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中考生物五年真题三年模拟汇编专题11 健康的生活

文档属性

名称 吉林省中考生物五年真题三年模拟汇编专题11 健康的生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6.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9-03 12:16:17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吉林省五年真题三年模拟汇编专题11 健康的生活
一、选择题
1.(2023·吉林)人体具有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  )
A.吞噬细胞 B.皮肤和黏膜
C.体液中的杀菌物质 D.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2.(2023·吉林)关于健康地生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非处方药的标识是“OTC”
B.流行性感冒的传染源是流感病毒
C.如果病人发生心跳骤停,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D.心脑血管疾病只与遗传因素有关,与生活方式无关
3.(2021·长春)接种疫苗是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最有效措施,我国为符合接种要求的人群免费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疫苗及由此产生的免疫分别属于(  )
A.抗原、非特异性免疫 B.抗原、特异性免疫
C.抗体、非特异性免疫 D.抗体、特异性免疫
4.(2021·吉林)2020年流行全球的新冠肺炎的传播途径主要是(  )
A. 通过蚊虫叮咬传播 B.通过飞沫或接触传播
C.通过水、食物等饮食传播 D.通过饲养、投喂动物传播
5.(2021·吉林)近年来,心梗患者出现低龄化趋势,因此青少年应该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下列属于健康生活方式的是(  )
A.熬夜玩网络游戏 B.坚持体育锻炼,按时作息
C.多吃高热量、油腻的食物 D.学习起来废寝忘食,久坐不动
6.(2023·白山模拟)了解一些安全用药的常识和急救的方法非常重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家庭小药箱内的药物要定期检查和更换,避免失去药效或过期
B.无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在使用之前都应该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
C.某人上臂受伤,从伤口处流出的血液呈暗红色,可指压近心端止血
D.生活中急需医疗救护时,要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并说明地址及病情等
7.(2023·白山模拟) 2023年1月8日起,我国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对新冠病毒感染者实施分级分类收治并适时调整医疗保障政策。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新冠肺炎的传染源是新型冠状病毒,传播途径是空气和飞沫
B.对新冠肺炎患者进行治疗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C.全民接种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D.接种疫苗使人获得的免疫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8.(2023·宁江模拟)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所采取的预防措施中,属于控制传染源的是(  )
A.室内消毒、灭菌 B.将患病者隔离治疗
C.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D.尽量少出门,佩戴口罩
9.(2023·长春模拟)下列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认知,正确的是(  )
A.经常吃油炸食品 B.熬夜学习
C.拒绝烟酒和毒品 D.不吃早餐
10.(2023·延吉模拟)心肺复苏是一种急救措施,包括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等。结合下列相关图示,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表示胸外心脏按压的手法,其中操作正确的是A
B.图乙表示最常用的人工呼吸法,即口对口吹气法
C.进行图乙操作时必须保证被救者呼吸道畅通
D.在进行心肺复苏时,甲和乙的比例应为15:1
11.(2023·榆树模拟)最近香港卫生防护中心传染病处公布了一个数据,在前期死亡的病人当中,年长的人占了大部分,其中接种疫苗的病死率只有0.03%,没有接种疫苗人群的病死率是0.54%,两者相差18倍。从预防传染病角度分析,接种疫苗的行为属于(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刺激身体产生非特异性免疫
12.(2023·榆树模拟) 2022年5月31日是第35个“世界无烟日”,主题是:烟草威胁环境。烟草在整个周期中会污染地球并会损害人的健康,为宣传这一主题,某小组计划开展“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实验,制定实验计划的过程中,同学们的部分讨论内容如下,其中错误的是(  )
A.应选取大小和年龄相同的水蚤作为实验对象
B.每组实验要设置重复组计数水蚤心跳次数,取平均值
C.为了使实验更加科学可靠,需要设置清水组进行对照
D.为了节约实验材料,同一组水蚤可在不同浓度的烟草浸出液中重复使用
13.(2021八上·农安期末)“健康生活,珍爱生命。”下列有关健康与急救措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大静脉出血时用手指压迫远心端止血
B.人工呼吸应先清除呼吸道内的异物
C.处方药可以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但也要注意用药安全
D.遇到困难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14.(2021·吉林模拟)目前,我市正全面有序地推进全民免费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工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注射该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B.疫苗进入人体相当于抗原
C.注射该疫苗也可预防“非典型性肺炎”
D.新冠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15.(2021·吉林模拟)下列关于用药知识和急救方法说法正确的是(  )
A.做人工呼吸时,必须要保证呼吸道通畅
B.动脉出血,要压迫伤口远心端止血
C.处方药适用于可以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伤小病
D.感冒药是家庭小药箱常备药物,过期一两周仍可服用
16.(2021·长春模拟)2020年开始流行全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传播途径主要是(  )
A.通过飞沫或接触传播 B.通过饲养、投喂动物传播
C.通过蚊虫、蜱螨叮咬传播 D.通过水、食物等饮食传播
17.(2021·长春模拟)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的是(  )
A.身体的良好状态 B.社会适应的良好状态
C.心理的良好状态 D.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18.(2021八上·宽城期末)下列关于抗生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抗生素虽能治病,但使用不当也会对身体不利
B.生病时应尽早服用抗生素,以便早日康复
C.抗生素药品不会腐败变质
D.抗生素只能杀死致病细菌,不会杀死其他细菌
19.(2020·吉林模拟)艾滋病被称为“人类的杀手”,它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并主要通过血液进行传播的,至今人类还没有找到根治该病的办法。从理论上讲,研制疫苗并进行预防接种是根除该病的最好对策,该对策的作用在于 (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探究病毒结构
二、填空题
20.(2020·吉林模拟)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   和   组成的,它是人体在出生以后逐渐形成的后天防御屏障,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叫做   。
21.(2020·吉林模拟)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是指   和   .其作用是   、   、   .
22.(2020·吉林模拟)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   、传播途径和   。
三、连线题
23.(2021·长春)请将下列疾病与对应的预防或治疗措施进行搭配,把对应字母涂在答题卡上。
四、实验探究题
24.(2021·吉林)生物学课题小组提供了“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的两个实验的数据,分别是低于0.25%酒精溶液浓度对水蚤心率影响的趋势图和高于1%酒精溶液浓度对水蚤心率影响的数据表。酒精溶液浓度为“0”的是清水。
高于1%酒精溶液浓度对水蚤心率影响的数据表
酒精溶液的浓度 0 1% 5% 8% 10% 15% 20%
水蚤10秒内心跳次数(平均值) 33 30 24 22 21 18 0
请结合两个实验的数据回答相关问题。
(1)若你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作出的假设是:   。
(2)为了控制单一变量,实验时选取水蚤的个体大小应尽量   (填“相同”或“不相同”)
(3)实验中设置“酒精溶液浓度为0”的组,其作用是   。
(4)趋势图和数据表中的“水蚤10秒内心跳次数”为多次测试数据的平均值,其目的是减小   ,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5)分析趋势图和数据表,你得出的结论是   。
五、读图理解题
25.(2023·长春模拟)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及其科研团队成功地从植物黄花蒿中提取出青蒿素,用于治疗疟疾。图甲为黄花蒿形态图,图乙为植物细胞模式图,图丙包含了某抗疟药品的主要信息。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甲可以判断黄花蒿属于   (填“裸子”或“被子”)植物。
(2)控制黄花蒿发育和遗传的结构对应图乙中的   (填序号)。
(3)疟疾患者常出现贫血症状,原因之一是疟原虫可寄生在人体的   (填一种细胞名称)中,破坏其结构及运输氧的功能。
(4)某人不慎感染上疟疾,从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分析,该患者属于   。他遵照医嘱服用了图丙所示的抗疟药物,结合图丙可知,此药属于   (填“处方药”或“非处方药”)。
六、资料分析题
26.(2023·长春模拟)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新华社北京3月1日电,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显示,2023年第6周起,我国甲型流感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甲型流感患者咳嗽、打喷嚏时将病毒散播到空气中,周围的人吸入含有该病毒的空气后,就有可能患病。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措施。
资料二:抗生素能杀灭或抑制某些细菌,但不能杀死病毒。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会产生少数耐药菌。使用抗生素时,普通细菌被杀死,耐药菌却存活下来。随着抗生素的持续滥用,耐药菌的耐药性越来越强。滥用抗生素还会导致人体出现菌群失调、药物不良反应、免疫力下降等健康问题。
(1)从资料一可以看出,甲型流感主要通过   传播。
(2)接种流感疫苗可以使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提高对流感的抵抗力。这种免疫属于   (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
(3)根据资料二,耐药菌在有抗生素的环境中仍能生存,这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   (填“适应”或“影响”)。
(4)由上述资料可知,抗生素不能杀死甲型流感病毒,滥用抗生素会危害健康。关于安全用药,请你写出一条合理建议:   。
七、综合应用题
27.(2020·吉林) 2019年底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仅牵动着亿万国人的心,也引起了世界关注,2020年1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新型冠状病毒结构十分简单,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   组成。
(2)新型冠状病毒能引起人体主要呼吸器官    受到损伤。
(3)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实行隔离,是预防传染病3个措施中的   。
(4)已经康复的病人体内产生了相应抗体,短期不会再患该病,这属于   性免疫。
(5)世界各个国家都在加紧研制疫苗,研制成功后注射人体这属于预防传染病3个预防措施中的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人体的三道防线
【解析】【解答】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分别是: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结、脾、扁桃体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白细胞等)组成。
故答案为:B。
【分析】免疫分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人体的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往往有抗体和淋巴细胞的参与。
2.【答案】A
【知识点】生活方式病;传染病及其病因;安全用药;急救常识
【解析】【解答】A、药品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其中处方药的缩写是Rx,非处方药的缩写是OTC,A正确;
B、流行性感染的病原体是流感病毒,患有流感的人是传染源,B错误;
C、当病人发生心跳骤停的情况,应该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30次,通过按压改变心脏的压力,从而将心脏内的血液输送到全身组织器官,C错误;
D、心脑血管疾病属于现代文明病,也叫生活方式病,是由于人们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长期作用而引起的疾病,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1)处方药的缩写是Rx,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能购买。非处方药的缩写是OTC,红色为甲类非处方药,须在药店由执业药师指导购买和使用;绿色为乙类非处方药,可以在药店出售,也可以在超市、商场等地方销售。
(2)心肺复苏三步(流程为CAB):C胸外心脏按压,A开放气道,B人工呼吸。
①C当病人发生心跳骤停的情况,应该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30次,通过按压改变心脏的压力,从而将心脏内的血液输送到全身组织器官。
②A使病人仰卧在坚实的平面上,抬下颏,保持头后仰,解开衣领,放松腰带。如果病人口中有异物,要取出。
③B救护者一手抬起病人的下颏,一手捏紧病人的鼻子,用口包住病人的口,平缓吹气2次,每次在1秒以上。
(每次吹气都应看到病人的胸廓随着吹气起伏,并且吹气后能够从口部排出)
CAB依次循环,当病人出现自主呼吸、颈动脉有搏动,脸色逐渐红润时,说明抢救有效。
(3)影响“现代文明病”的因素,除了遗传和先天性因素外,还包括人们的生活方式,如吸烟、喝酒、营养过剩、熬夜、压力过大等。
3.【答案】B
【知识点】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接种的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增强抵抗力,从而避免传染病的感染。因此,其接种的疫苗属于抗原。接种疫苗后体内产生了相应的抗体,抗体具有特异性,因此产生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故答案为:B。
【分析】 人体免疫分为两种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如: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如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4.【答案】B
【知识点】传染病的基本环节
【解析】【解答】新冠肺炎属于呼吸道传染病,新型冠状病毒主要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因此传播途径为飞沫、接触。
故答案为:B。
【分析】这四类传染病的病原体原始寄生部位、传播途径以及常见病例如下表所示:
传染病类别
病原体原始寄生部位 病原体主要传播途径 发病季节 常见病例
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黏膜、肺 飞沫、空气传播 冬、春 流行性感冒、百日咳、肺结核、猩红热
消化道传染病 消化道及其附属器官 饮水和食物传播 夏、秋 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肝炎、蛔虫病等
血液传染病 血液和淋巴 吸血昆虫传播 四季 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丝虫病、流行性出血热等
体表传染病 皮肤和体表黏膜 接触传播 四季 狂犬病、破伤风、沙眼、疥疮、癣等
5.【答案】B
【知识点】健康的生活方式
【解析】【解答】A.通宵达旦沉迷游戏,危害身体健康,属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A不符合题意。
B.坚持体育锻炼,按时作息,有利于提高身体素质,有良好的精神状况进行学习,属于健康的生活方式,B符合题意。
C.多吃高热量、油腻的食物,会造成营养过剩,导致肥胖,C不符合题意。
D.学习起来废寝忘食,久坐不动,危害身体健康,属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生活有规律、合理膳食、合理用药、异性同学间应建立真诚友谊、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运动、不吸烟、不酗酒、拒绝毒品等。
6.【答案】C
【知识点】安全用药;急救常识;出血类型及其包扎方法
【解析】【解答】A、药品应及时更新,过期药品会使药效下降甚至无效,有的药物还会分解引发不良反应损害健康,所以配备小药箱的家庭要养成经常更新家庭小药箱的习惯,A正确;
B、非处方药不需执业医师开具的处方也可以购买,处方药需要执业医师开具处方才可以购买,无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在使用之前都应该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B正确;
C、某人上臂受伤,从伤口处流出的血液呈暗红色,判断是静脉出血,可指压远心端止血,C错误;
D、生活中急需医疗救护时,要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并说明地址及病情等,同时结合实际开展一定的急救措施,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考查急救及安全用药的知识。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人的病情、体质和药物的作用,适当的选择药物的品种,以适当的方法、剂量和时间准确用药,以充分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尽量减小药物对人体所产生的不良影响或危害。当人出现意外事故时,我们首先应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正确的实施一定的急救措施,常用的急救措施有胸外心脏挤压、人工呼吸、出血和止血。
7.【答案】C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病因;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A、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新冠肺炎的病原体是新型冠状病毒,传播途径是空气和飞沫,A错误;
B、对新冠肺炎患者进行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B错误;
C、全民接种疫苗、加强体育锻炼等都属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中的保护易感人群,C正确;
D、接种疫苗使人获得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新冠疫苗只能预防新冠肺炎,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考查传染病的概念和预防措施。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是引起传染病的生物,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8.【答案】B
【知识点】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
【解析】【解答】在传染病流行过程中,能够传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叫传染源。对感染传染病患者或疑似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可以防止他们将携带的病原体传染给健康人,这种措施叫控制传染源。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1、传染病是由特定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和疾病。
2、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缺少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都不能流行,所以预防传染病的基本措施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3、传染源是能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对传染病患者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或对患病禽畜进行杀死、焚烧深埋属于控制传染源;
4、传播途径是病原体从传染源到达健康人的途径。对环境消毒、通风、要求健康人勤洗手、带口罩、少聚集等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5、易感人群是对某种病原体缺乏抵抗力而容易感染的人群。对健康人群预防接种、加强锻炼和营养、增强体质等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9.【答案】C
【知识点】健康的生活方式
【解析】【解答】A、 经常吃油炸食品会导致脂肪摄入过多和营养不良等,属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A不符合题意 ;
B、 熬夜学习会破坏生物钟,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减弱身体的免疫能力,属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B不符合题意 ;
C、 烟酒和毒品对身体有害,应该拒绝烟酒和毒品,C符合题意;
D、 不吃早餐会导致低血糖和营养不良等,属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遵循的行为习惯,如果有利于增进身心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就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生活有规律、合理膳食、合理用药、异性同学间应建立真诚友谊、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运动、不吸烟、不酗酒、拒绝毒品等 。
10.【答案】D
【知识点】急救常识
【解析】【解答】A、胸外心脏按压时,按压部位在胸骨中、下1/3交界处,以一手掌根部放在按压部位,将另一手的掌根重叠放于其手背上,两手手指交叉抬起,使手指脱离胸壁,可见图中A操作正确,A正确;
BC、图乙表示最常用的人工呼吸法,即口对口吹气法;正确的步骤为:①使病人仰卧,头后仰,将病人的衣领解开,腰带放松;②清除病人口鼻内的异物和污物,保持呼吸道通畅;③救护者一只手托起病人的下颌,另一只手捏紧病人的鼻孔,然后深吸一口气,对着病人的口部用力吹入;④吹气停止后,救护者的嘴离开,并立即松开捏鼻的手,如此反复进行,每分钟内吹气次数为15-20次,BC正确;
D、人工呼吸时吹气的次数为每分钟15~20次;而正常人的心率是每分钟75次,因此胸外心脏挤压的次数是每分钟80~100次左右,故按压与呼吸是30:2,反复进行,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1)日常生活中发生危急和意外伤害时,应及时使用急救方法。病人紧急情况发生时应拨打急救电话呼救。出现心跳停止、呼吸中断的患者需要进行心肺复苏。
(2)心肺复苏三步:C胸外心脏按压,A开放气道,B人工呼吸。
C当病人发生心跳骤停的情况,应该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30次,通过按压改变心脏的压力,从而将心脏内的血液输送到全身组织器官。
A使病人仰卧在坚实的平面上,抬下颏,保持头后仰,解开衣领,放松腰带。如果病人口中有异物,要取出。
B救护者一手抬起病人的下颏,一手捏紧病人的鼻子,用口包住病人的口,平缓吹气2次,每次在1秒以上。
(每次吹气都应看到病人的胸廓随着吹气起伏,并且吹气后能够从口部排出)
CAB依次循环,当病人出现自主呼吸、颈动脉有搏动,脸色逐渐红润时,说明抢救有效。
11.【答案】C
【知识点】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
【解析】【解答】预防传染病的三个措施:①控制传染源;②切断传播途径;③保护易感人群;接种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故答案为:C。
【分析】(1)传染病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
(2)传染病的三个环节:①传染源;②传播途径;③易感人群。
(3)预防传染病的三个措施:①控制传染源;②切断传播途径;③保护易感人群。
12.【答案】D
【知识点】探究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解析】【解答】A、在探究实验中,要设置对照实验,除了变量不同以外,其他的因素都必须相同,所以,在“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实验中,除了烟草浸出液浓度不同外,其他的条件均相同,应选取大小和年龄相同的水蚤作为实验对象,A说法正确。
B、每组实验要设置重复组计数水蚤心跳次数,取平均值,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B说法正确。
C、为了使实验更加科学可靠,需要设置清水组进行对照,以增加实验的说服力,C说法正确。
D、同一组水蚤不可以在不同浓度的烟草浸出液中重复使用,会影响水蚤的心率改变,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探究实验,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即可,在探究实验中,要设置对照实验,除了变量不同以外,其他条件均相同,即要求相同的室温、大小一致的水蚤、等量的香烟烟丝等条件,以排除其他条件对实验的影响,以增加实验的说服力。
13.【答案】C
【知识点】安全用药;急救常识;健康的生活方式
【解析】【解答】A.静脉是把全身各处的血液送回心脏的血管,静脉的血液流动的方向是心脏→静脉。因此大静脉受伤出血时,正确的急救方法是手指压迫点应位于远心端,A不符合题意。
B.实施人工呼吸前,应该使被救者仰卧,呼吸道畅通,有利于空气的进入,B不符合题意。
C.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但也要注意用药安全;处方药的使用要遵医嘱,C符合题意。
D.遇到困难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学会调节情绪,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药品主要包括非处方药和处方药,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简称OTC。这些药物大都用于多发病常见病的自行诊治,如感冒、咳嗽、消化不良、头痛、发热等。为了保证人民健康,我国非处方药的包装标签、使用说明书中标注了警示语,明确规定药物的使用时间、疗程,并强调指出“如症状未缓解或消失应向医师咨询”。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助理医师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简称Rx。
14.【答案】C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病因;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A.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措施,所以注射该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A不符合题意。
B.抗原是疫苗,病原体等进入体内刺激免疫细胞产生特殊的蛋白质,所以疫苗进入人体相当于抗原,B不符合题意。
C.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所以注身该疫苗不能预防“非典型性肺炎”,C符合题意。
D.新冠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含遗传物质的内核组成,寄生在活细胞内生活,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人体免疫分为两种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如: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如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抗体能够帮助人体清除或灭杀进入人体的病原体;当疾病痊愈后,抗体仍存留在人体内。
15.【答案】A
【知识点】安全用药;急救常识
【解析】【解答】A.保持呼吸道通畅;使病人仰卧,颈下垫高,头后仰。将病人的衣服解开,腰带放松;救护者跪在病人的一侧,用手帕或是纱布盖在病人的口鼻上,用一只手托起病人的下颌,另一只手捏紧病人的鼻孔,然后深吸一口气,对着病人的口部用力吹入;每一次吹气停止后,救护者的嘴离开并立即松开捏鼻的手,如此反复进行。吹气的次数为每分钟15~20次.吹气的过程中,如果病人的胸廓能够随着每次吹气而略有隆起,并且气体能够从口部排出,则证明人工呼吸有效,A符合题意。
B.动脉出血,颜色鲜红,血流较快,常呈喷射状。在近心端止血,可以用止血带或绷带压迫,B不符合题意。
C.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助理医师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C不符合题意。
D.药品都有一定的有效期,要在有效期内服药,超过有效期药性会发生变化,不能服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当人出现意外事故时,我们首先应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正确的实施一定的急救措施。急救方法有:拨打“120:急救电话、人工呼吸等急救常识。
16.【答案】A
【知识点】传染病的基本环节
【解析】【解答】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指的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和动物,传染源只能是人或者动物;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叫易感人群;传播途径指的是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新冠属于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途径是接触传播、空气和飞沫传播。
故答案为:A。
【分析】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经过一定的传播方式进入健康人体内所经过的途径,如空气传播、食物传播、水传播、技触传播等。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当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咳嗽、打喷嚏时,存在于呼吸道黏膜上的病原体会喷射到周围的空气中,健康人吸入含病原体的空气后会被感染。消化道传染病和寄生虫传染病可通过水和食物传播,如人食用被蝈虫卵污染的瓜果蔬菜后可能患蝈虫病。狂犬病等体表传染病可通过体表的伤口传播。新冠肺炎属于呼吸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和飞沫等传播的传染病。
17.【答案】D
【知识点】健康的概念
【解析】【解答】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人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又把道德修养和生殖质量也纳入了健康的范畴,可见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不属于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
故答案为:D。
【分析】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
18.【答案】A
【知识点】安全用药
【解析】【解答】A.凡是药物都有一定的毒性和副作用,因此要根据病情需要,恰当选择药物并合理使用,以达到好的治疗效果,故抗生素虽能治病,但使用不当也会对身体不利,A符合题意。
B.抗生素也不能包治百病,只能治疗细菌性疾病。滥用还会引起细菌的抗药性增强,以及杀死正常的有益菌等副作用,并不是尽早服用抗生素,便早日康复,B不符合题意。
C.抗生素能杀死细菌,但是抗生素药品也会腐败变质,是有保质期的,C不符合题意。
D.抗生素可以用来治疗相应的细菌性疾病。如青霉素是一种著名的抗生素,它是由真菌中的青霉菌产生的,可以治疗多种细菌性疾病,但也会杀死其他细菌,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利用青霉菌提取青霉素(抗生素),它是治疗细菌性传染病的特效药,如:肺炎等.
19.【答案】C
【知识点】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
【解析】【解答】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可分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三个方面,题干中提到的,研制疫苗并进行预防接种,这样可以使健康人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抗体,该对策的目的是保护易感人群,可见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此题难度不大,此部分内容为考点内容,解答此题需要熟记:预防传染病需要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三个方面考虑,明确:对健康人群采取的措施为保护易感人群,比如接种疫苗、加强体育锻炼;对患者或者携带者采取的措施为控制传染源,比如:隔离患者,焚烧、深埋病死的动物等。
20.【答案】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特异性免疫
【知识点】人体的三道防线
【解析】【解答】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指的是皮肤和黏膜,皮肤能抵挡病原体的入侵;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构成了人体的第二道防线,这两道防线是人人生来就有,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这是人体在出生以后才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其特点是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此叫做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是人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故答案为: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特异性免疫。
【分析】此题考查了人体的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可以从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和免疫的特点方面来记忆,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其特点是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特异性免疫是人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主要靠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起作用。
21.【答案】皮肤;黏膜;阻挡病原体;杀菌作用;清扫异物
【知识点】人体的三道防线
【解析】【解答】人体内防御病原体有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作用是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另外还有杀菌、阻挡和清除异物的作用;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
故答案为:皮肤、黏膜、阻挡病原体、杀菌、清扫异物。
【分析】此题考查人体的三道防线,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可以结合以下表格进行比较记忆:
第一道防线 皮肤、黏膜 阻挡杀死病原体,清除异物 非特异性免疫
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溶解、吞噬和消灭病菌 非特异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 特异性免疫
22.【答案】传染源;易感人群
【知识点】传染病的基本环节
【解析】【解答】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传染的一种疾病,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
故答案为:传染源、易感人群。
【分析】此题考查传染病的基本环节,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缺少了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
23.【答案】
【知识点】维生素的作用;激素调节;艾滋病及其预防
【解析】【解答】①糖尿病,一般是胰岛所分泌的胰岛素不足引起的。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制剂进行治疗。
②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综合征,是由人类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三个: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因此拒绝毒品,洁身自好可以预防艾滋病。
③坏血病,是由于长期饮食中缺少维生素C导致的,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应多吃。
【分析】(1)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若胰岛素分泌不足,会使血糖浓度超过正常水平,一部分葡萄糖随尿排出,患糖尿病。
(2)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HIV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因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静脉注射吸毒、母婴传播、血液及血制品传播等。
(3)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
维生素种类 主要功能 缺乏症 食物来源
维生素A 促进人体正常发育,增强抵抗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 皮肤粗糙、夜盲症 动物肝脏、胡萝卜、玉米等
维生素B1 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 神经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脚气病 谷物的种皮、标准米、标准粉、肾脏等
维生素C 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骼、肌肉和血液的正常生理功能,增强抵抗力 坏血病、抵抗力下降 新鲜的水果和蔬菜
维生素D 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发育 佝偻病、骨质疏松 蛋黄、动物肝脏
24.【答案】(1)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影响(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没有影响、酒精与水蚤的心率无关)
(2)相同
(3)进行对照(形成对照、对照)
(4)误差(实验误差)
(5)酒精溶液浓度低于0.25%,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促进作用;酒精溶液浓度高于1%时,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抑制作用。(“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促进和抑制作用”“由趋势图可知:酒精浓度增大,水蚤心率会增高;由数据表可知:酒精浓度增大,水蚤心率会降低”)
【知识点】探究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解析】【解答】(1)作出假设是对提出问题的肯定或否定回答,若你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作出的假设是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影响(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没有影响、酒精与水蚤的心率无关)。
(2)为了控制单一变量,实验时选取水蚤的个体大小应尽量相同,避免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实验中设置“酒精溶液浓度为0”的组,其作用是进行对照(形成对照、对照),实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实验结果更科学。
(4)趋势图和数据表中的“水蚤10秒内心跳次数”为多次测试数据的平均值,其目的是减小语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5)分析趋势图和数据表,你得出的结论是酒精溶液浓度低于0.25%,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促进作用;酒精溶液浓度高于1%时,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抑制作用。(“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促进和抑制作用”“由趋势图可知:酒精浓度增大,水蚤心率会增高;由数据表可知:酒精浓度增大,水蚤心率会降低”)。
【分析】(1)探究过程一般先发现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做出正确的假设。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
(2)酒精会损害人的心脏和血管使肝脏硬化,增加患癌症的危险,长期酗酒,会造成酒精中毒,甚至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抑制(车祸元凶之一)。
25.【答案】(1)被子
(2)④
(3)红细胞(或RBC)
(4)传染源;处方药
【知识点】血液的组成和功能;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传染病及其病因;安全用药;被子植物
【解析】【解答】(1) 据图甲可知,黄花蒿有果实,种子外有果皮包被,属于被子植物。
故填:被子
(2)细胞核里含有遗传物质,能够传递遗传信息,细胞核是遗传和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故填:④
(3) 疟原虫寄生在人体红细胞中,破坏红细胞结构,影响血液对氧和部分二氧化碳运输,因此疟疾患者常出现贫血症状。
故填:红细胞
(4)感染疟疾的患者携带能够散播病原体属于传染源,根据图丙药品上没有OTC标志可知,此药属于处方药。
故填:传染源;处方药
【分析】(1)裸子植物只有种子没有果实,种子是裸露的;被子植物具有真正的花和果实,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
(2)图中①是细胞壁;②是细胞膜;③是线粒体;④是细胞核;⑤是液泡;⑥是细胞质。
(3)疟原虫是一种单细胞动物寄生在红细胞内,影响红细胞运输氧气,导致患者供氧不足。
(4) 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 ,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26.【答案】(1)空气
(2)特异性
(3)适应
(4)合理使用抗生素;不乱(滥)用抗生素;按说明书服用药物;根据病情、体质和药物的作用适当选择药物品种;以适当的方法、剂量和时间准确用药;按(遵)医嘱服药等(写出其中一点,合理即可)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安全用药
【解析】【解答】(1)题中甲流患者通过咳嗽和打喷嚏传播病毒,传播途径是空气、飞沫传播。
故填:空气
(2)通过接种疫苗刺激人体产生抗体来提高免疫力,不是生来就有的,而出生后获得的,并且一种抗体只对特定的抗原有防御作用,叫特异性免疫。
故填:特异性
(3)生物在不利环境中仍能存活下来,这说明生物有很强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故填:适应
(4)关于安全用药和分两方面看:一是处方药,要谨遵医服用;二是非处方药,只适于能够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伤小病,要根据病情、体质和药物的作用适当选择药物品种,严格按药品说明书和病情发展状况服用。另外要注意,有病看医生,不随便自诊自治,不随便吃药。
(以上任写一种即可,合理即可)
【分析】1、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的途径,叫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接触传染等。
2、人体的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的防御能力,是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叫非特异性免疫。
人体通过抗原刺激体内淋巴细胞产生抗体,从而获得对该抗原的防御能力,不是生来就有的,而出生后获得的,并且一种抗体只对特定的抗原有抵抗作用,叫特异性免疫。
3、在使用抗生素消灭病菌的过程中,总有一些耐药菌抵抗住了药物的伤害而存活下来,这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而大部分病菌被药物杀死,这体现出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27.【答案】(1)遗传物质
(2)肺
(3)控制传染源
(4)特异性
(5)保护易感人群
【知识点】病毒的结构和繁殖方式;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1)新型冠状病毒结构十分简单,没有细胞结构,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2)新型冠状病毒能引起人体主要呼吸器官肺受到损伤。(3)新型冠状肺炎患者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属于传染源,因此,“将新型冠状肺炎疑似病人实行隔离”,是预防传染病3个措施中的控制传染源。(4)已康复的新冠肺炎病人体内产生了相应抗体,该抗体只对新型冠状病毒有免疫作用,不会再患该病,但还可能患其它传染病,因此这属于特异性免疫。(5)注射的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避免传染病的感染,因此,现在对部分人进行预防接种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分析】(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2)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3)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4)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吉林省五年真题三年模拟汇编专题11 健康的生活
一、选择题
1.(2023·吉林)人体具有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  )
A.吞噬细胞 B.皮肤和黏膜
C.体液中的杀菌物质 D.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答案】B
【知识点】人体的三道防线
【解析】【解答】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分别是: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结、脾、扁桃体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白细胞等)组成。
故答案为:B。
【分析】免疫分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人体的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往往有抗体和淋巴细胞的参与。
2.(2023·吉林)关于健康地生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非处方药的标识是“OTC”
B.流行性感冒的传染源是流感病毒
C.如果病人发生心跳骤停,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D.心脑血管疾病只与遗传因素有关,与生活方式无关
【答案】A
【知识点】生活方式病;传染病及其病因;安全用药;急救常识
【解析】【解答】A、药品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其中处方药的缩写是Rx,非处方药的缩写是OTC,A正确;
B、流行性感染的病原体是流感病毒,患有流感的人是传染源,B错误;
C、当病人发生心跳骤停的情况,应该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30次,通过按压改变心脏的压力,从而将心脏内的血液输送到全身组织器官,C错误;
D、心脑血管疾病属于现代文明病,也叫生活方式病,是由于人们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长期作用而引起的疾病,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1)处方药的缩写是Rx,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能购买。非处方药的缩写是OTC,红色为甲类非处方药,须在药店由执业药师指导购买和使用;绿色为乙类非处方药,可以在药店出售,也可以在超市、商场等地方销售。
(2)心肺复苏三步(流程为CAB):C胸外心脏按压,A开放气道,B人工呼吸。
①C当病人发生心跳骤停的情况,应该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30次,通过按压改变心脏的压力,从而将心脏内的血液输送到全身组织器官。
②A使病人仰卧在坚实的平面上,抬下颏,保持头后仰,解开衣领,放松腰带。如果病人口中有异物,要取出。
③B救护者一手抬起病人的下颏,一手捏紧病人的鼻子,用口包住病人的口,平缓吹气2次,每次在1秒以上。
(每次吹气都应看到病人的胸廓随着吹气起伏,并且吹气后能够从口部排出)
CAB依次循环,当病人出现自主呼吸、颈动脉有搏动,脸色逐渐红润时,说明抢救有效。
(3)影响“现代文明病”的因素,除了遗传和先天性因素外,还包括人们的生活方式,如吸烟、喝酒、营养过剩、熬夜、压力过大等。
3.(2021·长春)接种疫苗是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最有效措施,我国为符合接种要求的人群免费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疫苗及由此产生的免疫分别属于(  )
A.抗原、非特异性免疫 B.抗原、特异性免疫
C.抗体、非特异性免疫 D.抗体、特异性免疫
【答案】B
【知识点】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接种的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增强抵抗力,从而避免传染病的感染。因此,其接种的疫苗属于抗原。接种疫苗后体内产生了相应的抗体,抗体具有特异性,因此产生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故答案为:B。
【分析】 人体免疫分为两种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如: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如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4.(2021·吉林)2020年流行全球的新冠肺炎的传播途径主要是(  )
A. 通过蚊虫叮咬传播 B.通过飞沫或接触传播
C.通过水、食物等饮食传播 D.通过饲养、投喂动物传播
【答案】B
【知识点】传染病的基本环节
【解析】【解答】新冠肺炎属于呼吸道传染病,新型冠状病毒主要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因此传播途径为飞沫、接触。
故答案为:B。
【分析】这四类传染病的病原体原始寄生部位、传播途径以及常见病例如下表所示:
传染病类别
病原体原始寄生部位 病原体主要传播途径 发病季节 常见病例
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黏膜、肺 飞沫、空气传播 冬、春 流行性感冒、百日咳、肺结核、猩红热
消化道传染病 消化道及其附属器官 饮水和食物传播 夏、秋 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肝炎、蛔虫病等
血液传染病 血液和淋巴 吸血昆虫传播 四季 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丝虫病、流行性出血热等
体表传染病 皮肤和体表黏膜 接触传播 四季 狂犬病、破伤风、沙眼、疥疮、癣等
5.(2021·吉林)近年来,心梗患者出现低龄化趋势,因此青少年应该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下列属于健康生活方式的是(  )
A.熬夜玩网络游戏 B.坚持体育锻炼,按时作息
C.多吃高热量、油腻的食物 D.学习起来废寝忘食,久坐不动
【答案】B
【知识点】健康的生活方式
【解析】【解答】A.通宵达旦沉迷游戏,危害身体健康,属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A不符合题意。
B.坚持体育锻炼,按时作息,有利于提高身体素质,有良好的精神状况进行学习,属于健康的生活方式,B符合题意。
C.多吃高热量、油腻的食物,会造成营养过剩,导致肥胖,C不符合题意。
D.学习起来废寝忘食,久坐不动,危害身体健康,属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生活有规律、合理膳食、合理用药、异性同学间应建立真诚友谊、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运动、不吸烟、不酗酒、拒绝毒品等。
6.(2023·白山模拟)了解一些安全用药的常识和急救的方法非常重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家庭小药箱内的药物要定期检查和更换,避免失去药效或过期
B.无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在使用之前都应该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
C.某人上臂受伤,从伤口处流出的血液呈暗红色,可指压近心端止血
D.生活中急需医疗救护时,要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并说明地址及病情等
【答案】C
【知识点】安全用药;急救常识;出血类型及其包扎方法
【解析】【解答】A、药品应及时更新,过期药品会使药效下降甚至无效,有的药物还会分解引发不良反应损害健康,所以配备小药箱的家庭要养成经常更新家庭小药箱的习惯,A正确;
B、非处方药不需执业医师开具的处方也可以购买,处方药需要执业医师开具处方才可以购买,无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在使用之前都应该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B正确;
C、某人上臂受伤,从伤口处流出的血液呈暗红色,判断是静脉出血,可指压远心端止血,C错误;
D、生活中急需医疗救护时,要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并说明地址及病情等,同时结合实际开展一定的急救措施,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考查急救及安全用药的知识。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人的病情、体质和药物的作用,适当的选择药物的品种,以适当的方法、剂量和时间准确用药,以充分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尽量减小药物对人体所产生的不良影响或危害。当人出现意外事故时,我们首先应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正确的实施一定的急救措施,常用的急救措施有胸外心脏挤压、人工呼吸、出血和止血。
7.(2023·白山模拟) 2023年1月8日起,我国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对新冠病毒感染者实施分级分类收治并适时调整医疗保障政策。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新冠肺炎的传染源是新型冠状病毒,传播途径是空气和飞沫
B.对新冠肺炎患者进行治疗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C.全民接种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D.接种疫苗使人获得的免疫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答案】C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病因;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A、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新冠肺炎的病原体是新型冠状病毒,传播途径是空气和飞沫,A错误;
B、对新冠肺炎患者进行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B错误;
C、全民接种疫苗、加强体育锻炼等都属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中的保护易感人群,C正确;
D、接种疫苗使人获得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新冠疫苗只能预防新冠肺炎,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考查传染病的概念和预防措施。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是引起传染病的生物,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8.(2023·宁江模拟)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所采取的预防措施中,属于控制传染源的是(  )
A.室内消毒、灭菌 B.将患病者隔离治疗
C.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D.尽量少出门,佩戴口罩
【答案】B
【知识点】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
【解析】【解答】在传染病流行过程中,能够传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叫传染源。对感染传染病患者或疑似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可以防止他们将携带的病原体传染给健康人,这种措施叫控制传染源。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1、传染病是由特定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和疾病。
2、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缺少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都不能流行,所以预防传染病的基本措施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3、传染源是能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对传染病患者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或对患病禽畜进行杀死、焚烧深埋属于控制传染源;
4、传播途径是病原体从传染源到达健康人的途径。对环境消毒、通风、要求健康人勤洗手、带口罩、少聚集等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5、易感人群是对某种病原体缺乏抵抗力而容易感染的人群。对健康人群预防接种、加强锻炼和营养、增强体质等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9.(2023·长春模拟)下列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认知,正确的是(  )
A.经常吃油炸食品 B.熬夜学习
C.拒绝烟酒和毒品 D.不吃早餐
【答案】C
【知识点】健康的生活方式
【解析】【解答】A、 经常吃油炸食品会导致脂肪摄入过多和营养不良等,属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A不符合题意 ;
B、 熬夜学习会破坏生物钟,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减弱身体的免疫能力,属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B不符合题意 ;
C、 烟酒和毒品对身体有害,应该拒绝烟酒和毒品,C符合题意;
D、 不吃早餐会导致低血糖和营养不良等,属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遵循的行为习惯,如果有利于增进身心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就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生活有规律、合理膳食、合理用药、异性同学间应建立真诚友谊、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运动、不吸烟、不酗酒、拒绝毒品等 。
10.(2023·延吉模拟)心肺复苏是一种急救措施,包括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等。结合下列相关图示,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表示胸外心脏按压的手法,其中操作正确的是A
B.图乙表示最常用的人工呼吸法,即口对口吹气法
C.进行图乙操作时必须保证被救者呼吸道畅通
D.在进行心肺复苏时,甲和乙的比例应为15:1
【答案】D
【知识点】急救常识
【解析】【解答】A、胸外心脏按压时,按压部位在胸骨中、下1/3交界处,以一手掌根部放在按压部位,将另一手的掌根重叠放于其手背上,两手手指交叉抬起,使手指脱离胸壁,可见图中A操作正确,A正确;
BC、图乙表示最常用的人工呼吸法,即口对口吹气法;正确的步骤为:①使病人仰卧,头后仰,将病人的衣领解开,腰带放松;②清除病人口鼻内的异物和污物,保持呼吸道通畅;③救护者一只手托起病人的下颌,另一只手捏紧病人的鼻孔,然后深吸一口气,对着病人的口部用力吹入;④吹气停止后,救护者的嘴离开,并立即松开捏鼻的手,如此反复进行,每分钟内吹气次数为15-20次,BC正确;
D、人工呼吸时吹气的次数为每分钟15~20次;而正常人的心率是每分钟75次,因此胸外心脏挤压的次数是每分钟80~100次左右,故按压与呼吸是30:2,反复进行,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1)日常生活中发生危急和意外伤害时,应及时使用急救方法。病人紧急情况发生时应拨打急救电话呼救。出现心跳停止、呼吸中断的患者需要进行心肺复苏。
(2)心肺复苏三步:C胸外心脏按压,A开放气道,B人工呼吸。
C当病人发生心跳骤停的情况,应该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30次,通过按压改变心脏的压力,从而将心脏内的血液输送到全身组织器官。
A使病人仰卧在坚实的平面上,抬下颏,保持头后仰,解开衣领,放松腰带。如果病人口中有异物,要取出。
B救护者一手抬起病人的下颏,一手捏紧病人的鼻子,用口包住病人的口,平缓吹气2次,每次在1秒以上。
(每次吹气都应看到病人的胸廓随着吹气起伏,并且吹气后能够从口部排出)
CAB依次循环,当病人出现自主呼吸、颈动脉有搏动,脸色逐渐红润时,说明抢救有效。
11.(2023·榆树模拟)最近香港卫生防护中心传染病处公布了一个数据,在前期死亡的病人当中,年长的人占了大部分,其中接种疫苗的病死率只有0.03%,没有接种疫苗人群的病死率是0.54%,两者相差18倍。从预防传染病角度分析,接种疫苗的行为属于(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刺激身体产生非特异性免疫
【答案】C
【知识点】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
【解析】【解答】预防传染病的三个措施:①控制传染源;②切断传播途径;③保护易感人群;接种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故答案为:C。
【分析】(1)传染病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
(2)传染病的三个环节:①传染源;②传播途径;③易感人群。
(3)预防传染病的三个措施:①控制传染源;②切断传播途径;③保护易感人群。
12.(2023·榆树模拟) 2022年5月31日是第35个“世界无烟日”,主题是:烟草威胁环境。烟草在整个周期中会污染地球并会损害人的健康,为宣传这一主题,某小组计划开展“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实验,制定实验计划的过程中,同学们的部分讨论内容如下,其中错误的是(  )
A.应选取大小和年龄相同的水蚤作为实验对象
B.每组实验要设置重复组计数水蚤心跳次数,取平均值
C.为了使实验更加科学可靠,需要设置清水组进行对照
D.为了节约实验材料,同一组水蚤可在不同浓度的烟草浸出液中重复使用
【答案】D
【知识点】探究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解析】【解答】A、在探究实验中,要设置对照实验,除了变量不同以外,其他的因素都必须相同,所以,在“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实验中,除了烟草浸出液浓度不同外,其他的条件均相同,应选取大小和年龄相同的水蚤作为实验对象,A说法正确。
B、每组实验要设置重复组计数水蚤心跳次数,取平均值,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B说法正确。
C、为了使实验更加科学可靠,需要设置清水组进行对照,以增加实验的说服力,C说法正确。
D、同一组水蚤不可以在不同浓度的烟草浸出液中重复使用,会影响水蚤的心率改变,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探究实验,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即可,在探究实验中,要设置对照实验,除了变量不同以外,其他条件均相同,即要求相同的室温、大小一致的水蚤、等量的香烟烟丝等条件,以排除其他条件对实验的影响,以增加实验的说服力。
13.(2021八上·农安期末)“健康生活,珍爱生命。”下列有关健康与急救措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大静脉出血时用手指压迫远心端止血
B.人工呼吸应先清除呼吸道内的异物
C.处方药可以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但也要注意用药安全
D.遇到困难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答案】C
【知识点】安全用药;急救常识;健康的生活方式
【解析】【解答】A.静脉是把全身各处的血液送回心脏的血管,静脉的血液流动的方向是心脏→静脉。因此大静脉受伤出血时,正确的急救方法是手指压迫点应位于远心端,A不符合题意。
B.实施人工呼吸前,应该使被救者仰卧,呼吸道畅通,有利于空气的进入,B不符合题意。
C.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但也要注意用药安全;处方药的使用要遵医嘱,C符合题意。
D.遇到困难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学会调节情绪,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药品主要包括非处方药和处方药,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简称OTC。这些药物大都用于多发病常见病的自行诊治,如感冒、咳嗽、消化不良、头痛、发热等。为了保证人民健康,我国非处方药的包装标签、使用说明书中标注了警示语,明确规定药物的使用时间、疗程,并强调指出“如症状未缓解或消失应向医师咨询”。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助理医师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简称Rx。
14.(2021·吉林模拟)目前,我市正全面有序地推进全民免费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工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注射该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B.疫苗进入人体相当于抗原
C.注射该疫苗也可预防“非典型性肺炎”
D.新冠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答案】C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病因;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A.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措施,所以注射该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A不符合题意。
B.抗原是疫苗,病原体等进入体内刺激免疫细胞产生特殊的蛋白质,所以疫苗进入人体相当于抗原,B不符合题意。
C.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所以注身该疫苗不能预防“非典型性肺炎”,C符合题意。
D.新冠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含遗传物质的内核组成,寄生在活细胞内生活,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人体免疫分为两种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如: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如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抗体能够帮助人体清除或灭杀进入人体的病原体;当疾病痊愈后,抗体仍存留在人体内。
15.(2021·吉林模拟)下列关于用药知识和急救方法说法正确的是(  )
A.做人工呼吸时,必须要保证呼吸道通畅
B.动脉出血,要压迫伤口远心端止血
C.处方药适用于可以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伤小病
D.感冒药是家庭小药箱常备药物,过期一两周仍可服用
【答案】A
【知识点】安全用药;急救常识
【解析】【解答】A.保持呼吸道通畅;使病人仰卧,颈下垫高,头后仰。将病人的衣服解开,腰带放松;救护者跪在病人的一侧,用手帕或是纱布盖在病人的口鼻上,用一只手托起病人的下颌,另一只手捏紧病人的鼻孔,然后深吸一口气,对着病人的口部用力吹入;每一次吹气停止后,救护者的嘴离开并立即松开捏鼻的手,如此反复进行。吹气的次数为每分钟15~20次.吹气的过程中,如果病人的胸廓能够随着每次吹气而略有隆起,并且气体能够从口部排出,则证明人工呼吸有效,A符合题意。
B.动脉出血,颜色鲜红,血流较快,常呈喷射状。在近心端止血,可以用止血带或绷带压迫,B不符合题意。
C.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助理医师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C不符合题意。
D.药品都有一定的有效期,要在有效期内服药,超过有效期药性会发生变化,不能服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当人出现意外事故时,我们首先应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正确的实施一定的急救措施。急救方法有:拨打“120:急救电话、人工呼吸等急救常识。
16.(2021·长春模拟)2020年开始流行全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传播途径主要是(  )
A.通过飞沫或接触传播 B.通过饲养、投喂动物传播
C.通过蚊虫、蜱螨叮咬传播 D.通过水、食物等饮食传播
【答案】A
【知识点】传染病的基本环节
【解析】【解答】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指的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和动物,传染源只能是人或者动物;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叫易感人群;传播途径指的是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新冠属于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途径是接触传播、空气和飞沫传播。
故答案为:A。
【分析】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经过一定的传播方式进入健康人体内所经过的途径,如空气传播、食物传播、水传播、技触传播等。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当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咳嗽、打喷嚏时,存在于呼吸道黏膜上的病原体会喷射到周围的空气中,健康人吸入含病原体的空气后会被感染。消化道传染病和寄生虫传染病可通过水和食物传播,如人食用被蝈虫卵污染的瓜果蔬菜后可能患蝈虫病。狂犬病等体表传染病可通过体表的伤口传播。新冠肺炎属于呼吸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和飞沫等传播的传染病。
17.(2021·长春模拟)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的是(  )
A.身体的良好状态 B.社会适应的良好状态
C.心理的良好状态 D.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答案】D
【知识点】健康的概念
【解析】【解答】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人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又把道德修养和生殖质量也纳入了健康的范畴,可见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不属于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
故答案为:D。
【分析】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
18.(2021八上·宽城期末)下列关于抗生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抗生素虽能治病,但使用不当也会对身体不利
B.生病时应尽早服用抗生素,以便早日康复
C.抗生素药品不会腐败变质
D.抗生素只能杀死致病细菌,不会杀死其他细菌
【答案】A
【知识点】安全用药
【解析】【解答】A.凡是药物都有一定的毒性和副作用,因此要根据病情需要,恰当选择药物并合理使用,以达到好的治疗效果,故抗生素虽能治病,但使用不当也会对身体不利,A符合题意。
B.抗生素也不能包治百病,只能治疗细菌性疾病。滥用还会引起细菌的抗药性增强,以及杀死正常的有益菌等副作用,并不是尽早服用抗生素,便早日康复,B不符合题意。
C.抗生素能杀死细菌,但是抗生素药品也会腐败变质,是有保质期的,C不符合题意。
D.抗生素可以用来治疗相应的细菌性疾病。如青霉素是一种著名的抗生素,它是由真菌中的青霉菌产生的,可以治疗多种细菌性疾病,但也会杀死其他细菌,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利用青霉菌提取青霉素(抗生素),它是治疗细菌性传染病的特效药,如:肺炎等.
19.(2020·吉林模拟)艾滋病被称为“人类的杀手”,它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并主要通过血液进行传播的,至今人类还没有找到根治该病的办法。从理论上讲,研制疫苗并进行预防接种是根除该病的最好对策,该对策的作用在于 (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探究病毒结构
【答案】C
【知识点】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
【解析】【解答】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可分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三个方面,题干中提到的,研制疫苗并进行预防接种,这样可以使健康人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抗体,该对策的目的是保护易感人群,可见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此题难度不大,此部分内容为考点内容,解答此题需要熟记:预防传染病需要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三个方面考虑,明确:对健康人群采取的措施为保护易感人群,比如接种疫苗、加强体育锻炼;对患者或者携带者采取的措施为控制传染源,比如:隔离患者,焚烧、深埋病死的动物等。
二、填空题
20.(2020·吉林模拟)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   和   组成的,它是人体在出生以后逐渐形成的后天防御屏障,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叫做   。
【答案】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特异性免疫
【知识点】人体的三道防线
【解析】【解答】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指的是皮肤和黏膜,皮肤能抵挡病原体的入侵;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构成了人体的第二道防线,这两道防线是人人生来就有,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这是人体在出生以后才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其特点是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此叫做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是人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故答案为: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特异性免疫。
【分析】此题考查了人体的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可以从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和免疫的特点方面来记忆,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其特点是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特异性免疫是人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主要靠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起作用。
21.(2020·吉林模拟)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是指   和   .其作用是   、   、   .
【答案】皮肤;黏膜;阻挡病原体;杀菌作用;清扫异物
【知识点】人体的三道防线
【解析】【解答】人体内防御病原体有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作用是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另外还有杀菌、阻挡和清除异物的作用;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
故答案为:皮肤、黏膜、阻挡病原体、杀菌、清扫异物。
【分析】此题考查人体的三道防线,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可以结合以下表格进行比较记忆:
第一道防线 皮肤、黏膜 阻挡杀死病原体,清除异物 非特异性免疫
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溶解、吞噬和消灭病菌 非特异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 特异性免疫
22.(2020·吉林模拟)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   、传播途径和   。
【答案】传染源;易感人群
【知识点】传染病的基本环节
【解析】【解答】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传染的一种疾病,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
故答案为:传染源、易感人群。
【分析】此题考查传染病的基本环节,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缺少了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
三、连线题
23.(2021·长春)请将下列疾病与对应的预防或治疗措施进行搭配,把对应字母涂在答题卡上。
【答案】
【知识点】维生素的作用;激素调节;艾滋病及其预防
【解析】【解答】①糖尿病,一般是胰岛所分泌的胰岛素不足引起的。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制剂进行治疗。
②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综合征,是由人类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三个: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因此拒绝毒品,洁身自好可以预防艾滋病。
③坏血病,是由于长期饮食中缺少维生素C导致的,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应多吃。
【分析】(1)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若胰岛素分泌不足,会使血糖浓度超过正常水平,一部分葡萄糖随尿排出,患糖尿病。
(2)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HIV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因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静脉注射吸毒、母婴传播、血液及血制品传播等。
(3)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
维生素种类 主要功能 缺乏症 食物来源
维生素A 促进人体正常发育,增强抵抗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 皮肤粗糙、夜盲症 动物肝脏、胡萝卜、玉米等
维生素B1 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 神经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脚气病 谷物的种皮、标准米、标准粉、肾脏等
维生素C 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骼、肌肉和血液的正常生理功能,增强抵抗力 坏血病、抵抗力下降 新鲜的水果和蔬菜
维生素D 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发育 佝偻病、骨质疏松 蛋黄、动物肝脏
四、实验探究题
24.(2021·吉林)生物学课题小组提供了“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的两个实验的数据,分别是低于0.25%酒精溶液浓度对水蚤心率影响的趋势图和高于1%酒精溶液浓度对水蚤心率影响的数据表。酒精溶液浓度为“0”的是清水。
高于1%酒精溶液浓度对水蚤心率影响的数据表
酒精溶液的浓度 0 1% 5% 8% 10% 15% 20%
水蚤10秒内心跳次数(平均值) 33 30 24 22 21 18 0
请结合两个实验的数据回答相关问题。
(1)若你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作出的假设是:   。
(2)为了控制单一变量,实验时选取水蚤的个体大小应尽量   (填“相同”或“不相同”)
(3)实验中设置“酒精溶液浓度为0”的组,其作用是   。
(4)趋势图和数据表中的“水蚤10秒内心跳次数”为多次测试数据的平均值,其目的是减小   ,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5)分析趋势图和数据表,你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1)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影响(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没有影响、酒精与水蚤的心率无关)
(2)相同
(3)进行对照(形成对照、对照)
(4)误差(实验误差)
(5)酒精溶液浓度低于0.25%,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促进作用;酒精溶液浓度高于1%时,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抑制作用。(“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促进和抑制作用”“由趋势图可知:酒精浓度增大,水蚤心率会增高;由数据表可知:酒精浓度增大,水蚤心率会降低”)
【知识点】探究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解析】【解答】(1)作出假设是对提出问题的肯定或否定回答,若你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作出的假设是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影响(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没有影响、酒精与水蚤的心率无关)。
(2)为了控制单一变量,实验时选取水蚤的个体大小应尽量相同,避免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实验中设置“酒精溶液浓度为0”的组,其作用是进行对照(形成对照、对照),实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实验结果更科学。
(4)趋势图和数据表中的“水蚤10秒内心跳次数”为多次测试数据的平均值,其目的是减小语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5)分析趋势图和数据表,你得出的结论是酒精溶液浓度低于0.25%,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促进作用;酒精溶液浓度高于1%时,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抑制作用。(“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促进和抑制作用”“由趋势图可知:酒精浓度增大,水蚤心率会增高;由数据表可知:酒精浓度增大,水蚤心率会降低”)。
【分析】(1)探究过程一般先发现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做出正确的假设。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
(2)酒精会损害人的心脏和血管使肝脏硬化,增加患癌症的危险,长期酗酒,会造成酒精中毒,甚至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抑制(车祸元凶之一)。
五、读图理解题
25.(2023·长春模拟)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及其科研团队成功地从植物黄花蒿中提取出青蒿素,用于治疗疟疾。图甲为黄花蒿形态图,图乙为植物细胞模式图,图丙包含了某抗疟药品的主要信息。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甲可以判断黄花蒿属于   (填“裸子”或“被子”)植物。
(2)控制黄花蒿发育和遗传的结构对应图乙中的   (填序号)。
(3)疟疾患者常出现贫血症状,原因之一是疟原虫可寄生在人体的   (填一种细胞名称)中,破坏其结构及运输氧的功能。
(4)某人不慎感染上疟疾,从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分析,该患者属于   。他遵照医嘱服用了图丙所示的抗疟药物,结合图丙可知,此药属于   (填“处方药”或“非处方药”)。
【答案】(1)被子
(2)④
(3)红细胞(或RBC)
(4)传染源;处方药
【知识点】血液的组成和功能;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传染病及其病因;安全用药;被子植物
【解析】【解答】(1) 据图甲可知,黄花蒿有果实,种子外有果皮包被,属于被子植物。
故填:被子
(2)细胞核里含有遗传物质,能够传递遗传信息,细胞核是遗传和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故填:④
(3) 疟原虫寄生在人体红细胞中,破坏红细胞结构,影响血液对氧和部分二氧化碳运输,因此疟疾患者常出现贫血症状。
故填:红细胞
(4)感染疟疾的患者携带能够散播病原体属于传染源,根据图丙药品上没有OTC标志可知,此药属于处方药。
故填:传染源;处方药
【分析】(1)裸子植物只有种子没有果实,种子是裸露的;被子植物具有真正的花和果实,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
(2)图中①是细胞壁;②是细胞膜;③是线粒体;④是细胞核;⑤是液泡;⑥是细胞质。
(3)疟原虫是一种单细胞动物寄生在红细胞内,影响红细胞运输氧气,导致患者供氧不足。
(4) 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 ,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六、资料分析题
26.(2023·长春模拟)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新华社北京3月1日电,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显示,2023年第6周起,我国甲型流感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甲型流感患者咳嗽、打喷嚏时将病毒散播到空气中,周围的人吸入含有该病毒的空气后,就有可能患病。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措施。
资料二:抗生素能杀灭或抑制某些细菌,但不能杀死病毒。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会产生少数耐药菌。使用抗生素时,普通细菌被杀死,耐药菌却存活下来。随着抗生素的持续滥用,耐药菌的耐药性越来越强。滥用抗生素还会导致人体出现菌群失调、药物不良反应、免疫力下降等健康问题。
(1)从资料一可以看出,甲型流感主要通过   传播。
(2)接种流感疫苗可以使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提高对流感的抵抗力。这种免疫属于   (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
(3)根据资料二,耐药菌在有抗生素的环境中仍能生存,这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   (填“适应”或“影响”)。
(4)由上述资料可知,抗生素不能杀死甲型流感病毒,滥用抗生素会危害健康。关于安全用药,请你写出一条合理建议:   。
【答案】(1)空气
(2)特异性
(3)适应
(4)合理使用抗生素;不乱(滥)用抗生素;按说明书服用药物;根据病情、体质和药物的作用适当选择药物品种;以适当的方法、剂量和时间准确用药;按(遵)医嘱服药等(写出其中一点,合理即可)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安全用药
【解析】【解答】(1)题中甲流患者通过咳嗽和打喷嚏传播病毒,传播途径是空气、飞沫传播。
故填:空气
(2)通过接种疫苗刺激人体产生抗体来提高免疫力,不是生来就有的,而出生后获得的,并且一种抗体只对特定的抗原有防御作用,叫特异性免疫。
故填:特异性
(3)生物在不利环境中仍能存活下来,这说明生物有很强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故填:适应
(4)关于安全用药和分两方面看:一是处方药,要谨遵医服用;二是非处方药,只适于能够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伤小病,要根据病情、体质和药物的作用适当选择药物品种,严格按药品说明书和病情发展状况服用。另外要注意,有病看医生,不随便自诊自治,不随便吃药。
(以上任写一种即可,合理即可)
【分析】1、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的途径,叫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接触传染等。
2、人体的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的防御能力,是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叫非特异性免疫。
人体通过抗原刺激体内淋巴细胞产生抗体,从而获得对该抗原的防御能力,不是生来就有的,而出生后获得的,并且一种抗体只对特定的抗原有抵抗作用,叫特异性免疫。
3、在使用抗生素消灭病菌的过程中,总有一些耐药菌抵抗住了药物的伤害而存活下来,这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而大部分病菌被药物杀死,这体现出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七、综合应用题
27.(2020·吉林) 2019年底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仅牵动着亿万国人的心,也引起了世界关注,2020年1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新型冠状病毒结构十分简单,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   组成。
(2)新型冠状病毒能引起人体主要呼吸器官    受到损伤。
(3)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实行隔离,是预防传染病3个措施中的   。
(4)已经康复的病人体内产生了相应抗体,短期不会再患该病,这属于   性免疫。
(5)世界各个国家都在加紧研制疫苗,研制成功后注射人体这属于预防传染病3个预防措施中的   。
【答案】(1)遗传物质
(2)肺
(3)控制传染源
(4)特异性
(5)保护易感人群
【知识点】病毒的结构和繁殖方式;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1)新型冠状病毒结构十分简单,没有细胞结构,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2)新型冠状病毒能引起人体主要呼吸器官肺受到损伤。(3)新型冠状肺炎患者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属于传染源,因此,“将新型冠状肺炎疑似病人实行隔离”,是预防传染病3个措施中的控制传染源。(4)已康复的新冠肺炎病人体内产生了相应抗体,该抗体只对新型冠状病毒有免疫作用,不会再患该病,但还可能患其它传染病,因此这属于特异性免疫。(5)注射的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避免传染病的感染,因此,现在对部分人进行预防接种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分析】(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2)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3)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4)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