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2(中图版)
城市化
读我国某市1982-2012年30年间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变化图,完成下列各题。
1.1992年该市的城市化水平约为( )
A.10% B.20%
C.30% D.40%
解析:根据1992年的乡村和城镇人口数据可计算得到结果。
答案:B
2.(2013·惠州高三第三次调研)读以下我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图示时间段内,我国城市化( )
A.水平一直在提高 B.已处于后期稳定阶段
C.水平和速度呈正相关 D.速度将趋缓
答案:D
(2013·湛江模拟)读以下1990年与2008年世界部分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单位:%)表,完成3~4题。
国家
1990年
2008年
国家
1990年
2008年
阿根廷
86.5
92
美国
75.2
81.7
英国
89.1
89.9
加拿大
76.6
80.4
澳大利亚
85.1
88.7
尼日利亚
35.0
49.0
德国
85.3
88.1
中国
26.4
43.3
巴西
74.8
85.6
印度
25.5
29.5
3.根据表中数据判断,与发达国家相比,大多数发展中国家( )
A.城市化水平高
B.城市化起步晚
C.城市化速度慢
D.城市化发展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4.下列有关四个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及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阿根廷城市化水平高是因为经济高度发达
B.巴西城市化水平高是因为工业化水平很高
C.尼日利亚城市化水平低是因为经济较落后
D.印度城市化水平低是逆城市化造成的
3~4.解析:第3题,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尼日利亚、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1990年城市化水平较低,说明起步较晚。第4题,阿根廷和巴西都为发展中国家,都存在超前城市化现象,尼日利亚和印度城市化水平低与其经济发展水平低有关。
答案:3.B 4.C
5. 下图中,图①为某市同一地区不同时期地价曲线图,图②为该市城市规模的变化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①中郊区地价变化的原因和图②代表的国家分别是( )
A.交通通达度提高、发展中国家
B.交通通达度提高、发达国家
C.城市规模变小、发达国家
D.城市规模变小、发展中国家
(2)图②反映了该城市( )
A.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市人口比重增长趋缓
B.城市化水平比较低,城市规模变化缓慢
C.城市规模扩大,出现郊区城市化
D.城市核心区规模减小,出现逆城市化
解析:第(1)题,随着郊区交通通达度的提高,地价开始升高。图②显示城市化起步晚,但是发展快,是发展中国家的特点。第(2)题,核心区和城乡过渡带的城市面积扩大,显示了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出现了郊区城市化。
答案:(1)A (2)C
美国东北部大城市带(亦称波士华城市带)是世界上形成最早、发育最为成熟的大城市带。下图为1970-2008年波士华城市带五个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增长率变化和城市带人口增长率曲线示意图。据此完成6~7题。
6.关于波士华城市带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Ⅰ阶段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减少,出现逆城市化
B.Ⅲ阶段与Ⅱ阶段相比,波士顿市的中心城区人口增多
C.Ⅳ阶段后,各中心城区人口负增长状况得到有效抑制
D.Ⅳ到Ⅴ阶段,巴尔的摩市的人口逐渐向中心城区集聚
7.影响Ⅳ~Ⅴ阶段波士华城市带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交通状况 B.产业结构
C.人口政策 D.自然环境
解析: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读图,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第6题,逐渐分析如下:
选项
具体分析
结论
A项
Ⅰ阶段各大城市中心人口增长率为负值,表明人口减少,出现逆城市化
正确
B项
Ⅲ阶段与Ⅱ阶段相比,波士顿中心地区人口增长率由正值变为负值,表明中心城区人口减少
错误
C项
Ⅳ阶段后,费城中心城区人口减少并没有得到有效抑制反而是增大了
错误
D项
Ⅳ阶段到Ⅴ阶段,巴尔的摩中心城区的人口增长率一直是负值,中心城区人口仍然在减少
错误
第7题,以巴尔的摩、费城为代表的制造业中心,伴随着传统制造业的衰退,中心城区人口持续负增长。纽约、波士顿由于制造业的外迁导致中心城区人口大幅减少,以后由于以金融、信息为主导的产业兴起,吸引了大量人口集聚,中心城区人口增长。
答案:6.A 7.B
从2011年中国“宜居城市”排行榜来看,过半入选城市为地理位置优越、空气清新、风景优美的海滨城市,如厦门、大连等。读以下世界城市化水平的国别差异图,完成8~9题。
8.有关图中各国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国城市化水平高是因为经济发达,⑤国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B.⑥国城市化水平较低是由逆城市化造成的
C.②⑦两国城市化水平高的主要原因是畜牧业发达
D.③国城市化起步晚,速度慢,④国城市化起步早,速度快
9.宜居城市应该是( )
①能与历史遗迹和大自然保持良好的关系 ②规模都很大,重工业发达,高楼密集 ③景观优美宜人、文化丰富厚重、城市交通便捷 ④填平城市中的湖泊,以增强城市环境的舒适度和自净力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8~9.解析:第8题,从总体状况看,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城市化速度快,城市化水平低;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但速度慢,城市化水平高。④⑤两国城市化水平高是因为城市经济畸形发展;⑥国城市化水平低,是因为城市建设落后于经济发展;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工业而不是畜牧业。第9题,在评价一个城市是否适合居住时,“交通方便快捷”“城市干净整洁、无污染”和“空气质量好”是必要条件。同时宜居城市应该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活、景观、公共安全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答案:8.A 9.C
(2013·济南模拟)截止到2012年2月15日,北京机动车保有量达到501.7万辆,北京购车摇号限购政策让500万辆的出现推迟了11个月,预计到2016年,北京机动车将突破600万辆。据此完成10~11题。
10.车辆增多对城市的最大影响是( )
①造成交通拥堵 ②破坏城市绿地 ③污染城市大气 ④造成能源浪费 ⑤占用城市大量空间 ⑥加快人口的迁移和流动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②④⑥ D.①③⑤
11.为缓解北京市车辆增多带来的交通拥堵状况,除材料中的措施外,还可以采取的现实措施是( )
①积极发展公共交通 ②增大车速 ③限制高峰期外来车辆进入市区 ④拓宽马路 ⑤适当发展地铁、高架桥等交通方式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④⑤
10~11.解析:第10题,能源浪费、加快人口迁移和流动不属于车辆增多对城市的影响。第11题,本题考查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措施。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现实措施”分析即可。
答案:10.D 11.C
12.读下图,分析完成下列各题。
(1)图①中,A、B、C、D、E、F反映的是____________过程,该过程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左图中的变化过程与其右图中的曲线相对应的是____________。
(2)图①中E→F反映了____________现象,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②中,A、B两类国家,属于发达国家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②中,A、B两类国家劳动力的就业结构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读图综合分析能力和知识的运用能力。图①中左、右两幅图的比较分析体现了图图转换能力,对比可以看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E→F阶段略有下降,与a曲线相符,这表现了逆城市化现象。图②是三角形坐标图,根据A、B两类国家就业人数在农业、服务业、工业中所占比例,可知A为发达国家,同时综合分析各点的三个坐标可以得出两类国家劳动力就业结构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
答案:(1)城市化 城市人口增加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增加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a
(2)逆城市化 大城市环境日趋恶化,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3)A
(4)发达国家在农业中就业比例低,在服务业中的比例高;发展中国家在农业中就业比例高,在工业、服务业中的就业比例低。
13.读以下上海市各圈层人口迁移分布模式图,完成下列各题。
(1)据图判断,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城区边缘部迁出人口主要选择圈内迁移和近郊区迁移,以迁向近郊区人口最多
B.近郊区迁出人口主要选择迁向城区边缘部
C.近郊区和远郊区同圈内的横向迁移人口比重都很高
D.都市中心部迁出人口主要选择迁向城区边缘部和近郊区,以迁向近郊区人口最多
(2)图中人口迁移主要是迁向____________。
A.近郊区 B.远郊区
C.都市中心部 D.城区边缘部
(3)简要说明上海市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产生的根本原因。
(4)上海市客流规模巨大,为减少道路交通压力,快速集散客流,应该采取哪些切实可行的措施?
解析:(1)比较图中数据可知,近郊区和远郊区同圈内的横向迁移人口比重都很低。(2)由图可知,迁向近郊区的人口数量最多。(3)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和用地规模的无限制扩大将导致城市在环境、交通、住房、就业等方面出现各种问题。(4)可以采取建设立体交通网络、发展公共交通、交通限行、错时上下班等措施。
答案:(1)C (2)A
(3)问题:交通拥堵、住房拥挤、环境污染、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热岛效应等。
原因:城市人口迅速增长、用地规模过度膨胀。
(4)①提高已有交通设施的总体能力,优化轨道交通、地面公交服务设施,提高系统保障度;②倡导公交出行,鼓励游客使用公共交通设施;③采取适当的交通管制措施,如划分专用车道,建立大客流预警管理机制,及时发布日常交通信息等;④在重大节日实行交通限行、错时上下班等措施。
课件68张PPT。地理·必修2(中图版)第二章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第二节 城市化 栏目链接1.概念:____________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____________、农业活动转化为____________的过程。
2.表现。
(1)人口的集中过程:城市____________比重上升;城镇____________增加;城镇____________扩大。农业人口城市地域 非农业活动人口数量 规模一、城市化的概念基 础 自主 梳 理 栏目链接基 础 自主 梳 理 栏目链接(2)地域的转换过程:城市____________扩展;城镇用地____________分化;土地____________发生变化。
(3)经济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由____________向第二、第三产业转变。
第一产业用地功能景观二、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1.城市化本质:第二、第三产业的建立和集聚。
2.特点。
(1)城市化的进程加快。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不同。
①发达国家:城市化伴随____________进行,出现城市人口向________农村倒流的现象。基 础 自主 梳 理工业化郊区 栏目链接基 础 自主 梳 理 栏目链接②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先于____________,城市人口急剧膨胀。
(3)特大城市迅速发展。
(4)出现了巨大的____________。工业化城市带基 础 自主 梳 理 栏目链接1.城市化问题。
(1)城市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水污染、噪声污染、垃圾污染等。
(2)城市交通问题: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交通事故、停车问题等。
(3)城市住宅问题:发展中国家多表现为________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大气污染交通阻塞住房基 础 自主 梳 理 栏目链接紧张,存在贫民窟和棚户区;发达国家表现为中心空房过多,形成贫民窟,________逐渐衰落。
(4)城市社会问题:主要表现为就业、贫困、____________和社会争端等。
2.解决措施:主要有控制____________、进行合理规划、加强城市管理等途径。市中心区种族歧视城市规模 栏目链接知识点一 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1.在欧美发达国家,一些城市表现出大量人口由市中心向郊区或乡村转移的现象,这说明了这些城市在倒退,这种观点正确吗?
不正确。这是一种逆城市化现象,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城市化扩展的一种新形式。出现逆城市化现象时,城市经济发达,此时城乡差别接近于消失,而且城乡居民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趋于一致。互 动 释疑 解 惑探究活动 栏目链接城市化是世界性的潮流。20世纪世界城市化进程表现出四个方面的特点:
1.城市化的进程加快。互 动 释疑 解 惑知识归纳 栏目链接互 动 释疑 解 惑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已经进入后期阶段,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已构成现代城市化的主体。
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不同。
城市化进程是城市的动态发展过程,城市化水平的高低,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当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经历或正在经历着城市化过程。各个国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方面的差异,城市化过程也不尽相同。城市化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表现出不同的进程。 栏目链接互 动 释疑 解 惑 栏目链接互 动 释疑 解 惑 栏目链接 3.特大城市迅速发展。
(1)百万以上人口特大城市的发展尤为引人注目。
一方面,世界百万以上人口的特大城市数量猛增,从1900年的13座增加到2000年的408座;另一方面,居住在特大城市中的人口占城市人口的比重迅速上升,从1960年的29.5%上升到2000年的40.8%。其中,发展中国家的特大城市发展趋势更加突出。互 动 释疑 解 惑 栏目链接互 动 释疑 解 惑 栏目链接(2)超大城市发展速度更为惊人。
在特大城市中,4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又称为超大城市。从世界超大城市的发展情况看,发展速度更为惊人,1960年,全世界拥有超大城市19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差别不大,但到了2000年,世界超大城市猛增到66个,其中50个在发展中国家。在超大城市的发展速度上,发展中国家更为突出。互 动 释疑 解 惑 栏目链接4.出现了巨大的城市带。
随着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不断扩大发展,以及中间出现新的城镇,城市地域出现连成一片的趋势,从而形成连绵、密集的城市地域,即城市带。
目前,世界上的城市带有6个:英国南部城市带、欧洲西部城市带、中国长江三角洲城市带、日本东海岸城市带、北美五大湖城市带、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带。方法技巧1.世界城市化进程的时间差异。
2.总体来看,世界城市化进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呈现出明显的时间差异,我们可以借助对其时间变化曲线的分析来理解。如下图。互 动 释疑 解 惑 栏目链接互 动 释疑 解 惑 栏目链接互 动 释疑 解 惑 栏目链接 3.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的区别:
①郊区城市化:指城市表现为人口、工业、商业等从城市中心向郊区迁移,中心区人口绝对数量下降的现象。②逆城市化:是指城市人口向乡村和小城镇迁移的现象。③再城市化:发达国家针对大城市郊区化、逆城市化带来的问题,采取各种措施,防止大城市中心区继续萎缩,并实施了一系列城市复兴计划,使大城市出现再城市化的现象。互 动 释疑 解 惑 栏目链接 1.下图中四条折线示意中国、全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及其变化趋势。读图,完成(1)~(2)题。强化训练互 动 释疑 解 惑 栏目链接 (1)图中代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折线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2000年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提高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A.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B.工业产值的比重持续增大
C.城市环境趋于恶化
D.城市中心区人口不断增多DA互 动 释疑 解 惑 栏目链接 第 (1)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世界、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和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最高,对应着图中甲折线;我国城市化具有起步晚、速度快的特点,对应着图中的丁折线;世界平均水平应介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对应着图中的乙折线;余下的丙折线则对应发展中国家。第(2)题,逐项分析如下:互 动 释疑 解 惑 栏目链接知识点二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下图揭示了什么样的城市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此原因还会给城市带来哪些问题?互 动 释疑 解 惑探究活动 栏目链接互 动 释疑 解 惑 栏目链接 城市环境问题中的垃圾污染,是城市化进程导致大量人口、工业中城市集聚产生的废弃物造成的。城市化进程中还会带来其他环境问题,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城市交通拥堵、住宅紧张、就业困难等问题。城市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最深刻的地方。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城市的合理发展和分布,对于促进经济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城市规模的无限扩大,城市人口的迅猛增长,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困难、失业人口增多、社会秩序混乱等。具体归纳如下:互 动 释疑 解 惑知识归纳 栏目链接互 动 释疑 解 惑 栏目链接互 动 释疑 解 惑 栏目链接互 动 释疑 解 惑 栏目链接强化训练2.下图是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 )
A.地下水位上升 B.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
C.蒸发量增加 D.汛期洪峰流量加大
(2)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生活用水量增加 B.植被覆盖率增加
C.降水下渗量减少 D.城市热岛效应互 动 释疑 解 惑 栏目链接CD 城市化的发展,地面硬化,地表水不易下渗,导致地下水减少,地表水增多,汛期洪峰流量加大,城市内涝现象明显。互 动 释疑 解 惑 栏目链接互 动 释疑 解 惑 栏目链接教材案例探究从郊区城市化的标志入手展开调查,如近郊区人口的大幅度增长,工业向郊区扩展,近郊区景观的改变等。
郊区城市化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项:(1)城市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实施;(2)中心区危旧房改造与郊区新住宅建设加快;(3)城市交通、通信条件的改善等。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下图为某城市20年来建成区面积和城市人口的年变化图,读图,完成1~2题。学 业 达标 演 练 栏目链接学 业 达标 演 练1.该图反映的地理现象是( )
A.工业化过程 B.城市化过程
C.逆城市化现象 D.区域化现象
2.该现象最重要的标志是( )
A.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
B.城市人口数量增加
C.城市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增大
D.城市中心区的面积扩大 栏目链接BA学 业 达标 演 练 栏目链接2.从城市功能分区的结构看,该城市属于( )
A.同心圆形 B.扇形
C.多核心模式 D.条带状
3.若在该城市建设一集零售、娱乐、餐饮、办公于一体的高层建筑,应建在( )
A.a区 B.b区 C.c区 D.d区BA 图示反映出建成区面积和城市人口都不断增加,这是城市化过程的具体体现。城市化过程最重要的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学 业 达标 演 练 栏目链接读以下聚落演变示意图,完成3~5 题。学 业 达标 演 练 栏目链接3.聚落从阶段I演变到阶段Ⅱ,与此相对应的是( )
A.部分农业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
B.人口向乡村迁移
C.城市规模缩小
D.工厂呈分散分布学 业 达标 演 练A 栏目链接4.聚落从阶段Ⅱ演变到阶段Ⅲ,带来的问题最不可能出现的是( )
A.城市中心区环境质量下降
B.城市中心区地价较高
C.城市中心区交通拥堵
D.城市中心区出现大量的贫民窟学 业 达标 演 练D 栏目链接5.关于图中的演变过程,正确的说法是( )
A.是一种由低级向高级的连续发展过程
B.前期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C.城市化水平一直在下降
D.前期城市人口比重下降学 业 达标 演 练A 栏目链接 由图可知,阶段Ⅰ时聚落为乡村,演变到阶段Ⅱ,聚落内部出现工业区与住宅区的混杂,因此是城市化的初期阶段。到阶段Ⅲ时,城市内部土地利用出现分化,但仍是城市面积扩大的过程,并未出现逆城市化的现象。学 业 达
标 演 练 栏目链接读甲、乙两图,完成6~7题。学 业 达
标 演 练 栏目链接6.甲图反映了城市化进程中的某种重要现象,其成因不包括( )
A.城市环境质量下降,人们对城市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
B.农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C.城乡间交通条件的改善
D.郊区生产协作条件更好
7.甲图反映的现象可能出现在乙图中的______阶段( )
A.Ⅰ B.Ⅰ和Ⅱ
C.Ⅱ后期和Ⅲ D.只有Ⅲ学 业 达
标 演 练D 栏目链接C 第1题,甲图反映了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中心区环境质量下降,而农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再加上城乡间交通条件的改善,人口和工业外迁,城市中心区衰落。第2题,这种现象一般出现在城市化水平较高的中期加速阶段的后期以及后期成熟阶段。学 业 达
标 演 练 栏目链接 8.下面四幅城市发展模式图中,能正确反映城市发展一般过程的是( )学 业 达
标 演 练A 栏目链接 从城市形成过程来说,一般是集市—乡镇—小城市—大城市—生态城市;从城市地域结构的发展过程来说,在不同的社会和经济制度下,城市地域结构有不同的发展特点。学 业 达
标 演 练 栏目链接 9.1996-2006年,我国城镇人口数量年均增长4.46%,城镇建成区面积年均增长5.23%,2006年人均建设用地面积是发达国家的1.58倍,由此可推断该阶段我国( )
A.城镇建成区城镇人口密度升高
B.城镇化水平已经超过发达国家
C.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高于发达国家
D.城镇人口增长速度滞后于城镇空间扩张速度学 业 达
标 演 练D 栏目链接 由题干信息可知,城镇人口增长速度低于城镇面积增长速度,所以城镇人口密度降低,城镇人口增长速度滞后于城镇空间扩张速度。我国人均建设用地面积高于发达国家,但城镇化水平低,故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较低。学 业 达
标 演 练 栏目链接学 业 达
标 演 练 栏目链接读下面地理漫画,完成10~11题。学 业 达
标 演 练 栏目链接10.漫画反映的城市问题是( )
A.建筑物密集,绿地面积小
B.污染严重,环境质量下降
C.热岛效应显著,城区温度较高
D.土地面积小,用地紧张B学 业 达
标 演 练 栏目链接11.解决漫画所示城市问题的合理措施有( )
A.建设新城区,扩大城市规模
B.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削弱城市热岛效应
C.研制新型制冷设备,减少氟氯烃化合物排放
D.建设卫星城,分担城市职能D 图中小鸟满身灰尘与油渍,说明城市大气等污染严重,而城市主要污染源来自工业生产与居民生活,因此应分散生活、生产造成的影响。学 业 达
标 演 练 栏目链接12.读以下某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图,分析完成下列各题。学 业 达
标 演 练 栏目链接 (1)该过程中使图中城市日益突出的环境污染包括:________污染、________污染、________污染、________污染等。
(2)该过程中城市对郊区农业资源与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如果你作为农民,可能在待开发土地上发展________、________等生产。学 业 达
标 演 练 栏目链接大气 水 噪声固体废弃物占用耕地良田工业污染向农村扩散蔬菜 花卉 副食品 (4)促进图中城市发展的原因主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 业 达
标 演 练 栏目链接新建的铁路、高速公路使交通运输日益便利,客货流量增加 题目中图形反映了城市化过程,城市化进程中容易出现大气、水、噪声、固体废弃物等污染问题;由图还可以看出郊区的稻田在减少,城镇面积不断扩大;随着城镇的扩大,郊区的耕地更适宜生产单位产值更高的蔬菜 、花卉 、副食品等;图中表现出自1976年至1996年间,铁路、高速公路越来越多,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学 业 达
标 演 练 栏目链接13.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学 业 达
标 演 练 栏目链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增长
A学 业 达
标 演 练 栏目链接居住在城市中的人口比例B学 业 达
标 演 练 栏目链接世界人口超过百万城市的数量及变化
C学 业 达
标 演 练 栏目链接 (1)A图中乙代表________国家,这一类国家与另一类国家城市人口增长相比大致从________年起突然加速,从________年起速度更快。另一类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后城市人口数量增长相比较而言增长速度慢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展中19501980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学 业 达
标 演 练 栏目链接 (2)从图中可以看出________国家城市化起步较晚。从城市人口比重上升速度来看,70年代以后________国家上升较快。目前________国家城市化水平较低。
(3)对照A、B图,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增长________,目前城市人口数量________于发达国家,但城市人口比重比较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展中发展中发展中快 高 低乡村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学 业 达
标 演 练 栏目链接 (4)根据C图资料回答:
①发展中国家人口超过百万的特大城市的数量变化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超过百万人口的特大城市的数量变化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数量增多,速度加快数量增长速度快,现已超过发达国家,未来超过百
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多数分布在发展中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