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同步备课课件(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同步备课课件(共1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62.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04 21:11:20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18张PPT)
曹 操
观 沧 海
学习目标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结合朗读展开想象,感受诗歌。
2、感悟诗歌中寄寓的感情,初步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
3、初步了解古代诗歌的一些常识,学习欣赏古诗。
观沧海
(东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碣(jié) 澹(dàn)
竦峙(sǒng zhì)
学会诵读
读准字音
读出节奏
想象画面
了解作者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魏武帝,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背景资料
(1)体裁:四言古诗。
是历史最悠久的一种诗体,盛行于先秦时代,《诗经》集四言诗之大成。
(2)建安风骨: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
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和女诗人蔡琰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
文体知识
(1)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2)碣石:山名。碣石山,在现在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碣石山。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征乌桓时经过此地。
(3)沧:通“苍”,青绿色。 (4)海:渤海
(5)何:多么 (6)澹 澹:水波摇动的样子。
(7)竦 峙:高高耸立。竦 ,通耸,高。
(8)萧瑟:草木被秋风吹的声音。
(9)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
记一记
(10)日月:太阳和月亮 (11)若:如同.好像是.
(12)星汉:银河。(13)幸:庆幸。 (14)甚:极点。
(15)至:非常。(16)幸甚至哉:真是庆幸。
(17)咏:歌吟 (18)咏志:即表达心志。 (19)志:理想
(20)歌以咏志:以诗歌表达心志或理想。
最后两句与本诗正文没有直接关系,是乐府诗结尾的一种方式。
记一记
向东登上碣石山,来观看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翻腾着巨大的波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庆幸得很哪,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记一记
主要内容
1、记叙:登临之地(东临碣石),登山目的(以观沧海)
2、写景:
(1)实写眼前所见:海水、山岛、树木、百草、秋风、洪波
特点:辽阔又充满生机,点染烘托大海美丽多姿。
写法:概括——具体 全貌——局部 动静结合 由远至近
(2)奇特的想象:大海吞吐日月,包孕宇宙的壮阔景象(浩瀚壮阔)
博大的胸襟,宏伟的政治抱负。
艺术手法 动静结合、虚实结合
1、动静结合: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1)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动静结合,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2)草木是静态,洪波是动态,动静结合,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
2、虚实结合:
(1)实写眼前所见,辽阔又充满生机,点染烘托大海美丽多姿。
(2)虚写:想象大海吞吐日月,包孕宇宙的壮阔景象,表现作者博大的胸襟和宏伟的政治抱负。
艺术手法 想象、寓情于景
3、想象: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想象大海吞吐日月,包孕宇宙的壮阔景象,表现作者博大的胸襟和宏伟的政治抱负。
4、寓情于景:
(1)描写海上实景,写出大海的辽阔与壮美,透露出诗人对大海的赞美。
(2)描写想象虚景,写出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表现出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宏伟的政治抱负。
思想感情
1、诗歌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孕宇宙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渴望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宏大抱负。
2、中心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3、感情基调:壮美、豪迈
(1)所观之景,如“沧海”“洪波”“日月”“星汉”尽是宏大之景,远望沧海的波澜,仰望日月之高远,眼界为之开阔,胸怀为之宽广。
(2)所抒之情豪迈,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渴望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宏大抱负。
语言赏析 炼字角度
(1)临:写出了诗人立足点之高,表现出诗人高瞻远瞩的昂扬气概。
(2)观: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展现了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3)澹澹:运用叠词,写出海面水波荡漾的样子,富有动感,描绘出大海波澜壮阔的宏伟气势。
(4)丛生、丰茂:形容岛上景色欣欣向荣,充满无限生机。
(5)涌: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气势,营造了壮阔的意境。
(6)若:好像,表明诗中描绘的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景象是诗人的想象之景,是虚写。两个“若”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借助想象、虚实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渴望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宏大抱负。
语言赏析 名句赏析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赏析格式:手法+内容+情感
虚实结合,寓情于景,想象大海吞吐日月,包孕宇宙的壮阔景象,表现作者博大的胸襟和宏伟的政治抱负。
语言风格:质朴刚健、音调铿锵
1、以宏观的视角观看天地、大海,所写之景壮美,体现了一种壮阔、宏伟的气象;所抒之情豪迈,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宏伟的政治抱负。
2、用词平实质朴,四言的节奏明快,音调铿锵有力。
主旨上:诗歌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孕宇宙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渴望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宏大抱负。
写法上: 1、寓情于景; 2、动静结合; 3、想象; 4 、虚实结合。
课堂小结
1、 课下搜集诵读曹操的诗歌;
2、整理笔记;
3、背诵默写全诗。
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