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材解读(共33张PPT)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材解读(共33张PPT)课件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65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04 22:14: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语文教学应以课标为指引,着眼课标、立足课标、面向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把学科目标、学段目标、单元目标、文本目标有机融合,落到实处。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根本目的。
识字写字
写作
综合性
学习
阅读
口语交际
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
每学年写作不少于14次,45分钟内完成500字左右的习作,其他练笔不少于一万字。
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
能用普通话正确、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养成默读习惯;品味语言,
体验作者情感,
获得人生启示。
积累3500个常用字,熟练书写正楷字,学写规范行楷字。
说课标
第四学段
(7-9年级)
2
3
4
5
第一单元 四季美景
第二单元 至爱亲情
第三单元 学习生活
第四单元 人生之舟
第五单元 动物与人
学习朗读,品味精彩语句,体会汉语之美
学习朗读,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把握情感基调
学习默读,一气呵成读文章,把握文章大意
学习默读,学习圈点勾画,理清作者思路
学习默读,学做摘录,把握文章中心
1
6
第六单元 想象之翼
学习默读,快速阅读全文发挥联想和想象,深入理解课文中的艺术世界
七年级上册单元介绍
人文主题(题材内容)
语文要素(核心素养)
第三单元概述
本单元四篇现代文都是以第一人称“我”,来叙述自己人生中刻骨难忘的经历,这种经历都是人生中在成长阶段对自己的心灵健康成熟有巨大教益的一些人和事情。特别是大都记述的是重要老师的事情,其中的人生体验对我们每个学习者都有很多的积极意义,对我们的世界观,对我们从语文学习的角度观察人生、认识周围,以及对我们表述人 生感悟提供了很多的表达方式和范例。
教学建议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作者回忆儿时的快乐生活和求学生涯的回忆性叙事散文。这是学生升人初中后第一次学习鲁迅先生的作品,内容比较丰富,有的部分还比较含蓄难懂,所以要从初一学生的认知心理出发,教学目的应适中、集中,认识到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身心的束缚和损害。
教学建议
《再塑生命的人》是享誉世界的著名盲人作家海伦·凯勒的一篇感人作品。此文特别值得我们学习的是,海伦以一个盲人的独特视角,通过触摸和感受,写出了人世间的美好生活。文章思维流畅,文字优美,表达清新自然。从另外一个角度讲,与其说我们学习此文的目的是体会海伦对老师的感激之情,还不如说,我们学习此文的目的是借海伦·凯勒的慧眼来学习观察世界的方法。而这种方法正是我们作为常人往往容易被忽视的。
教学建议
因而它在文学上的价值更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阅读时可以从三个层面去把握:①在认 识莎利文老师前,作者是凭什么去接触世界的 ②在认识莎利文老师后,世界在她的心目中和原来有什么不同 ③在她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谁为她铺平了一条道路 作者对莎利文老师的感情是什么 从这些问题入手,我们很快会发现,莎利文老师确实是一位令人敬佩的好老师。
教学建议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是一部儒家学派 的经典著作,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本文从各篇中选取了十二则与为学做人等相关的比较适合学生学习的文段进行学习。学习本文,首先要能疏通文义,掌握本文的主要内容,掌握有关《论语》和孔子的基本文学常识。其次要掌握古文中重点词语及句式的 用法,词语如“而”“之”等,句式如宾语
教学建议
前置句等;掌握关于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的名言警句。另外还要了解《论语》的基本情况及孔子的教育思想,特别要体会孔子所倡导的“为学之道”。
教学建议
本单元写作侧重训练写人。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性格不同,在不同人身上表现出来的,便各有自己不同于他人的特点(这就是个性)。写人一定要写出人的个性,所以,本单元在写法上要注意凸显人物的个性。
教学建议
本单元的教学,承前一单元的以亲人、亲情为主要写作题材,以各式的爱的感受为主导的情感主题,本单元又以和学生生活非常接近的题材,以和老师之间的相互接触、相互碰撞、相互发现和相互欣赏为主要内容,通过叙述事情、表述内心感受和准确的细节描写为我们展开了学生和老师之间动人的情感。本单元的教学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学习观察和体验,从情感出发。多体会身边生活中的富有感情的细节,以情感为切入点发掘身边生活,在平平常常的生活细节中掘金。
就语文学习而言,钱梦龙指出,朗读与默 读 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了非常明确的默读要求,初中生要“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 500字”。本单元教学要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默读来进行。具体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引导学生学习和巩固默读的基本方法。本单元是初中学段的第一个训练默读的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在小学阶段初步接受过默读的训练和熏陶,初
中阶段的默读训练则以小学为基础,进一步开拓,教学时引导学生借助如下方法进行默读:
(1)动眼不动嘴。所谓的动眼不动嘴是指在默读中做到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读,不要将默读变成默“朗读”。
(2)边读边思考,边读边做笔记。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边思考边做笔记,在思考型的默读中发现和解决各种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
(3)有速度地默读,教学时,引导学生按照规定的速度
进行,将本单元的“长文”尽量“读短”。除了多多练习,坚持熟能生巧的原则外,还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必要的技巧讲授。
(4)整体性地默读课文在不回读的基础上,能够通过默读从整体上感知、把握和理解全文。
以上是默读方法的总体介绍,具体到每篇课文时,还要结合文本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和指导,以便更适合学生把握。
第二,引导学生尝试结合课文的标题,开头、结尾和关键语句,迅速了解文章大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了解文章大意,这是阅读一篇文章最基本的要求。要弄清文章讲了哪些人、事、物或观点,表达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可以结合默读,让学生初步感知,并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及文本中的关键语句,边读边做一些简单的标记。还可以根据文章的特点,给学生一些比较固定的格式,让他们学会概括,简单的文章可以是对全文的概括,长的,比较难的文章可以是对部分内容的概括。
第三,引导学生获得情感上的体验和精神上的启发,激发对学习生活的思考和热爱。
本单元的文章选材广泛,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地感受别人的学习生活,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其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形成有意义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比如热 爱 童年,尊敬老师,珍惜学习机会,对老师感恩,对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等。
在完成上述教学重点的基础上,还要根据每篇课文的不同特点,设置特定的教学重点。
如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要精读“百草园”段落,品味准确、传神的语言描写,学习抓住特点
描写景物;精读“三味书屋”部分,理解“先生”这个人物形象,学习通过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人物的写法。教学时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视学情适当引导学生注意作者描写的手法,品味炼字与句法的精妙,但切忌讲得太抽象或太琐碎。
对《重塑生命的人》而言,在完成品味、揣摩关键语句的教学重点时,要注意引导学生阅读表现盲聋哑人心理状态的语句,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教学《<论语>十二章》,则要引导学生进一步熟悉文言文,体会其区别于现代文的不同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借助课文注释,并通过查字典、参考其他资料等方法,自主阅读,理解重难点词语,初步了解课文含义,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句式,正确理解《<论语>十二章》的内容,吸收前人思想精华中有益于自己思想品德修养的部分。
单元目标
1、了解多姿多彩的学习生活,感受他人的学习智慧,获得人生启示。
2、学习默读,在保证一定速度的前提下一气呵成地贯通全文。
3、学会抓住标题、开头、结尾和关键语句,迅速了解文章大意。
单元重难点一览
学情分析
学习生活是学生特别熟悉、感到亲近的内容。即便是他人的学习经历,也可以给学生 带来共鸣。上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对本单元有很大的帮助,很多的表达技法在上个单元都基本涉及了,所以学习本单元并不困难。
七年级学生以感性思维为主,课文内容又都是写跟老师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感受,所以会感觉很亲切,很容易入情入境,教师可以利用好这些,多联系他们平常生活细节,注重体验,注重表达感受。同时,写师生感情的文章较多,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资源展开辐射阅读,开阔学生思路。
教学设计
本单元所选的主要课文都是记述老师的文章,从能力训练的角度看,其共同点就是让我们用敏感的心去留心周围,留心身边,留心平常生活平凡事情当中的蕴含深刻价值的人和事,通过训练,使学生学会在身边寻找写作素材,“留心处处是学问”。本单元的学习,能力点应该放在对周围的留心,让自已的心敏感起来,让自己懂得感恩、懂得感动。要训练自己的一双慧限,训练自己要有一颗敏锐的心和眼睛。要让学生感觉到只要用心去体味,细心去鉴别提炼,每个人都是那么富有特点,我们学习语文的目的,就是逐步训练我们能发现这些特点并准确表述出来。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还应该包括让学生在阅读理解中向身边生活延伸,学着用文中的角度去现实中观察、体验、表达,在表达中体验文中的表达技巧。教学中教师要重于引导,充分组织学习小组,促使学生抓住文本要点进行深人分析,逐步学会由表入里、由浅入深,从平凡中发掘非凡,从外在的细节处挖掘内在的方法。要注重训练和体验训练通过引导和自主讨论,从阅读入手以观察训练为主要手段,最后在写作或口头表达上落脚。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本文的生字,能够正确读写并解释文中出现的生词,了解鲁迅的生平及作品。
◆过程与方法
学习本文具体生动的写景状物的方法,学习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体会作者在写景叙事中所渗透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1. 要求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景的笔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
2.从语言入手理解课文中的写景和抒情。
◆难点
1.弄懂插叙美女蛇的故事的作用。
2.正确理解鲁迅对三味书屋生活的态度。
◆教学突破
1.教学过程要摈弃烦琐的分析,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思考来感受课文内容,结合学生特点,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体悟真情。
2.学习课文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具体、真切、生动地描写事物。
《再塑生命的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积累“企盼、油然而生、花团锦簇、美不胜收、不可名状、期期艾
艾“等词语。
2.把握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及其品质。
◆过程与方法
1.培养从文中准确获取信息并进行语言概括的能力,把握课文一体两面的思路结构。
2.揣摩文中重要语句,加深阅读体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会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2.学习海伦好学敏思、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
●重点
研读课文,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
●难点
深入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教学突破
本文一体两面,既表现了富有爱心和高超教育艺术的莎莉文老师的形象,同时也展示了海伦人生起步的足迹和精神追求,文笔优美,充满诗情面意。引导学生先通读,再有感情地朗读,准确获取信息并进行概括,从整体上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把握行文思路。深入研读文中细节,如与老师见面的独特心理感受,老师教授她认识事物时的喜悦心情,从认识具体事物到认识抽象事物的思维跨越等,从盲聋哑人的角度体会文中表现的生活世界。
《论语》十二章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章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学会朗读背诵文言文,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重点
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章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难点
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突破
本节课始终贯穿朗读,用朗读带动全文的教学。
通过反复诵读深入理解课文,教师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并帮助学生利用工具书翻译课文,使学生弄懂文意,掌握翻译文言文的方法:学生合作探究,理解每章内容,进而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意蕴,受到人生价值观的教育。
作者内心感受和心情变化的词句
比如:
回忆老师带给我截然不同的生活我感慨万分;
此前我愤怒、苦恼、疲倦不堪,我像在茫茫大雾中驾驶一艘航船内心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
学会拼写doll这个单词时我自豪,高兴;领悟到了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名字。
由学单词、摔布娃娃不耐烦、不惭愧、不悔恨的心理到井房的经历使我恍然大悟,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再到悔恨莫及而两眼充满了泪水。
晚上躺在床上,我心中充满了喜悦,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
通过作者的心路历程很好的表现了莎莉文老师就是再塑生命的人。
看似不起眼的景物描写的句子
比如:
下午的阳光穿透遮满阳台的金银花叶子,照射到我的脸上。我的手指搓捻着花叶,抚弄着那些为迎接南方春天而绽开的花朵。(景物动作烘托我内心期盼奇迹发生而又忐忑不安的心理)
我们沿着小路散步到井房,房顶上盛开的金银花芬芳扑鼻。(景物缓释我烦躁的心情,推动了情节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