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9.1课《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9.1课《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共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5.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04 21:23: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苏轼
苏轼在政治上坚决反对王安石变法,还写了一些诗文予以揭露和讽刺,引起了王安石为首的新党派官员的不满。于是污蔑苏轼以诗文诽谤朝廷。元丰二年苏轼被抓入乌台,随后被捕入狱,受尽折磨,后因宋徽宗怜悯,免其死罪,年底结案出狱,以黄州团练副使的名义被贬谪到黄州。
“乌台诗案”,是一个有名的文字狱,也是一个冤狱。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歌:与江西诗派开创者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绘画:善画枯木怪石,主张神似。
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
仕途坎坷:“乌台诗案”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因遭遇“乌台诗案”,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元佑元年,旧党当权,召还为翰林学士;新党再度秉政后,又贬惠州,再贬儋州,后死于常州。
人生境遇
苏轼的人生地图
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苏轼
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寒食帖》天下第三行书
2.苏轼的人生地图——被贬第一站:黄州(1079-1084)
《赤壁赋》——苏轼
2.苏轼的人生地图——被贬第二站:杭州(1089-1091)
东坡肉,最早在徐州的创制,在黄州时得到进一步提高,在杭州时闻名全国。
2.苏轼的人生地图——被贬第三站:惠州、儋州(1094-1100)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惠州一绝》——苏轼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自题金山画像》——苏轼
东坡在海南,食蠔而美,贻书叔党曰:无令中朝士大夫知,恐争谋南徙,以分此味。
——《清暑笔淡·东坡海南食蚝》
“我可以说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个瑜珈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一提到苏东坡,中国人总是亲切而温暖地会心一笑,这个结论也许最能表现他的特质。”
——林语堂《苏东坡传 序》
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苏轼谪居黄州时所写,当时作者四十五岁,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苏轼由于诗文讽喻新法,为新派官僚罗织论罪而被贬,心中有无尽的忧愁无从述说,于是四处游山玩水以放松情绪。正巧来到黄州城外的赤鼻矶,这里壮丽的风景使作者感触良多,更是让作者在追忆当年三国时期周瑜无限风光,感叹时光易逝。
学习目标
1、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
2、掌握豪放词的基本特点。
3、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学习作者从容旷达豪迈的胸襟,丰富我们的情感世界。
活动一:入情入境,读出情感。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liǎo),雄姿英发。羽扇纶(guān)巾,谈笑间,樯( qiáng )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lèi)江月。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念奴娇·赤壁怀古
思考:词中这些景物有何特点?诗人是如何写景的?请进行赏析。
活动二:赏析豪放之景。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雄浑
开阔
气势磅礴
充满力量
特点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立于赤壁,由眼前的大江,想到什么?
滚滚东去的长江——滔滔历史长河
(具象、有形)
(抽象、无形)
联想
大江
千古风流人物
意境开阔,气象恢弘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雄伟壮丽、气势恢宏
江山如画
乱:山崖的险怪
穿:山峰的高耸
惊:巨浪的汹涌
拍:怒涛的力度
卷:波涛的强劲有力
夸张
比喻
拟人
视觉
听觉
面对如此壮阔的大江奇景,词人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上阙末句有何作用?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承上
“江山如画”是对眼前之景的概括,如画江山,非多情之人,眼中岂有如此之江山。
启下
“一时多少豪杰”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如画的江山,正是英雄建功立业,驰骋征伐之处。
过渡,承上启下,由写景到写人
赤壁英雄不可数计,而哪个英雄人物让东坡仰慕不已?请说明理由。
活动三:赏析人物形象。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赤壁之战,曹操号称八十万大军,周瑜可用兵力仅有三万,三万抵抗八十万,可想而知这是一场怎样凶险、血腥的战役。既然如此,作者为何说”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呢?
面对如此危局,周瑜却能用仅有的三万人马,轻而易举地战胜曹操八十万大军,更加突出周瑜的骁勇善战,足智多谋和才华横溢。
早生华发
团练副使
功业未就
屡遭不幸
雄姿英发
东吴都督
功成名就
幸福美满
江山在
周郎不在
东坡在
事业不在
时运不济 壮志难酬
(怀古)
(伤己)
34岁
47岁
围绕赤壁可怀想的人物那么多,为什么词人独独怀念周瑜
周瑜
情场、官场、战场,场场得意
苏轼
黄州、惠州、儋州,州州失意。
借周瑜年少有为的形象,表达对英雄的赞颂和敬仰,渴望建功立业却壮志难酬之情。
由周瑜想到自身,诗人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由凭吊周郎而联想到作者自身,借周瑜的“雄姿英发”反衬自己的“早生华发”,表达了词人壮志未酬的郁愤和感慨。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请你从本词中选出最能体现东坡人生态度的诗句。
活动四:探究诗人情感。
“在黄州的苏东坡是成熟了的苏东坡。这种成熟是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伸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余秋雨《东坡突围》
“人生如梦”
是词人在遭受贬抑之下的自慰之词。
“一尊还酹江月”
是要向江月倾诉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
在江月、江风中举杯逍遥,词人在失落中得到了暂时的解脱。在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中,从感叹自己转为自我劝解。
人生几何,何必太计较得失?不如放眼大江,举杯赏月!自此,苏轼旷达洒脱的人生态度跃然纸上。
活动五:探究作者观点态度。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有两种理解 ,第一种:此时的苏轼有些消沉,愤懑无法排解,只好寄情山水。第二种:此时的苏轼善于自我解脱,自我安慰,比较达观。
你赞同哪种?
消沉:
周瑜年轻有为,而自己功业无成。因此,“多情应笑我”是自嘲的苦笑,“人间如梦”道出了词人对光阴易逝,人生苦短,报国无门的焦虑感。
他的“一尊还酹江月”不过是向江月倾诉壮志难酬的苦闷,祭奠自己的英雄梦。
达观:
“人间如梦”,既然英雄人物都会被时间淘尽,
那么自己又何必对自己的遭遇耿耿于怀呢?既然功名如过眼云烟,又何必强求呢?自然永恒而个体生命有限,何不寄情山水(酹江月),在自然怀抱中求得心灵的宁静。
全词总结
上片重在写景,将江山之美和怀古之情融为一体,视野开阔,景色奇绝,气象万千,荡人心怀,尽显豪壮之情调。下片则重在写人,在对周瑜形象的塑造上,诗人借周瑜的雄姿英发,赫赫战功,彰显了一种英雄豪气。写自己消极苍凉不掩撒酒江月的豪气。这一切都营造出壮阔雄浑的意境。在表达壮志难酬的同时,让人感受着词的巨大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