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草船借箭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5草船借箭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76.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05 07:54: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
草船借箭
“一天浓雾满长江,远近难分水渺茫。骤雨飞蝗来战舰,孔明今日伏周郎。”你知道描述的是哪个著名典故吗?
是“草船借箭”,“草船借箭”讲了一件什么故事呢?让我们带着问题读课文,去寻找答案吧。
作者简介
罗贯中(约1330-约1400),汉族,山东东原人(今山东东平县)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他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
组词
山寨 村寨 边寨

zhài
笔顺

léi
组词:擂鼓 自吹自擂
此处为横钩。
雁翎
翅翎
líng

翎毛
【妒忌】
【军令状】
【迟延】
【疑惑】
【调度】
管理并安排(工作、人力、车辆等)。
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胜过自己的人心怀怨恨。
怀疑困惑。
耽搁;拖延。
戏曲和旧小说中所说接受军令后写的保证书,表示如不能完成任务,愿依军法受罚。
理解词语

_______ 音调
_______ 调节
tiáo
经过妈妈的细心调(tiáo)节,这架钢琴的音调(diào)更加优美了。
tiào
多音字
妒忌—— 预计—— 迟延—— 推却—— 惩罚—— 商议——
忌妒
估计
拒绝
拖延
处罚
商量
近义词
推却—— 惩罚——
齐全—— 秘密——
接受
奖励
短缺
公开
反义词
在文中找出“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各在哪几个自然段讲到的?除此还讲到了什么?
起因
(1-2)
准备
(3-5)
经过
(6-9)
结果
(10)
按事情发展顺序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讲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用十天造十万只箭的任务来刁难诸葛亮。
第二部分(第3—5自然段): 讲周瑜派鲁肃探听诸葛亮怎样造箭,诸葛亮请鲁肃帮助做“借”箭的准备。
第三部分(第6—9自然段):讲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的经过。
第四部分(第10自然段):讲诸葛亮按期交箭,周瑜不得不叹服诸葛亮的才能胜过自己。
周瑜最终要诸葛亮三天内造好十万支箭,可他却暗中阻挠诸葛亮造箭,周瑜是怎么做的呢?快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的语句。
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按照当时的造箭技术,三天时间最多只能造一万支箭,即使周瑜不阻挠,诸葛亮三天也绝对造不好十万支箭。这说明了什么?
周瑜心胸狭窄,想除掉诸葛亮。
孔明如何化解了周瑜对他的杀机?从中可以看出孔明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还知道哪些能够体现孔明智慧的故事?说说你对这个人物的认识。
孔明善观天象,知三日内有雾,于是想到了“借箭”一计,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化解了周瑜对他的杀机。从中可以看出孔明是个足智多谋、忠肝义胆的智慧之人。
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多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
诸葛亮准备充足,信心十足。
准备借箭材料
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一字摆开”既便于行动,又不留空当,使受箭面积增大。军士“擂鼓呐喊”,既是为了虚张声势,制造进攻的假象,吸引曹操军队的注意力,引曹军出来射箭,又是让曹军明确射箭的目标和方向。这些都表现了诸葛亮的思虑缜密、安排巧妙。
诸葛亮为何料到曹操在重雾中不敢出兵?
因为诸葛亮深知曹操多疑,用兵谨慎,不敢轻易出兵,只会放箭压阵。
诸葛亮为什么先下令船头朝西,船尾朝东,后来又下令船头朝东,船尾朝西?
这样既能两面受箭,又可保持船体平衡,也便于箭满后返回,省去掉头的时间。
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这时候,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
“满”说明诸葛亮的借箭成功。
这种天气为诸葛亮撤退提供绝佳时机。
三天造好十万支箭这么难的事情,诸葛亮为什么主动要求去做?
因为诸葛亮早已想好计策,胸有成竹。
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周瑜为什么很高兴?
周瑜为阴谋要得逞而高兴。
周瑜到底在哪些地方不如诸葛亮呢
智商:周瑜想到的是“造箭”,而诸葛亮想到的是“借”箭。
胸襟:周瑜心胸狭窄,妒贤嫉能,而诸葛亮宽厚待人,善于把握全局。
考虑问题的能力,观察事物的能力,掌握天文、地理的能力诸葛亮都要胜于周瑜。
本文记叙了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求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企图陷害他,诸葛亮巧施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阴谋,展现了诸葛亮的有胆有识、神机妙算、足智多谋。




知天象——大雾弥漫
知地形——顺水行船
知人心—— 曹操多疑
神机妙算
足智多谋
准备:鲁肃忠厚,借助帮忙
起因:妒贤嫉能、设计陷害
经过
结果:了解经过、自叹不如
说明:阅读课文时,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就能快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方法:按照事情发展顺序的文章,可以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顺序,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运用:课文课后第一题。
理清写作顺序,概括课文内容
1.诸葛亮的鹅毛扇 —— 神秘莫测
2.诸葛亮三气周瑜 —— 略施小技
3.诸葛亮借箭 —— 有借无还
4.诸葛亮用兵 —— 神出鬼没
5.诸葛亮哭周瑜 —— 假戏真做
歇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