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doc

文档属性

名称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doc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07-11-21 07:2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第一课时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在接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讲述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让学生通过审题,根据应用题的实际意义,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有关一元一次方程,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是本章节的重难点。本课讲述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题,为学生初中阶段学好必备的代数,几何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起到启蒙作用,以及对其他学科的学习的应用。在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以及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方面有独特的意义,同时,对后续教学内容起到奠基作用。
(二)、教育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学会分析盈亏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列方程。
2、 过程与方法:
(1)首先让学生估算盈亏,然后再通过列方程计算,从而验证自己的判断。
(2)让学生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在不可直接社未知数的情况下,讨论如何设未知数,如何找相等关系,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结合盈亏问题的讲解,培养学生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
(2)通过对盈亏问题的探究,让学生体验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4、教学重点、难点:
盈亏问题中如何找相等关系列方程是本课的重点,设未知数找相等关系,如何选择未知数是本课的难点。
二、说学法:根据本节课的特点,我以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以学生活动为主线,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自己观察、归纳,让他们在学习中学会学习。
学情分析:
1:学生初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往往弄不清解题步骤,不设未知数就直接进行列方程或在设未知数时,有单位却忘记写单位等。
2:学生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可能存在三个方面的困难:
(1)抓不准相等关系;
(2)找出相等关系后不会列方程;
(3)习惯于用小学算术解法,对用代数方法分析应用题不适应,不知道要抓怎样的相等关系。
3: 学生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可能还会存在分析问题时思路不同,列出方程也可能不同,这样一来部分学生可能认为存在错误,实际不是,作为教师应鼓励学生开拓思路,只要思路正确,所列方程合理,都是正确的,让学生选择合理的思路,使得方程尽可能简单明了。
4: 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习惯于用算术方法分析已知数与未知数,未知数与已知数之间的关系,对于较为复杂的应用题无法找出等量关系,随便行事,乱列式子。
5: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不重视分析等量关系,而习惯于套题型,找解题模式。
三:教学策略说教法: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我在教学过程中拟计划进行如下操作:
1、 首先是在教学引入部分上下功夫,制作了一段小动画“孙悟空找师傅”。它讲的是:在茫茫人海中悟空走丢了师傅,寻找师傅十分的不容易,此时,恰好遇上北斗手机卖场打折大甩卖,于是悟想到手机打折价钱不算很贵,买一只手机找师傅就方便了,于是进入卖场讨价还价购买手机,由此引出话题。
2、 “读(看)——议——讲”结合法
3、教学过程中坚持启发式教学的原则
教学的理论依据是:
1、必须先明确根据应用题题意列方程是重点,同时也是难点的观点,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抓住关键,克服难点,正确列方程弄清楚题意,找出能够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一个相
等关系,并列出代数式表示这相等关系的左边和右边。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确知晓解题步骤。
2、针对学生在列方程解应用题中可能存在的三个方面的困难,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加以解决,提问引导。
四:教学程序:
(一)、课堂结构:情景激趣,课前热身,合作交流、解读探究,课堂练习,小结,拓展延伸,布置作业七个部分。
(二)、教学简要过程:
1、情景激趣:以学生都喜欢的《西游记》(悟空找师傅)为切入口,情景激趣。(目的是:激发学生对本堂课的兴趣)
2、课前热身:
(1)、温故而知新: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它们的意思吗?
进价、标价、售价、利润、打折
通过投影,让学生了解一下。(抽一学生读读)
通过理解启发学生寻找出以下关系:
利润=商品售价—进价 利润率=利润÷进价×100%
进一步得出另外两个等量关系:
利润率=(商品售价—进价)÷进价×100% 利润=进价×利润率
(2)、牛刀小试:
1)填空:体育商店足球打6折出售,是指按原价的 %出售,如果这种足球的原价是80元,则现价是 元,比原价便宜____元(打折后的商品售价=商品的原标价×折扣数)
2) 原价100元的商品 打8折后价格为 元;
3)原价100元的商品提价40%后的价格为 元;
4)进价100元的商品以150元卖出,利润是 元,利润率是 ;
5)某商品进价是100元,利润是25元,那么利润率是_____某商品的进价是200元,利润率是20%,则利润是____元,售价是____元。
(目的是:加深对基本等量关系的应用)
3、活动一: 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衣衣不舍”时装店,老板以60元的同样价格卖了两件衣服,其中甲件盈利25%,乙件亏损25%.商家在这次买卖是盈了或是亏了,还是不盈不亏
提出问题:
(1)、你能否估算一下,是赢还是亏?
(2)、你知道商品销售中的盈亏如何计算吗?
(3)、本题中两件衣服的售价、进价各是多少?
(提问目的是:通过问题1,让学生明白,做题不能凭感觉,必须认认真真分析、计算,问题2有利于降低该题的难度)
4、活动二:思考、讨论、交流:
(1)、假如你是商场经理,你能否设计一种方案,适当调整售价,使得销售这两件衣服时不亏本呢?
(2)、假如你是经理,以60元的同样价格卖了两件衣服,其中甲件盈25%,乙件亏损15%.商家在这次买卖是盈了或是亏了,还是不盈不亏 (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适当的模仿例题的解题思想方法从而加深对本课的内容的理解掌握。)
(3)、一家商店将某种服装按成本价提高40%后标价,又以8折优惠卖出,结果每件仍获利15元,这种服装每件的成本价是多少元?
提问: 15元利润是怎样产生的?利润=售价-进价
解:设每件服装的成本价为X元,那么
每件服装的标价为: ;
每件服装的实际售价为: ;
每件服装的利润为: ;
由此,列出方程: ;
解方程,得:X= 。
因此,每件服装的成本价是 元。
5、小结:
(1)、本节课中你学到了那些知识?学后有何感受?
(2)、商品销售中的基本等量关系有哪些?
6、拓展延伸:做个精明的消费者
据了解,个体服装销售只要高出进价的20%便可以盈利,但老板们常以高出进价的50%至100%标价,假如你准备买一件标价为200元的服装,应在什么范围内还价
7、作业布置:
1.习题3.4第4题
2.对“打折”、“利润”、“利润率”作一次市场调查。
(目的:在于检验学生对本节内容的理解和运用程度,以及实际接受情况,并促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掌握所学的内容。)
五:板书设计: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销售中的盈亏
利润=商品售价—进价 练习区域
利润率=利润÷进价×100%
利润率=(商品售价—进价)÷进价×100%
利润=进价×利润率
打折后的商品售价=商品的原标价×折扣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