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90张PPT)
楼记
1.了解文章内容、文体特点,体会其语言美。
2.了解作者及文章的写作背景;理解并积累文言词汇,正确翻译全文,把握文章主题。
3.学习本文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以及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4.反复诵读,直至背诵,理解作者的览物情、悲喜观、忧乐观。
5.积累文言实词、虚词,把握名言警句在当代的意义。
6.感受作者宽广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培养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思想品德。
学习目标
谢
第一章
课前导入
有这样一座楼,它历经千年,几度兵燹、天灾人祸,至今仍雄踞湖南岳州;有这样一个人,他曾扼守西北边 塞,令西夏人闻风丧胆,站在时代之巅,他永葆一份初衷不变。
当人与楼相遇,注定要说出那一句石破天惊的话——“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有宋一代坐标轴心,亦是古 今多少仁人志士之座右铭。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北宋时,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范仲淹作记,苏舜钦书写,邵练篆额,一时传为“四绝”。
课前导入
古代四大名楼·岳阳楼
湖南岳阳
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古城西门城墙之上,下瞰洞庭,前望君山,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与湖北武汉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1988年1月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岳阳楼主楼高19.42米,进深14.54米,宽17.42米,为三层、四柱、飞檐、盔顶、纯木结构。楼中四根楠木金柱直贯楼顶,周围绕以廊、枋、椽、檩互相榫合,结为整体。
文学常识
中国四大名楼
岳阳楼
黄鹤楼
鹳雀楼
滕王阁
文学常识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颢《黄鹤楼》
新课导入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新课导入
鹳雀楼
山
西
黄鹤楼
湖北
滕王阁
江
西
岳阳楼
湖南
文学常识
谢
第二章
知人论世
范仲淹,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北宋初年政治家、文学家。
他两岁丧父,和母亲随继父(为小官吏)四处迁徙。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敢于直言强谏,屡遭贬斥,久不被重用。庆历元年(1041),52岁的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采取屯田固守策略,巩固边防,使西夏不敢进犯,当时边塞流行着“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的话。庆历三年(1043),54岁任参知政事,提出十项政治改革方案,为守旧派所不容,遂外放任邠州、 邓州、杭州、青州等地知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在扶疾上任的途中逝世,年六十四。累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范仲淹
(989年-1052年)
作者简介
范仲淹,能文善诗,工于词。他的诗主要描述人民疾苦,《江上渔者》为其代表作。他的词描写边塞风光、将士生活,气势磅礴,开宋词豪放派的先河。范仲淹所作的文章富有政治内容,文辞秀美,气度豁达。
范仲淹深受儒家传统的仁爱思想影响,孟子就曾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据《宋史》记载,他从小就立下了“不能利泽生民,非丈夫平生之志”的誓言。而“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是他少年时代常常自诵励志的话,只是在《岳阳楼记》中再一次呼出,才广为人知。
他以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张,深受当世和后人称道。文章和诗词俱脱俗超凡,是其心志和情感的形象外化。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范仲淹
(989年-1052年)
作者简介
本文写于庆历六年(1046)九月十五日,当时范仲淹被贬居邓州。1046年,范仲淹的挚友滕子京被贬官至岳州,治理岳州颇有政绩,于是重修岳阳楼。当时,范仲淹亦被贬在邓州做官。滕子京就此楼的历史沿革、周围环境、建筑特点等写了一封信,并附上《洞庭晚秋图》一幅,派人送给范仲淹,请他作记。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像,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表达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激励我们要以天下为己任,树立崇高的理想,要有宽阔的胸怀。
范仲淹了解滕子京被贬岳州后一直怀有感伤情绪,所以趁作记之机,借题发挥,一面申述自己的政治抱负,一面也含有劝慰滕子京以及与之共勉的意思
创作背景
一种贬谪
庆历三年(1043),范仲淹主持庆历新政,上《答手诏条陈十 事疏》,提出“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 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十项改革主张。次年(1045) 初,范仲淹、韩琦、富弼、欧阳修等人相继被排斥出朝廷,各项改革也被废止,新政彻底失败。
背景补充
相关人物
滕宗谅(990年-1047年),字子京,河南洛阳人,北宋官员,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而为世人所知,岳阳楼的双公祠中有范仲淹与滕子京的雕像(右)。在岳州做过太守。他做太守时,政事顺利百姓和乐。
滕子京与范仲淹同榜考中进士,两人的友谊也是从这时候开始的。滕子京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庆历四年被贬,谪守岳州(今湖南),第二年范仲淹被贬,谪守邓州(今河南)。滕子京心里有些愤慨,范仲淹非常担心他惹出祸来,想找机会劝他。恰好赶上他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作记。范仲淹身在河南,望着滕子京送来的《洞庭晚秋图》,借题发挥,写出自己所推崇的为人处世的态度,勉励滕子京学习古代有修养的人,不计较个人眼前的得失,要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记
一种不定体,作者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个事物有所感受,写出来都可以叫记。一类是寓情理于事、景、物的描述之中;另一类由事、景、物的描述中,自然生发出情理,卒章显志。
文体介绍
叙事
《桃花源记》
说明
《刻舟记》
写景
《小石潭记》
言志
《岳阳楼记》
文体知识
我们学过的古代文体?
文体知识
“记”是古代一种散文的一种体裁,可叙事,可写景,可状物(记人、记事、记物),记景目的往往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抱负(感情和主张),阐述作者的某些观点。
“说”与现在的杂文大体近似,是议论文的一个分支。 内容大多是一事一议,也就是借一件事或一种现象来表述作者对某些事物或问题的见解,常具有以小见大的特点。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做“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谢
第三章
疏通文意
谪守 怒号 隐曜 樯倾楫摧
岸芷 汀兰 皓月 薄暮冥冥
偕忘 波澜 嗟夫 忧谗畏讥
zhé
háo
yào
qiánɡ
jí
zhǐ
tīnɡ
hào
mínɡ
xié
lán
jiē
chán
字形注音
庆历/四年春,滕(ténɡ)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zhǔ)予(yú)作文/以记之。
予(yú)/观夫(fú)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xián)/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shān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fú)/淫雨霏霏(fēi),连月/不开,阴风/怒号(háo),浊浪/排空,日星/隐曜(yào),山岳/潜(qián)形,商旅/不行,樯(qiánɡ)倾/楫(jí)摧,薄(bó)暮/冥冥(mínɡ),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qǐnɡ);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zhǐ)/汀(tīnɡ)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hào)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xié)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jiē)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yé)?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原文诵读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译 文
庆历四年①春,滕子京②谪③守④巴陵郡。越明年⑤,政通人和⑥,百废具兴⑦,
①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庆历,宋仁宗赵祯的年号。
②滕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jùn):滕子京降职任岳州太守。滕子京,名宗谅,子京是他的字,范仲淹的朋友。古时朋友间多以字相称。
③谪:把被革职的官吏或犯了罪的人充发到边远的地方。作为<动>被贬官,降职。
④守:指做州郡的长官
⑤越明年:到了第二年,就是庆历五年(1045)。越,到了,及。
⑥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政,政事;通,通顺;和,和乐。
⑦百废具兴: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百,不是确指,形容其多。废,这里指荒废的事业。具,通“俱”,全,皆。兴,复兴。
译文注释
首段叙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而”重修岳阳楼“之事说明了什么?
①交代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的缘由。
②“谪守”暗含作者对仕途浮沉的感慨,奠下本文写作基调--下文的写景、抒情、议论都是围绕着如何对待贬谪这一点展开的。
③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不以已悲”,仍奋发有为,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有宽广的胸襟,和一般的“迂客”不同。
④作者对好友政绩的肯定及对重修岳阳楼的支持,反映了作者积极的政治态度:即使受到不公正的对待,也应该奋发有为,而不能消沉下去。
课文详解
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他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译 文
乃①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②,刻唐贤今人③诗赋于其上,属④予⑤作文⑥以⑦记⑧之。
①乃:于是
②增其旧制:扩大原有的规模。增,扩大。制:规模。
③唐贤今人:唐代和宋代的名人。
④属(zhǔ):通“嘱”,嘱托、嘱咐。
⑤予(yú):我。
⑥作文:写文章。
⑦以:用来,连词。
⑧记:记述。
译文注释
段落总结
文章开头即切入正题,叙述事情的本末缘起。以“庆历四年春”点明时间起笔,格调庄重雅正;说滕子京为“谪守”,已暗喻对仕途沉浮的悲慨,为后文抒情设伏。下面仅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八个字,写出滕子京的政绩,引出重修岳阳楼和作记一事,为全篇文字的导引。
简要概述第一段讲述的内容,并分析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的用意。
赞颂了滕子京的政绩,交代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及作记的缘由。
背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阔大胸襟,与一般的“迁客”不同。
课文详解
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叼咬着小山,吞下了长河,水流浩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
译 文
予观夫巴陵胜状①,在洞庭一湖。衔远山②,吞③长江,浩浩汤汤④,横无际涯⑤,朝晖夕阴①,气象②万千③,
①予观夫巴陵胜状:夫,指示代词,相当于“那”。胜状,胜景,好景色。
②衔(xián)远山,衔,含。远山:远处的山峰。
③吞,吞没。
④浩浩汤汤(shāng):水势壮阔的样子。
⑤横无际涯:宽阔无边。横:广远。际涯:边。(际、涯的区别:际专指陆地边界,涯专指水的边界)。
⑥朝晖夕阴:(一天里)阴晴多变化。朝,在早晨,名词做状语。晖:日光。
⑦气象万千:景象。千变万化。
译文注释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从空间角度表现洞庭湖气吞山河的浩大气势及宽阔无边。
——朝、夕:从时间角度表现湖上早晚阴晴明暗差异巨大;
——万千:湖上气象变化莫测
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用“衔”“吞”则使人产生有生命之感,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动人画面。
课文详解
此①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②。然则③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④,多会于此,览物之情⑤,得无异乎?
①此:这。
②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前人之述,指上面所说的“唐贤今人诗赋”。备,详尽,完备。矣,语气词“了”。之,的。
③然则:虽然如此,那么。
④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迁客,被贬谪流迁的人。骚人,诗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人也称诗人为骚人。多:大多。会,聚集。于,在。此,这里。
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饱览这里景色时的感想,恐怕会有所不同吧。览:观看,欣赏。物:景物。之情:情感。得无:恐怕/是不是。异:差别,不同。
译文注释
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
译 文
段落总结
第二段:格调振起,情辞激昂。先总说“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设定下文写景范围。以下“衔远山,吞长江”寥寥数语,写尽洞庭湖之大观胜概。一“衔”一“吞”,有气势。“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极言水波壮阔;“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概说阴晴变化,简练而又生动。前四句从空间角度,后两句从时间角度,写尽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前人之述备矣”一句承前启后,并回应前文“唐贤今人诗赋”一语。这句话既是谦虚,也暗含转机,经“然则”一转,引出新的意境,由单纯写景,到以情景交融的笔法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从而构出全文的主体。
简要概述第二段讲述的内容,并分析从岳阳楼上看到的洞庭湖“胜状”有哪些?体现洞庭湖景观什么特点?
写洞庭湖雄伟壮丽的景象并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疑问。
“衔远山,吞长江”——气势磅礴
“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水波壮阔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阴晴变化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南北流向长
课文详解
课文详解
思考作者跳出写景,写“前人之述备矣”的目的。
“前人之述备矣”一句承前启后,并回应前文“唐贤今人诗赋”一语。这句话既是谦虚,也暗含转机,经“然则”一转,引出新的意境,由单纯写景,到以情景交融的笔法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从而引出全文的主体。
课文详解
作者在这里没有对岳阳楼详加描绘,原因是什么?“然则”一词有何作用?
第一,作者明言“前人之述备矣”,因此不必再去重复;
第二,从全文看,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不在于介绍岳阳楼的建造经过和它的构造及景物,而在于借景抒情,引发出自己的观点。
“然则”一词,由写岳阳楼的地理形势转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过渡)
第二段先写景再抒情,从哪些角度写景
首先指出岳阳楼的胜景集中在洞庭湖,渲染浩瀚的气势。
接着从空间上写浩瀚的湖面。
最后从时间上写湖面上变化万千的壮丽景象。
课文详解
若夫淫雨霏霏①,连月不开②,阴风怒号③,浊浪排空,日星隐曜④,山岳潜形⑤,商旅不行⑥,樯倾楫摧⑦,薄暮冥冥⑧,虎啸猿啼。
译文注释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
译 文
①若夫淫(yín)雨霏霏(fēifēi):若夫,用在一段话的开头以引起下文。下文的“至若”同此。“若夫”近似“像那”。“至若”近似“至于”。淫(yín)雨霏霏,连绵不断的雨。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②开:解除,这里指天气放晴。
③阴风怒号(háo),浊浪排空:阴,阴冷。号,呼啸;浊,浑浊。排空,冲向天空。
④日星隐曜(yào):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日:日光。曜:光辉。
⑤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体。岳,高大的山。潜,隐没。形,形迹。
⑥商旅不行:走,此指前行。
⑦樯(qiáng)倾楫(jí)摧:桅杆倒下,船桨折断。樯,桅杆。楫,船桨。倾
⑧薄暮冥冥(míng míng):傍晚天色昏暗。薄,迫近。冥冥:昏暗的样子。
淫雨霏霏,连月不开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课文详解
景物带有浓厚的感彩,描绘了一幅天昏地暗、浪黑风高、阴雨凄凉的画面。
--淫、霏霏,强调了雨水之多;连月,强调降雨时间之长,为整个画面奠定了幽晦的基调。
--阴,强调了风的冷冽;怒号,写出风力之大;排空,夸张地强调出风大浪猛。
--进一步渲染了洞庭湖上暗无天日的阴晦。
--介绍了此时人和船只的情况,可见天气恶劣,一片萧索。
--介绍了此时动物的情况,使画面更添一分悲凉。
登斯①楼也,则②有③去国④怀乡,忧谗畏讥⑤,满目萧然⑥,感极⑦而⑧悲者⑨矣。
译文注释
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译 文
①斯:这,在这里指岳阳楼。
②则:就。
③有:产生……(的情感)。
④去国:离开京都,也指离开朝廷。去,离开;国,国都,指京城。
⑤忧谗畏讥:担忧人家的谗言,惧怕人家的批评指责。讥,批评指责。
⑥萧然:萧条的样子。
⑦感极:感慨到了极点。
⑧而:表示顺接。
⑨者,代指悲伤感情,起强调作用。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 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览物之情
霪雨霏霏
薄暮冥冥
缘由:患得患失,悲景生悲情
课文详解
段落总结
三、四两段是两个排比段,并行而下,一悲一喜,一暗一明,像两股不同的情感之流,传达出景与情互相感应的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情境。第三段写览物而悲者。以“若夫”起笔,意味深长。这是一个引发议论的词,又表明了虚拟的情调,而这种虚拟又是对无数实境的浓缩、提炼和升华,颇有典型意义。“若夫”以下描写了一种悲凉的情境,由天气的恶劣写到人心的凄楚。这里用四字短句,层层渲染,渐次铺叙。淫雨、阴风、浊浪构成了主景,不但使日星无光,山岳藏形,也使商旅不前;或又值暮色沉沉、“虎啸猿啼”之际,令过往的“迁客骚人”有“去国怀乡”之慨、“忧谗畏讥”之惧、“感极而悲”之情。
淫雨霏霏
浊浪排空
课文详解
总结第三段所描写的画面,并分析其渲染的气氛。
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薄雾冥冥,虎啸猿啼
作者用“淫雨”“阴风”“浊浪”为主景,描绘了一幅日星无光,“山岳潜形”,也使商旅不前,并且从暮色沉沉、“虎啸猿啼”之际的画面,渲染出极“悲”的气氛。
第三段的景物阴郁暗沉,此时迁客骚人有怎样的览物之情呢?为什么看到哀景就产生悲情呢?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这些在仕途上受挫的旅人站在岳阳楼上,满目萧然,既是眼前之景的萧索阴郁,也是心中的郁结不解,感极而悲。一个悲字,道尽了迁客骚人内心深深的感伤。
课文详解
至若春和景明①,波澜不惊②,上下天光,一碧万顷③,沙鸥翔集,锦鳞游泳④,岸芷汀兰⑤,郁郁⑥青青。
译文注释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与小洲上的花草,青翠欲滴。
译 文
①至若春和景明:如果到了春天气候和暖,阳光普照。至若,至于。春和,春风和煦。景,日光。明,明媚。(借代修辞)。
②波澜不惊: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惊:这里有“起”“动”的意思。
③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一,全。万顷,极言其广。
④沙鸥翔集,锦鳞游泳: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在水中游来游去。沙鸥,沙洲上的鸥鸟。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集,栖止,鸟停息在树上。锦鳞,指美丽的鱼。鳞,代指鱼。游泳:或浮或沉。游:贴着水面游。泳,潜入水里游。
⑤岸芷(zhǐ)汀(tīng)兰:岸上与小洲上的花草。芷:香草的一种。汀:小洲,水边平地。
⑥郁郁:形容草木茂盛。
春和景明
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阔无际。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课文详解
--奠定了第四段文字明朗的基调。
--湖面平静没有风浪,水天一色,广阔无际。
--表现出洞庭湖的勃勃生机。
--“而或”,指有时候,从白天之景过渡到月夜之景。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课文详解
整体看来,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晚,春日晴天的洞庭湖都给人明媚秀丽、生机勃勃、快乐美好的感觉。
--浮光跃金,写月光照耀下的水波。“跃”,描写出 月光下湖面波光粼粼的特点。静影沉璧,让读者感受到洁白无瑕的月亮倒映在平静湖面的动人诗意。这两句动静结合,生动地写出夜晚洞庭湖的宁静优美。
--让人体会到从歌声传出的快乐情绪。
而或长烟一空①,皓月千里②,浮光跃金③,静影沉璧④,渔歌互答⑤,此乐何极⑥!
译文注释
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
译 文
①而或长烟一空: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或:有时。长:大片。一,全。空:消散。
②皓月千里:皎洁的月光照耀千里。
③浮光跃金:波动的光闪着金色。这是描写月光照耀下的水波。
④静影沉璧: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璧玉。这里是写无风时水中的月影。璧,圆形正中有孔的玉。
⑤渔歌互答:渔人唱着歌互相应答。互答,一唱一和。
⑥何极:哪有穷尽。何:怎么。极:穷尽。
登斯①楼也,则有心旷神怡②,宠辱偕忘③,把酒临风④,其喜洋洋⑤者矣。
译文注释
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译 文
①斯:这,在这里指岳阳楼。
②心旷神怡:心情开朗,精神愉快。旷,开阔。怡,愉快。
③宠辱偕(xié)忘:荣耀和屈辱一并都忘了。偕:一起。宠:荣耀。辱:屈辱。
④把酒临风:端酒面对着风,就是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把:持,执。临,面对。
⑤洋洋:高兴得意的样子。
.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览物之情
春和景明
皓月千里
缘由:春风得意,喜景生喜情.
课文详解
段落总结
三、四两段是两个排比段,并行而下,一悲一喜,一暗一明,像两股不同的情感之流,传达出景与情互相感应的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情境。第四段写览物而喜者。以“至若”领起,打开了一个阳光灿烂的画面。“至若”尽管也是列举性的语气,但从音节上已变得高亢嘹亮,格调上已变得明快有力。下面的描写,虽然仍为四字短句,色调却为之一变,绘出春风和畅、景色明丽、水天一碧的良辰美景。更有鸥鸟在自由翱翔,鱼儿在欢快游荡,连无知的水草兰花也充满活力。作者以极为简练的笔墨,描摹出一幅湖光春色图,读之如在眼前。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段的句式、节奏与上一段大体相仿,却也另有变奏。“而或”一句就进一步扩展了意境,增强了叠加咏叹的意味,把“喜洋洋”的气氛推向高潮,而“登斯楼也”的心境也变成了“宠辱偕忘”的超脱和“把酒临风”的挥洒自如。
沙
鸥
翔
集
岸
芷
汀
兰
课文详解
总结第四段所描写的画面,并分析其渲染的气氛。
作者绘出春风和畅、景色明丽、水天一碧的良辰美景,更有鸥鸟在自由翱翔,鱼儿在欢快游荡,连无知的水草兰花也充满活力的画面,渲染出“喜”的气氛。
第3、4两段,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有何作用?
极力渲染“悲”的气氛,因己而悲。
极力渲染“喜”的气氛,因物而喜。
一悲一喜,一暗一明,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作者反对因个人荣辱或悲或喜的观点,反衬出“古仁人之心”的不同。引出下文,由写景抒情转入议论,突出主旨。
课文详解
嗟夫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②,或异二者之为③,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④。
译文注释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或者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译 文
①嗟(jiē)夫:唉。嗟夫为两个词,皆为语气词。
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尝,曾经。求,探求。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之,的。心,思想感情(心思)。
③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或,近于“或许”“也许”的意思,表委婉口气。异,不同于。为,这里指心理活动。二者,这里指前两段的“悲”与“喜”。
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此句为互文)。以,因为。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求,就是探求。可见,在迁客骚人的生活态度和古仁人之心这两者之间,他更倾向于后者。
异,这个字点明了古仁人之心不同于迁客骚人的生活态度,其中也隐含了作者自己的想法:他不太认同迁客骚人的生活态度。
课文详解
居庙堂①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②则忧其君。是③进④亦忧,退⑤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译文注释
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
译 文
①庙堂:指朝廷。庙,宗庙。堂,殿堂。
②处江湖之远:处在偏远的江湖间,意思是不在朝廷上做官。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③是:这样。
④进:在朝廷做官。
⑤退:不在朝廷做官。
其①必曰“先②天下之忧而忧,后③天下之乐而④乐”乎!噫!微⑤斯人⑥,吾谁与归⑦?
译文注释
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译 文
①其:指“古仁人”。
②先:在……之前。
③后:在……之后。
④而:顺承。
⑤微:如果没有。
⑥斯人:这样的人。
⑦谁与归:就是“与谁归”。归,归依。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孟子:“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里说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来源于民本思想。 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表现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
也就是要超越个人的忧乐,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补救时弊,积极进取。为此,就要有坚定的信念。无论社会环境有利还是困苦,都不能动摇心中的信念。
范仲淹把它发展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表现他旷达胸襟和伟大抱负。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在今天仍有着借鉴和教育的意义。
课文详解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斯人”指古仁人,也暗指滕子京。
作者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不要一时受辱而心灰意冷,应当志存高远,胸怀天下,有对他的慰勉和规箴之意。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希望与“古仁人”同道的想法,表达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前文所说的具有忧国忧民情怀的古仁人。吾谁与归?言下之意是:我愿意和志同道合者在一起。作者把自己视作与古仁人志同道合的人,他赞同古仁人的生活态度和理想抱负,他把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和古仁人之心做对比,是要表达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追求。
第五段的开头,作者说: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第五段末尾,作者又说:微斯人,吾谁与归?这一求一归相照应,强调了作者对古仁人崇高理想的不断追求,言语之中对古仁人的崇敬与向往之情一览无遗。
课文详解
段落总结
第五段是全篇的重心,以“嗟夫”开启,兼有抒情和议论的意味。作者在列举了悲喜两种情境后,笔调突然激扬,道出了超乎这两者之上的一种更高的理想境界,那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感物而动,因物悲喜虽然是人之常情,但并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古代的仁人,就有坚定的意志,不为外界条件的变化动摇。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忧国忧民之心不改,“进亦忧,退亦忧”。这似乎有悖于常理,有些不可思议。作者也就此拟出一问一答,假托古圣立言,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誓言,曲终奏雅,点明了全篇的主旨。“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一句结语,“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悲凉慷慨,一往情深,令人感喟。文章最后标明写作时间,与篇首照应。
简要概括第五段讲述的内容。分析“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是什么?古仁人的忧乐观。
借对“古仁人之心”的探求,抒发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界环境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或喜或悲。
“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古代仁人志士,无论在朝廷做官,还是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忧国忧民之心,未尝废替。“进亦忧,退亦忧”,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是对这种伟大精神的高度概括。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课文详解
中心主旨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应好友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本文通过描写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和迁客骚人们在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不同的览物之情,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也表示了对好友滕子京的慰勉和规箴之意。
巴陵胜状图
既表现了作者容纳百川般的开阔胸怀,同时又暗含规劝 朋友滕子京,虽遭贬谪但仍然心胸开阔,矢志不移。
淫雨霏霏图
作者用这样的景物烘托了悲凉凄清的气氛,引出迁客骚人远离京都,怀念故土的失意忧虑的悲苦情感。
春和景明图
迁客骚人看到这优美的景色内心洋溢着无边的快乐。
中心主旨
作记缘由
岳阳楼记
巴陵胜状
览物情状
古仁人之心
背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缘由:属予作文以己之
洞庭湖全景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过渡)
迁客骚人
览物之情
阴——悲
晴——喜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议论
记叙
描写
抒情
文章脉络
谢
第四章
研读探究
请说说你所了解的“唐贤今人”吟咏岳阳楼的“诗赋”。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唐·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研读探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吞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羨鱼情。
--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 字,
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唐·杜甫《登岳阳楼》
请说说你所了解的“唐贤今人”吟咏岳阳楼的“诗赋”。
欲为平生一散愁,洞庭湖上岳阳楼。可怜万里堪乘兴,枉是蛟龙解覆舟。--唐·李商隐《岳阳楼》
研读探究
岳阳城下水漫漫,独上危楼凭曲栏。春岸绿树连梦泽,雁点湖飞渡亦难。此地唯堪画图障,华堂张与贵人看。--唐·白居易《题岳阳楼》
万古巴丘成,平湖比望长。问人何森森,愁暮更苍苍。叠浪浮元气,
中流没太阳。孤舟有归客,早晚达潇湘。--唐·刘长卿《岳阳馆中望洞庭湖》
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入瞿塘滟濒关。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唐·刘长卿《岳阳馆中望洞庭湖》
作者写到岳阳楼什么景色呢?
第二段 岳阳楼之大观 洞庭湖之胜景
第三段 阴雨连绵中的岳阳楼 洞庭阴雨
第四段 晴明皓月下的岳阳楼 洞庭春晴
研读探究
联系作者自己,想一想作者极力称颂古仁人之心的目的是什么?
作者以天下为己任,常说“土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作者极力赞成古仁人的忧乐观,正是为了“假托古人,自写怀抱”,表明自己本来就不为个人的进退、荣辱而悲喜,虽遭贬谪,但忧国忧民之心决不改变。
研读探究
这样看来,古仁人的悲喜感情跟外物没有关系,跟个人遭遇也没有关系。那么跟什么有关系呢?
他们“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不是忧“民”,便是忧“君”——怕皇帝做出害民的事情来;他们“进亦忧,退亦忧”,可见他们的“忧”跟个人的进退、荣辱都没有关系。他们是为民生疾苦而忧心忡忡。
研读探究
作者认为古仁人之心和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不同在哪里?
古仁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而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往往因个人遭遇或外物的触化而发生变化,即“以物喜,以己悲”。
研读探究
思考作者对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的忧乐观持怎样的态度呢?作者所追求的人生境界和政治理想又是怎样的呢?
作者并不认同“迁客骚人”这种因个人遭遇和外物变化而或喜或悲的处事态度。
作者更向往“古仁人”那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境界,追求像“古仁人”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
课文详解
“迁客骚人”和“古仁人”相比,你更推崇哪一类人?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迁客骚人”理想追求可能不够远大,但也有真性情,感于外物,感于遭际,或悲或喜,也是真情流露;
“古仁人”志向更为高远,为国为民,不畏遭际变化,不惧荣辱迁谪,理想崇高,人格伟大。
研读探究
谢
第五章
文言现象
通假字 百废具兴(“具”同“俱”,全、皆)
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嘱咐)
古 今 异 义 越明年,政通人和(古义:到; 今义:越过)
增其旧制(古义:规模; 今义:制度)
薄暮冥冥(古义:迫近;今义:跟“厚”相对)
至若春和景明(古义:日光;今义:景色)
把酒临风(古义:持、执;今义:介词或量词)
前人之述备矣(古义:详尽;今义:准备)
进亦忧,退亦忧(古义:在朝廷做官;今义:向前移动)
微斯人(古义:如果没有;今义:微笑,轻微)
文言现象
一 词 多 义 以:①属予作文以记之(连词,来);②不以物喜(介词,因为)
或:①或异二者之为(副词,或许、也许);②而或长烟一空(副词,有时)
极:①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动词,到达);②渔歌互答,此乐何极(名词,尽头)
观:①予观夫巴陵胜状(动词,看);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名词,景象)
则: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判断词,是);②然则北通巫峡(连词,那么)
和:①政通人和(和乐);②春和景明(和煦)
词类 活用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名词用作动词,做州郡的太守)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北、南”,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向南)
百废具兴(“废”,形容词作名词,荒废了的事业)
文言现象
省略句 属予作文以记之(省略主语“滕子京”)
判断句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也”表判断语气)
倒装句 吾谁与归(宾语前置,应为“吾与谁归”)
文言现象
谢
第六章
写作特点
结构构思精巧
作者不写岳阳楼历史和重修经过,也不泛泛铺陈周围湖光山色,而是抓住不同的人对景物所产生的不同情感,引出对古仁人之心的探求,从而表明了自己的人生追求。剪裁得体,突出中心, 作者把文章的重心放在说理申志上,因而写巴陵胜状只以几笔带过,惜墨如金。用“前人之述备矣”一句加以总括,文辞不过于铺张,枝蔓不旁逸斜出。两种登楼者的所见所感,虽纵情铺叙,泼墨如注,实用贬抑之笔,目的是反衬下文的“古仁人之心”,抑此而扬彼。详略得当,则中心突出,不致因平均用墨而湮没主旨,更不致因轻重倒置而喧宾夺主。
写法探究
对比反衬,骈散结合
大量运用赋体,四字短句居多,且多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如“日星隐曜,山岳潜形”“浮光跃金,静影沉璧”等,对仗工整,音律和谐。 文章第3、4两段,写景一暗一明,对比鲜明。如从天气状况看,一边是淫雨霏霏、阴风怒号,一边是春和景明;从湖水的起落看,一边是浊浪排空,一边是波澜不惊;从生命的活动看,一边是商旅不行、虎啸猿啼,一边是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渔歌互答。写迁客骚人的反应,一悲一喜:悲则“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喜则“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这些对比性描写正好反衬出了下文“古仁人”的旷达胸襟,凸显了文章的主旨。从句式看,本文多用骈句、排比句,对仗工整,节律明快;间或穿插散句,又使文章摇曳多姿。
写法探究
叙事、写景、议论和抒情相结合
以叙事作引子,写景引出抒情,抒情诱发议论,环环相扣,有力地揭示了主题。文章开头叙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不到一年,就做到“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已暗含“不以己悲”的意思,说明他不同于一般的“迁客”,为写下文的“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做铺垫。接着写“岳阳楼之大观”,至“然则北通巫峡”一转,描写了两幅画面,极力渲染“迁客骚人”们的悲和喜,每一个画面都是先写景,后写情,他们的形态虽有别,但实质却相同,都是“以物”“以己”而生。由此再转入议论,将文势推向高潮,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
写法探究
谢
第七章
拓展延伸
一千多年前的封建士大夫能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能时时处处忧国忧民,这种闪烁着民族精神的人格力量对我们后人是一种鞭策,是一种教育。回望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的历史,这样的人物数不胜数。你能从我们学过的古诗文中找出这样的例子吗?
拓展延伸
儒家学说: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陆 游: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明朝东林党人: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诸葛亮: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顾炎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拓展延伸
总结
一种贬谪,两样风景,三重境界。人生无论顺逆,总在路上,与其患得患失,或志得意满, 不如笑看风云,以宽厚之心待人,严于律己,先人后己,追求高尚的志趣情操,那么无论在哪 一种境遇下,都可以活出真我。爱因斯坦说:“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几个头脑和心地都 很正直、严正的朋友。”那么就让我们以范仲淹为友,砥砺前行吧!
拓展延伸
谢
第八章
课堂检测
1.《岳阳楼记》中从空间上形容湖面广阔浩渺的句子是:
。
2.《岳阳楼记》中写迁客骚人雨天登楼观景时的普遍心理状态的句子是:
。
3.《岳阳楼记》中写天气晴好时迁客骚人观景所激发的思想感情的句子是:
。
4.《岳阳楼记》中与“进亦忧,退亦忧”相照应的句子是:
。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课堂检测
5.《岳阳楼记》中借鸟欢鱼跃描绘出洞庭湖上盎然生机景象的句子是:
。
6.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正面描写风大浪高的句子是:
。
7.《岳阳楼记》中用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
。
8.“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这副对联完美地契合了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
。
9.疫情期间,医护工作者深入抗疫一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岳阳楼记》中 一句的内涵。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课堂检测
10.描写洞庭湖全景(或“岳阳楼之大观”“巴陵胜状”)的句子:
。
11.阐述古仁人之心内涵的句子:
。
12.揭示作者伟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是: 。
13.表现作者的旷达胸襟的句子: 。
14.赞颂滕子京政绩的句子: 。
15.借鸟欢鱼跃、花茂草盛描绘晴明之景的句子是: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课堂检测
6.下面对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同“嘱”,嘱托
B.迁客骚人 迁:(官职)升迁
C.则有去国怀乡 国:指国都
D.不以物喜 以:因为
7.下面句子中属于判断语句的一项是( )
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B.感极而悲者矣。
C.此乐何极。
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B
A
课堂检测
8.对于本文,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交代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者应邀作文的缘由,肯定了好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期间的卓越政绩。
B.文章第③段写作者在绵绵细雨中再登岳阳楼,看到满眼萧条的凄惨景象,触景伤情,生出无限悲凉之意。
C.第④段格调高亢,节奏明快有力,与第③段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作者遗忘得失荣辱的乐观情怀。
D.本文以“记”为名,融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行文中又多用对偶句式,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B
课堂检测
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前四句从空间角度,后两句从时间角度,写尽洞庭湖的壮观景象。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作者借“古仁人”的政治理念,含蓄表达自己“先忧后乐”的政治理想和奉献精神。
C.作者善于以简驭繁,巧妙的转换内容和写法,比如以“前人之述备矣”一句带过无数叙述,以“然则”二字引出“览物之情”,以“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展开议论。
D.选文第③段采用对比手法描写洞庭湖景色,一阴一明,表明了作者观景心情由悲到喜的变化。.
D
课堂检测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第①段交代作记缘由,“政通人和,百废具兴”高度概括了滕子京的政绩。
B.作者善于锤炼字句,“衔”“吞”两字生动地表现了洞庭湖浩瀚的气势。
C.第③④段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了迁客骚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情感。
D.作者在最后一段假托“古仁人”的政治理念,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C
课堂检测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
范仲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