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第2课时)-【备课帮手】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生物同步高效课件(北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第2课时)-【备课帮手】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生物同步高效课件(北师大版)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9-07 18:12: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学习目标
01
02
列举环境中的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列举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03
列举生物能改变和影响环境

温故而知新
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反映了生物基本特征中的  
A.呼吸 B.遗传
C.营养 D.生长
C
山坡阳面的玉米生长情况比阴面的要好,其主要原因是(  )
A.空气新鲜 B.温度高 C.阳光充足 D.水分多
C

学习新知
01
环境中的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回顾:什么是生物因素
(1)、同种生物之间
互助关系
争夺食物
争夺配偶
相互斗争关系
海葵和蟹
(2)不同的生物种之间
互惠互利
竞争
(水稻和杂草、草盛豆苗稀)
狮子和大象争夺水源
捕食
(2)不同的生物种之间
寄生(蛔虫与人)
共生: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协作的关系
(犀牛和犀牛鸟)
(2)不同的生物之间
生物因素
同种生物
种内互助
种内斗争
互惠互利
寄生、共生
竞争
捕食
不同种生物
总结:
同步训练一
1、“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了生物间的什么关系( )
A. 合作 B .捕食 C. 寄生 D. 竞争
2、非洲犀牛背上常停有犀鸟,犀鸟能啄食犀牛背上的昆虫,犀鸟与昆虫、昆虫与犀牛的关系是( )
A.共生、寄生 B.寄生、捕食
C.捕食、共生 D.捕食、寄生
B
D
讨论:你能从日常生活中找到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吗?
02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02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1)保护色:动物外表颜色与周围环境相类似,以此来保护自己躲避敌害;
变色龙
妈妈给了我两套衣服
夏天的我
冬天的我
(2)拟态:某些生物与其他生物或非生物异常相似的状态
竹节虫
兰花螳螂
枯叶蝶
尺蠖
(3)警戒色:
色彩鲜丽
有毒 臭或腐蚀性等
有示警作用
生物适应环境
警戒色
拟态
保护色
其他例子:鸟类适应飞翔的翅膀
长臂猿的长臂适于森林中攀援跳跃
企鹅、北极熊的脂肪与极地生活相适应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
03
生物影响和改变环境
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影响周围环境空气的温度和湿度。
绿色植物对环境起着降低温度和增大湿度的作用。
我们要提倡植树造林和绿化大地,创建适合人们生活的环境
生物对环境造成有益影响
森林能净化空气、调节气候
青蛙能捕食农业害虫
 2、生物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蝗虫啃食庄稼
人类工业生产排放废气
生物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人类对树林的砍伐
人类活动破坏水域环境
沙尘暴滚滚袭来
环境污染的受害者
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必将回报给人类!请保护环境!
生物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同步训练二
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像,这属于(  )                             
A.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B.环境对生物的制约
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环境对生物的适应
下列哪种现象不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
A.蝗虫啃食庄稼 B.秋末有的树木纷纷落叶
C.蝗虫具有保护色 D.鱼用鳃呼吸
C
A
生物受环境的影响,又能适应环境并能影响、改变环境。它们是一个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小结:
环境
生物
影响
适应
1.花开花落,似水流年。自然界的植物五彩缤纷,而又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那么,生物生活的环境是指( )
A.生物生存的空间
B.影响生物生存的光、温度、水等非生物因素
C.影响生物生存的其他生物因素
D.以上A、B、C都是
环境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
D
自信检测
2.(2021秋颍东区期末)许多成语或谚语中蕴含着一定的生物学道理,以下成语或谚语与非生物因素对应合理的是( )
A.春兰秋菊——光照 
B.北雁南飞——水分
C.五九六九,沿河看柳——土壤 
D.春雨贵如油,一滴莫白流——温度
A
3.管理不善的小麦地里杂草丛生,会影响小麦产量,这主要是因为( )
A.杂草寄生在小麦上,影响小麦生长
B.杂草使小麦的品质受到影响
C.杂草与小麦竞争相同有限资源的结果
D.杂草与小麦共生的结果
C
4.生物既能影响环境,又能适应环境。下列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是( )
A.大树底下好乘凉 B.绿色植物能够更新空气
C.森林可保持水土 D.仙人掌的叶特化为刺
生物能适应、影响和改变环境
D
5.(2021秋仁怀市期末)在生活和学习中很多知识或谚语与生物有关系。下列体现了生物能够影响环境的是( )
A.螳螂捕蝉  B.种豆得豆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C
6.(2022林州市一模)生物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的,下列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中,与其他三项不一致的是( )
A.打造公园改善空气质量  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C.海豚皮下脂肪厚可御寒  D.饲养蚯蚓改善土质
C
7.(1)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   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   和改变着环境。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体现的是生物的生活能   环境;海豹的皮下脂肪厚,骆驼刺的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这体现了生物能   环境。
 适应 
 影响 
 影响 
 适应 
(2)对一只蚂蚁来说,同窝的蚂蚁是影响它生活的  _ 因素,合力搬运食物时它们之间主要表现出  _关系;其他窝的不同种蚂蚁也是影响它生活的   因素,
它们之间主要表现出   关系;雨水是影响它生活的
   因素。(以上“因素”前填“生物”或“非生物”)
 非生物 
 竞争 
 生物 
 合作
 生物
谢 谢 大 家 的 观 看
THIS IS A ART TEMPLATE ,THE TEMPLATE DESIGN BY JREEY. THANK YOU WATCHING THIS 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