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2.4.2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林为民
一、教学目标
1.掌握人物通讯的写作方法。
2.体会张秉贵的高度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阅读文本了解人物通讯的基本写作特点,掌握阅读人物通讯的方法。
4.挖掘人物亮点,了解人物通讯的基本写作特点,掌握阅读人物通讯的一般方法。
5.学习人物“心有一团火,温暖万人心”的品格和精神应作为一种文化和传统不断传承与发扬。
张秉贵(1918-1987),北京市百货大楼售货员。张秉贵用自己心中的“一团火”,温暖着每一个顾客的心。他是中共十一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北京有燕京八景,张秉贵售货被称为“燕京第九景”。
1957年,张秉贵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1978 年,他被北京市授予特级售货员称号。1979年,他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2009年,张秉贵被评为“100 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2019 年,他获得“最美奋斗者”美誉。
人物介绍:
资料链接
一、人物介绍
他在平凡的售货员岗位上练就了令人称奇的“一抓准”“一口清”技艺和“一团火”的服务精神,树起我国商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在北京,传统的“燕京八景”名扬天下,而他的售货艺术被人们誉为“燕京第九景”,他多次被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88 年9 月17 日,张秉贵塑像在百货大楼门前落成。陈云同志亲笔题词:“一团火”精神光耀神州。
本文原载1977年12月 24 日《北京日报》。时,人们急切地期待中国迅速摆脱困境,国民经济仍在恢复中。北京市百货大楼是当时全国最大的商业中心,客流量大,加之物资相对匮乏,顾客通常要排长队。而张秉贵以“为人民服务”为原则,在平凡的售货员岗位上练就了称糖“一抓准”、算账“一口清”的本领,以“一团火”的服务精神树起我国商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在这一背景下,林为民采写了张秉贵的事迹,展现了一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全国劳动模范的风采。
探寻背景
(1)内容上,消息多是一事一报,而且是高度概括的报道;通讯则需要搜集材料,选择典型的事例,全面深入地报道事物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反映事物本质。
(2)形式上,消息程式性强,通讯创造性强。消息是一种程式化的文体;而通讯则没有固定格式,每一篇都有自己独特的结构形式。
(3)写作手法上,消息手法简单,通讯手法多样。消息受简洁朴实的文体本性限制,对各种写作手法只是在合适的地方偶尔一用;通讯则不然,为了能够加强作品的感染力和生动性,它常常综合使用多种写作手法。
(4)风格上,消息朴实,通讯富有文采。消息一般缺乏文学性,朴素实用;通讯则有较强的文学性,生动活泼且富于文采。
(5)时效性上,通讯的时效性往往不及消息,因为通讯要求材料翔实。
梳理常识
消息与通讯的区别
二、理基础
1.记字音
xī
ǎi
nì
pǐ
qiàng
bàng
2.识字形
ǎi
和蔼
ǎi
雾霭
bàng
过磅
pāng
滂沱
jué
掘进
jué
崛起
chè
彻底
qī
沏茶
3.辨词义
(1)亲昵·亲热
饲养员一直坐在地上给熊猫剥竹子,这只大熊猫想和饲养员 一下,它缓步前行走了过来,直接靠在了饲养员的身上,还十分 地把头倚在饲养员的肩上。
解析 两者都有“亲密”的意思。
“亲昵”是形容词,形容十分亲密,亲密的程度深。
“亲热”既作形容词,意思是亲密而热情,比“亲昵”多了“热情”之义;又作动词,指用动作表示亲密和喜爱,使用范围广泛。
亲热
亲昵
(2)克制·克服
①他用最大的毅力 住内心的焦虑,像往常一样精神抖擞地走进了柜台,满面笑容地接待顾客。
②即使天掉下来,你也要有 困难的意志。能够驾驭自己的人,比征服了一座城池的人还要伟大。
解析“克制”与“克服”在意义上有一定交叉,但适用对象有较大差别。“克制”多指抑制情感;“克服”一是指克制、忍受困难,二是指战胜或消除缺点、错误、坏现象、不利条件等。
克制
克服
(3)熙熙攘攘·川流不息
①商场前的公路上各种车辆 。到了深夜,这条路才逐渐静下来。
②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庙会。庙会上人们 ,节目各式各样,物品五花八门。
解析,二者都可以形容人多。“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川流不息”形容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
川流不息
熙熙攘攘
(4)体贴人微·关怀备至
我生病了,老师对我 ,同学们对我 ,这让我深切感受到了浓浓的情谊和集体的温暖。
解析:二者都有“对人很关心,很照顾”的意思,都用作褒义。
“关怀备至”着重于周到;一般用于上对下、长辈对晚辈、组织对个人,适用范围较窄。
“体贴入微”着重于细致,多指对人的照顾和关怀十分细致;用于各种人相互间的关心,适用范围较宽。
关怀备至
体贴人微
4.填成语(所填成语仅限于本课所学)
(1)辛劳一天的人们 地来到这里,放松一下心情,欣赏龙湖的夜色美景。
(2)听了这话,他表面上还是正襟危坐,心里却将那话 地想了好多遍,感到不是滋味。
提示
(1)不约而同: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
(2)翻来覆去:来回翻身,也指一次又一次或多次重复。
不约而同
翻来覆去
①熙熙攘攘:
②体贴入微:
③不约而同:
④全神贯注:
⑤和颜悦色:
⑥座无虚席:
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形容对人照顾或关怀非常细心、周到。
事先没有约定,彼此的言论或行动却完全一致。
全副精神高度集中。
形容和蔼喜悦的脸色。也形容态度和蔼可亲。
座位没有空着的,形容观众、听众或出席的人很多。
成语积累
学习任务一
1. 此篇人物通讯采用了怎样的方式开头?这样开头有什么好处?
整体感知
主题归纳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通过几个典型事例,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有着“一抓准”和“一口清”的过硬本领的服务热情周到的售货员的形象。张秉贵二十多年如一日的满腔热情的服务精神正如一团火焰,燃烧着自己,温暖着众人,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深入探究
① 业务水平高。他动作迅速,有着“一抓准”和“一口清”的过硬本领。
② 服务热情周到。看到带孩子的顾客,他会帮着哄孩子;看到着急赶车的顾客,他会
为其开“绿灯”,还不忘征求周围顾客的意见。
③ 耐心细致,为他人着想。有顾客心情不好,他会耐心询问,还会站在对方立场去开
导。
④ 敬业爱岗。他从早到晚每一分钟都全力以赴,在柜台里眼、耳、口、手、脚、脑6
部“机器”同时开动;下班后,有时却连上楼都要扶着墙。
⑤ 受人尊敬和爱戴。人们赞扬他,给他搬凳子,学生给他写信,青年农民为他写诗。
1.张秉贵是全文的主体人物,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二
活动一
典型事例是能够揭示事物本质、具有广泛代表性和强大说服力的事例。新闻写作中恰当地选用典型事例,是揭示事物、突出人物精神境界的重要手段。
本文共写了张秉贵的7 件事:① 接待抱着小孩的女顾客;② 照顾赶车却排在队尾的顾客;③ 开解绷着脸、不讲道理的女顾客;④ 女儿病重仍满脸笑容地接待顾客;⑤ 照顾买得多的顾客而忽略了只买两块桃酥的农民顾客;⑥ 为面带病容的顾客选糕点;⑦ 被国民党兵痞打骂。
这些事例有详有略,但都能恰到好处地表现出张秉贵的性格、思想以及他为人处世的态度。
2.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形象是本文一大特色,文章选取了哪几件事来表现张秉贵的形象?试加以分析。
活动一
活动二
① 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塑造人物形象。文中运用了多种描写方法对张秉贵这一人物进行刻画,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使人物形象丰满生动。如文中那个绷着脸的顾客说“不买,难道不能看看吗”,不善的语气一下子就让读者感受到她心中的怒气,而此时的张秉贵仍然和颜悦色地说“最近从上海来了几种新糖果……”,他的细心耐心由此可见一斑。
② 在矛盾冲突中塑造人物形象。文中描写了张秉贵并不是一开始就如现在一样,他也是经过一番变化才坚定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这样描写人物显得更真实可感。
3.多角度塑造人物形象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试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活动三
③ 侧面描写塑造人物形象。文中多处写他人对张秉贵的态度和看法,从他人口中说出对人物的评价与看法,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立体。
④ 以张秉贵的事迹为主体,写了多个事例。这些事例为我们生动地展现了张秉贵的为人、他的精神以及他是如何用心中的一团火去温暖众人心的。这样的事实一次又一次地感染着读者,也一次又一次地证明了人物的难能可贵之处,人在事中,事中见人。
活动四
(观点一)张秉贵确实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他能够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能够坚守自己的岗位,并且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工作,他的这种表现是不平凡的,是值得学习和颂扬的。
(观点二)张秉贵从事的职业很普通,岗位也很平凡,但是作为售货员能够练就“一抓准”“一口清”的娴熟技能,这种钻研业务的精神是值得学习和颂扬的。
(观点三)张秉贵对顾客火一样的工作精神,不但点燃了同事们的热情,而且温暖了无数顾客的心。“主动、热情、诚恳、耐心、周到”,张秉贵把这十个字付诸行动,无论多么挑剔的顾客,张秉贵都能使他满意。这种精神是难能可贵的,是值得学习和颂扬的。
深度拓展
5.有人认为张秉贵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不值得人们如此颂扬。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假如我是一束光,
就要给别人送去一片光芒
假如我是一阵风,
就要给别人送去一阵清凉
假如我是一朵花,
就要给别人送去一阵芬芳
假如我是一棵树,
就要给别人送来一片阴凉
假如我是一首歌,
就要给别人送去一片悠扬
授课结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