结构示意图:a粗准焦螺旋、b细准焦螺旋、c目镜、d物镱、e反光镜;图④中f是细胞核。
(1)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盖盖玻片时,为避免盖玻片下产生气泡,应让盖玻片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
故填:使盖玻片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
(2)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是物体的倒像,所以玻片移动的方向和物像移动的方向正好相反。分析题图,视野①中物像偏右方,向右方移动玻片,物像就向左移到视野中央。
(3)细准焦螺具有调节物像清晰度的作用。分析题图,要使模糊的视野③变为清晰的视野④状态,应转动细准焦螺旋,即图甲中结构b。
故填:b。
(4)显微镜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遮光器和反光镜,当环境光线较暗,应转动遮光器选用大光圈,转动反光镜选用凹面镜。图甲中结构e是反光镜。
故填:e。
(5)视野④中f所示的结构是细胞核,用碘液给细胞染色,碘液可使淀粉变蓝,细胞核染色最深。
故填:碘液。
【分析】1、显微镜下成的是倒像,所以玻片标本与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如要将视野右上方的图像移到中央,应将标本向右上方移动。将物像移动视野中央的规律是,物像偏哪里就向哪里移动玻片。
2、显微镜中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都有升降镜筒的作用。粗准焦螺旋升降镜筒的范围大,细准焦螺旋升降镜筒的范围小。细准焦螺仅在调节物像清晰度时使用。
3、显微镜能够调节视野明暗的结构是遮光器和反光镜。遮光器上有大小不等的光圈;反光镜有平面镜和凹面镜两面。平面镜仅有反光作用,凹面镜有反光和聚光作用。当外界光线较强时,就选用大光圈和平面镜,当外界光线较弱时,就选用小光圈和凹面镜。
4、碘液能使淀粉变蓝。制作动植物细胞临时玻片时,用碘液给细胞染色,可以使细胞各部分结构呈现出深浅不同的颜色,便于在显微镜下观察。
28.(2021·长春模拟)如图为油菜植株生理活动示意图以及植物细胞模式图,图中箭头表示物质进出的方向,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甲生理活动表示植物的 作用,此过程可以拉动水分和 体内的运输。
(2)如果A表示二氧化碳,则B表示 。这种情况下,乙生理活动主要在细胞的 (填写图中序号)内进行。
(3)油菜花呈黄色,控制其颜色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的 (填写图中序号)内。
(4)习近平主席在2021年领导人气候峰会上强调:中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维持生物圈中的碳一氧平衡,请写出你在日常生活中的两点做法: 。
【答案】(1)蒸腾;无机盐
(2)氧气;④
(3)①
(4)不使用一次性筷子、绿色出行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呼吸作用的实质;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1)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甲生理活动表示植物的蒸腾作用,此过程可以拉动水分和无机盐体内的运输。
(2)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如果A表示二氧化碳,说明在进行呼吸作用,则B表示氧气。这种情况下,乙生理活动主要在细胞的④线粒体内进行。
(3)细胞核是控制中心,油菜花呈黄色,控制其颜色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的①细胞核内。
(4)为维持生物圈中的碳一氧平衡,我们平时尽量不使用一次性筷子、绿色出行等。
【分析】一、水分以气体的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植物的蒸腾作用。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气孔是叶片散发水分以及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其主要过程为:土壤中的水分→根毛→根内导管→茎内导管→叶内导管→气孔→大气。植物幼小时,暴露在空气中的全部表面都会蒸腾。
二、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三、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膜: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维持细胞的内部环境;
细胞质:加速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
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与生物的遗传有关;
细胞壁: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
叶绿叶:与光合作用有关,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中;
线粒体:与呼吸作用,有关释放的能量供细胞生命活动的需要;
液泡:成熟植物细胞有中央大液泡,液泡里含有细胞液。
四、常见的绿色生活方式有:
1 、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尽量少用一次性物品; 2 、不追求过度的时尚;3 、拒绝使用珍贵动植物制品; 4、使用节约型水具; 5、 拒绝过分包装;6 、支持可循环使用的产品; 7、尽量购买本地产品; 8、一水多用;9、随手关闭水龙头10、 消费肉类要适度;11 、节约粮食;12 、双面使用纸张;13 、垃圾尽量分类入箱 ;14、 随手关灯,节约用电;15 、提倡步行,骑单车,尽量乘坐公共汽车。
1 / 1吉林省中考生物五年真题三年模拟汇编专题2 细胞
一、选择题
1.(2021七上·通榆期末)在显微镜使用中,下列操作与其结果不匹配的是:( )
A.调节粗准焦螺旋——镜筒较大幅度的上升或下降
B.目镜选用5X,物镜选用10X——观察到的物像被放大50倍
C.将平面镜换成凹面镜——视野变暗
D.向左上方移动玻片——左上方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
2.(2021·吉林)图为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结构模式图,具有控制物质进出作用的结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2023·宁江模拟)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中,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是( )
A.细胞核 B.细胞质 C.线粒体 D.细胞膜
4.(2023·长春模拟)某同学利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上的“上”字时,看到的物像是( )
A. B. C. D.
5.(2023·榆树模拟)某同学早餐中喝了一杯鲜榨橙汁,请问橙汁主要来自于细胞的( )
A.液泡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
6.(2023·榆树模拟)某同学在学习使用显微镜后,用黑色中性笔在载玻片上写了一串微小的数字“2022”,并尝试用显微镜观察,那么他看到的物像是( )
A.2022 B. C. D.
7.(2023·榆树模拟)菠菜叶放在开水中煮过之后,水的颜色会变绿,而放在冷水中则不产生该现象,这是因为开水破坏了如图细胞中的哪一结构?( )
A.① B.② C.④ D.⑤
8.(2023·长春模拟)下列关于植物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 B.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的作用
C.线粒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D.细胞核控制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9.(2023·长春模拟)下列选项中,实验所需的材料用具与使用目的不相符的是( )
选项 实验名称 材料用具 使用目的
A 观察草履虫 棉花纤维 限制草履虫过快运动
B 观察种子的结构 放大镜 观察种子内部结构
C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碘液 检验麦芽糖是否被消化
D 模拟精子与卵细胞随机结合 黑白棋子 模拟含X或Y染色体的生殖细胞
A.A B.B C.C D.D
10.(2023·长春模拟)下图表示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主要步骤,其正确顺序为( )
①盖盖玻片 ②展平 ③滴清水 ④取材
A.③④①② B.③④②① C.④②①③ D.④③②①
11.(2021·吉林模拟)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中,用于染色的是( )
A.生理盐水 B.清水 C.稀碘液 D.酒精
12.(2021七上·长白山期末)红豆杉被誉为植物中的“大熊猫 ”,它与大熊猫都具有的细胞结构是 ( )
A.细胞壁、细胞质、染色体 B.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C.细胞膜、细胞质、叶绿体 D.细胞核、染色体、细胞壁
13.(2023·延吉模拟)图甲和图乙分别是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能控制物质进出的结构是③
B.含有遗传物质的结构是④
C.甲、乙都具有的能量转换器是叶绿体
D.与甲相比,乙特有的结构只有①
14.(2023·长春模拟)图甲和图乙分别为人的体细胞和染色体组成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染色体分布于图甲的③内
B.图甲所示细胞含有23条染色体
C.图乙中的④表示DNA,⑤表示蛋白质
D.在分裂过程中②由1个分成4个
15.(2023·长春模拟)如图,在显微镜的结构中,与放大倍数有关的是( )
A.①和③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④和⑤
16.(2023·延吉模拟)图甲和图乙分别是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能控制物质进出的结构是③
B.含有遗传物质的结构是④
C.甲、乙都具有的能量转换器是叶绿体
D.与甲相比,乙特有的结构只有①
17.(2021·吉林模拟)下列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线粒体—呼吸作用的场所 B.细胞壁—保护和支持细胞
C.细胞核—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D.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场所
18.(2021·长春模拟)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时,下列目镜和物镜的组合中,观察到细胞数目最多的是( )
A.16×,4× B.10×,10× C.10×,4× D.16×,10×
19.(2019七上·宽城期末)用下列四台显微镜观察菠菜叶片表皮细胞,视野中细胞数最多的是( )
显微镜序号 目镜 物镜
A 5× 10×
B 5× 4×
C 10× 10×
D 12.5× 10×
A.A B.B C.C D.D
二、实验探究题
20.(2021·长春)如图表示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和人血永久涂片时用到的仪器、实验步骤及显微镜下的视野。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使用图甲中指定倍数的目镜和物镜,则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 。
(2)图乙表示在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中央滴加 ,以维持细胞正常形态。
(3)图丙所示为观察到的口腔上皮细胞,欲将A所指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需要将玻片标本向 移动。
(4)图丁所示为观察到的血细胞,其中表示红细胞的是 (填序号)。与观察到的口腔上皮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成熟的红细胞没有 (填细胞结构)。
21.(2020·吉林模拟)下图为小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口腔上皮细胞和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请回答相关问题。
(1)如图甲所示,观察时,如果想把视野中左上方的A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可向 移
动装片。
(2)为更好地观察口腔上皮细胞,需要将视野调暗,小明需改用( )
A.小光圈和平面反光镜 B.小光圈和凹面反光镜
C.大光圈和平面反光镜 D.大光圈和凹面反光镜
(3)甲图中的[1] 能控制物质的进出。
(4)乙图细胞与甲图细胞相比,主要区别在于乙图细胞具有 和 。
三、读图理解题
22.(2023·宁江模拟)小华同学使用显微镜分别对他萄树的叶肉细胞和人的神经细胞的形态与基本结构进行了观察,她将观察的结果记录如下
(1)小华观察的上述细胞中,属于植物细胞的是 ,你判断的依据是由于它具有 (两个即可)。
(2)由图乙细胞构成人的 组织。
(3)上述两种生物在细胞结构方面的共同点是:都具有 、 和 。
23.(2023·吉林)如图是“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和“制作并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两个实验用到的显微镜及视野,结合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在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时,若想显微镜视野下看到的细胞较多,应选择图甲中放大倍数为 的物镜。
(2)图乙中的血细胞①是 ;当向左移动涂片时,视野中的②向 移动。
(3)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取材前需在载玻片中央滴加一滴 。
(4)图丙中细胞的控制中心是 (填序号)。
24.(2021·吉林)显微镜是科学探究过程中常用的一种观察仪器,它能帮助我们从宏观世界走进微观世界。据图回答问题。
(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图1所示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 倍。
(2)图2是显微镜下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物像。从甲图调整到乙图,使物像更清晰,需转动图1中的 (填字母)。
(3)图3是酵母菌染色后在显微镜下呈现的物像,除了淀粉粒被染成蓝色外,被染上颜色的结构还有c (填结构名称)。
(4)下列实验中需要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是 (填序号)。该实验需要用 染色。
①观察蚯蚓②观察青蛙的形态结构
③观察鸡卵的结构④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25.(2023·白山模拟)现有取自洋葱鳞片叶内表皮和人体口腔上皮制作的临时装片各一张,小华同学用图甲所示显微镜对它们进行观察辨别,观察到的视野如图乙,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在观察临时装片的过程中,当视野出现模糊物像后,需调节图甲中的 (填数字序号)才能看到清晰物像。
(2)小华发现视野A中有一个污点,若想把这个污点移出视野,最直接的方法是向 方移动玻片标本;若移动玻片标本这个污点不随着移动,则说明这个污点可能在显微镜的 (填数字序号)上。
(3)小华根据视野A中的细胞有 和液泡,而视野B中的细胞无此结构,判断视野A中的细胞来自洋葱鳞片叶内表皮。
(4)A细胞和B细胞的结构中能够被碘液染成深色的是 。
26.(2023·长春模拟)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及其科研团队成功地从植物黄花蒿中提取出青蒿素,用于治疗疟疾。图甲为黄花蒿形态图,图乙为植物细胞模式图,图丙包含了某抗疟药品的主要信息。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甲可以判断黄花蒿属于 (填“裸子”或“被子”)植物。
(2)控制黄花蒿发育和遗传的结构对应图乙中的 (填序号)。
(3)疟疾患者常出现贫血症状,原因之一是疟原虫可寄生在人体的 (填一种细胞名称)中,破坏其结构及运输氧的功能。
(4)某人不慎感染上疟疾,从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分析,该患者属于 。他遵照医嘱服用了图丙所示的抗疟药物,结合图丙可知,此药属于 (填“处方药”或“非处方药”)。
27.(2023·宁江模拟)如图是制作并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仪器、步骤和观测到的图像,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是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一个步骤,即盖盖玻片,正确的操作是 。
(2)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要使图像从视野①变为视野②的状态,应将玻片标本向 移动。
(3)要使图像从视野③变为视野④的状态,应转动显微镜的 (填字母)进行调节,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4)如果观察时环境光线较暗,应调节显微镜的光圈或 (填字母)。
(5)视野④中f所示的结构是 ,为更清楚地观察到这一结构,常用 进行染色,该染液可使淀粉变蓝。
28.(2021·长春模拟)如图为油菜植株生理活动示意图以及植物细胞模式图,图中箭头表示物质进出的方向,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甲生理活动表示植物的 作用,此过程可以拉动水分和 体内的运输。
(2)如果A表示二氧化碳,则B表示 。这种情况下,乙生理活动主要在细胞的 (填写图中序号)内进行。
(3)油菜花呈黄色,控制其颜色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的 (填写图中序号)内。
(4)习近平主席在2021年领导人气候峰会上强调:中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维持生物圈中的碳一氧平衡,请写出你在日常生活中的两点做法: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A、转动粗准焦螺旋能较大幅度地升降镜筒,转动细准焦螺旋能较小幅度的调节镜筒,调节物象的清晰度,A说法正确。
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所以当目镜选用5X,物镜选用10X 时,放大倍数为50倍,B说法正确。
C、反光镜有平面镜和凹面镜两个面,凹面镜可以聚集光线,是视野变亮,所以,将平面镜换成凹面镜,可以使视野变亮,C说法错误。
D、显微镜成的像是倒立的,因此像的移动方向和物体的移动方向相反,即向左上移动装片,物像就向右下移动,使的左上方的物象移到中央,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显微镜的使用,为基础题,难度一般,需要熟练操作显微镜,熟记:显微镜的使用包括: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三个主要步骤,应注意每个步骤的操作要求,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级物镜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象是倒像,物象的移动方向和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
2.【答案】D
【知识点】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
【解析】【解答】由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示意图可知:①细胞核,②细胞质,③线粒体,④细胞膜。
A.①是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A不符合题意。
B.②是细胞质,具有流动性,能加速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B不符合题意。
C.③是线粒体,是呼吸的场所,能够分解有机物,并释放能量,为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C不符合题意。
D.④是细胞膜,能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让细胞内有用的物质不能外出,有害的物质不能进入,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动植物细胞的结构:
结构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细胞壁 保护和支持的作用 无
细胞膜 保护细胞、控制物质出入细胞
细胞质 有液泡、线粒体,液泡内溶解着多种物质 有线粒体和多种物质
细胞核 含有遗传物质,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叶绿体 部分细胞有,光合作用的场所 无
线粒体 呼吸作用的场所
液泡 成分有水、无机盐、糖分和色素 无
3.【答案】D
【知识点】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解析】【解答】A、含有遗传物质,能传递遗传信息,A不符合题意;
B、不停地流动,能加速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B不符合题意;
C、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C不符合题意;
D、细胞膜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细胞,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细胞中的各种结构都担负着一定的功能,它们紧密联系,相互协调,使细胞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4.【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显微镜形成的物象与实际物体呈上下左右相反,因此与“上”上下相反、左右相反的图为B。
故答案为:B。
【分析】可以简单使用“旋转180°”的技巧快速得出答案。
5.【答案】A
【知识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解析】【解答】液泡中含有细胞液,用来保持细胞的渗透压和膨胀状态,内有水、糖类等酸、甜、苦、辣、咸的物质,橙子主要来自于细胞液泡。
故答案为:A。
【分析】(1)细胞的结构及作用如下:
①细胞核: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内有染色体);
②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具有保护作用和选择性);
③细胞壁:支持和保护细胞;
④液泡:内含各种物质(色素、糖等);
⑤线粒体:呼吸作用提供能量;
⑥叶绿体: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
(2)植物细胞比动物细胞多了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等结构。
6.【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在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实物的倒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像,所以,在载玻片上写了一串微小的数字“2022”后,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是B,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显微镜的使用,比较简单,熟记即可。
7.【答案】B
【知识点】细胞膜的功能
【解析】【解答】图中,①是细胞壁,②是细胞膜,③是叶绿体,④是细胞核,⑤是液泡,⑥是细胞质,⑦是线粒体,其中,②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既不让有害的物质进来,也不让有用的物质轻易出去,具有选择透过性,也有保护作用,所以,菠菜叶放在开水中煮过之后,水的颜色会变绿,是因为细胞膜被破坏了,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细胞膜的作用,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
8.【答案】C
【知识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解析】【解答】ABD、植物细胞的细胞壁有起保护和支持作用,细胞膜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能控制生物的发育和遗传,A、B、D不符合题意;
C、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壁:起保护和支持作用;
细胞膜:薄面透明,紧贴细胞壁,故在显微镜下不容易看到,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
细胞质:细胞膜和细胞核之间透明而黏稠的物质,不停地流动,加速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能传递遗传信息,控制着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液泡:含有细胞液,溶解着酸甜苦等各种味道的物质和各种色素;
叶绿体:含有叶绿素,是光合作用的场所,能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线粒体:呼吸作用的场所,能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生命活动利用。因此植物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是叶绿体和线粒体。
9.【答案】C
【知识点】人的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种子的结构;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消化
【解析】【解答】A、观察草履虫时,为防止草履虫运动过快不便观察,可在载玻片的液滴中放少许棉花纤,A不符合题意;
B、观察种子结构时,为了能看清胚芽、胚轴、胚根、子叶这些细小的结构,可放大镜观察,B不符合题意;
C、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可以用碘液来检验淀粉是否被消化,C符合题意;
D、男性精子有两种类型,在模拟精子和卵细胞随机结合时,用黑白棋子模拟含X或Y染色体的两精子,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观察种子胚的细小结构,肉眼看不清楚,又不便用显微镜观察,可用放大镜观察。
2、实验中,根据淀粉遇碘变蓝的原理,用碘液来检验是否有淀粉存在。如在验证涶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时,滴加碘液,若变蓝,说明淀粉没被消化,若不变蓝,说明淀粉已被消化了。
3、人的卵细胞只有含X的一种,精子有含X或含Y的两种,模拟精子与卵细胞随机结合时,常用白棋子模拟卵细胞,用黑白棋子模拟两种精子。
10.【答案】B
【知识点】观察植物细胞
【解析】【解答】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主要步骤是:擦片→滴水→撕取→展平→盖片→染色。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主要步骤:
1、擦:用纱布 擦拭 载玻片和盖玻片;
2、滴: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吸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作用:维持细胞正常形态;
3、撕:用镊子撕取一小块儿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
4、展:把撕取的薄膜展放在载玻片的水滴中,并展平;
5、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再缓缓放平,以免盖玻片下产生气泡;6、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碘液,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重复二、三次,直到染液浸润到标本全部。
11.【答案】C
【知识点】观察动物细胞
【解析】【解答】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有:擦、滴、刮、涂、盖、染。其中“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有利于观察其细胞的形态结构。
故答案为:C。
【分析】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是:①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②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③漱口→④用消毒牙签在口腔侧壁上刮取口腔上皮细胞→⑤将牙签在生理盐水中涂抹均匀→⑥盖盖玻片→⑦染色。
12.【答案】B
【知识点】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解析】【解答】植物细胞的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和线粒体,动物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相比,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可见,红豆杉和大熊猫都具有的细胞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干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结构的区别,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植物细胞的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和线粒体,动物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相比,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动物细胞没有的结构是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等。
13.【答案】B
【知识点】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
【解析】【解答】图中①为细胞壁,②为细胞膜,③为细胞质,④为细胞核,⑤为液泡;
A、②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③细胞质是代谢的主要场所,A错误;
B、④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是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B正确;
C、甲是动物细胞,能量转化器是线粒体,乙是植物细胞,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和叶绿体,两者都具有的是线粒体,C错误;
D、与动物细胞相比,植物细胞多了细胞壁、叶绿体、液泡,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1)细胞的结构及作用如下:
①细胞核: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内有染色体);
②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具有保护作用和选择性);
③细胞壁:支持和保护细胞;
④液泡:内含各种物质(色素、糖等);
⑤线粒体:呼吸作用提供能量;
⑥叶绿体: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
(2)植物细胞比动物细胞多了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等结构。
14.【答案】C
【知识点】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细胞核的功能;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解析】【解答】A、染色体分布于图甲中的②细胞核内,③是细胞质,A错误;
B、图甲为人的体细胞,含有23对染色体,B错误;
C、染色体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蛋白质和DNA,④表示DNA、⑤表示蛋白质,C正确;
D、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由一个分成两个,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细胞核中有染色体,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先复制再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细胞核首先一分为二。
15.【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图中①为粗准焦螺旋,②为细准焦螺旋,③为目镜,④为物镜,⑤为反光镜,其中起到放大作用的是③目镜和④物镜。
故答案为:C
【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
16.【答案】B
【知识点】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
【解析】【解答】图中①为细胞壁、②为细胞膜、③为细胞质、④为细胞核、⑤为液泡;
A、能控制物质进出的结构是②细胞膜,A错误;
B、含有遗传物质的结构是④细胞核,B错误;
C、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植物和动物都有的是线粒体,C错误;
D、甲是动物细胞,乙是植物细胞,与甲相比,乙特有的结构有①细胞壁、⑤液泡、绿色部分还有叶绿体,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1)细胞的结构及作用如下:
①细胞核: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内有染色体);
②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具有保护作用和选择性);
③细胞壁:支持和保护细胞;
④液泡:内含各种物质(色素、糖等);
⑤线粒体:呼吸作用提供能量;
⑥叶绿体: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
(2)植物细胞比动物细胞多了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等结构。
17.【答案】C
【知识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解析】【解答】A.线粒体是广泛存在于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的细胞器,是细胞呼吸产生能量的主要场所。因此,线粒体被称为能量转换器和细胞内能量供应的"动力工厂”,A不符合题意。
B.细胞壁具有支持、保护和维持细胞形态的作用,B不符合题意。
C.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是遗传信息库,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C符合题意。
D.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里,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壁:起支持和保护细胞的作用;
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内侧,起保护作用并控制物质进出;
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从而加速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植物细胞的细胞质里面有叶绿体、液泡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带甜味、酸味的汁液--来自于液泡中的细胞液;
线粒体:存在于动、植物细胞,呼吸作用的场所,化学能转换成其他能量。
18.【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16×4=64(倍) 。
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10×10=100 (倍) 。
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10×4=40 (倍)
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16×10=160 (倍) 。
由分析可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所以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应选择的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目镜10×、物镜4×。
故答案为:C。
【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内看到的细胞体积越大、数目越少;放大倍数越小,视野内看到的细胞体积越小、数目越多。
19.【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目镜是5×,物镜是10×,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50×;目镜是5×,物镜是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20×;目镜是10×,物镜是10×,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100×;目镜是12.5×,物镜是10×,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125×;由上可见B号中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最小,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
故答案为:B
【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物镜,所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细胞的体积越大,细胞的数目越少,视野越暗;反之,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中细胞的体积越小,细胞的数目越多,视野越亮.
20.【答案】(1)400倍
(2)生理盐水
(3)右上方
(4)①;细胞核
【知识点】观察人血的永久装片;观察动物细胞
【解析】【解答】(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这台显微镜目镜是10×,物镜是有10×,那么这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10×40=400(倍)。
(2)由于生理盐水的浓度与人的组织细胞液的浓度一致,因此在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需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这样可以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使细胞不至于因吸水膨胀,也不至于因失水而皱缩。
(3)显微镜呈倒像,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要将位于视野右上方A所指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需要将玻片标本向右上方移动。
(4)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根据红细胞数目多,白细胞较大,血小板较小的特点,判断图中①是红细胞。与观察到的口腔上皮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
【分析】显微镜成像的特点是:首先是物像比实物要大;其次是物像与实物相反,上下倒置,左右反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图丁中①是红细胞,②是白细胞。
21.【答案】(1)左上方
(2)A
(3)细胞膜
(4)细胞壁;液泡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细胞膜的功能
【解析】【解答】(1)显微镜观察标本时,所成的像为倒像,在视野中的移动装片的方向与实际移动方向相反,所以图中,A在视野的左上方,要想把A移到中间,在视野中应该使A向右下方移动,视野中方向与实际相反,则应该向左上方移动装片。
(2)用显微镜观察时,调价光线强弱要调节遮光器和反光镜,遮光器上有大小不等的光圈,在光线较暗时,应选择大光圈,光线强选择小光圈,反光镜有平面镜和凹面镜,平面镜能反射光线,在光线强时选择反光镜,光线弱时选择凹面镜,凹面镜能聚集光线,所以,为更好地观察口腔上皮细胞,需要将视野调暗,小明需改用小光圈和平面镜,故A符合题意。
(3)图甲中,1是细胞膜,2是细胞质,3是细胞核,其中细胞膜不但能保护细胞,同时能控制物质的进出。
(4)甲为人口腔上皮细胞,基本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乙图为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基本结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所以图甲和乙图细胞主要区别是乙图细胞具有细胞壁和液泡。
故答案为:(1)左上方;(2)A;(3)细胞膜;(4)细胞壁、液泡。
【分析】此题考查显微镜的使用、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区别,都为基础知识,比较简单,熟记即可,在细胞的基本结构中,细胞膜的功能是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质能不停的流动,加速与外界的物质交换,细胞核,内有遗传信息,是遗传信息库;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相比,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
22.【答案】(1)甲;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2)神经
(3)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知识点】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动物体的组织
【解析】【解答】(1)甲图为植物细胞,乙图为动物细胞,二者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细胞质里还有线粒体。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和液泡,在植物体绿色部分的细胞中还有叶绿体。
故填:甲;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2)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细胞构成人体的神经组织。
故填:神经。
(3)植物细胞(甲)和动物细胞(乙)都具有的细胞结构为: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故填: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分析】 植物细胞:细胞壁是植物细胞最外一层较薄的壁,起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内侧的一层膜非常薄,在光学显微镜下不易看清楚,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细胞核中有遗传物质,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部分称之为细胞质。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细胞质里还有线粒体,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在植物体绿色部分的细胞中,细胞质内含有叶绿体。
动物细胞: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质中有线粒体,细胞各结构的功能与植物细胞相似。
23.【答案】(1)10×
(2)红细胞;右
(3)清水
(4)③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观察人血的永久装片;观察植物细胞;观察动物细胞
【解析】【解答】(1)已知图甲的物镜有10倍和40倍,10倍倍数小,看到的细胞小,数量多,40倍倍数大,看到的细胞大,数量少,因此若要看到细胞更多,则应该选择10×的物镜;
故填:10×;
(2)图中①的细胞小,数量最多,是红细胞,起运输氧气的作用,②细胞大,有细胞核;显微镜看到的物象和实际的物体上下相反、左右相反,因此若要向左移动涂片时,视野中应该是向右移动;
故填:红细胞;右;
(3)制作植物细胞玻片时,要先滴加一滴清水,以维持植物细胞的正常形态,若是动物细胞,则需要滴加生理盐水;
故填:清水;
(4)图丙中是显微镜下植物细胞的结构,其中③是细胞核,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④是细胞壁,是支持和保护细胞的结构。
故填:③。
【分析】(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
(2)在制作动物细胞玻片时,要滴加生理盐水,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如果是植物细胞,要滴加清水。
(3)显微镜物象和实际物体可以简单采用“旋转180°”进行辨别。
(4)细胞的结构及作用如下:
①细胞核: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内有染色体);
②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具有保护作用和选择性);
③细胞壁:支持和保护细胞;
④液泡:内含各种物质(色素、糖等);
⑤线粒体:呼吸作用提供能量;
⑥叶绿体: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
24.【答案】(1)400
(2)b
(3)细胞核
(4)④;碘液(稀碘液)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显微镜的使用步骤是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和回放。图1中a粗准焦螺旋,b细准焦螺旋。图3中的c是细胞核。
(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图1可知,物镜放大了40倍,目镜放大了10倍,所以图1所示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400倍。
(2)图2是显微镜下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物像。从甲图调整到乙图,使物像更清晰,需转动图1中b细准焦螺旋,使镜筒的升降幅度较小,物像更加清晰。
(3)细胞核内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染色体,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真菌,细胞由细胞质,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核组成,细胞质内有液泡,没有叶绿体,所以图3是酵母菌染色后在显微镜下呈现的物像,除了淀粉粒被染成蓝色外,被染上颜色的结构还有细胞核。
(3)①观察蚯蚓,需要用放大镜,②观察青蛙的形态结构,可以用肉眼直接观察,③观察鸡卵的结构,需要借助放大镜进行观察,④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需要先制成生物细胞临时装片,并且要用稀碘液进行染色,然后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其细胞的形态结构。因此,实验中需要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是④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该实验需要用碘液(稀碘液)染色。
【分析】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
目镜:放大倍数有“5x”、“10x”、“15x”,是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放大倍数的。
物镜:“10x”为低倍物镜,“40x”为高倍物镜,是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放大倍数的。
转换器:可以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
反光镜:凹面镜适用于弱光,平面镜适用于强光。
光圈:指遮光器上的孔,调节视野亮度。
粗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作快速和较大幅度的升降。
细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缓慢和小幅度升降,观察时找到物像后换用细准焦螺旋进行微调,使物像更加清晰。
25.【答案】(1)②
(2)下;③或④
(3)细胞壁
(4)细胞核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观察植物细胞;观察动物细胞
【解析】【解答】(1)粗准焦螺旋(一般调节)是较大幅度的升降镜筒,细准焦螺旋(精细调节)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 在观察临时装片的过程中,当视野出现模糊物像后,需调节图甲中的② 细准焦螺旋才能看到清晰物像。
故填:②。
(2)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是实物的倒像,玻片移动的方向与物像移动的方向正好相反。所以小华发现视野A中有一个污点,在视野的上方,若想把这个污点移出视野,最直接的方法是向下方移动坡片标本。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污点,污点的位置有三种可能:目镜、物境或玻片标本,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标本。转动目镜污点动就在目镜,污点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玻片标本污点移动就在玻片标本,污点不动就不在玻片标本。如果不在目镜和玻片标本,那就一定在物镜上。若移动坡片标本这个污点不随着移动,则说明这个污点可能在显微镜的③目镜或④物镜上。
故填:下;③或④ 。
(3)口腔上皮细胞和洋葱表皮细胞的区别是前者没有细胞壁和液泡,小华根据视野A中的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而视野B中的细胞无此结构,判断视野A中的细胞来自洋葱鳞片叶内表皮。
故填:细胞壁。
(4)动植物细胞的细胞核中有能够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A细胞和B细胞的结构中能够被碘液染成深色的是细胞核。
故填:细胞核。
【分析】(1)考查显微镜的结构和操作、细胞的结构。图甲中①粗准焦螺旋、②细准焦螺旋、③目镜、④物镜、⑤反光镜。
(2)显微镜的结构由光学部分、支持部分及调节部分三部分组成。光学部分由镜头和反光镜组成,支持部分包括镜筒、镜臂、载物台、镜柱及镜座等,调节部分由转换器、遮光器和粗(细)准焦螺旋。
(3)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相比,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26.【答案】(1)被子
(2)④
(3)红细胞(或RBC)
(4)传染源;处方药
【知识点】血液的组成和功能;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传染病及其病因;安全用药;被子植物
【解析】【解答】(1) 据图甲可知,黄花蒿有果实,种子外有果皮包被,属于被子植物。
故填:被子
(2)细胞核里含有遗传物质,能够传递遗传信息,细胞核是遗传和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故填:④
(3) 疟原虫寄生在人体红细胞中,破坏红细胞结构,影响血液对氧和部分二氧化碳运输,因此疟疾患者常出现贫血症状。
故填:红细胞
(4)感染疟疾的患者携带能够散播病原体属于传染源,根据图丙药品上没有OTC标志可知,此药属于处方药。
故填:传染源;处方药
【分析】(1)裸子植物只有种子没有果实,种子是裸露的;被子植物具有真正的花和果实,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
(2)图中①是细胞壁;②是细胞膜;③是线粒体;④是细胞核;⑤是液泡;⑥是细胞质。
(3)疟原虫是一种单细胞动物寄生在红细胞内,影响红细胞运输氧气,导致患者供氧不足。
(4) 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 ,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27.【答案】(1)将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
(2)右
(3)b
(4)e
(5)细胞核;碘液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观察植物细胞
【解析】【解答】题图分析,图甲是显微镜结构示意图:a粗准焦螺旋、b细准焦螺旋、c目镜、d物镱、e反光镜;图④中f是细胞核。
(1)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盖盖玻片时,为避免盖玻片下产生气泡,应让盖玻片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
故填:使盖玻片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
(2)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是物体的倒像,所以玻片移动的方向和物像移动的方向正好相反。分析题图,视野①中物像偏右方,向右方移动玻片,物像就向左移到视野中央。
(3)细准焦螺具有调节物像清晰度的作用。分析题图,要使模糊的视野③变为清晰的视野④状态,应转动细准焦螺旋,即图甲中结构b。
故填:b。
(4)显微镜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遮光器和反光镜,当环境光线较暗,应转动遮光器选用大光圈,转动反光镜选用凹面镜。图甲中结构e是反光镜。
故填:e。
(5)视野④中f所示的结构是细胞核,用碘液给细胞染色,碘液可使淀粉变蓝,细胞核染色最深。
故填:碘液。
【分析】1、显微镜下成的是倒像,所以玻片标本与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如要将视野右上方的图像移到中央,应将标本向右上方移动。将物像移动视野中央的规律是,物像偏哪里就向哪里移动玻片。
2、显微镜中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都有升降镜筒的作用。粗准焦螺旋升降镜筒的范围大,细准焦螺旋升降镜筒的范围小。细准焦螺仅在调节物像清晰度时使用。
3、显微镜能够调节视野明暗的结构是遮光器和反光镜。遮光器上有大小不等的光圈;反光镜有平面镜和凹面镜两面。平面镜仅有反光作用,凹面镜有反光和聚光作用。当外界光线较强时,就选用大光圈和平面镜,当外界光线较弱时,就选用小光圈和凹面镜。
4、碘液能使淀粉变蓝。制作动植物细胞临时玻片时,用碘液给细胞染色,可以使细胞各部分结构呈现出深浅不同的颜色,便于在显微镜下观察。
28.【答案】(1)蒸腾;无机盐
(2)氧气;④
(3)①
(4)不使用一次性筷子、绿色出行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呼吸作用的实质;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1)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甲生理活动表示植物的蒸腾作用,此过程可以拉动水分和无机盐体内的运输。
(2)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如果A表示二氧化碳,说明在进行呼吸作用,则B表示氧气。这种情况下,乙生理活动主要在细胞的④线粒体内进行。
(3)细胞核是控制中心,油菜花呈黄色,控制其颜色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的①细胞核内。
(4)为维持生物圈中的碳一氧平衡,我们平时尽量不使用一次性筷子、绿色出行等。
【分析】一、水分以气体的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植物的蒸腾作用。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气孔是叶片散发水分以及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其主要过程为:土壤中的水分→根毛→根内导管→茎内导管→叶内导管→气孔→大气。植物幼小时,暴露在空气中的全部表面都会蒸腾。
二、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三、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膜: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维持细胞的内部环境;
细胞质:加速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
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与生物的遗传有关;
细胞壁: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
叶绿叶:与光合作用有关,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中;
线粒体:与呼吸作用,有关释放的能量供细胞生命活动的需要;
液泡:成熟植物细胞有中央大液泡,液泡里含有细胞液。
四、常见的绿色生活方式有:
1 、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尽量少用一次性物品; 2 、不追求过度的时尚;3 、拒绝使用珍贵动植物制品; 4、使用节约型水具; 5、 拒绝过分包装;6 、支持可循环使用的产品; 7、尽量购买本地产品; 8、一水多用;9、随手关闭水龙头10、 消费肉类要适度;11 、节约粮食;12 、双面使用纸张;13 、垃圾尽量分类入箱 ;14、 随手关灯,节约用电;15 、提倡步行,骑单车,尽量乘坐公共汽车。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