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7张PPT。历史?必修2(岳麓版)第五单元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第26课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栏目链接1.进程。
(1)随着________________,开始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2)进入20世纪,特别是90年代以来,全球化速度大大加快。
2.原因。
(1)________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一、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课 前
预 习 栏目链接科学技术新航路的开辟(2)新型________和________方式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手段,信息技术的兴起把世界更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3)________的结束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消除了障碍。
3.表现。
(1)________迅速发展,增长速度超过了世界经济的增长。课 前
预 习 栏目链接交通 通讯两极格局国际贸易 (2)________日趋成熟,________成为活跃在世界经济中的主体。
4.意义。
(1)使经济活动在世界范围内扩展,加强了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
(2)有效地利用和配置世界各地的____________,提高____________。
(3)为各国提供了更多的________。课 前
预 习 栏目链接国际分工 跨国公司资源生产率发展机会(4)极大地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________。
【应用思考】进入20世纪以后,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领域的全球化速度大大加快,出现了崭新的局面。经济全球化趋势大大加快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课 前
预 习 栏目链接日常生活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新型交通和通讯手段的出现;两极格局的结束;跨国公司的推动。二、问题与展望课 前
预 习 栏目链接1.问题。
(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________进一步加大。
(2)加剧了世界经济的投机性和风险性,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加深,________的传染性和破坏性空前增强。
(3)自然环境破坏严重,引发全球性的________,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贫富差距经济危机生态危机课 前
预 习 栏目链接 (4)加剧了全球范围内文明和________的冲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力图推广西方的价值观。
2.认识。
(1)________的历史趋势无法改变,是______________的必然结果。
(2)只要建立起公正合理的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_,对经济全球化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就能达到世界各国的共同繁荣。价值观全球化 社会经济发展国际经济新秩序国际政治新秩序 栏目链接1.原因。
(1)原始动力:资本追求利润的最大化目标。
(2)物质基础:科学技术革命使生产力迅速提高。
(3)联系手段:不断革新的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
(4)政治环境:两极格局的瓦解。
(5)体制条件:市场经济的普遍推行、国际协调机制不断加强。课 堂
导 学 栏目链接 (6)催化剂: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
2.评价。
(1)积极作用: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机遇,有利于吸引外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开拓国际市场,追赶发达国家。
(2)消极作用: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一方面,发达国家凭借资金、技术、市场和经营管理方面的绝对优势,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另一方面,由于发展资金课 堂
导 学 栏目链接缺乏,债务沉重,贸易条件恶化,金融风险增加及技术水平落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其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和挑战。
(3)对策:在全球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制定合理的对策,在积极主动参与中谋求发展。
3.实质: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课 堂
导 学 栏目链接例1(2014·广东七校联考)《全球化:起源、发展和影响》一书指出,“当发展中国家的移民涌入纽约那样的全球化城市”,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的人“再也没有办法互相忽略了”“人们可能开始对自己的政治和社会上的效忠对象产生迷惑”。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全球化加剧了移民间的矛盾
B.政治制度不同是阻碍移民的关键因素
C.全球化会改变人们的意识形态和观念
D.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日益落后课 堂
导 学C 栏目链接课 堂
导 学 栏目链接 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加剧了移民间的矛盾,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政治制度不同是阻碍移民的关键因素,且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据材料“人们可能开始对自己的政治和社会上的效忠对象产生迷惑”可知全球化会改变人们的意识形态和观念,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日益落后,且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 1.机遇。
(1)我国经济实力在过去30年里迅速增长,今后仍将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
(2)中国在世界经济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和竞争能力。经过60多年的建设,我国已建成了一个相对完备的工业体系,中国的轻工、纺织、家电、重化工等加工业都具备了相当的竞争能力。课 堂
导 学 栏目链接 2.挑战。
(1)我国综合经济实力相对较弱,没有掌握技术和战略竞争的主导权,在技术、信息、人才、资金、产业规模和结构等方面都处于相对的弱势地位。
(2)我国还缺乏市场机制运作所必需的基础制度、能力和经验。
(3)我国只能接受和遵循现有的世界经济规则和标准,在一定时期内还缺乏规则制定、修改的主导权。课 堂
导 学 栏目链接 例2经济全球化是历史的必然,对于中国,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为适应这一趋势,中国采取的历史性举措是( )
A.实行改革开放
B.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C.改善中美关系
D.加入世贸组织课 堂
导 学 栏目链接D课 堂
导 学为了应对经济全球化趋势,中国于2001年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栏目链接课 堂
导 学 栏目链接课 堂
导 学 栏目链接 (2)经济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经阶段或初级形态,经济全球化是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们在性质上是一致的,只是在程度上有所区别;实质上,全球化有时更多地表现为区域化,并由区域化所带动。
(3)经济区域集团化对经济全球化有促进和阻碍的双重作用,但总体上看利大于弊。课 堂
导 学 栏目链接 例3对经济全球化的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
B.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C.区域经济集团化严重阻碍经济全球化
D.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C课 堂
导 学 栏目链接 全面分析全球化对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分析全球化的主导力量和本质目的。在牵涉全球化问题的分析中,注意多使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看似矛盾的事物。区域经济集团化对经济全球化有促进和阻碍的双重作用,两者既有矛盾,本质趋势又相一致。因此C项错误。课 堂
导 学 栏目链接用全球史观来看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伴随着全球化的进展,世界各国相互联系越来越密切,显示出全球的整体性,出现了人类的普遍利益问题。全球化时代要求我们要有全球意识,承认不同民族拥有共同性,超越民族国家的界限,从全球的视野去观察思考问题。但在另一方面,世界各民族与国家之间又存在很大差异,我们在推进全球化的同时,也必须承认多样化。全球化和多样化的协调统一,是时代发展的方向。※关注多元史观课 堂
导 学 栏目链接 例4“20世纪90年代开始,受国外学术思想的影响,国内的史学理论观点日趋多样化,1994年出版的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教材开始把1900年作为现代史的开端,因为这个(象征性)时间标志着世界市场的形成和世界最终成为一个统一整体,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这段话体现了下列哪种史观?( )
A.全球史观 B.现代史观
C.文明史观 D.社会史观A课 堂
导 学 栏目链接 由“标志着世界市场的形成和世界最终成为一个统一整体”可知体现的是全球史观。课 堂
导 学 栏目链接三个原因:科技、交通通讯、两极格局结束
三个表现:贸易扩大、市场扩大、分工成熟
二大问题:拉大贫富差距、引发生态危机
一个愿望: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方法突破: 栏目链接解析与探究结合上述材料,想一想,19世纪的世界贸易与现代社会的世界贸易有什么不同?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①不同:材料一反映了19世纪中叶的世界贸易状况。特点是资本主义国家对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进行残酷的掠夺和剥削,即建立在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之上;世界贸易的发展和经济联系的加强是靠发达国家倾销商品来实现的。课 后
提 示 栏目链接材料二则反映了现代世界贸易的状况。特点在于生产的国际化程度加深;世界贸易范围不断扩大;世界贸易把各国的经济有机地联系起来。世界贸易的主体基本上都是全球知名的大型跨国公司,其生产、经营、销售网络几乎遍布全球。课 后
提 示 栏目链接 ②说明:世界贸易的性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世界贸易的主体由殖民国家变为跨国公司;其次,今天的世界贸易范围和对象更为广泛,分工也更为精密;再次,从性质上来说,19世纪的世界贸易是彻底的不平等的殖民贸易,而今天的世界贸易尽管存在着不平等的行为,但是相对要公平。课 后
提 示 栏目链接 根据课文内容归纳经济全球化在20世纪迅速发展的原因和表现。课 后
提 示 栏目链接自我测评 经济全球化在20世纪迅速发展的原因有: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力的迅速提高为其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动力;层出不穷的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为其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手段;两极格局的结束为其发展消除了障碍;绝大多数国家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 经济全球化在20世纪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向前推进,主要表现为:国际贸易迅速发展,范围不断扩大;在生产领域,国际分工日趋成熟;在金融领域,货币的交换和流动规模日益扩大,速度加快;大型跨国公司迅猛增加。课 后
提 示 栏目链接 欧共体以及后来的欧盟的发展证明,区域经济集团化能够极大地促进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发展。20世纪末,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分工的扩大以及世界政治和军事局势的日趋缓和,不断出现了区域性的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由课 后
提 示 栏目链接 1.以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例,简析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自我测评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组成,三国于1992年8月12日就《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达成一致意见,并于同年12月17日由三国领导人正式签署。1994年1月1日,协定正式生效,北美自由贸易区宣布成立。
东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成立反映了战后世界经济中出现的一种新趋势也就是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课 后
提 示 栏目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