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1.4地球的演化(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1.4地球的演化(共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9-04 21:29: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课前导入
仅从古人类学的角度而言,目前学界普遍认可的人类起源时间表是:
约700万年前出现乍得沙赫人
约600万年前出现原初人
约580万年前出现地猿
约420万年前出现南方古猿
约250万年前出现能人
约180万年前演化出直立人
约20万年前出现智人
科学家如何推算人类的起源时间的呢?
地层
概念 是某一地质时期形成的岩层,是地壳上部呈带状展布的层状岩石或堆积物
研究意义
地层分布规律 在正常情况下,先形成的地层在下,后形成的在上。但是,自然界的地层往往错综复杂,有的地层层序颠倒,有的地层缺失
主要指沉积岩,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
化石
概念 化石多数是古生物遗体,如贝壳、骨骼等。少数是古生物活动的遗迹,如足印、粪便等
研究意义 人类利用地层中保存下来的化石,通过分析来确定地层的时代和顺序
三叶虫化石
大羽羊齿化石
恐龙化石
古生代地层
中生代地层
地层的特点
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一般情况下,岩层上部新下部老;
常含有化石
不同时代的地层一般含有不同的化石,相同时代的地层往往保存着相同或近似的化石。因此,根据地层中保存的化石,来确定地层的时代和顺序。
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
地层组成物质的性质和化石特征,可以追溯地层沉积时的环境特征。
化石可以确定地层的相对年龄和顺序
A、B 两地是否具有同一时代的地层?
A、B两地存在含有相同化石的地层,因而判断有同一时代的地层。
猜想两地地层产生差异的原因。
产生差异的原因:地壳运动过程中出现垂直运动以及外力作用。
阅读(古化石的形成)
生物本身具有硬壳、骨骼等不易毁坏的硬体部分容易形成化石;
生物死亡后必须尽快地被沉积物所掩埋,这样才能避免腐烂或被其他动物所吞噬;
埋藏下来的生物遗体必须经石化才能形成化石。
密封于琥珀内的昆虫化石
地层和化石对环境的指示作用
指示作用 根据地层组成物质的性质和化石特征,可以追溯地层沉积时的环境特征
举例 ①红色岩层指示氧化环境②黑色页岩并含黄铁矿指示还原环境③珊瑚化石指示清澈温暖的浅海环境
④破碎的贝壳指示滨海环境
下图示意北美洲某高原两个出露岩层的横剖面(未按比例绘制,地层已编号以供识别),在某些地层中发现了化石。证据表明,④和⑧、③和7、②和⑥地层是在同一地质时期沉积形成的。读图完成(1)- (2)题。
(1)④和⑧地层在同一地质时期沉积形成,其证据是这两个岩层
A.含有相同种类的化石
B.由冰川沉积物组成
C.被发现于同一地区
D.含同时代典型化石
(2) 正常情况下,图示地层按由老到新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⑦⑥⑤② D.⑨④⑦②
地球的演化阶段
地质年代:地壳中不同地质时代地层的具体形成时间和顺序。
地质年代表:将按时代早晚顺序把地质年代进行编年形成地质年代表。
宙>代>纪
显生宙顺口溜:
新生包含四新古,中生白垩侏罗三,
古生二叠石炭泥,志留奥陶寒武纪。
前寒武纪
指古生代寒武纪以前的时期,大约经历了40亿年。
按时间早晚顺序,前寒武纪依次划分为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
前寒武纪
地球上是一片深浅多变的广阔海洋,没有宽广的大陆。岩浆活动剧烈,火山喷发频繁,常出现烟雾满天景象。是形成铁矿的重要时代。早期,地球上还没有生命现象,到处是一片荒凉死寂。地球经过十几亿年的演化,有了水和空气之后中期出现最原始生物。从无生命到有生命,这是生物演化史的一次飞跃。
太古宙
前寒武纪
太古宙
海陆分布:
地球上是一片深浅多变的广阔海洋,没有宽广的大陆。
地壳活动:
岩浆活动剧烈,火山喷发频繁,常出现烟雾满天景象。
生物演化:
早期,地球上还没有生命现象,到处是一片荒凉死寂。地球经过十几亿年的演化,有了水和空气之后中期出现最原始生物。
年代特点:
形成铁矿的重要时代;从无生命到有生命,这是生物演化史的一次飞跃。
元古宙
海陆分布:
现在陆地的位置仍大部分被海洋占据。晚期,出现了若干大片陆地。
地壳活动:
地壳运动剧烈。
生物演化:
海水中生命活动明显增强,除单细胞生物外,还出现了藻类、海绵等低等的多细胞生物。
年代特点:
从单细胞到多细胞,地球进入了一个生命大发展阶段。
前寒武纪
指寒武纪以来的时期。自寒武纪开始,生物逐渐向较高级的发展阶段进化,动物已具有外壳和清晰的骨骼结构。
按照早晚顺序,显生宙依次划分为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显生宙
显生宙
古生代
海陆分布:
中后期,陆地面积大大增加,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的雏形基本形成,我国东北、华北抬升成陆地。
地壳活动:
地壳发生剧烈变动的时期,许多地方反复上升和下沉。
生物演化:
早期,海生无脊椎动物空间繁盛(三叶虫、珊瑚);中期,出现了脊椎动物(鱼类);后期,两栖类。
中后期,蕨类植物繁盛。
年代特点:
后期,重要的造煤期;地球史上最大的灭绝事件。
显生宙
中生代
海陆分布:
陆地面积空前扩大。
地壳活动:
环太平洋地带地壳运动剧烈,形成高大山系。
生物演化:
爬行动物盛行(恐龙);爬行动物一支向鸟类发展(始祖鸟);裸子植物迅速发展(苏铁纲、银杏纲、松山纲)。
年代特点:
重要的造煤期;恐龙灭绝,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种类灭绝。
显生宙
新生代
海陆分布:
形成现代地貌格局和海陆分布。
地壳活动:
规模巨大的造山运动。
生物演化:
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大发展;出现灵长类。
年代特点:
第四纪出现了人类,这是生物演化史上的重大飞跃。
(1)下列关于图中地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组成图中地层的岩石具有层理构造
B.从上往下地层的年龄越来越新
C.从上往下地层中化石表示的生物越来越复杂
D.图中地层记录了地球46亿年来全部地壳运动的痕迹
(2)图中甲化石表示的生物的名称及其所处地质年代地球的演化特点最可能是
A.藻类一重要的铁矿成矿期
B.鱼类等脊椎动物—地壳发生剧烈变动
C.鸟类一形成现代地貌格局
D.灵长类动物—地壳运动平稳
B.大陆冰川覆盖面积广
C.人类已经出现
D.水稻、小麦等频频歉收
(1)恐龙繁盛时期全球气候特征是
A.总体比较寒冷 B.总体比较湿润
C.冷暖干湿交替 D.温暖干旱明显
(2)在图示甲时期
A.被子植物繁盛
根据地质年代表,总结生物演化特征?
①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
②从海洋向陆地发展
③伴随着一些生物的衰退和灭亡,另一些生物出现和兴盛
(1)在图中标出几次大冰期,并大体估算其持续时间。
(2)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是地质历史上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据图推测,当时的气候分别有什么特点?
古生代末期,气候冷湿;中生代末期,气候暖干。
震旦纪(近100万年)石炭二叠纪(约100万年)
第四纪(约180万年)
在地质时期,地球表面经历过几次大冰期气候,即震旦纪大冰期、石炭—二叠纪大冰期和第四纪大冰期。大冰期之间相隔2 亿~3 亿年,为大间冰期。读图1-31,完成相关任务。
(3)据图归纳地质时期气候变化的特点。
全球气候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冷热干湿交替出现,变化周期长短不一;
经历了三次大冰期,温暖期较长,寒冷期偏短。
湿润期与干旱期相互交替,中生代以干旱期为主,新生代以湿润期为主。
动物:
单细胞、多细胞
无脊椎动物
脊椎
动物
爬行
动物
哺乳
动物
藻类
蕨类
祼子
植物
被子
植物
植物:
生物大灭绝时期:古生代末期、中生代末期
海陆:
大气层:
(1)地球形成,形成最初的海洋、陆地分布状况。
(2)古生代,地壳运动剧烈,形成一块联合古陆。
(3)中生代,板块运动剧烈,联合古陆开始解体,各大陆漂移。
(4)新生代,联合古陆完全解体,形成现代海陆分布格局。地壳运动剧烈,形成了现代地势起伏的基本面貌。
(1)原始大气: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和氨,缺少氧气。
(2)现代大气: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