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观察与批判 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 观察与批判 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9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04 21:46: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学校 年级 高一
设计者 指导者
课程标准模块 文学阅读与写作
使用教材版本 部编版普通高中语文教科书
单元名称 第六单元:观察与批判
单元课时数 11课时
一、单元学习主题分析(体现学习主题的育人价值)
主题名称 洞察禁锢人生,批判社会根源
主题概述 第六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主题是“观察与批判”,旨在通过虚构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反映社会生活,批判社会弊病。包含三篇中国小说(其中一篇为文言),两篇国外小说。本单元以“批判的是什么”为核心问题,从小说作品的共同特点切入,借群文阅读的教学方式指导学生探寻主人公“被禁锢的人生”,体会小说的社会批判意味。
主题学情分析 社会现实复杂多样,对于刚进入高中生活的学生来说,知识面较窄,社会活动较少,缺乏适应社会的经验,因此不能准确分析、判断、鉴别复杂的社会情况,且对社会现象很难产生良知上的共情,所以要激发学生心中的良知心理和辩证批判能力。
开放性学习环境 基本教学工具有黑板、多媒体设备(播放视频)。桌椅摆放采用四人一组的小组合作形式摆放。
二、单元学习目标设计(基于标准、分析教材、结合学情,体现素养导向)
单元学习目标 掌握阅读小说的方法,抓住小说三要素,独立阅读时梳理故事情节,找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并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语言建构与运用) 学习作者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创作小说,品味小说在形象、情节、语言等方面的独特魅力,能够口头表达。(审美鉴赏和创造) 知人论世,把人物放在社会环境中认识其命运的发展和结局,能够分析并说出作品批判的是什么。(思维发展与提升) 欣赏中外小说的风格类型,从创作形式和内容上说出其异同,借鉴小说技法进行创作。(文化传承与发展)
三、学习活动/任务设计(指向学习目标,强调学生的活动与体验)
活动名称:洞察禁锢人生,批判社会根源——小说研讨会 活动内容:围绕第六单元小说作品进行研讨 环境:高一年级教室内 过程:阅读自修,研讨畅言,成果展示。
活动1: 阅读自修(第1-3课时,对应目标1) 学生任务:学生利用3课时自主阅读第六单元小说,读懂小说内容,尤其要疏通文言小说《促织》的文意。在读的过程中要求有阅读痕迹,找出相关人物描写、环境描写,批注自己的阅读感受,梳理小说情节,完成“情节梳理表格”。提示:关注《祝福》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情节的伏笔和照应。
活动2: 研讨畅言(第4-8课时,对应目标2、3) 学生任务1.小组内交流“情节梳理表格”成果,结合情节梳理结果绘制“祥林嫂、林教头、别里科夫、成名、格里高尔”命运轨迹图,派小组发言人进行解说。 学生任务2.按照小说人物命运的发展轨迹概括人物性格特征。小组成员集思广益,通过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结合情节、语言的特点)进行总结,最终概括“祥林嫂、林教头、别里科夫、成名、格里高尔”这些人物命运的共同特征,完成“人物性格集合图”。 学生任务3.结合小说写作背景,对比阅读《祝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找到两篇小说中的“风雪”描写,分析其作用,探讨其暗示的社会环境,深挖钳制小说中主人公命运的社会根源,说出作者批判的是什么,完成包含环境描写和社会根源的对比性表格。自读《装在套子里的人》,自主分析“套中人”别里科夫命运结局的社会根源。
活动3: 成果展示(第9-11课时,对应目标4) 学生任务:对比阅读《促织》《变形记》,找到两篇小说的异同点,分析其人物命运悲剧的社会根源,并以此为例讨论中外小说的不同风格类型。借鉴第六单元小说的创作技法,发挥合理想象,自己创作一篇不少于八百字的小说。
四、单元学习评价设计(教师或同伴对学生的评价,指向学习目标的达成) (备注:方案1、方案2选择其一)
需要评价的活动 方案1:针对任务/活动描述
活动A名称 依据单元学习目标,针对挑战性学习任务/活动,呈现评价内容、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和赋值方法等。 评价内容选择和评价指标设计时,无需面面俱到,尽可能抓住关键,倡导伴随学习任务/活动的评价。
活动B名称
活动C名称
······
评价要素 方案2:针对单元整体描述
评价内容 本单元评价内容为情节梳理表格、人物命运轨迹图、人物性格集合图、环境描写和社会根源的对比性表格,创作小说。
评价指标 自主阅读掌握程度;各个表格中的内容概括是否准确,准确的程度如何;小说创作是否包含三要素,并能运用相关小说创作技法。
评价方法 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赋值方法 学生自评阅读掌握程度,分为情节、人物、环境(各30分)、主题(10分);互评有关表格,按照描述程度分为准确、较准确、一般三个层级;教师评价学生自创小说,分为A、B、C三个层级。
五、单元作业设计
课前预习阅读六篇小说,结合工具书翻译《促织》。 对比阅读《祝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从人物塑造、情节设计、语言特点、环境描写中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文学短评。 3.借鉴第六单元小说的创作技法,发挥合理想象,自己创作一篇不少于八百字的小说。
六、反思性教学改进(实施后填写)
主要经验:把课堂还给学生,指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或表格汇总知识,形成清晰认知。 反思改进:小说技法之情节探讨的不够深入,应细化明确小说创作技法,指导学生总结小说创作技法,然后运用在自己的创作中。
七、单元教学结构图
“课时教学设计”
学科__语文____ 授课年级_高一__
第7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风雪中的消逝与反抗-《祝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对比阅读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时教学内容属于第六单元第7课时,核心内容是对比阅读《祝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关于“风雪”的环境描写,分析其作用,深挖“风雪”所反映的钳制主人公命运的社会根源。有利于提升学生鉴赏小说环境描写、品味小说语言、理解主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审美鉴赏素养。本课时学习的内容基于前期学生对《祝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情节和人物的把握,因此学生应能分析出社会根源。
2.学习者分析
相比其他题材篇目,学生对小说的阅读兴趣较高,能够被小说故事情节所吸引,也能够对人物形象形成自己的认知,但对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不太敏感,且常容易忽略。所以在“圈点勾画环境描写”的环节容易找错、找漏,需要教师及时引导。无论从课堂学习还是高考的角度,学生有必要掌握阅读、鉴赏小说的方法。本课时学习的内容基于前期学生对《祝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情节和人物的把握,因此学生应能分析出社会根源。
3.学习目标确定
语言建构与运用:圈点勾画出两篇文章中关于“风雪”的环境描写,标明相应段落,学习侧面衬托环境的写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结合氛围、情节、人物、主题几个方面品味文中“风雪”环境描写的作用,填写对比性表格。 思维发展与提升:体会“风雪”环境下两个主人公命运的不同,理解相同自然环境下的不同社会环境,概括钳制人物命运的“风雪”,即社会根源。 4.文化传承与发展:感受小说借用环境描写表达主题的魅力,评价小说并在自己的创作中运用。
4.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从小说三要素和主题的角度分析两篇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难点:挖掘钳制两位主人公命运的不同社会根源。
5.学习评价设计
课堂评价:《祝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环境描写作用的对比性表格,通过学生的回答诊断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分为准确、较准确、一般三个层级,用鼓励式用语给予学生反馈。 课后评价:给学生布置关于环境描写之魅力的文学短评为课后作业,教师给予评价。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堂导入教师活动1 有这样两个人,她像雪一样纯洁善良,却也是脆弱的,终究没有逃过吃人的封建枷锁,她的挣扎与反抗无法逆转命运,雪花飞舞瑟瑟作响,在一连串生活的重压下,死在了漫天雪地里。她是? 有这么一个人,他的生命真切地直面“风雪”,在风雪中忍耐,在风雪中妥协,在风雪中被算计, 终于在风雪中奋起反抗。他是? “洞察禁锢人生·批判社会根源”研讨会仍在继续,今天我们的主题是对比阅读《祝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风雪”环境,见证风雪中的消逝与反抗。学生活动1 学生结合已学内容,唤起学习经验,回答教师的问题。 她是祥林嫂! 他是林冲!活动意图说明:教师通过对“祥林嫂”和“林教头”的人物形象描述,唤起学生学习经验,引出学习情境,以便下面的环节开展。环节一:圈点勾画找“风雪”教师活动2 为学生布置任务,找出小说中的“风雪”环境描写。提示学生《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环境描写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学生活动2 学生自行浏览小说,圈点勾画“风雪”环境描写,然后小组之内进行讨论交流,查漏补缺,争取“找全找对”。讨论结束后,小组发言人进行汇报。活动意图说明:学生通过自行阅读勾画和小组协作交流的方式,找出两篇小说中的“风雪”描写,检验自己的阅读中筛选信息、获取信息的能力。环节二:审美鉴赏品环境教师活动3 教师将学生汇报成果汇总成表格,为学生布置任务,审美鉴赏品环境,提示学生从氛围、人物、情节、主题几方面分析风雪描写的作用。为学生提供第12段关于林冲的人物描写,引导学生思考“风雪”除了对情节和氛围有作用外,对人物有什么作用。学生活动3 学生小组之内讨论,分别赏析《祝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风雪描写的作用,形成汇总结果进行汇报。 对人物的作用:林冲在风雪中大踏步走上反抗道路时,风雪衬托了他孤独、悲壮、坚定的英雄形象。活动意图说明:学生结合小说三要素和小说主题,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总结出各处环境描写的作用,锻炼自己鉴赏小说环境描写的能力,从对比中感受不同的作用,从对比中体会相同的思维方式。环节三:领悟“风雪”中人物命运的不同教师活动4 引导学生领略人物命运的不同。一场自然的“风雪”,埋葬了祥林嫂,却让林冲走向了反抗之路,虽命运不同,但他们终其一生都无法逃脱社会的“风雪”。请学生说说影响他们命运结局的“风雪”是什么?学生活动4 学生回答祥林嫂和林冲不同的结局,一位消逝,二为反抗。结合前面的学习内容,挖掘造成祥林嫂、林冲解决的社会根源。祥林嫂死在了“风雪”中,这落在她身上的风雪是封建礼教;林冲在“风雪”中奋起反抗,这落在他身上的“风雪”是官逼民反的黑暗现实。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对比两个人物,让学生挖掘人物命运背后的社会根源,体会“风雪”的深刻含义。“风雪”不仅是自然环境,也是社会环境的暗示。
7.板书设计
(
封建礼教
官逼民反
) 风雪 社会环境 社会根源
8.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关于对比阅读环境描写之魅力的文学短评,为最后的小说创作奠定基础,检验学生鉴赏小说的能力和运用能力。
9.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课堂采用多媒体技术,课件制做上体现“风雪”氛围。
10.教学反思与改进
本课时教学中学生圈点勾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风雪”的环境描写时,出现了找漏的情况,说明学生对文本不熟悉,对“侧面衬托环境”理解不够透彻,教师在今后相似的教学中应注意检测学生对文本的熟悉程度,如通过分组预习任务落实到每个小组,本单元其他小说也是如此。在“侧面衬托环境”上,教师应试着先给学生举例子,学生理解后实施。
“导学工具单”
学科:语文 年级:高一
题目:风雪中的消逝与反抗
-《祝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对比阅读
【学习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圈点勾画出两篇文章中关于“风雪”的环境描写,标明相应段落,学习侧面衬托环境的写法。
2.审美鉴赏与创造:结合氛围、情节、人物、主题几个方面品味文中“风雪”环境描写的作用,填写对比性表格。
3.思维发展与提升:体会“风雪”环境下两个主人公命运的不同,理解相同自然环境下的不同社会环境,概括钳制人物命运的“风雪”,即社会根源。
4.文化传承与发展:感受小说借用环境描写表达主题的魅力,评价小说并在自己的创作中运用。
【重点难点】
重点:从小说三要素和主题的角度分析两篇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难点:挖掘钳制两位主人公命运的不同社会根源。
【学法提示】阅读小说时进行批注,圈点勾画环境描写;小组之内讨论要全部发言,分配发言人和记录人,汇总讨论结果。
【学习材料】《祝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文本及环境描写对比性表格。
【学习过程】
问题情境:有这样两个人,她像雪一样纯洁善良,却也是脆弱的,终究没有逃过吃人的封建枷锁,她的挣扎与反抗无法逆转命运,雪花飞舞瑟瑟作响,在一连串生活的重压下,死在了漫天雪地里。她是?
有这么一个人,他的生命真切地直面“风雪”,在风雪中忍耐,在风雪中妥协,在风雪中被算计,终于在风雪中奋起反抗。他是?
“洞察禁锢人生·批判社会根源”研讨会仍在继续,今天我们的主题是对比阅读《祝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风雪”环境,见证风雪中的消逝与反抗。
自主学习:圈点勾画找“风雪”
提示:《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可分角度,正面直接描写和侧面衬托描写。
合作探究-审美鉴赏品环境1
小组之内讨论交流上一环节结果,查漏补缺,争取“找全找对”。交流结束后,继续讨论各处环境描写的作用(教师提示学生从氛围、人物、情节、主题上思考)。
展示交流-审美鉴赏品环境2
各小组发言人汇报成果。
总结提升-领悟“风雪”中人物命运的不同
一场自然的“风雪”,埋葬了祥林嫂,却让林冲走向了反抗之路,虽命运不同,但他们终其一生都无法逃脱社会的“风雪”。请你说说影响他们命运结局的“风雪”是什么?
落在祥林嫂身上的“风雪”——
落在林冲身上的“风雪”——
【达标检测】
自评:
内容 圈点勾画 环境描写作用
层级 全 不太全 准确 较准确 一般
《祝福》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拓展延伸】本节课我们主要通过《祝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风雪”描写领略小说中环境描写的魅力,并结合情节和人物探究小说的主题。小说的主题深意离不开人物、情节、环境。请同学们以此为基础自读《装在套子里的人》,从标志性事件中体会人物性格,并做好读书笔记。
主人公事件 人物描写 人物性格