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同步备课课件(共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同步备课课件(共1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76.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04 21:08: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李 白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学习目标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结合朗读展开想象,感受诗歌。
2、感悟诗歌中寄寓的感情,初步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
3、初步了解古代诗歌的一些常识,学习欣赏古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
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学会诵读
读出韵脚
读出节奏
想象画面
了解作者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为“诗仙”。其诗风豪放飘逸洒脱,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与李商隐、李贺三人并称唐代“三李”,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在盛唐诗坛上,王昌龄以写边塞题材著称,特别擅长七绝。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新唐书》卷二零三《文艺传》说他“不护细行,贬龙标尉”,可见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龙标即今湖南省芷江县。王昌龄贬龙标尉的时间不可确考,有人推测大约在天宝七八年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此时正在扬州,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背景资料
(1)体裁:七言绝句。
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绝诗,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每首四句,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讲究平仄、押韵,第一、二、四句用韵。
(2)题材:赠别诗。
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传统诗歌。常用的意象有长亭、杨柳、夕阳、酒、秋等。诗歌题目通常以"赠、别、送"等字眼。
《赠汪伦》《送元二使安西》《芙蓉楼送辛渐》
文体知识
⑴左迁:贬官,降职。古人尊右卑左,因此把降职称为左迁。
⑵杨花,柳絮。子规:即杜鹃鸟,又称布谷鸟,相传其啼声哀婉凄切,甚至啼血。
⑶龙标: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五溪:一说是雄溪、满溪、潕溪、酉溪、辰溪的总称,在今贵州东部湖南西部。
⑷与:给。
⑸夜郎: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
这里指湖南的夜郎,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
记一记
杨花都凋谢了,只有杜鹃在声声哀啼, 
我得知你被贬到龙标,将要跋涉五溪。
我把一片愁心托付给明月,
与风一同伴随你奔赴遥远的夜郎之西。
记一记
主要内容
1、写景兼点时令。杨花漫天飞舞,飘泊无定;子规声声哀啼,鸣声凄厉。景物的描写,渲染并烘托了暮春的特定节令和环境,也象征着飘零之感和离别之痛。
2、叙事。“过五溪”,点明王昌龄跋涉穷山恶水,到达龙标。五溪山深水急,交通困难,自然条件非常恶劣。简单的叙事中包含着王昌龄跋涉之苦,以及李白的深切关怀之情。
3、抒情。以拟人化的手法写月,把满腔悲愁托付给普照人间的明月,带给远隔数千里的天涯沦落人。
艺术手法 寓情于景、拟人、想象
1、寓情于景:杨花落尽子规啼。
杨花漫天飞舞,飘泊无定;子规声声哀啼,鸣声凄厉。景物的描写,渲染并烘托了暮春的特定节令和环境,也象征着飘零之感和离别之痛。
2、拟人、想象: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运用拟人手法,将月亮有格化,以寄托自己的离愁。想象奇特,无知无情的明月竟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能够把诗人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
思想感情
1、诗歌通过对暮春景物的描写,寓情于景,抒发了诗人对被贬友人的同情和关切之情。
(1)对友人遭遇的深刻忧虑、同情,以及对好友长途跋涉的担忧;
(2)恳切的思念、热诚的关怀和对好友由衷的劝勉、宽慰。
2、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3、关键词:愁心
对友人遭遇的深刻忧虑、同情,以及对好友长途跋涉的担忧。
语言赏析 炼字角度
(1)尽:点明时令,含有飘零之感。
(2)过:经过,既写出了朋友被贬地之偏远、道路之艰难,又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痛和对朋友前途、命运的深切关怀之情。
(3)闻道:听说,写出诗人得知朋友被贬偏远之地,含蓄地表现了诗人的惊愕痛惜之情。
(4)五溪:在当时是偏远之地,含蓄表现了诗人对了朋友的不幸的关切和痛惜之情。
语言赏析 意象角度
知识链接:
①意象:包含作者独特情感或用来寄托诗人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
②意境:通过对一个或一组意象的描写所表现出来的氛围、情调或情境。一般由多个意象构成一幅生活图景,形成一个整体意境。
语言赏析 意象角度
①“杨花”象征离散、漂泊,是漂泊无依的形象。
②“子规”即杜鹃,又名杜宇,传说蜀地君主杜宇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苦啼,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心魄。子规象征离别、哀怨、思归等,是啼鸣哀伤的形象。
③“龙标”“五溪”在当时都是偏远之地。
(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赏析:借飘忽不定的杨花和鸣声如“不如归去”的子规两个意象,点明时节是暮春,烘托凄凉哀怨的氛围,寄寓慨叹飘零、感伤离恨的特定心境。
借“龙标”“五溪”两偏远的地名,含蓄表现了诗人对了朋友的不幸的关切和痛惜之情。
语言赏析 意象角度
“明月”在传统文化中寄托着思念、思乡、离别等情感。
“愁心”给意象赋予忧郁的色彩。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赏析:通过想象,将明月人格化,把它看成能知人意、达人情的使者,把自己的“愁心”带到夜郎之西,抒发了诗人对远行友人的同情与关切。
主旨上:诗歌通过对暮春景物的描写,寓情于景,抒发了诗人对被贬友人的同情和关切之情。
写法上: 1、寓情于景; 2、想象; 3、拟人;
课堂小结
1、 课下搜集描写明月的诗句,体会抒发的感情;
2、整理笔记;
3、背诵默写全诗。
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